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的“亮点”,常被家长的“过度焦虑”所压制

 心仪书斋 2015-12-28



有些方面,某些孩子显得“与众不同”。或者说,某些特质,在某些身上显现得过于鲜明。这种不同,常令家长老师不安:你这孩子,怎么跟别人这么不一样啊?

这种不安,常常激起家长老师为他纠偏的念头。

于是,有亮点的孩子,却偏偏常常被伤。


天性告诉我们,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偏好:

(不了解ABCD天性划分的同学,可回复“天性”获取介绍文章;了解天性但不了解如何判定的同学,则请回复“判定”)


多数人的大脑,以如上一个思维偏好为主,兼具相邻的一个或两个。

但是,也有很少的一部分人,属于单天性,个性特质极为明显。在人群中,在孩子群中,他们,往往看起来很特别。这种“特别”,常常招致歧视性的眼光。


天才,不但拥有高智商,同时,也多是某种思维偏好的单天性过度者,“极品型”的人。

单天性过度的人,在生活中招人烦,因为他们常常显得“极端”:

B天性过度的人,循规蹈矩、刻板挑剔,对自己严,对别人也严。墨守成规,毫无想象力。

C天性过度的人,缺乏理性、情感泛滥、黏黏糊糊、不够坚定、没有魄力。

单天性过度让别人生厌,也给自己诸多压力。形象地说:单天性过度是一把刀,伤人伤己。


然而,单天性过度更是一种才华,虽然这种才华往往被他的极端表现所遮盖。

格鲁夫说:“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同样可说:单天性过度者,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是上天给人世间的馈赠。


单天性过度的人,如果搭配良好的智力,他们就是天才。即使没有搭配良好的智力,在偏好过度的那个天性,过度者也往往拥有超乎他人的能力。

很多大成就获得者,往往是单天性过度、并且在那个过度天性得到充分发挥的人。他们丰富了这个世界、丰富了我们的精神。只是,他们常常受到传统的钳制。因为,传统思维是:

过度啦?那纠偏吧。这样下去怎么能行?得从小注意全面发展呀。

D天性过度。会显得没有纪律性、规范意识太弱。好,给他强化纪律训练,定严苛的规矩,错了重罚,不相信管不住他。实在不行,送到军队里去磨练磨练、学点规矩。

C天性过度。会显得黏黏糊糊,缺乏上进心,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好,那就“贱养”,给他吃苦教育、挫折教育,多多磨练。

对吗?不对吗?

对吗?难道不对吗?

孔子的因材施教,不就是这样做的吗?

然而,孔子要的是中庸。在孩子的成长阶段,强调中庸,无异于鼓励平庸、扼杀天性。

补短纠偏,做的是:磨灭热情、强调弱项、打击自信、制造纠结。

如果带着纠偏的心态,几乎每一个人都有可纠之处,任何一个天性的优势,几乎都对应着另一个天性的不足。牛顿有沟通障碍、李白极不务实、莫言是科学白痴、孔子因循守旧。

人人都有缺点,越是才华横溢,越是缺点明显。人人都被纠偏,世界将平庸不堪。


比纠偏更好的方式是:帮他释放。

怎样释放?

帮他找到一个真正感兴趣的、健康的、积极的,或者,哪怕只是无害的事情,给他释放空间。

某个孩子,特别好斗、不服管、总在学校里惹是生非,令家长老师头疼不已。终于,有一天,家长意识到,这孩子的行为来自于他的强大竞争心,但他的学习成绩却不好,无法在学习上获得竞争心的释放,才导致他的种种“出格”行为。

怎么办呢?家长发现,他有运动方面的天份。那好,送他去学篮球,在竞技体育中释放竞争热情。

这位家长用的,就是释放的方式。


每种偏好都有释放空间:

A天性孩子,可以给他一个适合钻研、突出竞争的项目;

B天性孩子,不惧怕严格的纪律和反复训练,由此获得的成绩反而会给他信心和乐趣;

C天性孩子需要情感上的宣泄和表现表演的舞台;

比较极端的D天性孩子,不妨考虑让他在破坏中创造。

疏则通,当他的极端在某件无害的事情上得到宣泄,在其他的事情上,这种倾向带给他本人和他人的伤害,就会变小,乃至不再有。

正确而有益的释放,也是一种培养,这种培养甚至有可能奠定他未来的成就。


李白、牛顿的成就,跟他们思维偏好上的单天性过度不无关系。

拥有一个单天性过度的孩子,与拥有一个智商特别高的孩子,意义几乎等同。他有劣势,但他的亮点一样突出。只可惜,遇到单天性过度的孩子,传统教育思路所带来的,往往是家长老师们脑子里那种补短的思路、纠偏的念头。这念头如此强烈,以至于难以控制。

这样的做法,导致大多数单天性过度的孩子,不得不在批评和指正中成长。而一个孩子,不可能具备对思维偏好的“全局性”认识,他会不自觉地,在内心深处,将自己看成“问题”小孩。既要面对天性的需求,又要进行自我否定,从而备受纠结矛盾之苦。

因此,单天性过度更需要被善待。对于单天性过度的孩子,家长的引导帮助作用也更有价值。找到他的兴趣点,引导他在优势领域成长发挥、扬长避短、用优势遮盖劣势,对他的人生意义非凡。


本文不是一篇孤立的文章,而是一组文章的一篇。这组文章来自“顺应天性”的教育思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性,每种天性都有优势劣势。如果家长只从自己的天性喜好出发,很容易将孩子的天性劣势看成毛病缺点,忍不住为TA补短纠偏。然而,补短纠偏,正是中式教育最大的问题,它磨灭热情、打击自信、制造纠结。

天性如何划分?不同的天性,适用怎样的教育方式?逆着天性的教育,带来怎样的恶果?了解“顺应天性”的教育思想,可从泡爸在听道讲坛的如下18分钟演讲视频开始:


深入了解,可加公益QQ群“顺应天性的教育 8群”: 398712037 于“群空间”下载文档《顺应天性的教育—入门篇》、《思维偏好判断、负与“病”的定义》等多篇相关文章,并参与沟通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