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凭什么说这张齐白石是真的,那张是假的?

 湖心岛的倒影 2016-01-04


在浙江美术馆的《齐白石书画精品展》中有一幅《柳牛图》。

该画在落款签章后,有一枚指纹,这就是白石老人特殊的防伪标志。真够绝的。

齐白石作品的作伪,在时间上有两个高峰时期,即解放前(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和改革开放以后(1979年后)。

解放前白石老人已经名满天下,坊间作伪牟利者日渐猖獗,甚至梅兰芳等好友都买到了假画。齐白石曾刻“吾画遍行天下伪造居多”和“吾画遍行天下蒙人伪造尤多”二印钤于画上,以警世人。但作伪者并不因此而有所顾忌,反倒连此二印也成了他们伪造用以标榜真迹的手段。齐白石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定制“齐白石”钢印,压盖于画角,或直接在画上押署指纹,后又刻成指纹肖形印以求符合印章形制,甚至在署款时暗做标记。为了保证这些手段的隐秘性与有效性,齐白石只在得意之作或拟自留的画作上加以使用。

 有一次,老人“晨兴一挥”,画好了几幅虾。荣宝斋经理到他家时,他正往画上盖章。盖完图章,又捧着画到一个柜子前,从腰里拿出钥匙,打开柜子,揭开一个瓷盒,把里面的朱砂粉撒在刚打上印泥的图章上,来回抖动让朱砂粉粘在有印泥的地方,再将多余的粉倒回。顿时图章上的朱砂粉凸出纸面成为“立体图章”。

白石老人的防伪意识与防伪手段体现了他的版权意识和对“消费者”负责任的精神,这也是老人特别可爱和特别受人尊敬的地方之一。

白石老人的书画辨伪,有一些常识:
1、白石老人生前为“打假防伪”,不时想出一些奇招,如前所述。

还有在落款上,白石老人从87岁开始,自己悄悄地把“石”字下边的“口”写成圆圈状,延续到92岁,直到被造假者发现,才又把“口”字恢复成方形。

八十九岁,“圆形石”。

九十五岁,“方形石”。

2、白石老人弟子许麟庐曾讲过一个鉴别齐白石画作的秘诀:白石老人作画时,颜料中从来不用群青。
3、白石老人曾在所绘《牵牛花》中题:“戊子(公元1948年)于厂肆购得外国红,试之,八十八岁白石。”这说明齐白石自1948年才用“外国红”作书画。

齐白石作书画一般都是用生宣纸,在生宣纸中最常用的是最薄的“料半”纸,这种纸是一种吸水吃墨很强的宣纸。此纸最表现笔痕,但因此纸渗水太快,不易掌握。正因很难驾驭这种纸,作伪者往往因功力不足露出破绽。

4、齐白石所绘牵牛花一律向上,绝少例外。等等。


当然,这些都是一些辅助手段,鉴定书画的一般规律是“一气韵、二笔墨、三形象、四书法、五印章”。

气韵较为抽象,了解齐白石,多看真迹者自能得之。

齐白石大写意作品中的用笔,自由度很高,有时中锋,有时侧锋,有时中锋后转成侧锋或侧锋后转成中锋。在那些或粗或细、长短不等的线条以及或大或小的墨块中,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真率,笔法较少做所谓“藏锋”或“回锋”的修饰。多数作品的笔墨质量非常高——饱满、醇厚、劲健。用墨单纯自然,强调艺术对比,对水韵墨味的操控十分到家,作品因此显得气足味浓。

白石老人的作品造型则具有通俗性,具有民间艺术的审美情趣,而且其超写实性也极具代表,总是在“最似”与大写意简笔“似与不似”之间,或将“最似”与“似与不似”并存于同一作品中。

  论齐白石的艺术成就,最成功之处当推用笔和造型。其笔的功力和造型的境界足以让后代的书画家们臣服。

在鉴定一幅绘画作品之真伪时,书法极其重要,其次是绘画,再就是印章。故有“一字二画三印章”之说。在现代照相制版技术极其发达的今天,印章作伪已真伪难辨,故印章在鉴定中已成为极其次要的辅助依据。


