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古人妙笔绘新市

 传闻汇总书馆 2016-01-02


■陈友中 文 吴雪明 摄
    奎阁观澜
    岿然一阁峙中流,
    轮涌晓光红满楼。
    更上一层观反照,
    明珠遥吐白龙头。
    本诗题中的“奎阁”许是“奎星阁”的缩写。据老人回忆,地址在现在的新市街(貌桥西去一点,昔日有虹桥殿);澜者,大波也。
    这是描绘早晨登楼观澜的佳作。诗人选取水中楼阁作为观察点,并由低向高——“更上一层”移动。你看,一轮红日喷薄而出,朝霞染红了大地,也染红了水中楼阁。此刻诗人忽发奇想,到楼上看看日染的“澜”又是怎么样呢?哦,明珠似的红日好像在遥远的白龙山巅闪耀。诗中“峙”“涌”“反照”“吐”等动词用得很好,把诗的画面写活了。虽不着一个表示喜欢的词,但其喜悦之情跃现纸上。
    当你置身阁中,俯览朝晖,遥望山巅红日,晨烟袅袅而上,此刻“不会作诗也会吟”——自家口占一首或吟诵唐诗,以抒发此时的情怀。
    星桥醉月
    光涵万象好良宵,
    百尺楼高傍小桥。
    夜静客来同醉月,
    座中酒兴问谁豪。
    本诗写文星桥夜景。一二句写环境:光涵万象,高楼傍桥。三、四句写静夜来客,对月饮酒,豪情万丈。写出诗人与友人豪放而悠闲的生活状况。
    读此诗,一个江南古镇彷佛展现于我们眼前:月夜良宵,河水幽幽;河面上横跨的石拱桥边,耸立着许多高楼,灯火闪烁,月色灯光,上下同辉。静夜里,几位客人踱进酒楼,酒逢知己,举杯投箸,酒兴大发。
    虹水归舟
    水冷河明烟树微,
    中流双桨带渡飞。
    霎时市散舟如蚁,
    满载夕阳天际归。
    本诗写出虹桥三八集市散市的情景。首句可见,时序在冬。赶集者用船载货来,买卖成交,又购得货物,满载而归。东西中三干河里,夕阳下,如蚂蚁一样的小船只,划向各自的归程,载着货物,载着希望。诗充满乡土气息,结句有李白的“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远影碧空尽”的气势和回味,是迄今描写三八集市难得的好诗。
    貌桥横跨水当中,
    十字栏杆面面通。
    会际风寒天雨雪,
    马蹄踏去迹浮空。
    本诗写貌桥与貌桥雪景。漫天雨雪,马过桥面,马去蹄印留。亦有罗贯中笔下“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的韵味。如今貌桥依然在,诗中的况味不再有。
    貌桥踏雪
    鳌社春灯
    大街火树合银花,
    架上千秋秀幔斜。
    童女联游天不夜,
    千金一刻信非夸。
    这里的鳌,指“鰲山”。即堆成巨鳌形状的灯山。宋杨万里《和陈蹇叔郎中乙巳上元晴和》:“买灯莫费东坡纸,今岁鼇山不入宫。” 宋周密《乾淳岁时记·元夕》:“元夕二鼓,上乘小輦,幸宣德门观鼇山。擎輦者皆倒行,以便观赏。山灯凡数千百种。”社,指社日,古时祭祀土神的日子,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第五个戊日。诗人描写春社花灯及观灯的感受。诗中虽冇点出地址,但可以肯定,“鳌社春灯”在虹河两岸大街之上。你看: 花灯如潮,火树银花;千秋荡,秀幔斜,男女狂欢,通宵达旦,真如苏东坡所言“春宵一刻值千金”也!
    古木阴中系短篷,
    苍颜皓首一渔翁。
    舍舟罢钓随矶上,
    讶是桃林今忽逢。
    首句借用南宋僧志南诗,志南全诗为: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短篷指小船。篷是船帆,借贷船。“砂矶”在今之何处,无考。而画面生动地呈现于我们眼前:苍颜白发的老翁,划着一只小船,在古木丛中拴好,就开始散饵垂钓,可鱼儿上钓不多,他就去登矶观景,惊讶地发现奇山异水,简直像《桃花源记》的渔翁发现桃花源一样,兴奋无比,比钓到大鱼还高兴百倍。可惜诗人发现的“美景”不知今在何处,也许如今已是毒烟弥漫的污染区了。
    砂矶垂钓
    荷池纳凉
    画船穿到藕花边,
    环顾山村起暮烟。
    唯有清风迎我坐,
    恍同济水活神仙。
    本诗表达诗人夏日纳凉的闲适生活。你看,诗人安坐于画船里,穿梭于藕花丛中,环视四周,千村万落,原野山郭,暮烟四起。船徐徐前行,清风迎面,爽身清神,恍如八仙过海,真是凉爽赛神仙也!
    诗中的“荷池”在何处,无考。
    石帆秋色
    蒋公桥西石帆山,
    修竹茂林舞院间。
    曾上平岗引领望,
    葭苍露白水湾环。
    石帆,貌若帆而得名。位于石埭山,后以石名乡。石帆乡曾是虹桥的“老大”,宋初实行乡里制,虹桥当时叫新市,只是石帆乡的一个里。蒋公桥位于四村,2012年重修,长6.5米,宽4米。葭,初生的芦苇。首句交代石帆山的方位——蒋公桥西。二句写石帆的景物——修竹茂林。三句回忆,也交代观察点——在石帆山回望山下虹桥平原:芦苇苍苍,白露为霜,河道回环,良田弥望。诗人以不同的观察点,描绘出山上山下的秋光美景。
    驿寺闻钟
    寺名接待今犹在,
    僧众勾留喜不禁。
    最好晨钟频入耳,
    声声惊破俗人心。
    接待寺原在虹桥振武街(今新市街)后巷,据明永乐《乐清县志》载:“宋绍兴年间,承议朗刘涛,以新市旧驿废,自捐己财,建屋五十余间,以舍云水,后废。”勾留:挽留。唐章孝标《上浙东元相》诗:“雪晴山水勾留客,风暖旌旗计会春。”频,多次。本诗质朴自然,表达诗人对暮鼓晨钟,修行礼佛的宗教精神生活的向往。
    花村沽酒
    大街西畔傍花村,
    茅舍夕阳满酒樽。
    骚客杖头钱挂百,
    玉壶共买醉春温。
    这“虹桥十景”诗是建国前留下的、描写虹桥的佳作,佚名诗人从不同角度和时日,真实形象地描写当时的社情风貌风光。从内容看,有饮酒,观澜,垂钓,寺庙,纳凉,踏雪,春社,集市……写到诗人自身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写到春夏秋冬四季景物。诗中可见作者是乡村读书人,用素朴自然的笔调,描写悠闲自在的生活。为了解昔日虹桥留下了珍贵笔墨。

