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蔡宛若 有人力主《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叙传, 是曹家家史。可惜的是当时文献档案所提供的种种事实, 都证明曹雪芹来不及赶上过大观园里那种风月繁华的生活, 与小说乃自叙传之说明显抵触。不得已, 只好大胆想象, 在毫无史料依据的情况下,凭空虚构出曹家“中兴”和二次抄家的故事。大体情节是: 乾隆登基, 曹頫得官复原职, 又当上内务府员外郎, 于是家道中兴。乾隆四年又遭巨变, 因曹頫附逆谋害乾隆事败露,再次被抄家, 夫妇双双自杀, 曹家从此没落。以为小说所描写的正是曹家中兴到二次抄家这段时间内的事。其时雪芹十三岁到十六岁, 与贾宝玉年龄吻合。 并非所有人都能识破此说荒唐的。在为数不少的“权威”崇拜者中, 就有人不但认同这件“皇帝的新衣”, 还据此编成《曹雪芹》电视连续剧。拍成后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 让年轻的曹雪芹锦衣纨裤,一副公子哥儿打扮, 在荧屏上走来晃去。令推出者始料未及的是片子刚播出不久, 便引起一场轩然大波。南京一家报纸接连好多天以通栏大标题登出“炮轰电视剧《曹雪芹》”的批评报道, 焦点是捏造历史。 本来以曹家与康、雍二帝的关系, 若果蒙乾隆赐恩复职,得以中兴繁华, 旋又作中山狼反噬, 终至恶有恶报, 如此传奇式新闻, 岂不哄动京师, 岂能公文私著无一字记载? 曹頫之名最后一次出现是在雍正十三年十月二十一日《内务府奏将应予宽免欠项人员缮单请旨折》所附的“汉文单”上, 此后便从清档案史料中消失,正说明曹家早已沦为寻常百姓了。编故事也得合情理。乾隆嗣位时受到“宽免欠项”的犯官有一批人, 皆因无力偿还, 是开恩照顾“特困户”, 让他们能吃一口饭, 并非平反冤案、落实政策。曹頫“骚扰驿站”等贪渎罪行是查实了的铁案, 凭什么官复原职? 退一步说, 就算他真的再当上什么“内务府员外郎”, 又能有多少年俸? 一家人可得温饱就不错了, 哪能顷刻间变成“白玉为堂金作马”的大家族呢? 立说者辩解道: 他的亲戚煊赫一时啊! 这是一回事吗?所举纳尔苏之子袭平郡王的福彭, 谓“此曹雪芹之表兄, 第一得力亲戚也”。那么,曹家得福彭扶持之力有史料依据吗? 还是一个字也没有。相反的迹象倒极明显。当年, 曹頫获罪“枷号”, 除家产人口抄没外, 尚须分赔赃银 443 两 2 钱, 这笔钱不交齐就不能脱枷。这是雍正为追催贪渎官员欠银亲自制定的峻法。长期扛着沉重的木枷不是好玩的。它能致人伤残,也能枷死人。所以尽快赔银是性命交关的事。平郡王府当时若肯一伸援手, 区区几百两银子应该算不了什么。可是这门所谓“第一得力亲戚”却无动于衷, 见死不救。曹家已倾家荡产了,剩下的家属皆老弱妇孺, 自己生存都成问题, 哪有能力凑起这笔救命钱来?只好眼睁睁地看着亲人在拘所长期枷号。现在我们从档案中知道, 从曹頫获罪的雍正六年到十三年秋雍正驾崩, 七年多时间内, 曹家才交出赔银 141两, 还不到三分之一, 尚欠 302 两 2 钱, 最后还得朝廷宽免。福彭家何曾拔过一毛! 我想, 这样的亲戚, 没有也罢。“势败休云贵, 家亡莫论亲。”( 巧姐判词) 这话岂是无感而发的。脂批:“非经过者, 此二句则云纸上谈兵, 过来人哪得不哭! ”凡此种种, 都说明以亲戚的煊赫来推断曹家必定中兴,是完全靠不住的。(本文节选自《红学荒唐言四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