齐白石的书法最能反映其内在性格和现时心态。在他二十六岁(1889年)拜胡沁园为师之前,主要写端正板实的馆阁体,之后则改写何绍基(字子贞)体。齐白石曾用这种何体书法题过许多绘画,并有书法条幅、对联、横披传世。这一时期何体书法虽有拘谨之处,亦有极富何体神韵的力作。可从书法中看到他当时颇为闲适放逸的心态。

四十岁(1903年)时齐白石在北京遇到李筠庵,才开始写《爨龙颜碑》、《郑文公碑》,并摹仿金农楷书,其用于题画大多见于其四十岁至六十多岁。在这个时期,他还学李北海、《天发神谶碑》、郑板桥和吴昌硕。齐白石说:“书法得于李北海、何绍基、金冬心、郑板桥与《天发神谶碑》的最多。写何体容易有肉无骨,写李体容易有骨无肉,写金冬心的古拙,学《天发神谶碑》的苍劲。”

在七十多岁以后,齐白石融诸家之长,形成了自己苍劲沉雄、挺拔遒劲的“白石体”。这时的“白石体”书法取势欹侧,气足神完,兼酣畅与瘦劲、凝重与犀利为一体。在齐白石书法的研究中,应感受到他早年书法虽有气馁败笔之处,却内蕴一种朴实、狷介的气质;晚年书法则一气呵成,呼应得宜,无一笔苟且之处。作伪者往往在书法上现了原形,缺乏白石书法真迹的神韵。


齐白石的绘画历程,历经多变,颇为复杂。

他十九岁(1882年)时开始临摹《芥子园画谱》。二十五岁(1888年)拜萧芗陔、文少可学画像。二十六岁(1889年)时从谭溥(荔生)学画山水。四十岁(1903年)时作《石门二十四景图》。四十三岁(1906年)在钦州郭葆生处临摹八大山人、徐渭、金农的作品。在他五十六岁(1919年)定居北京之前,他画过肖像,工笔仕女、佛像,写意人物、山水、花鸟等。齐白石曾说:“余二十岁后喜画人物,将三十喜画美人,三十后喜画山水,四十后喜画花鸟虫鱼。”在定居北京初期,他醉心于八大山人,冷逸有之,富贵不足,故少识者。他在诗中写道:“冷逸如雪个,游燕不值钱。”还说:“始知余画过于形似,无超凡之趣,决定大变。人欲骂之,余勿听也;人欲誉之,余勿喜也。”他随即进行衰年变法,创红花墨叶新画法。

在齐白石定居北京后至去世的近四十年里,他的绘画风格逐渐形成而日臻成熟,最后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虽然他的绘画分为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面貌、不同的题材和不同的表现手法,但也有一些共同的特点。齐白石从一个布衣而步入诗书画印的文人领域,虽得到艺术的熏染,其骨子里却还是农民的朴实、善良、真切和倔强。早年的画境略带农人的拘谨,晚年的绘画则纵横坦白,一任自然。他既脱去了民间绘画的板刻,却又有别于士夫文人画的飘逸潇洒、清灵秀雅。在鉴定齐白石绘画时,只有深刻地感受到这个人及现时的心态,结合其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才能对其作品真伪作出正确的评定。


齐白石的篆刻艺术,在现代印坛上戛戛独造,卓然成家。虽然印章在鉴定书画作品时起辅助作用,但只有深入研究齐白石的篆刻艺术,才能窥视到其诗书画印的相互影响和共同特征。
他十九岁时(1882年)便开始学治印。三十三岁(1896年)开始学习丁敬、黄易。四十二岁(1905年)学赵之谦。《白石老人自述》云:“我的刻印,最早是走的丁龙泓、黄小松一路,继得《二金蝶堂印谱》,乃专攻赵扌为叔的笔意,后见《天发神谶碑》,刀法一变;又见三公山碑,篆法也为之一变。最后喜秦权,纵横平直,一任自然,又一大变。”齐白石治印,与其书法、绘画艺术同步成长。其早年治印,颇循规蹈矩,亦见横平竖直端倪。中年治印,笔画显露,章法揖让,严整中有变化。晚年治印,冲刀直下,力大无穷,闪展腾挪,疏密有致,刀法取秦权之平直,章法见鼎盘奇字之诡谲。




业务合作请加
画展及大型业务合作:Liuzhiqiang222222(微信号)
微信拍卖业务:water2129(微信号)
书画作品购买:qz500art(微信号)
艺术家及各种宣传推广:caier-1988(微信号)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