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瓒(1301~1374)元代画家、诗人。初名珽。字泰宇,后字元镇,号云林居士、云林子,或云林散人,别号荆蛮民、净名居士、朱阳馆主、莆闲仙卿、幻霞子、东海农、无住庵主、绝听子、曲全叟、沧海漫士、懒瓒、东海瓒、奚元朗。江苏无锡人。倪瓒博学好古,家雄于财,四方名士日至其门。元顺帝至正初忽散家财给亲故,未几兵兴,逃渔舟以免。入明,黄冠野服,混迹编氓。工诗画,画山水意境幽深。有《清閟阁集》,与黄公望、王蒙、吴镇为元季四家。 倪瓒是影响后世最大的元代画家,他简约、疏淡的山水画风是明清大师们追逐的对象,如董其昌、石涛等巨匠均引其为鼻祖,石涛的书法题画,从精神到体式皆是以倪瓒为法的。倪瓒亦是一个以复古为旗帜,而追求艺术个性化的书法家,他与张雨、杨维桢一样,既属于这个时代,又不属于这个时代,这就是艺术对时代的超越性价值。 画作有:《江岸望山图》《竹树野石图》《溪山图》《六君子图》《水竹居图》《松林亭子图》《狮子林图》卷、《西林禅室图》《幽寒松图》《秋林山色图》《春雨新篁图》《小山竹树图》《容膝斋图》《修竹图》《紫兰山房图》《梧竹秀石图》《新雁题诗图》等。有《水竹居图》《容膝斋图》《渔庄秋霁图》《虞山林壑图》《幽涧寒松图》《秋亭嘉树图》《怪石丛篁图》《竹枝图》《溪山仙馆》《霜林湍石》等传世。 渔庄秋霁图 纸本水墨 1355年作 纵96厘米 横47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款识:江城风雨歇,笔研晚生凉。囊楮未埋没,悲歌何慨慷。秋山翠冉冉,湖水玉汪汪。珍重张高士,闲披对石床。此图余乙未岁戏写于王云浦渔庄,忽已十八年矣。不意子宜友契藏而不忍弃捐,感怀畴昔,因成五言,壬子七月廿日。瓒。 《渔庄秋霁图》是1355年秋,作者寄居在友人王云浦渔庄时的作品。这幅画描绘风雨之后“秋山翠冉冉,湖水玉汪汪”的湖边景色。作者在十八年后(1372年)重见此画时感怀往昔,补题诗款。 作品充分展现了他成熟时期的典型画风。画卷描绘江南渔村秋景及平远山水,以其独特的构图显露个人特色,即所谓的“三段式”。画面以上、中、下分为三段,上段为远景,三五座山峦平缓地展开;中段为中景,不着一笔,以虚为实,权作渺阔平静的湖面;下段为近景,坡丘上数棵高树,参差错落,枝叶疏朗,风姿绰约。整幅画不见飞鸟,不见帆影,也不见人迹,一片空旷孤寂之境。中国画极为讲究笔法。倪瓒在前人所创“披麻皴”的基础上,再创“折带皴”,以此表现太湖一带的山石,如画远山坡石,用硬毫侧笔横擦,浓淡相错,颇有韵味。其画中之树也用枯笔,结体有力,树头枝桠用雀爪之笔型点划,带有书法意味。画的中右方以小楷长题连接上下景物,使全图浑然一体,达到诗、书、画的完美结合。倪瓒平实简约的构图、剔透松灵的笔墨、幽淡荒寒的意境,对明以后的文人画家产生很大的影响。 秋亭嘉树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秋亭嘉树图》,用笔略硬而有折楞,显然含荆、关遗意。画树不一笔写出,而是用线界勾,再以淡墨皴补。有意到笔不到者,也有笔到意不到者。三株树的干完全相同,但叶不同,其一以“介”字式撇叶,其二横点,墨较干而略浓;其三“个”字点。三者都很稀疏,用笔十分随意。远山仍以线勾形,略加皴擦,点苔较重,和董、巨的皴法不分内外轻重,完全不同。水中勾出几根长线,又以淡墨略染,似水纹,又似汀渚。整个画面十分简淡萧疏,如洞庭月色,万籁无声,毫无热闹尘俗之气,反映了作者纯净清雅、淡泊自守的情怀。画中没有霜月,却有霜月的感觉。吴宪题诗道:“千年霜月积灵气,结入倪郎手与心。一掣便归天上去,人间留影尚森森。”对此画认识至深。 容膝斋图 纸本水墨 1372年作 台湾故宫博物院藏 倪瓒少小聪明,早年专意读书,家中清秘阁藏书数千卷,经史子集,佛道经典,他都专心阅读批校,所藏法书名画,亦悉心临学。其书法天然古淡,有魏晋人风格。倪瓒隐居于太湖四周的宜兴、常州、湖州、松江一带,常领略这里秀丽清幽的湖光山色,他的画也多取材于此。 此幅成于洪武壬子(1372年),七十二岁所作。自署“壬子岁(1372)七月五日云林生写”。二年后再题谓:“赠寄仁仲医师。且锡山予之故乡也,容膝斋则仁仲燕居之所。”“他日将归故乡,登斯斋,持卮酒,展期图,为仁仲寿。”方知此图乃是寄放在医师仁仲之“容膝斋”,以备他日为仁仲祝寿之用。此帧先写赠其友檗轩,檗轩藏之三年,又寄赠医师仲仁,请云林补诗,容膝斋即仲仁居处,是先有画而后有题者也。此图写的是江南春景,平远山水。近处为山石陂陀,林木萧疏,作为近景与远景之间的过渡部分则多为大片空白,不着一墨, 是为湖水。图上侧远岫遥岑,横于波际。这种三段式的构图,是倪瓒山水的特征之一。其山水胎息于董源,矶头两点,石上横拖披麻,皴法清逸。其树法参差变,结体有骨力,而树头枝梢,每多生意。喜多作枯树,擦以枯笔,墨色浓淡错综而滋润浑厚。《容膝斋图》便是其晚年的精品,作于去世前两年,笔墨炉火纯青。典型的“三段式”构图:下方土坡上画杂树五棵,二棵点叶,二棵垂叶,一棵为枯槎无叶,树后是平坡茅亭;中间空白,茫茫湖水;上方画远山数叠。比之17年前画的《渔庄秋霁图》,虽章法相似,但用笔更刚劲洒脱,“折带皴”更显得老辣纯熟,风神飘逸。 柯竹石亭图 立轴 水墨纸本 1341年作 小山竹树 水墨纸本 1342年作 拟黄鹤山樵大意 1342年作 山水 立轴 此幅作品笔墨的简单,采用传统的一水两岸式的“三段式”构图,用折带皴画出远处的山坡碎石块,中间的一湾湖水悠然静谧,近处的房舍与枯树相依简淡萧疏,整幅画面传达了一派清旷幽远的自然生趣,更寄托了他“风雨萧条晚作凉”的凄苦、忧郁、孤寂的心绪,渗透着他“身世浮云度流水”的茫然落寞的人生体验,同时也反映出他对尘俗既抗争又不得不屈服。既屈服又在心灵上追求超脱的高逸雅洁的情怀。 寒林图 立轴 水墨纸本 1339年作 林亭秋色 立轴 水墨纸本 1342年作 小山竹树 立轴 1342年作 款识:来访幽居秋满林,尘喧暂隔散烦襟。风回砚沼摇山影,夜听寒蛩和客唫。