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告别失眠,跟老中医学绝招!

 tnj660630 2016-01-04



小编导读


一到假期,各种假期综合征频频出现,失眠便是其中一种。元旦期间,相信很多人都沉浸在各种兴奋中,兴尽晚归家,却无睡意,躺在床上,辗转难眠。眼看着又到了收心工作的时候,很多人却因为假期失眠而无精打采,白天一副昏昏欲睡的样子,怎么办?看百年名医如何解决失眠问题!



失眠是以经常不易入寐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中医称为不寐。失眠的证情各不相同,有入睡困难,要到后半夜才能睡着,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说的起始失眠;有睡而易醒,醒后不能再寐,相当于间断失眠;有入睡虽不困难,但持续时间不长,后半夜醒后即不能再入睡,相当于终点失眠;有甚至整夜不能入睡,这又称为顽固性失眠。西医学认为失眠是由于大脑皮层兴奋性增高所致,可见于神经官能症、躁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消化不良、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等疾病。

失眠证临床极为常见,虽不是危重疾病,但因妨碍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健康,并能加重心悸、胸痹、头痛、眩晕、中风等病证,因此医患双方都很重视。于氏对失眠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受到患者的欢迎。

于氏认为,失眠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人体的阴阳失调所致。阴静阳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主动,阴主静,静则神安而寐,动则神不安而失眠。凡因各种原因造成阳动过盛或阴静不足,均可导致失眠。正如《类证治裁·不寐论治》所言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寤,《景岳全书·不寐》也指出: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之不足耳。如思虑劳倦,伤及心脾,心伤则阴血不足,阴不敛阳;脾伤则无以化生精微,血虚难复,不能养心,以致心神不安而失眠。肾阴亏损,虚火上浮,扰动心神,或肝肾阴虚,肝阳偏亢,虚火上扰,致使心神不安,亦可导致失眠。此外,饮食不节或脾胃不健,导致湿滞痰生而失眠,即所谓胃不和则卧不安

于氏对失眠的治疗,大约有辨证治疗、专方使用和对药组药等内容:



一、辨证治疗

于氏一般按心脾血亏、阴虚火旺和痰湿中阻三型辨治。


1
心脾血亏


多梦易醒,醒后则难以入睡,伴神疲气短、心悸健忘、食欲不振、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而弱。治宜补心脾、安心神,用归脾汤加味治之。

处方:黄芪20g,党参12g,白术10g,炙甘草10g,当归12g,远志10g,龙眼肉10g,炒枣仁30g,茯神10g,木香10g,生姜10g,大枣6枚,丹参20g,制首乌12g,柏子仁15g,五味子10g。水煎,二次分服。


2
阴虚火旺


可分为以下三型:

1)心火亢盛、阴血不足:心烦躁扰,睡眠不宁,伴胸中烦热,口干舌燥,口舌生疮,舌红,脉细数。治宜镇心安神定志、清热滋阴养血,用黄连阿胶汤或朱砂安神丸治之。

处方:黄连6g,黄芩10g,阿胶12g,白芍12g,鸡子黄2枚,丹参20g,炒枣仁30g,知母10g。先煎阿胶、鸡子黄以外的其他药物,取汁,再以药汁溶化阿胶,分二次服,服时微温,搅入鸡子黄一枚。

2)肝阴不足、肝阳偏亢:虚烦难以入睡或入睡后易于惊醒,伴心悸盗汗,头昏目眩,易惊多梦,咽干口燥,舌红,脉弦或细数。治宜养肝安神、清热除烦,用酸枣仁汤加味治之。

处方:炒枣仁30g,茯苓12g,知母10g,川芎12g,甘草10g,丹参20g,生龙牡各20g,芍药12g,麦冬12g,五味子10g。水煎,二次分服。

3)肾阴亏损、心肾不交:失眠健忘,睡卧不安,虚烦心悸,伴神疲体倦、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女子梦交、男子遗精、尿赤便干,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阴清热、补心安神,用中成药天王补心丹治之。


3
痰湿中阻


入睡困难,甚至整夜不睡,睡卧不安,伴胃脘胀满、胸闷嗳气、腹中不适、纳呆、痰多、大便不爽,苔腻,脉滑。治宜消食化痰、和胃安神,用温胆汤加味治之。

处方: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2g,炙甘草10g,生姜10g,竹茹10g,枳实10g,炒枣仁30g,生龙骨20g,神曲15g,焦山楂15g,天竺黄12g,石菖蒲12g。水煎,二次分服。



二、专方使用


1
酸枣仁汤


酸枣仁汤是仲景为“虚劳虚烦不得眠”而设,也是于氏治疗失眠使用最多的方剂。本方由酸枣仁、茯苓、知母、川芎和甘草五味药组成。方中酸枣仁养心补肝、宁心安神,是为主药;茯苓宁心安神,知母滋阴清热,川芎调畅气机、疏达肝气,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合用共奏补血养肝、宁心安神、清热除烦之功,故可用于肝血不足、阴血内热之虚烦不寐的治疗。

于氏将本方常用于神经衰弱、心脏神经官能症、躁狂抑郁症的治疗,或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病症出现失眠兼证的治疗。辨治要点是睡卧不安,躁扰不宁,舌红,脉弦细。


