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扩散】煮沸的豆浆未必就煮熟,喝生豆浆更危险…

 残云伴鹤归 2016-01-03

【扩散周知!煮沸的豆浆未必就煮熟,喝生豆浆可致胰腺肿大!】当豆浆加温到90℃时,会出现假沸现象,此时,生豆浆中所含有的有毒物质胰酶抑制剂并未被完全破坏。这样的生豆浆长期食用会引起胰腺的肿大。提醒:豆浆煮沸后应转小火继续沸腾10分钟,用豆浆机也最好再倒到锅里煮几分钟。扩散!


豆浆是我国的传统饮品,因其营养价值高,物美价廉,被人们所喜爱。除了购买成品豆浆,追求健康的人们也开始尝试自己用榨汁机研磨豆浆,但是自制的研磨豆浆,若在烧制的过程中未被完全煮熟,饮用后将会给人体造成伤害。


有报道称,孩子喝“豆浆”身亡,妈妈肠子悔青。文章称,王女士听说研磨豆浆营养更高,于是自己手工研磨豆浆。但是由于豆浆未被完全煮熟,孩子饮用后因中毒不治身亡。而关于饮用过未煮熟豆浆所导致中毒的报道屡见不鲜。


那么,为什么人们误食未煮熟豆浆的几率会如此之高呢?网络上流传着这么一则传言:当豆浆加温到80℃时,会出现假沸现象,此时,生豆浆中所含有的有毒物质并未被完全破坏。例如胰蛋白酶抑制剂与皂毒素,只有继续加热沸腾,才会被完全破坏,而不致引起中毒。


那么这一传言是真的吗?假沸现象真的存在吗?带着疑问央视财经记者来到了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寻求答案。工作人员将黄豆称量并榨汁过滤,然后将其置于锅中加热烹煮,同时通过温度计时实观察豆浆的温度变化情况。




刚开始加温不久,豆浆的温度变化显著,随后温度开始匀速上升。当温度达到80摄氏度时,豆浆并没有出现沸腾的现象,难道传言是假的?


继续观察。不到1分钟的时间里,豆浆的温度便达到了90摄氏度,而此时锅里的豆浆开始有了变化,从90摄氏度开始,豆浆的冒泡现象变得愈加明显,半分钟后,豆浆已到达95摄氏度,而豆浆也翻滚得越来越厉害,如果不是通过温度计来判断,很有可能会认为豆浆已经煮开了,但此时它离100摄氏度的温度还有一定距离,实际上并未煮开。



传言显示,未煮熟的豆浆中含有胰酶抑制剂。胰蛋白酶抑制剂是生豆浆中本身含有的一种有害物质,需要经由高温沸煮使其失去100%活性才不致对人体有害.那么在距离100摄氏度仅10度之遥的未煮沸豆浆中,该有害物质的残留量究竟是多少呢?


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韩飞:“我们在刚沸腾的时候对样品进行了采样,在这种情况下胰蛋白酶抑制剂它的失活率是40%,那么这个数据距离100%的失活率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食用绝对是不安全的。 胰蛋白酶抑制剂对人体主要影响是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长期食用的话会引起胰腺的肿大'。



那么除了胰蛋白酶抑制剂,网络传言中所提到的另外一种有害物质----皂毒素的含量又是多少呢?


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韩飞:“从专业角度来说,其实不存在皂毒素这种物质,可能是有些人把皂甙和凝集素搞混淆了'。同时专家还指出了传言中的一则表述错误,即:“有毒物质”,这样的用词有些耸人听闻,实际上将其称之为:“抗营养因子”更加确切。


随后专家告诉记者未煮熟豆浆中还含有另外两项重要的抗营养因子。凝集素与脲酶两项抗营养因子。其检测结果分别为:凝集素失活率为40%,脲酶失活率为80%。均未达到100%的失活率要求,依然对人体有害。



看来豆浆的确存在假沸现象,且未煮熟的豆浆中的确存在含量较高的有害物质,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蒸煮豆浆才能降低有害物质对人体的伤害呢?专家说,豆浆必须在沸腾之后,再煮15到20分钟,最保守的也应该在10分钟饮用才安全。同时建议大豆最好在浸泡或着略微萌发之后再磨浆,比干豆磨浆更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抗营养物质的去除。




你会喜欢


【健康】切记!别拿小毛病不当回事,这都是危险信号!


【必读】下调房价加工资!2016年,国家这些新政帮你省钱



来源:央视财经(ID:cctvyscj)《是真的吗》

本文编辑:姜美羊

豆浆即使烧开也未必真熟,扩散~↓↓↓欢迎分享和点赞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