危磴白云侵野屐,高桐清露湿瑶琴。萧然自得闲中趣,老鹤眠松万里心。至正王午秋仲,云浦判官设茗言燕索余作画,回写小山竹树以赠,东海云林子瓒。 边跋:1、清闵当年风度云林此日襟期,每向诗中见画,今于画里观诗,石田老人沈周。钤印:石田(白文)、启南(朱文)。 2、迂翁画在胜口可称逸品置神品之上,历代胜国张志和可无愧色,宋人中米襄阳在笔墨迹经之外,余皆从陶铸而夹,无之能者虽多,然禀承宋法稍加萧散耳,吴仲圭大有神荣独云林古淡之真米欿没一人也。甲子八月二日董其昌观因题。钤印:董其昌印(朱文),宗伯学士(白文)。 3、云林尺近世极推巨于恩翁,极赞此幅信为得意之笔,石田老人诗亦极推均非虚美也。成亲王。钤印:皇十一子(朱文)。 4、云林画世多赝本,此幅秀骨天成,真所谓藐姑仙子不食人间烟火者,即题字亦饶别趣,岂凡笔所能仿佛耶,同治己巳冬至前三日,利津李佐贤。钤印:李佐贤印(白文)。 倪瓒自古是“逸品”的代表,作品构图平远,景物极简。他的绘画理想,或者说人性的光芒,成为中国文人的精神彼岸。他的许多力作给后来的朋清绘画以巨大的影响。此幅《小山竹树》是北京纳高本季有幸征得的重要拍品,一木一石,间以疏朗的修竹,是他晚年常作的题材。 观此图,纸白版新,笔墨明洁,名人诗题、鉴藏印记历历,由作者自识中可知此幅为1342至正二年为云浦所作,并于清代书画鉴赏家李佐贤着《书画鉴影》中所载。画面作疏林坡岸,浅水遥岑。用笔变中锋为侧锋,折带皴画山石,枯笔干墨,淡雅松秀,意境荒寒空寂,风格萧散超逸,简中寓繁,小中见大,正应了其自云:“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外显落寞而内蕴激情。 水竹居图 纸本设色 1343年作 纵55.5 厘米横28.2厘米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款识:至正三年癸末岁八月望日,进道余林下为言僦居苏州城东有水竹之胜。因想象图此。僦得城东二亩居,水光竹色照琴书。晨起开轩惊宿鸟,诗成洗砚没游鱼。倪瓒题。钤印:倪元镇氏(朱文)。 题跋:好在云林一老迂,书图寄到玉山居;向来王谢原同调,宜向城东共读书。龙门良琦。 倪瓒宗法董源,参以荆、关,创折带皴法,常写萧疏简远的景色,为“元四家”之一。此图写一仙居景致,平静的水面环绕着一段坡石,几株大树簇生其上,枝叶扶苏。树后一岸边空地上,树间茅舍掩映,屋后竹林茂密。远处高大山坡下,林木葱郁,相比而生。整个画面弥散着幽静、清凉的气氛。画中笔墨沉实,赋形具体,圆润浑厚,颇具董、巨遗法。为画家中年时期代表作之一。 六君子图 纸本水墨 1345年作 上海博物馆收藏 晴林平远图 款识:庐山甫每见辄求作画,至正五年四月八日泊舟弓河之上,而山甫篝□□此纸,苦□画时已惫甚,只得勉以应。□大痴老师见之必大咲也。倪瓒。 吴兴钱云题诗:黄公别去已多年,忽见云林画里传。二老风流遼鹤语,悠然长卷对江天。 隔水董其昌题跋:此幅有子久(黄公望)诗,又倪迂(云林)称子久为师,俱所创见。 《六君子图》是倪云林应一个叫庐山甫先生之求所作的画,乃典型的文人寄情寓意的画作。写江南秋色,画面宽阔的湖面一直延伸至山下,前景树木的树梢低于对岸的地平线,一大片波澜不惊的湖面占据了画面主要的空间。坡陀上有松、柏、樟、楠、槐、榆六种树木,疏密掩映,姿势挺拔。图的上部有远山地抹。全图气象萧疏,近乎荒凉,笔墨简洁、笔法空灵,具有冲淡淳雅的韵味,已经显现出他为之追求的“天真幽淡”的艺术格调。此图后有黄公望题诗云:“远望云山隔秋水,近有古木拥披陀,居然相对六君子,正直特立无偏颇。”《六君子图》因此得名。 云山秋水图 绢本水墨 题识:远望云山隔秋水,近看古木拥陂陀。云林。 《云山秋水图》提供了一个倪云林由师法严谨的赵孟钭Ψㄏ喽皂帘挤诺幕乒《富春山居图》等画作技法的物证,不仅笔墨意蕴是黄公望的,且其题款也是摘自黄公望对他的赞许诗。这幅作品的创作时间应该是在创作《六君子图轴》即1345年之后,即此后二十六年空白期的作品。 该图的布局是倪云林的“阔远式”构图,而笔墨却显得极为恣肆灵动,既不类赵孟睿又不同于他后来逐渐形成的极具理性色彩的折带皴,但却符合黄公望的意蕴。这一生动但又不乏生拙的现象,只有在笔墨技法师承上由谨严到粗放的转型期才会出现的,而这,又符合倪云林也是在这个时期提出的“如图写景物,曲折能尽状其妙趣,盖我则不能之;若草草点染,遗其骊黄牝牡之形色,则又非所以为图之意。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清閟阁全集·答张仲藻书》的绘画观和美学思想。 倪云林的书法与他的绘画一样高古简淡、气象冷逸。他的书法以晋·王羲之为质,复以唐·褚遂良为文并旁及宋人,故其书法结体颇为生动,用笔极富韵律感,呈现出一种高洁的冰雪之态。文徵明评其书法云:“倪先生人品高轶,其翰札奕奕有晋宋风气。”董其昌也称:“古淡天真,米痴后一人而已。”然,最能解透倪云林书法意蕴的还是近代书家李瑞清,他说:“倪迂书冷逸荒率,不失晋人矩,有林下风,如诗中之有渊明,然非肉食者所解也。” 《云山秋水图》的款识正符合倪云林的书法以晋·王羲之为质,复以唐·褚遂良为文的特征,高古简淡、气象冷逸。 遥望云山隔秋水 立轴 纸本 款识:远望云山隔秋水,近看古木拥坡阤,居然相对六君子,正直特立无偏颇。瓒。钤印:云林子(朱文) 题跋:(一)云林先生晴天绿,江村老叟瘦如木。画情知寄亦君子,不问镜湖绕一曲。乾隆壬戌(1742年)春二月谨堂汪由敦拜题。钤印:由(白文)敦(朱文) (二)翠含眉宇削遥岑,亭子临波暮霭沈。淡墨天肤饶气韵,由来逸品数云林。光绪辛丑嘉年(1901年)上浣刘铁云检定敬题。钤印:铁云审定(朱文) 倪云林名重海内,以古淡天真著称,其《遥望云山隔秋水》以六株君子树木为主角,用笔藴含着一股清逸不群的气息,曾为乾隆御藏之宝,画面上端正中的收藏印“乾隆御览之宝”,鲜艳妍雅,甚是醒目。倪云林的绘画宛转飘逸,用笔精妙高华,读来不伤脾胃,然而存世量稀少。倪云林是元四家中最为清高飘逸的一位,他的绘画在当时就珍贵稀少,有人称他“或作溪山小景,人得之如拱璧”。