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类进化的新阶段

 微风细雨的春 2016-01-04

人类进化的新阶段

多点新闻 2016-01-02 21:31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人类进化的新阶段

人类从古猿进化到智人,经历了生存环境的大变迁,经历了其它动物物种的生存竞争,例如豺狼虎鹰、细菌病毒等天敌,在体格、体质上嬗变、积累出足够的差异,并依靠智力、群居、工具制造等优势存活下来,最终进化成现代人类物种。

人类进化的新阶段

现代考古学家对古人类的研究,集中在:直立行走相适应的腿脚骨骼、脊椎等体形结构变化;手掌适应抓握的骨指变化,而手爪用途下降而退化;牙齿牙床随食物品种而变化;颅骨由于智力提高需要而扩大增容;等等。这些体质、体格上的进化,都能找到相对应的环境压力因素-自然选择力。而一切的变化,都会沉淀到基因(DNA)链条的细微结构上。

人类进化的新阶段

古人类的进化过程,一般在体质、体格上以某个基因片段突变出现差异,由生存环境压力作出选择,差异和选择沉积在基因表达上,形成固定的进化。生存环境主要是自然环境,如气候、地理、栖息地、食物、天敌等。最新研究表明,生存环境除起选择作用外,对于基因突变也有催化作用。300万年来,古猿与现代人类之间的古人类,其栖息地和迁迁徙途中的自然环境,对于古人类的进化起到了最主要的作用。

古人类进化成为现代人类后,人类因为群居习性、语言沟通能力、工具制造能力,还包括建造居所、种植粮食、驯养动物等,逐步形成人类社会,人类社会成为人的主要生存环境。社会环境间的差别(社会选择力)取决于社会组织管理方法,组织管理方法和其中个体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多地取决于人的智力,尤其对于共同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人类社会因种族(肤色)、宗教、历史等原因,通过“国家”进行分类、归集成不同的民族,例如中华民族就是当今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民族主流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构成该民族的文化核心。

每一个体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更主要地受其所属民族的文化影响,包括该民族的社会组织、工作协同、知识积累、科技进步和运用等能力的差异,还受个体本身的思维模式影响。

相对地,气候、地理、资源、天敌等自然选择力,对个体人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少。近代以来,科技进步使得人成为名符其实的地球主人,即使如地震、海啸、火山、暴风等古人类无法抵抗的自然灾害,现代人因为社会协作、知识积累和科技运用能力等的提高,具备了可靠的预警预报能力和对抗能力,可以躲避绝大部份的自然灾害,暴风、火山的预警预报能力达到以天计算,海啸的预警预报能力达到以小时计算,地震的预警预报能力虽目前仅能以分钟计算,但已经具备可靠的抗震建筑能力,且地震长期预警预报能力将可预见地持续提高。同样亦因为组织、协作、科技的原因,人类在地球上几乎没有天敌,凶兽猛禽毒物已经不在话下,绝大部份的细菌和病毒都被征服或远离,虽然尚有一些疾病仍为不治之症、且不排除将来有新型致死疾病产生,但人类已有足够把握面对这些挑战。

在面对大规模疾病蔓延时(瘟疫),文化因素展现出其主要的影响作用。例如,近三十年非洲的爱滋病、埃博拉病毒等危机控制,疫区当地人表现出的控制无力,多由于当地文化影响下的生活习惯不良和应对措施不力,以及科技水平的落后,一度出现大量的人口死亡(淘汰)。其后来得以控制,又展现出外部援助者所携带的文化因素(如卫生习惯、尊重生命的理念等)和高科技医疗手段的引入。

自然资源的影响力,则更逐步让位于对原始矿产品的精加工能力,同样体现协作和科技水平。

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甚至对生殖资源的获取,除受个体智力因素的影响外,受民族文化的影响作用,超过了民族所在地资源、地理、气候、天敌的影响作用。而且,即使在应对资源、地理、气候、天敌的影响时,组织、协作、科技也是起到主要对抗作用,已非如古人那般,靠体质、体格的变异,象四肢进化以提高逃跑速度、或感觉器官提高对危机的反应敏感度等。

思维模式,主要由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构成。形象思维是记忆、归纳、类比的智力活动,是人类思维的基础模式,同时也是大多数动物所具备的思维模式。抽象思维是概念、判断、推理的智力活动,是人类独有的思维模式,至少是人类远远领先于其他地球动物的思维模式。在全球知识广泛传播、信息不对称情况越发减少时,以知识积累(记忆)为基础的形象思维不会明显地构成民族与民族间的竞争优势,抽象思维能力却起到决定性作用,有道是:Imagination is more important than Knowledge!

人类进化的新阶段

思维模式的差别,必然有其智力器官-大脑-作为物质基础,智力器官又是基因链条的表达。例如,对爱恩斯坦大脑切片的初步研究,已经预示了大脑精微细节上的差异,影响人的思维。思维模式的进化,伴随基因变异沉淀的过程,属人类进化的内容。

共同价值观念是否同样具有基因基础?处理人类性格、感情等的器官也是大脑,对于爱情(一见钟情)的生化学研究,已经能够找到爱情发生时,对应的大脑生化反应过程。而利他或者自私、欣赏或者占用、勤劳或者懒惰、等等,对应的大脑微结构和微过程研究深入下去,假若能实证他们之间的关系,那么共同价值观念可能亦属一种基因表达。

以共同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为核心的文化,最终体现为智力的表达,反过来,文化也具有对不同智力个体的选择、淘汰作用,并以此影响智力进化。

可见,未来人类的进化将主要是智力的进化,而非再以体质、体格为主。文化是其主流群体智力的显式、均量表达,而文化通过对群体中智力个体的选择/淘汰,对智力进化产生影响。文化和智力如互动的双轮,成为未来新人类进化的驱动力,如阴阳相生相克,推动人类螺旋式发展。

人类进化的新阶段

当地球上民族间因文化不同而疏离、对立、甚至激烈对抗,进而出现互相心理隔绝、独立发展时,假若同时又出现人类生存空间发生大的扩展(如太空移民的实现)而造成物理隔绝,那么,民族间文化和智力发展将产生显著的差距,这些差距积累到一定程度,当代人类物种的进化分裂就会来临。

当然,由于新人类在文明程度上的必然阶跃式进步,且生存空间的必然大幅扩张,新人类与旧人类间不大可能出现激烈生存竞争,导致你死我活的残酷过程,新、旧人类并存于宇宙的可能性最大,正如古猿进化出人类、也进化出猩猩,并共同续存于地球一样。

300万年前“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300万年后某个不经意的一刻,新、旧人类的揖别将在全新场景里续演史诗华章。

面对“人猿再揖别”的可能性,中华民族将如何自处和发展?世界将如何为此做好心理准备?“文化与进化研究”将为人类未来学的形成和完善做出积极的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