相思、思念,从远古有歌谣开始,就是一个被反复吟哦的主题。《诗经》中描写相思之情,往往喜欢用比兴的手法。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因为这首诗,蒹葭被赋予了浓重的相思色彩,看到蒹葭就会想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在历代的诗词中,寄托相思,诗人们都喜欢运用一些物象来使相思具象化,从而做到更能动人。今天,小编就带大家盘点一下古代诗人们都喜欢用何物来表达相思呢。一尺深红胜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红豆寄相思的鼻祖也许就是王维了,他的那首诗几乎是无人不晓。林夕给王菲写的《红豆》也成为经典情歌之一。红豆因其浓烈的颜色,用它来寄托的相思,往往都是刻骨铭心的。正如上面的那句“入骨相思知不知”。寒风料峭侵窗户,垂帘懒向回廊步。月色入高楼,相思两处愁。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甘露洒瑶池,洗出新妆换旧姿。今日方教花并蒂,迟迟,终是莲台大士慈。明月照相思,也得姮娥念我痴。同到花前携手拜,孜孜,谢了杨枝谢桂枝。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难相见,易相别,又是玉楼花似雪。暗相思,无处说,惆怅夜来烟月。想得此时情切,泪沾红袖黦。终日怀归翻送客。春风祖席。南城陌。便莫惜。离觞频卷白。动管色。催行色。动管色。催行色。何处投鞍风雨夕。临水驿。空山驿。临水驿。空山驿。纵明月相思千里隔。梦咫尺。勤书尺。梦咫尺。勤书尺。月寄相思的始祖也许就是李白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寄相思也很好理解,人在晚上很容易孤独,孤独的时候就会思乡思人,这个时候看到天边的月色,自然会想把思念寄托给它了。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花开花谢,开时绚烂,谢时飘零。不管是绚烂还是飘零,总能触动离人的伤怀。由花开花谢想到生离死别,难免一阵伤心。最夸张的应属武则天了,因为太过思念,把红花硬是看成了绿色,看来思念都影响到眼神经了。一般诗人们都爱借酒浇愁,曹操说过“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李白也说过“借酒浇愁愁更愁”。既然能浇愁,当然也就可以解一解相思之情了。而酒寄相思,最形象的莫过于上面范仲淹的句子了,“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自唱新词送岁华。鬓丝添得老生涯。十年旧梦无寻处,几度新春不在家。衣懒换,酒难赊。可怜此夕看梅花。隔年昨夜青灯在,无限妆楼尽醉哗。李商隐说过“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从而烛光成为古今人们话相思的经典意象之一。尤其是在古代,照明不发达,客舍寒窗,一盏孤灯,其凄楚悲凉之意愈发动人,用之寄以思念也是顺理成章。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离恨远萦杨柳,梦魂长绕梨花。青衫记得章台月,归路玉鞭斜。翠镜啼痕印袖,红墙醉墨笼纱。相逢不尽平生事,春思入琵琶。宋词在古代都是配曲吟唱的,那些极尽婉约的词句配上乐曲,自然是能充分表达相思之情。而琵琶作为重要的乐器,也经常被诗人们寄以相思。景萧索,危楼独立面晴空。动悲秋情绪,当时宋玉应同。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临风。想佳丽,别后愁颜,镇敛眉峰。可惜当年,顿乖雨迹云踪。雅态妍姿正欢洽,落花流水忽西东。无聊意,尽把相思,分付征鸿。江蓠怨碧,早过了霜花,锦空洲渚。孤蛩自语。正长安乱叶,万家砧杵。尘染秋衣,谁念西风倦旅。恨无据。怅望极归舟,天际烟树。心事曾细数。怕水叶沈红,梦云离去。情丝恨缕。倩回纹为织,那时愁句。雁字无多,写得相思几许。暗凝伫。近重阳、满城风雨。广为流传的句子“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写的就是雁。鸿雁因为其南北迁徙的特点,就跟月亮一样,成为诗人们寄托思情的很好的意象。古人们都说“鸿雁传书”,传达的自然大都是思念之情了。白苹是一种水生植物,开白花。它在中国各地都有分布,因此“采苹”、“采白苹”的字眼在古诗中经常出现。鲍照《送别王宣城》诗中也有:“既逢青春献,复值白苹生。”而用白苹寄托相思的,应属上面的那首诗了。“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在作者的心里,白苹也是因为跟自己一样相思不已而白了头的。古诗里芭蕉一般跟夜雨搭配在一起,雨打芭蕉声声愁,也是写愁的良物。小编也写过一副芭蕉馆的联,下句是“半壁秋声借雨听”。而郑板桥却直接把芭蕉用来写相思之情了,还写得这么婉约。让我想起了杨宗纬的《洋葱》:“我愿意一层一层一层一层地剥开我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