《遥望云山隔秋水》笔墨清净,干笔淡墨用得很妙,真正达到了有意无意、若淡若无的境界,给人以清幽静谧的享受。倪云林的兄长是当时社会道教中的上层人物,被尊为上人,倪云林自幼由兄长抚养长大,受到道教和儒教的熏陶,故他画面中的清气、逸气、静气宛若天成,反映出倪云林思想境界中的纯净清雅、无欲无为。他淡泊自守的情怀,在用笔之间体现。倪云林画风的形成是由他自己的精神状态和个人修养决定的,画面中表现的境界和情调正是倪云林本人思想的境界和情调。包括他爱洁成癖,所以用笔也格外干净,很多人缺乏像倪云林那样的感受,而硬学他的绘画,是很难成功的。“宋人画繁,无一笔不简;元人画简,无一笔不繁”,高逸简洁的绘画,以倪云林最为典型。《遥望云山隔秋水》近景用笔枯淡静柔,远景用笔疏散淹润,远山纯用干笔皴擦,金石气息浓郁。右上角的小楷题跋工细精致,与画面形成完美呼应。全画笔致高华优雅,是旷远清幽的景致结合倪云林悲凉天真的心境化合而产生的一种平淡自然的艺术境界。 1742年,吏部尚书、书法家、文学家、学者汪由敦在画面边跋上题跋,1901年,文学家、甲骨文学家刘鹗(字铁云)题跋。二位学者在历史上均有雅名,诗境亦贴合画境,他们的题跋为画面平添了一股清雅逸气。 平林清远图 手卷
疏林平远 1351年作 山水 设色纸本 紫芝山房图 立轴 紫芝山房图 纸本水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河兩岸的构图,空无一人的景色是其特色。画中眼前土坡窠石,上生杂树三五株,间有新篁修竹依傍,临水置一茅亭。中景以水相隔,或有洲渚。远处山峦清晰可见。一种“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的淡泊旷达的心态尽现纸上。画面疏朗清淡,画上有冗长的題款,是整個画面的一部份。字体的橫直笔法与画法很像,实际上是用写字作画,純粹在表现內心的风景,而非真山水。 疏林远山 立轴 1352年作 溪山胜槩图 草亭修竹图 立轴 水墨纸本 山水 设色纸轴 1354年作 山水 立轴 山水 立轴 水墨纸本 1355年作 溪山亭子图 镜心 1355年作 山水 立轴 绢本水墨 山水 立轴 水墨纸本 1359年作 寒山茅亭 立轴纸本 1355年作 林亭远岫阁 立轴 水墨纸本 翠岩林亭图 立轴 1362年作 水村图 立轴 水墨纸本 1362年作 江岸望山图 水墨纸本 1362年作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江岸望山图》,近岸土坡高树茅亭,与常见倪画无异。但隔水对岸画的不是平缓山丘,而是二重较高的山峰,且用圆笔作披麻长皴,然后加苔点。这种画法在倪画中不多见。 杨竹西小像 纸本墨笔 与王绎合作 1363年作纵27.7厘米横86.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杨竹西小像》画杨谦小像。杨竹西,号竹西居士,松江人。画中高士杨竹西曳杖缓行, 人物神态闲适。人物面部轮廓须眉全用细笔精心勾勒, 略作淡墨晕染, 神气活现纸上, 自然、生动。衣纹线条则简括洗练。倪瓒补松树坡石。倪瓒记后云:“杨竹西高士小像, 严陵王绎写, 句吴倪瓒补松石。癸卯二月。”王绎(1333—?), 字思善, 号痴绝生, 后寓居杭州。王绎自幼笃志好学, 富有才华。后经名家顾逵指点, 画艺益进, 成为当时著名的肖像画家。 溪山亭子 镜心 水墨纸本 桐露轩为约斋写山水 立轴 水墨纸本 1364年作 款识:霜木棱棱瘦,风筠冉冉青。古藤云叶净,怪石藓痕零。处士身逃俗,移文谁勒铭。榛荒□旧宅,莫访子云亭。至正甲辰十月廿八日在桐露轩夜坐写此图并诗,奉赠约斋高士。东海倪瓒。钤印:云林子 《桐露轩为月斋写山水轴》,首先是典型的倪式三段式构图,近景左面五株古木,两呈、三阵排列,较靠中前方的一主两辅,两仰一偃;左面两株为向上伸张的古松。五株树右后方,有一无人凉草亭置一光滑涯面上,其后左右两组新簧。中景省略留白,象征着一片浩渺湖面,远景坡石远渚。此种三段式,省略中景所营造的无人之飘远的简静氛围是倪式中后期的标志性画风。 湖山清远图 镜心
南渚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364年作 (526.4万元,2010年7月北京海士德) 题识:南渚无来辙穷,冬更阒寥水宽山隐隐野旷月昭昭。想象写南渚冬尽诗意。至正廿四年十月六日,倪瓒记。 题画:(一)窈窕茆堂石径幽,小山丛桂足淹留。仙人蹽巳辽天鹤,写得云村一段秋。钱仲益。钤印:仲益 (二)昔年来看墨池鹅,风雨扁舟载酒。一自春归清闷阁,几番蛛没落花多。嘉禾朱逢吉。钤印:■ (三)门外青林生紫烟,龙泓一道落飞泉。恰如灵石山中宿,为说倪迂似米颠。向客张贞居涧阿,言米南宫有洁癖,善画但做小幅,近代惟倪云林颇近之,米以颠名,予故以迂名倪。今观遗墨故笔及汝易袁华。钤印:子英 (四)万壑争研处,重泉闻响时。石梁无过客,孤■白云期。淮南陆颙。钤印:伯瞻 (五)晴嶂余注色,春云作晓研。■■如可看,茅屋石桥边。■林小景着色者甚少,尝■间作一二,观其绘染■得古法殊不易也。逸叟周南老题。钤印:正道 (六)古苔凝绿上松根,前辈空留翰墨存。寂寞云林堂下路,一峰残雨映孤村。门生王达。钤印:太原生 (七)小散倪迂士,诗工画亦清,吟情何浩荡,笔势更纵横。乡里推高谊,江湖足令名。近传骑寉厺,想即在蓬瀛。华亭顾禄。钤印:■ (八)九龙峰下云林馆,煮茗时■第二泉。不见■从十载夜,寉思凄然。张讴。钤印:文■ 明清画家几乎都奉倪云林的“逸气”为至尊,但倪式的精髓很少有人能把握,更无人能超越。此图采用的是倪瓒首创的“一河两岸式”的构图,即近坡、中水、远丘的三段式结构模式。虽仍作一河两岸式的构图,但隔溪所绘的不是低矮的山丘陂陀,而是两端突兀而起的山峦。山脚下的沙洲上长有一排排的丛树。这与画家常用的平远山水布局有所不同。画家以干笔色皴山石,作披麻皴,用笔变中锋为侧锋,折带皴画山石,枯笔干墨,淡雅松秀,意境荒寒空寂,风格萧散超逸。 