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虾七招

 林关宇 2016-01-05
  从开始放料台到收虾,料台一直放在同一个地方,其实这也是不对的。实际上料台摆放的位置、距离水面的深度,应根据不同季节、水温情况进行调整。

  高温天时,浅水处水温比较高,温度过高会影响对虾体内消化酶活性,对虾的摄食速度减慢,此时料台就要放置在离水面深一些的地方。

  如果是春季或秋季,料台要放在浅水处,因为深水处比浅水处的温度低,温度过低,虾不习惯往深水处活动。但是也不能离水面太近,有个前提就是必须要放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以免造成对虾应激。

  总而言之,在阳光照不到料台的前提下,料台摆放的深浅随着季节的变动而变动,随水温的高低来调整。水温越高,摆放越深;水温越低,摆放越浅。正常情况下离水面距离要在70~100cm适时调整。同时,料台不能放的太靠近岸边,以免岸边路过人员、车辆的声音或影子引起对虾应激,影响对虾吃料。

  第三招?注重控料,调整料台上放料比例

  看料台还要掌握一个本领:料台上饲料的投放比例。在投料方式上,南方与北方养虾差异化很大,北方养殖朋友能做到正常投料(少量多餐),但不懂如何按比例投放,随意性强,看见对虾吃完就开始加料。而南方一般都会掌握投料的比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控料。而我们建议养殖朋友能多餐就多餐。

  以南方养殖朋友1天喂3餐为例,每餐控制在2个小时完成。我们建议:在养殖前一个月,每个料台投放饲料的量占当次投喂量的1.5%~2%;后期占当次投喂量的2%,如果中后期水质、底质明显恶化,此时注意控料,在1.5小时查料,那每个料台投料量按当次投喂量的1.5%投放。

  以上是通过很多养殖朋友的成功经验总结出来的,实用性很强。通常,查料台时间越短,喂料的次数越多,在料台上投放饲料的比例越低,一般在1%~2%之间。

  第四招?通过查看料台及料台上的粪便判断对虾体质好坏

  提新料台时会明显感觉比较轻,漏水非常快。然而提旧料台时,经常出现一个现象,料台越提越重,漏水很慢,出现这种情况时可以从这两方面进行考虑。

  (1)料台的底层比较黏稠。说明池塘底部残饵、粪便较多,底质恶化引起,或者底栖藻类、纤毛虫较多,附着在料台底部造成料台漏水性能差。

  (2)如果发现料台里层比较黏稠,堵住水孔,一般说明虾有肠炎,此时观察对虾粪便作为主要判断依据。

  首先,对虾粪便的长短。健康对虾粪便的完整长度是肠道末端膨大处(中肠后盲囊)到肛门之间的距离,大约为虾体尾节的长度。肠炎的前期一般会出现粪便过长,处理办法是及时内服有益菌帮助消化,促进肠黏膜再生修复,以免肠炎继续发展,出现断肠甚至空肠空胃现象。

  其次,对虾粪便的颜色。粪便颜色反映出虾对饲料吸收率的问题。正常对虾粪便颜色呈淡灰色条状,和饲料颜色之间的色差越大,证明虾对饲料的吸收利用率越高。

  然后,对虾粪便的形状。如果料台粪便比较少甚至是没有粪便,粪便不成形,晃动料台时粪便易散,料台漏水性差,那一般是对虾肠炎早期的表现。或者粪便比较长,在正常提料台的时候,使劲晃几下都散不开,这就说明粪便干,此时常常伴随一个很典型的症状就是虾的肝胰腺发红,就是虾因为上火而“便秘”了,即肝胰腺消化功能异常进而影响肠道的消化吸收,产生肠炎。

  在生产实践上,肠炎防大于治,因为对虾一旦得了肠炎,吃料减少甚至不吃料,内服药效就差。预防肠炎的思路主要是加强肝胰腺及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减轻各种毒素对其造成的影响。