    惜于作者无名,无可考查,故难以准确把握诗情诗意。仅以一己之见,难免误读,请方家见谅。




古人妙笔绘新市
    ——虹桥十景诗
    我曾偕友夜宿白龙山石版宫,次日欲看日出。结果冇看到日出,却领略了平生首次见到的虹桥夜色。所见的是星月,朦胧夜色与辉煌灯火,色彩似乎单调了些。但这灯火却耐人寻味。你瞧,灯火最旺最多的自然是虹桥镇城区,当年还没有高层建筑,中干河为中轴线,两岸闪烁的灯火面广,密集,醒目引人。其周围——田垟里,山脚下,有一簇簇聚集一块,有稀疏一片,有两三灯火……她们距离不等,疏密无序,明暗不匀。其间,有移动的车灯,像夜空的卫星。我们整体看:像章鱼,其脚断断续续地向周围延伸。总之,群山朦胧,星星闪烁,月色普施,万家灯火,大小村落,世间万物,火光星光与天地已融为一体。
    乡贤胡天仆先生,曾夜宿龙山,为青云道观(即龙水喷)留下名联。道是:两三星斗胸前落,十万峰峦脚下生。
    这写夜景,反衬龙山之高,气势磅礴。
    若在白天鸟瞰,那又是另一幅图景。
    对此,我想不出新颖的比喻,只能用——千村万落如棋布,纵横河渠似蛛网;良田万顷飘稻浪,袅袅炊烟人气旺。在隐隐的田间村落,有三条干河引人注目,那便是东、中、西三道干河。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均归入乐清湾——东海。
    据明永乐《乐清县志》载:赤水之水,出自瑶岙诸山,会于新市入江;小溪诸山壑中之水,行三十余里,出黄塘并为两溪,到东山合为一流。出孝义桥为大河,与瑶岙源汇于新市。散入瑞应乡,南至朴湖陡门入海。《虹桥镇志》载(1988年前)现流经虹桥镇域的大小河流十六条,总长为十五点三公里,总面积三十一点二五万平米。不过当年的河水可食用,可游泳,鱼虾出没,水草青青,不像现在寸草不长,鱼虾消迹。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刘禹锡道出了人的重要。帝王地,几经风雨,荒草连天;荒野地,经开发兴建,一片繁华。就说眼下的虹桥镇吧,约千年前,还是乐清湾涂坦一角,陡门建在孝义桥,四都还有马鲛岭。我曾在龙门山顶采到牡蛎壳化石,现在新塘南向围垦了大片海涂。去年到那儿,弥望新围垦的海涂接连远处的大海,联想到在几十或几百年后,这里会成为新的“新市”,比现在的虹桥(曾名新市)镇更加繁荣昌盛。
    作为有近千年历史的虹桥古镇,文脉传承久远,文化底蕴深厚。留有十首佚名的七绝诗。今转载并作浅析如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