倪瓒的绘画风格与其师承,董其昌言“枯树则李成,此千古不易,虽复变之,不离本源。倪云林亦出自郭熙、李成,稍加柔隽耳。”“云林画法,大都树木似营丘(李成),山石宗关仝,皴似北苑,而各有变局。”“关仝画为倪迂之宗。”恽南田也说:“元时各家,无不宗北苑,迂老倔强,故作荆、关,欲立异以傲诸公耳。”大体上倪式在山石结构上吸取了关仝造型,皴法上是从董源、巨然基础上而出的,树木的画法则从李成、郭熙法进行简化。同时其倪式也吸收了黄公望的作品。倪瓒的作品当中没有高远、深远类似北方山石的雄伟阔拔、高山险滩的具体物象的叠加积累,而总是给人一种淡泊平静、烟波浩渺,去除杂陈的无人仙境。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倪瓒的生活环境与人格精神是紧密相连的,无怪後人将其奉为对文人品格价值高低的评判标准。倪瓒一生的活动范围总是围绕在太湖一带,太湖以秀丽清远的低矮平缓的丘陵为特色,可见倪瓒作品当中的平淡温润、萧疏清幽的旷远景致并不是空想而来,是有师法造化的写生过程的,而倪瓒作品当中最为卓越的超凡品格,则是由其内师心源的人格升华所达到的。 《南渚图》的画面两段式构图,依旧秉承了倪式的三段法的传统,只是省略了远景,画面低矮山渚只占了画面的下二分之一,其上原是留白,後文士们对此画进行了题跋,使画面书法题跋与绘画的山石景致更占一半。近景用三种方式,极其简练的划分了三组山石,最近处画一树两枝,山石用稍浓墨进行折带皴法与石形勾勒,用重墨进行点苔;稍左后方,墨线勾勒光滑崖石,崖面留白,其上两树一直、一偃交叉排布,其後无人茅舍,藩篱竹篁相伴;其右後方,淡赭石加墨色稍加反复渲染,进行溪岸浅滩的烘托,两组八棵古木,呈五、三阵法排列,疏密、高低、偃仰交相呼应。中景,分为两组。略靠前方的是一小组山石从右方出,稍后方一组较高山石则呈斜向度延伸之右後远方。远观此图极其简洁,但静穆悠远的空疏意境以展露无遗。倪式早中年的风格,还并未形成如此简约、阔远、含蓄的风格。《南渚图》是倪瓒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其反映出的艺术特点也是倪瓒艺术思想的核心,即:平远构图、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这些艺术特徵可以说是中国文人画的理论纲领,也是中国艺术理论的重要转折点。倪瓒绘画实践和理论观点,对明清文人画家有很大影响,享誉极高,将中国水墨山水画的发展推向高峰。倪瓒的山水初宗五代荆浩、关仝,後受董源影响较大,然晚年遁入江湖後他始自创家法,笔墨、构图与意境均迥异前人,独具一格。在笔墨处理上,倪瓒的线,无论山石,还是树之勾勒多用折带皴,侧锋行笔,枯涩苍劲,给人一种秀峭厚重之感。在用墨上,他更是大胆运用干笔,多皴擦少渲染,干笔皴擦,惜墨如金,形成“干中见湿,躁中带润”的笔致,这种独特的笔墨表现是前无古人的。在山水构图上,由于他流浪太湖四周20年,所见自然景色多疏林平沙、茅亭草舍、小桥流水,故这些景色成为他描绘取材的对象。我们看他所绘的山水,大多近景为几棵疏树、一座空亭,中间空白若茫茫湖水一片,远景再画几座远山,表现了太湖一带水润天高的幽远景色,他这种平远式山水构图确实是别出新意。倪瓒独特的笔墨表现及构图,使他的山水画呈现一种清淡萧疏、逸气高古的超凡意境。倪云林山水画的这种“逸”的境界与格调,是他个人高深学养与独特人生经历的产物,是后人难以企及且极难临仿的。 嘉树幽篁图卷 手卷 水墨纸本 款识:嘉树幽篁涧石隈,当年曾此好怀开。如今寂寞空山里,谁復缄情折野梅。德昭曹君属树后小景并书拙诗以赠之,懒瓒。
题跋:风流人物出儒林,作画题书即解襟。一榻烟霞依鹤梦,半窗风雨听龙吟。高怀每得山中趣,雅韵长留几上琴,生死二情今己见,辰图犹记忆岁寒心。徐邦达。钤印:徐邦达(白文)。2、倪高士清绝超逸,所画传于人间亦不多见,此卷可谓希世之宝,蕴椟藏诸矜慎,勿多示人可也。如化。钤印:如化(白文)3、天下第一倪云林画卷,完颜景贤鉴定宝藏。张祖翼题,宣统二年庚戌五月。钤印:祖(朱文)、翼(白文)4、杜工部忆青莲诗云,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孟浩然共朝士作诗云,徵云澹河,汉疏雨滴,梧桐当时论公畅饮,以为淸绝云林先生画笔。简贵神情超远,非诗不足当之,所谓上下三百年纵贯一万里,举无此笔不诬也。合谿周行观。钤印:周行之印(半朱文半白文),子行(朱文)左橦鱼树□之家(朱文)5、丙午初秋,余抱疴宝月精舍,□官友人张子游以迂老迹相赠,推枕观之毕霍然病已,昔山谷老人见辋川卷,恍然神游,顿尔愈疾,游兄爱我置我于疏林幽谷中,不目知其飘飘欲仙矣,游兄诚惠人哉,伴阮元记。6、阅数日,中黄大兄偶见之喜既移以相赠。弟刘源。钤印:刘原(朱文)7、倪迂置江南祢清逸第一大痴老人绝爱之,尝索盖上毕时云卿在使人神理,都盖,虽然天壤间尚复有此笔墨否,余遇梁溪邹侍御家得观此卷,不觉有米颠捉石登单之狂书此以织日月云。甲申秋王铎。钤印:王铎之印(白文)8、白云山樵吴大徵曾观。钤印:愙斋(朱文) 山水 立轴 1365年作 山水 镜片 水墨纸本 晓山图 立轴 水墨纸本 1365年作 题识:晓来山外白烟生,遥见群峰一半青。老眼欲看变来灭故,寄穿岩壑到丘亭。至正乙巳秋八月下澣,东海云林倪瓒。 倪瓒是位全能的画家,诗、书、画、印以及在绘画理论上都是成绩显着。诗作取法唐人,清润可爱。书从隶入,尤工小楷,有晋人风度,结体稍扁,起笔收笔时带有隶书的“蚕头燕尾”和波磔感,具有高简古朴的风貌,在元人书法中成就较高。善山水,初学董源,后法荆、关,秀逸疏淡,画法疏简,以淡泊取胜。善用侧锋乾笔皴擦,独创“折带皴”,丰富了山水画的表现技巧。作品多画太湖一带山水,构图多取平远之景,善画枯木平远、野村茅舍,景物极简。所谓“有意无意,若淡若疏”,形成荒疏萧条一派。亦善画墨竹,笔法挺拔,疏朗有致,天真幽淡,一变古法。