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省四市唱响全民公益歌

 聂耳小书屋 2015-12-31

 

致敬志愿者

两省四市唱响全民公益歌

——江苏无锡发起“环太湖生态文明志愿服务大行动”纪实

作者:本报记者 苏雁 李锦 本报通讯员 董春蕾 《光明日报》( 2015年12月31日 04版)
 
 在江苏省无锡市的扬名中心小学,有一群“小水滴环保监督岗”的“环保娃娃”,他们在老师带领下,了解太湖水生物的分布,定期研究太湖流域农业、工业现状,还在假期中记录自家污水排放情况。

 

       2012年,由无锡率先发起,联合苏州、常州以及浙江湖州共同举办的“环太湖生态文明志愿服务大行动”正式启动。3年来,数十万人次的志愿者活跃在太湖沿线,深入到学校、社区以及各行各业,逐渐发展成为全社会参与、跨区域联动,以志愿服务建设生态文明,用全民公益弘扬核心价值观的响亮品牌。

 

政府搭台,跨区域联动守护太湖

 

    地处太湖东面的苏州东山镇太湖村,有850多户人家,90%的村民靠水产养殖为生。渔民李建国告诉记者,多亏了太湖水质好,虽然因为气候减产,但今年的蟹个大肉肥,价格特别好,全村外销大闸蟹约200吨。

 

    让太湖一泓碧水常在,是环太湖居民共同的心声。“环太湖生态文明志愿服务大行动”为沿湖四市相关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提供装备和物资,开展公益创投活动,吸引爱心企业等社会力量对环保项目进行资助。有了这一公益平台,一衣带水的四座城市手挽手、心连心站在了同一条“战线”上。

 

    从2012年开始,四市的志愿者联合开展重点河道监测活动,8300余人次志愿者定点定时观测水质变化,监督沿河企业、居民用水、排污情况。今年4月,苏锡常及湖州共同参与的环太湖生态文明志愿服务圈正式建立,成立了维护太湖水系生态文明的湖面核心区、沿湖区域和城市区域3个志愿服务圈。

 

    几年间,四市志愿者通过骑行宣传、捡拾垃圾、监测水质、文艺演出等形式,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000余次,初步形成了全民参与、环湖共建的志愿服务格局。

 

机制创新,志愿服务1+1>2

 

    几年前的盛夏,太湖蓝藻暴发。对此,无锡着眼于志愿服务工作的常态化和环太湖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体化,与其他城市进行全方位对接合作。无锡的欢乐义工、二泉网络、行知志愿团与苏州“绿色改变”、常州“绿袖章”、湖州“古镇新文化”等志愿服务组织建立了联系机制,常年开展互动交流活动,使志愿服务实现1+1>2的效果。

 

    四市志愿服务组织结对共建,不仅在人力、信息、技能等方面加强交流互动,也为机制互通、资源互享搭建平台,建成志愿者培训基地。基地筹建了一支由四市优秀培训师组成的环太湖流域地区志愿服务培训师资队伍,共同研发培训教材10余种,目前已开展各类培训27次,实现了环太湖流域地区志愿服务培训资源的共建共享。

 

    近年来,四市的志愿者围绕保护太湖、文明创建、应急援助、大型赛会等主题,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30余次,引起强烈社会反响,直接推动了中央文明办全国保护山川河流100个志愿服务项目的落地。

 

示范引领,培育公众生态文明理念

 

    如今,在环太湖地区,自发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越来越多,“环太湖生态文明志愿服务大行动”影响了更多人投身到太湖生态保护公益活动中。“1升酵素可以净化1000升河水。”常州62岁的退休工人刘穷,将废弃垃圾自制成环保酵素,一年多来,共制成环保酵素7500多斤。她还将环保酵素的理念推广到社区,现在全市义务参与的志愿者有上百人。

 

    无锡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文明委主任王国中说:“发起这一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志愿服务行动,提高全民的生态文明理念,将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和行动,浸润到每一位公民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中。”

 

    为了让生态文明理念传播得更广,四市志愿者瞄准社区、学校等重点人群和农业、企业、服务业等重点领域,进行科普授课、志愿宣讲、组织沙龙等活动,发动两省四市广大市民关心、支持和参与环太湖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从今年5月起,无锡“欢乐义工”志愿者已在无锡市江溪小学32个班级的1500余名小学生中进行了授课,并计划在一年内为当地所有小学生普及生态文明知识。

 

    (本报记者 苏雁 李锦 本报通讯员 董春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