2
安神丸


安神丸即朱砂安神丸,由朱砂、黄连、生地、当归、炙甘草五味药组成,有养阴补血、清热安神的作用,用治阴血不足、心火亢盛所致惊悸不眠的病证。

于氏临床常将本方变通成丹参、生地、黄连三味。黄连苦寒清心火,针对心火亢盛而设;一味丹参功同四物,补血养血;生地既能补血,与丹参有协同作用,又能滋阴清热,标本兼治。三者合用,即具补血养阴、清心安神的功效,可用于神经衰弱、精神抑郁症等病症的治疗或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辨证要点是惊悸失眠,易惊易醒,胸中烦热,舌红,脉细数。


3
归脾汤


归脾汤既能补心血,又能益脾气,适用于心脾气血不足所致心悸失眠、体倦食少等症的治疗。

于氏临床将本方多用于神经官能症的治疗,尤其以性格内向、活动较少的院校师生或科研院所科技工作者最为适宜。辨证要点是失眠健忘,心慌气短,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脉弱。

由于失眠症情不一,有些失眠很难分清虚实,或多个证型间夹,对此当权衡虚实,随机应变,亦可多个方剂合用,随证加减。



三、对药组药

1)川芎12g,炒枣仁30g(知母12g):具补血养阴、安神定志、清解火热之功,宜于各种失眠的治疗,有热可用知母,无热弃之不用。枣仁养心补肝、宁心安神,知母清热泻火、滋阴除烦,川芎不仅养血行气,而且载药上行,直达病所。《本草名言》曰:川芎“补血行气……上行头目。”李时珍更是明确指出:“或云:人头穹窿穷高,天之象也。此药上行,专治头脑诸疾,故有‘芎穹’之名……出蜀中者,为‘川芎’。”因此,于氏治疗头脑、头目之疾,如失眠、头痛、眩晕等皆要加用川芎。

2)僵蚕12g,天竺黄12g,姜黄10g僵蚕祛风解痉、镇静定惊,《本经》记载:僵蚕“主小儿惊痫夜啼”,现代研究本品有抗惊厥及催眠的作用;天竺黄清热化痰、凉心定惊;姜黄行气疏肝、活血散瘀,三者合用共奏祛风清热、化痰解瘀、定惊安神的作用,宜于痰热扰心、心神躁扰所致急躁失眠,睡卧不安,口干便干,苔腻脉滑,特别是顽固性失眠的治疗。

3)生龙牡各30g,首乌藤20g,柏子仁15g,远志12g,百合12g,合欢皮12g生龙牡重镇安神,宜于惊悸失眠的治疗;首乌藤、柏子仁补血、养阴、安神,宜于阴血衰少、心神失养所致惊悸不安、失眠多梦的治疗;远志交通心肾、安神定志,百合宁心安神,主要适用于心肾不交引起的惊悸不安、失眠健忘的治疗;合欢皮解郁安神,宜于肝郁所致之精神不安、情绪低落、失眠健忘的治疗,以上各药,常随具体症情不同,酌情选用。


典型病例


例一


屈某,女,48岁,教师。

1998年3月16日就诊。失眠三年,多梦易醒,醒后难以入睡,伴神疲乏力、头晕心慌、食欲不振、大便干稀不调,曾服多种中西药物,症情时好时坏。于氏诊之,患者形体消瘦,面色无华,舌淡脉弱,进一步了解病人性格内向,多愁善感,谨小慎微。此属思虑伤脾,脾失健运,气虚血少,久之心血亏损,心神失养所致。治当补脾气、益心血、安心神,方用归脾汤合酸枣仁汤加减。

处方:

党参12g,白术10g,茯神10g,炙甘草10g,黄芪20g,当归12g,远志10g,炒枣仁30g,木香10g,川芎10g,知母12g,五味子10g,首乌藤20g,生龙牡各30g,姜黄10g,陈皮10g。水煎,分二次服。

3月20日复诊:服药4剂,睡眠较前安稳,一夜可连续睡5小时,神疲乏力、头晕心慌也有减轻,唯纳食仍差,胃脘饱胀,上方加砂仁10g,鸡内金15g,再服7剂。

3月27日三诊:服上方后,胃胀缓解,纳食增加,一夜可睡6小时左右,上方去鸡内金,再服一月。半年后随访,服药一月,夜卧安定,体力恢复,精神好转,疾病基本痊愈。

例二


邓某,男,24岁。

1998年3月30日初诊。患者失眠一年,入睡困难,心烦躁扰,心急心悸,口干咽燥,大便较干。刻诊:舌淡暗尖红,脉弦滑稍数。证属心肝阴血亏虚,火热偏盛,心神不安。治宜镇心安神、补血养阴、清热除烦,方用安神丸(汤)合酸枣仁汤加减。

处方:

丹参30g,生地20g,黄连10g,知母12g,炒枣仁30g,茯神10g,川芎10g,甘草10g,首乌藤30g,生龙牡各30g,僵蚕12g,天竺黄12g,姜黄10g,磁石30g。水煎,二次分服。

4月6日复诊:患者服药7剂,心烦、心悸、口干均有减轻,一夜可睡5小时,大便仍干。去磁石,加枳实10g,竹茹10g,麦冬12g,五味子10g,继服7剂。

4月27日三诊:大便已通,燥热、口干大减,而停药后复又失眠。患者因不能坚持服汤药,故以上方为主,改汤为丸,再治一月。半年后随访,停药后症情稳定,每夜可睡6小时,病告痊愈。



>>>>

新媒体编辑:王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