论画主张抒发主观感情,认为绘画应表现“胸中逸气”,云“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其绘画实践和理论观点,对明清文人画家有很大影响,享誉极高。其画风气格,影响深远,直至今日。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并称“元代四大家”。倪瓒早年作品章法平整,结构严谨,山石用披麻皴,有较多的董、巨遗法,并以青绿重色敷染,与现存作品截然不同,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后来,开始出现远山,结构开始萧远,笔法简逸,披麻皴与折带皴并用。50岁以后,在构图上已突出地具备个人风格。六十以后的山水画,往往参以董、巨、荆、关法,披麻、折带法互用。特别是倪瓒晚年在太湖之滨隐居了二十年之后,对太湖的体察极为深刻,在构图上已突出地具备了成熟的个性特点。他以天真幽淡为宗,墨色虚实相间,真实地把太湖的风景特色加以集中概括,创造了一种前人罕见的以少胜多、以简胜繁、以淡胜浓,意境萧散简远的构图新形式。画面往往由近树、中水、远山组成,构成三段式构图,或称“一江两岸式”构图。近景有平坡,上面有杂树数枝,茅亭或茅屋一两座;中景是一片空白,以虚写实,表现一片湖水;远景是低矮的土坡或峦头,上面又是一片空白,表现天空。中右方往往以小楷长题,连接上下景物,使画面具有辽阔旷远的特殊艺术效果。 《晓山图》为水墨纸本,作于至正乙巳(1365),充分展现了倪瓒成熟时期的典型画风。画卷描绘江南景象:远山近树,湖水澄明,清寒空寂,淡泊宁静。其构图用的是颇具倪氏特色的“三段式”:上段为远景,山峦起伏平缓地迤逦展开,恰如陶潜采菊东篱时悠然所见之“南山”,给人悠然闲静之感;中段为中景,以虚为实,计白当黑,却恍惚若见渺阔平静的湖面,似有若无,虽不着点墨,却尽显秋水之真趣;下段为近景,坡丘上高树数棵,参差错落,茅屋孤立,枯寒静默。画的左上方以小楷长题识。此诗连接上下景物,使全图浑然一体,达到诗、书、画的完美结合。整个画面不见飞鸟、帆影和人迹,一片空旷孤寂之境,颇有“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韵味。 西园疏柳图 水墨纸本 1365年作 疏林平远图 立轴 疏林远渚图 镜心 纸本 1365年作 题识:至正乙巳五月廿又二日云林生瓒写并题赠南湖陆玄素幽居清览。钤印:云林子 此幅画作是倪瓒于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农历五月二十二日为其好友陆玄素先生(南湖先生)所作,时年六十四岁。本幅画作流传有序,原为清末大学士李鸿藻收藏及边跋。后李石曾先生将此画卖与琉璃厂博韫斋。再后,被琉璃厂成古斋收藏。 枫落吴江图 立轴 纸本 1366年作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题识:枫落吴江独咏诗。九峯三泖酒盈巵。杨梅盐雪调冰盌。夏簟开图慰所思。至正丙午秋。永贞架阁。自吴城复还吴松之袁部场。因写此图赠别。又为之诗。瓒。 题跋:清閟高人一散仙。尚留遗墨世间传。当时曾写相思意。谁信如今重惘然。吴下王汝玉。钤印:玉堂清趣青山白日 倪瓒山水画意境清远萧疏,自谓“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用笔轻而松,燥笔多,润笔少,墨色简淡,却厚重清温,无纤细浮薄之感,能以淡墨简笔,有神地笼罩住整个画面,识者谓其“天真幽淡,似嫩实苍。”得“简中寓繁”的风格。此幅构图,一河两岸,树亭前後临水,清虚空旷,坡石以折带皴,用笔中锋转侧,皴多染少,故皴笔特觉清劲。 雨后空林图 纸本设色 1368年作 纵63.5 厘米横37.6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倪瓒以画水墨山水见长,少作设色,《雨后空林图》即为其少有的设色作品之一。而且,倪瓒的多数作品,写景极简,而这件作品则写高大山川,景物丰富。画面描绘一高大的山岭,细瀑从山涧穿石而下,汇入山脚一片水域之中。山前,一条小河蜿蜒曲折,缓缓流动,石桥横跨,水波不兴。两岸地势低平,疏林空落,林下一间屋舍,人去屋空。画中山石多用披麻、折带皴,干笔淡墨,浓墨点苔,敷色清淡温和。整个画面布局充实饱满,平稳而有变,景象开阔,意境清淡萧疏,雨霁林空之景,宛然目前。 溪山平林 手卷
山水 手卷
秋山丛木图 立轴 水墨纸本
疏林图 立轴 水墨纸本 1368年作 山水 立轴 纸本 1369年作 苍林茅屋图 立轴 1368年作 款识:雨后空林生白烟,山中处处有流泉。因寻陆羽幽楼去,独听钟声思罔然。戊申三月五日倪瓒。 望见龙山第几峰,一峰一画水如弓。苍林茅屋无人到,犹有前时蹑屐踪。张雨。钤印:张伯雨记 晴嶂馀生色,春云作晓妍。幽期如可寻,茅屋石桥边。云林画着色者甚少,尝寒斋间作一二,观者无不叹赏此幅尤有生意,殊石易得也。拙逸叟周南尧题。 苍林茅屋清且奇,一回写出一回姿。平生低首云林画,百幅云林百首诗。戊午秋八月得观,苍岩先生所藏倪高士苍林茆屋图,真有天真烂漫出乎笔墨町疃之外之逸韻,又经张伯雨周拙逸题诗于上,可称双美,生平所见倪画当以此为第一。赋此以誌一快。西庐老人王时敏。钤印:王时敏印(白文) 烟客(朱文) 祗陀村上草萧萧,清秘风烟更寂寥。片纸流传残墨少,居然邱壑见高标。康熙甲子春二月获观倪元镇苍林茅屋图,真迹笔意简古,设色幽淡可称天下倪画第一舊经华亭陈眉公攷藏今归苍岩学长秘笈出示属题漫赋一绝。即乞教政。羕园袁拱。钤印:金城 倪瓒是位全能的画家,诗、书、画、印以及在绘画理论上都是成绩显着。善山水,初学董源,后法荆、关,秀逸疏淡,画法疏简,以淡泊取胜。其绘画实践和理论观点,对明清文人画家有很大影响,享誉极高。 此作品成于元至正二十八年(戊申),时倪瓒68岁,正是“老而益纯”的创作时期。全图意境幽深,荒寒空寂,折带皴勾勒山石,枯笔干墨作疏林古松。隔江置景构图,都是倪瓒晚期特色,是传世倪瓒作品中少见的佳作。倪瓒作画,40岁以后题款不再钤印,而题诗书法以楷书写就,简远古雅,有晋唐风韵,此画堪称范本。 画中倪瓒老友周南老题诗,边衬上王时敏,袁拱题诗。意境全扣画境,堪称诗情画意,珠联璧合,为作品增加了色彩。特别是周南老题诗后的评论,“此画尤有生意,殊不易得矣”,王时敏的赞语“生平所见倪画,当以此为第一”是对此作品最权威的评价。画的中上部有元代诗人张雨题诗,从墨迹,题写位置和字迹看,应是后人为提高此画的知名度而添加的,加此伪跋的时间应在明初到明中期,因为在边跋中王时敏提到了张雨的跋,王氏活跃于晚明到清初,他能见到画中张雨的跋,足证此题跋在明晚期前就存在了,这个跋语诗意与画境相合,书法也与传世张雨字体相近,应是一位大家所添。添跋人本意是为提高此画的影响,但结果弄巧成拙,由于有了这个假跋,反而让人怀疑此画的真实程度了。从清初到今天,此画所以未见于经典著录,恐怕与这个假跋有直接关系。题在画面左上方的周南老跋语,从墨迹和书法看,是与此画同时的遗墨,应为真迹。周南老是元代著名诗人,也是倪瓒的挚友,倪瓒的墓志铭就是周南老撰写的,周南老评价此画“此画尤有生意”是由衷之语。王时敏和袁拱的题跋写于清初,王跋指出此画明末藏于华亭画派首领陈继儒处,后来则由苍岩学长收藏,讲明了其流传情况,是可信的。从画的意境和笔法看,此画确是倪瓒传世作品中少见的精品。 安处斋图卷 纸本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雨后空林 立轴 戊申(1368年)作 (280万元,2010年6月中国嘉德) 山水册 册页 水墨纸本 秋林图 立轴 水墨纸本 款识:疏林小笔聊娱戏,画与金华张隐君。好为林间横玉邃,秋风吹度碧山云。瓒。钤印:荆蛮民 倪瓒家境豪富,筑“云林堂”、“清閟阁”,收藏图书珍玩。工诗文,善画山水、竹石,长于书法,谙熟音律。其山水宗法董源,参以荆浩、关仝笔法,用笔方折,创“折带皴”写山石,画树木兼师李成。所作多取材于太湖一带景色,意境清远萧疏,自谓“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画风对明清文人水墨山水画影响颇大。书法从古隶入手,又以二王为宗。后人把他和黄公望、吴镇、王蒙并称为“元四家”。 此幅《秋林图》,画面为倪瓒典型的一河两岸构图法,远山勾勒点染寥寥几笔,近处树木参天,水天一色,意境荒寒,超然出尘。山石墨色清淡,笔力峭拔,渴笔侧锋作折带皴,干净利落而富于变化。树木用墨稍润,并以重墨加以强调,水墨运用已达到了随心所欲的境界。本幅无年款,但根据书法特点及绘画特点可以判断为晚年手笔。根据倪瓒题款可知本幅是送给其好友张隐君的,根据考证,张隐君为张伯雨,与倪瓒友善,本幅应该为倪瓒画给其好友张伯雨的一幅精品力作。 山水 手卷 设色纸本
凉亭消夏图 立轴 己酉(1369年)作 霜林湍石图 立轴纸本 款识:王猷宅里开窗坐,(政)望见虞山松桧林。一酌松肪尝笋脯,为君呼笔写萧森。戏写霜林湍石,并题小诗。赠守道先生。十一日。瓒。 此画为十分罕见的倪云林精品。清代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五十亦有记载。倪瓒题诗中所谓的王猷,或为上款中之守道先生。此人庶几为虞山旺族,倪瓒好友。画幅上最早的收藏印应是左下角的“海虞王氏藏书画印”,或为守道先生后人所有。海虞地灵,时出大家。王石谷书画世家,常题画自称“海虞王翚”,或为守道先生一族。 幽涧寒松图 纸本墨笔 纵59.7厘米 横 50.4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倪瓒的山水画秀丽、清幽。他作画喜用干笔皴擦,以侧峰着纸,稚嫩中见苍老,简淡中见厚重。焦墨只用在点苔或写景树丛。 此幅《幽涧寒松图》是为友人周逊学所作,并题五言诗:“秋暑多病暍,征夫怨行路。瑟瑟幽澗松,清蔭滿庭戶。寒泉溜崖石,白雲集朝暮。懷哉如金玉,周子美無度。息景以橋對,笑言思與晤。”倪瓒清高持节,一生不仕,他不仅自己抱守出世的生活态度,而且对朋友们的入世为官也坚决反对。此幅一为友人赠别,更是劝友人“罢”征路,“息”仕思,含有强烈的“招隐之意”。平远画溪涧幽谷,山石依次渐远,二株松树挺立于杳无人迹的涧底寒泉,意境荒寒,超然出尘,似乎暗寓着仕途的险恶和归隐的自得。构图不用常见的“一河两岸”两段式章法,近乎正方形的幅面和平面的取景方法,使画家不得不采用特殊的构图方式,将通常所画的宽广水面压缩成一条溪流,从前景缓缓流过。但画幅上方和其大多数作品一样,留出大片空白,让观者分不清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山石墨色清淡,笔法秀峭,渴笔侧锋作折带皴,干净利落而富于变化。松树取萧疏之态,笔力劲拔。此幅作品简淡超逸,未署年款,从书法由竖长变为扁方以及名款和画风来看,当是晚年之作。 倪瓒此幅,笔墨无多但意境深幽,“疏而不简”,“简而不少”。他的这种笔简形具,注重抒写性灵的画格被后人称之为“逸品”。到了明代,更是“江南人家以有无为清浊”,其清标高格,在历代文人士大夫心目中始终被尊为“高士中的高士”。 山水 手卷
溪山访友图 立轴 水墨纸本 1371年作 秋江平远图 立轴 水墨纸本 虞山林壑图 纸本墨笔 1371年作 纵94.6厘米横34.9厘米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此画仍取一河两岸式的构图,但水中有五道洲渚及一组杂树,远山近坡的淡墨皴染较多。画风较其典型作品繁密。与其盛年所作《渔庄秋霁图》《枫落吴江图》等用线勾括坡石的画法相比,此图坡石皴擦善用乾笔,风格浑穆。应是倪氏晚期山水画的特点。 惠麓幽栖图 手卷 水墨纸本
疏林图 立轴 壬子(1372年)作 秋山清远图 立轴 壬子(1372年)作 江亭山色图 立轴纸本 1372年作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右上角倪瓒所书长题,介绍了《江亭山色图》为谁而作及其由来。款文曰:“焕伯高士嗜古尚义,笃于友道,于医学尤精,隐居养亲,不求知于人也。余过娄江逾日,与仆甚相好,戏写江亭山色并作长歌以留别,二月廿五日,瓒。”款后为倪所作长歌,全部题书190余字。由题文中可知,《江亭山色图》是倪瓒特意为外游时相识的一位友人焕伯高士留别而绘。倪云林的书法也是极具传统功力与个人特色的。他的书法受褚遂良影响较大,有些点画如“戈”法明显是褚体之法,写的十分妩媚。其书法还掺杂了隶书与六朝写经的风格,这可能与他信奉道教熟悉经体有关,从而使他的书法具有一种仙风道骨的古意与洒脱。他题画有时飘逸草率,多有连笔,如北京故宫藏《竹枝图》。有些写的则工工整整,一笔不苟,如《江亭山色图》,书体为小楷,楷中含隶,毫无泄怠,极见功力。字数如此多的小楷题画,在其画作中极少见。《江亭山色图》将“云林皴”法表现得淋漓尽致。用线折笔勾勒,逆笔而行,疾涩自如,笔力遒劲,线条具有极强的张力。在用墨上,干笔皴擦,干中含湿,躁中有润,苍中见秀,皴法拿捏恰到好处,不愧大家手笔。 林亭秋露图 立轴 水墨纸本 款识:壬子岁七月五日云林生写。 题跋:鸐鸣风起树飕飕,细草平铺翠欲流,最喜悦来亭上坐,一天凉露桂花秋,锡山王达。 平远山水图 题识:我识幽人颜仲逸,药栏花迳近前除。不将世事经心耳,浊酒盈樽读汉书。颜隐士邀余作着色山水,为写此图并题。云林子瓒。此图乃庚寅二月所作迄今已逾十五年。颜君藏不坏,复携来观,重题绝句于空,披图赋不胜怆快。忆昔与君皆少年,山窗曾为写苍烟。而今相见头俱白,看画题诗一惘然。东海倪瓒重览识。 松溪亭子 立轴 水墨纸本 耕云轩图 立轴 水墨纸本 1373年作 1373年作 秋江幽居图 镜心 水墨纸本 1373年作 寒林图 竹树幽亭图 立轴 水墨纸本 1374年作 (299万元,2012年6月北京保利) 乐圃林居图 立轴 甲寅(1374年)作 (671万元,2007年5月北京保利) 录文:△余来城郭而暑气炽甚,偶憩甘白先生之乐圃林居,不觉数日相与,荫茂树以清池,诵羲文之象爻,弹有虞之南风,遂以永日,忽忽已淹留久如,盯成此诗并系以图,呈甘白以寓笑乐耳。甲寅六月十一日倪瓒。 又三首:闲静幽人宅,萧条乐圃亭。炎暑浃旬剧,远山当户青。凉生如病差,愁解如酒醒。卧看风篁影,落月满阶庭。十六日夜,听甘白弹琴。□ 冷冷桐露净衣巾,虚□琴声夜向分。一抑一杨含正始,江风江雨洗炎氛。烟中稚难登春木,石上猿吟隔岭云。此意寂寥知人者少,匣藏无使世人间。□暮投斋馆静,城郭似幽林。落月半床影,凉风鸣鹤音。□汀云萦远梦,桐露湿清琴。卑喧净尘虑,萧爽集冲襟。 画幅鉴题一、乾隆御题:云林染就秋山色,白石溪湾隐空亭。胸中丘壑原有着,元镇作画不须名。乾隆癸巳(1773,乾隆38年)春三月下浣于珊瑚阁御题,赐吏部尚书彭元端。 鉴题二:人知学倪云林之骨未学倪迂之思,人知学云林之笔,难学倪之气韵,今偶观此帧,用笔潇洒天性高洁,笔墨间岂容些子市俗气耶。甲子孟冬冰玉主人谨识于红蓼花馆。怡王之章 鉴题三:道光戊戌春仲,张石舟先生招同袁秋樵前辈来寓斋,索观余所藏此云林山水真迹,观止矣连连称赞,余遂识于此,永保珍秘。钱塘许乃普。 鉴题四:光州袁秋樵石州张穆同拜观于碧天阁。 山水画发展到元代,笔墨技巧,构图意境,都呈现了新的面貌。大痴笔势雄伟,山水意象苍莽中见媚妍,王蒙山水的意象繁密苍茫,气魄雄伟而深秀,吴镇善写渔父图,浑厚朴茂,滋润苍古;唯倪云林的山水意向与众不同。幽淡简易是其特征,初看即能使人感到新鲜、空灵,如慢慢品味,又觉得简中存厚,恬淡之中有无限意蕴。倪画山水,或是断渚坡石,枯树丛竹,淡淡的几抹远山,或一个茅草空亭,一两个平缓的山丘;然而,正是这种简练的意象和简洁的构图,却给人一种特别飘逸、空灵的感觉,使倪画具有了无穷的意味。倪云林画中反复出现枯树竹石的意象,他对山只留意于“浓纤出没”,对于近景只着眼于疏林枯柳,空亭翠竹。很显然,只有这些景物才能与之心境相吻合,才能寓江滨寂寞之意。同样是写江南山水,倪云林的山水意象却不同于董巨,也不同于大痴、吴镇。倪云林活动在五湖三泖间廿余年,审美观照的对象主要是太湖山水。倪云林为了更好地写意,简化了象,概括了象,变复杂为简单,使丰富变为集中,是司空图说的:“浅深聚散,万取一收”。倪画山水气象的精练简洁,正是体现意的丰富、复杂,而简正是繁,简正是厚。 董其昌云:“云林画树木似营丘寒林”。李日华也认为云林画树源本营丘。营丘的树木有些什么特点呢?米元章说:“松干挺劲,枝叶郁然有阴。荆楚小木无冗笔,不作龙神鬼蛇之状”,又说“李营丘千屈万曲,无复直笔矣”。恽格则说营丘的寒林“画树多做俯枝,势则剑拔弩张,笔则印泥画沙”。很显然,倪云林画树,为了使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对前人的技法也作了改造和发展。吴历说,云林“画树谓之减笔”,他只学营丘的萧闲古淡。倪云林的树,一般不作“郁然有阴”的枝叶,而是吸取北苑树的挺劲凌霄之姿,所画树,树干挺拔,遒劲有力;与此同时,改俯枝作仰枝,显向上之气象。这样倪画的树挺劲萧疏,情态也趋于淡寂。但倪云林善用侧笔、干笔,“用笔粗辣,树干皆渴笔刷丝,中略缀芒刺”,这样,用笔虽简却不显单薄,分明如指上螺,四面俱有苔法、皴法,多于人所不见处着意。正如此幅《乐圃林居图》中所见,先用干渴的侧笔皴擦,显其质地厚度,这样就把树或高直或曲立的形象突出了。最精采的是枝写鹿角,每根细枝的线条劲挺有力,伸向天空,似与自然环宇争高低,这凌霄之姿,透露着作者旺盛的生命力。杂树枝叶稀少,既无李成的郁然繁枝,也无董源的乱条密枝,仅作淡墨点点,树用蟹瓜之法画之,也只三笔两笔,穿插玲珑。由于干笔皴擦,笔痕空灵透气,坡石溪流、空亭丘壑、绝如天成。 吴历认为“云林生画石,从大李将军勾砍中来”,董其昌说云林“山石宗关同,皴似北苑”,其实,倪云林不过取侧锋用笔罢了。吴历说:“云林写山,依侧起势,不两合而成”。此画中远山近石的折带皴,恰是云林独创,用折带皴画山石,也更能与其抑郁不平、愤慨而无奈的心境相吻合。或者说,这是倪云林用心灵与眼睛发现并创造的独特结构。而这种折带皴并不排斥在绘画创作中运用别的皴法。他1343年画的《水竹居图》用笔浑厚,坡石和山用披麻皴。1363年,他作的《江岸望山图》,远山高峰用圆笔作长披麻。安歧谓这是倪画中的“变笔”,实际上是倪云林并不拘囿于一种画法作画罢了。 倪云林笔下的竹,不是文湖州的出枝弯曲,也不是李珩的端直僵硬。看此幅画中竹稍,□衬虚实而简淡韵厚。如晚年的《竹枝图卷》竹稍从左而右斜势而上,姿态秀雅,而笔墨简淡。倪云林的竹,竹竿极细又挺劲有力,疏朗的枝叶,很多空白,这种形式本身就指向主人恬淡的心境。因而其象征的意味也是独特的。画中主体的情已天衣无缝地溶进了客体的物象。山是有情性的山,水是有情趣的水,而树木、空亭、萧竹则是云林情性心印的魂魄所在。恰是一个耐人寻味的世界。 此幅《乐圃林居图》是云林晚年用象征手法表现深邃意境的最后杰作。画面十分简逸疏淡。近坡四树偃仰,另几杂木依傍其侧,背景是倪云林最典型的一河两岸三段式平远构图法。又见远岫深幽,另有如镜平泉引伸,由远而近,树木空庭处在视线关注的中央,坡石翠竹,欹侧斜立弯环。近处的坡石以侧锋勾出轮廓后,干笔皴擦,轻松秀嫩。近处水面只用短竖线和几块岸石作暗示,故画面虽未写水,而有水的流动,远岫也勾勒后干笔皴擦,有清远绝尘之韵致。画上近二分之一处是空白。这大片的空白,说它是云气或是六月炽火(该画作时恰逢甲寅六月十五日)的天空都无不可,由于远岫和树木的指向性,似静还涌的流水运动性,这块空白的交错也是一种动静,一种环境,让人的情感在其中渗透。松枝竹叶稀疏而有清音满庭户的感觉,题诗文字的位置错落与空白的呼应似也强调了白云的聚合分散。视觉的运动把林居六月、清泉远岫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诚如所见其它云林晚年画,这幅画题字的明显特点就是运笔也一如画法,用笔使转极随意,故字有大小,笔墨枯苍,很多字的最后几笔已明显是枯了,而往往凭借笔锋的运动完成。 倪云林于甲寅盛夏之际客居甘白之乐圃至少一月有余,按倪云林卒于甲寅十一月十一日算,《乐圃林居图》则是云林生前不足五个月时间内客居甘白先生之乐圃并为所作。为现今存世同一题材唯一作品,更是倪云林平生绝笔。是一件流传有续的珍稀杰作。 溪山秀色图 镜心 寒林图 手卷 古木修篁图 立轴 1374年作 (1725万元,2012年6月北京传是) 题识:何逊来时梅似雪,小山竹树写幽情。东风吹上毗陵遗,为报相思梦亦清。正月十日,毗陵故人何士信先生来求予画,因写古木幽篁图并赋诗以赠,甲寅倪瓒。钤印:云林子 题跋:倪云林予湖海故人也,以奇诗名重于世,时写山水作木石图,人每得之,以为奇玩。近闻云林作古,予不能忘情,因题五十六字于左。梁溪山水清且奇,爽气散入诗人脾。云林平生才俊逸,江湖着处墨淋漓。兴来时作希世笔,石上杰出春风枝。何其仙梦化飞鹤,使我对景成追思。乙卯春彭城镏壖。 诗堂:古木修篁景更多,江香曾记誓山河。灵槎一去无消息,细看宣和石鼓歌。道林老友吴庚一为,曜暗先生。流光冉冉逐惊波,文物空思晋永和。辽鹤重寻旧城郭,当时风致已无多。王璲。酒侠诗狂豪一世(先生句),每佳山水辄移情。孙高直比林和靖,画与梅花一例清。幽篁古木有奇趣,聊寄平生丘壑情。妙笔尚留先羽化,飘飘仙气袭人清。都元敬董思白诸家所载先生年岁间有互异,惟周南老撰墓志铭则生元成宗大德五年辛丑,卒明洪武七年甲寅七十有四岁,历历足据此帧写于正月,卒于十一月,其诗在清闷阁集第八卷之末造绝笔也,镏壖一诗题于幅右,尚有吴庚一王璲二诗,必为猾贾□取,以装赝本,今从卞令之式古堂书画汇考补录之,而王诗亦见于集中外纪王官永乐翰林检讨谥文,靖镏字公坦,善书,童时为赵文敏所赏,书小斋二字贻之,因以为号,吴氏未详。咸丰九年夏日敬步先生原韵题二绝,并识数语。孔广陶。 古木幽篁图 诗堂:经锄堂前木犀黄,何人晏坐闻天香,迂翁胸中有清癖,欲扫繁花归枕囊,竹树小山图亲写,百年落落燕都下,市门不遇杜长垣,遗墨谁将手重把。弘治壬子十月,子开至京,偶见此图,识为云林真笔也,因购之,重加裱饰,请予题其上。长洲吴宽。 此图画一平坡之上立一巨石,石边一寒树独立,树旁又有双竹挺立,并分向左右弯曲生长,其周围亦有细篁数丛。构景简洁是倪云林画的突出特色,此图亦通过一石、一树、数竹这极简之景构成一个荒寒萧疏的意境。画中笔法疏率,画树以鹿角法,画石以折带皴,二者皆用淡墨干笔,画竹叶亦以轻盈简率的介字点法。此图中上方有作者自题诗一道:“古木幽篁寂寞滨,斑斑鲜石翠含春。自知不入时人眼,画与皎溪古遗民。” 丛篁枯木图 立轴纸本 纵103.7厘米横43.9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老树以淡墨干笔勾写,枝节搓材,残叶着以“浑点”,稀疏简淡。坡石以枯笔作“披麻皴”,间用“折帝皴”,仅用少许浓墨点苔。丛竹以尖笔作“介字点”,分扬披撇,画面清和幽寂,平逸淡泊。 水墨山水 立轴 霜柯竹石图 筠石乔柯图 1372年作 横67.3厘米横36.8厘米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琪树秋风图 上海博物馆藏 白 菜 立轴 设色绢本 山水课徒稿 山水课徒稿 祝寿图 立轴 1364年作 墨竹 立轴 墨竹 立轴 水墨纸本 1364年作 (276万元,2012年6月北京保利) 题识:隐士江阴许士雍,钿山湖里泊烟蓬;秋来鲈鲙羹美,亦欲东乘万里风。从善道契过笠泽,以士雍高士此纸求写竹枝,画已并赋绝句奉赠。甲辰八月二十一日倪瓒。 题跋:迂翁性狷介,品高逸,画亦如其人。生平所作山水多不着色,竹石小景悉以天真古淡为宗。此幅古劲之中觉生趣拂拂,发于毫端,真堪与仲圭竞美,渭川淇澳风致数百年馀,宛然在目,何多幸也。道光丁酉 (1837年) 艺圃水部出此示观于皆山草堂,因识眼福,并缔墨缘,梁章钜(1775-1849)。 钤印:章钜 又题:猗猗千个稿先成,久贮胸中蕴逸情;清閟阁前闲试墨,绝怜幽翠影交横。梢如碧玉势参天,洒脱如兹韵若仙;我辄披图涤尘想,潇潇疑欲引风来。苣林又题。钤印:梁章钜印
墨 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