  消化酶是由消化腺和消化系统分泌,起到消化作用,在对虾体内起着非常独特和关键的作用,如蛋白水解酶、脂肪酶、淀粉酶、麦芽糖酶、纤维素酶、植酸酶等,可以促进饲料营养成分的消化,减少粪便中有机物的排放,减轻对虾消化负担及改善养殖水体环境。然而,饲料中的多酶在制粒的过程当中很容易散失掉,而且在投喂的过程中又经池塘水浸泡,也容易损失掉一部分多酶,因此老一辈水产人说喂料时要多拌一些多酶是有道理的。

  胆汁酸有助于脂肪的乳化,增强胰腺的脂解作用,并通过形成混合胶粒提高脂类的溶解度,促进肠道对脂类物质的吸收。因为虾不分泌胆汁酸,必须要从外界补充,例如通过吃一些藻类,吃一些菌,然后再合成胆汁酸。如果对虾体内胆汁酸含量不足,就会引发消化障碍。当遇到粪便过长的情况时,除了多酶的量要加大,同时要配合胆汁酸之类的产品进行内服。

  健康的对虾,直到养成收获之后,料台跟原来放进去之前差别并不大。料台越干净,虾就越健康,而料台越脏,虾就越容易出现问题,虽然不一定会死虾,但多数情况下对虾吃料不好,长速慢。

  第五招?查料:确定加料标准,观察对虾生长状态

  对虾蜕壳一次,就生长一次,摄食量加大,那投饵量就要加大,那什么时候该加料呢?

  如果查料标准是2个小时,适时地提前10分钟去看料台,如果发现还有少量饲料剩余,估计10分钟左右能吃完,明天就正常投料,如果料台上饲料已经吃完,那么第2天就应该适当加料。如果查料标准是1.5小时,我们可以提前五分钟,做法和两小时查料标准一样。此判断标准的前提是对虾处于健康状态。

  查料时我们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检查对虾的生长状态。注意观察对虾肠胃饱满程度、大小均匀度、肝胰腺与肠道健康与否、体色及附肢颜色等等。不同现象往往暗示不同问题,找出原因,及时处理。因为料台相对池底比较干净,活力好、抢食能力强的对虾往往容易在料台上抢料,因此料台上的对虾不能代表池塘的整体状况,为了进行更准确的判断,建议抛网看虾。

  第六招?抛网看虾,更准确的了解池塘中对虾的整体情况

  料台不能准确反映整个池塘对虾的健康状况,抛网却可以客观看到。如果发现对虾3~4天吃料不正常,可以抛网检查一下。但要避免抛网交叉感染,最好自己家准备好3~4张网具。如果池塘整体状况差不多可以混用,但如有池塘对虾已发病,抛网起码要消毒后才能用到下一个池塘。

  在池塘的不同位置抛网,可以了解池塘里对虾的大小均匀度,尤其是在转料时期。比如现在投喂1号料,预测对虾规格够大了,准备转2号料。转了2号料之后对虾是正常的,但吃料慢,即使料台上观察到的虾是可以吃2号料的,这时也一定抛网检查一下虾的情况。为了防止对虾规格不均匀,在转料的时候,很多有经验的养殖朋友一开始都会采用一半1号料兑一半2号料的方式(0号转1号、2号转3号同理),因为大虾可以吃小料,小虾吃大料就很困难。

  总言之,抛网除了可以了解对虾整体的健康情况外,还能掌握池塘里对虾生长的均匀度,便于在管理上作出相应的调整。需要注意的是,抛网时间不要选在刚刚喂完料的时候,一般在查完料台以后再去抛网较为合适。针对小池塘,建议在池塘下风口处抛网,因为下风口处溶氧高,体质比较差的对虾易聚集在那里,同时抛网不要抛得太深。如果是大池塘(特别是超过20亩的池塘),建议把增氧机关掉,然后到增氧机附近抛一网,因为病虾一般都集中在增氧机附近溶氧比较高的地方,这时我们一般能够看到抛网上来的病虾,及时发现并作出相应的治疗。

  第七招?不以水色判断水的好坏,对虾健康生长的水才是好水

  很多养殖朋友喜欢茶绿色或偏绿的池水。实际上,鞋合不合脚只有脚知道,水好不好只有虾知道。往往水浑的时候虾吃料很好,但把水调绿后虾反而不吃料了。只要对虾吃料正常,而且无其它异常现象,不要人为的刻意地去调水色。所以,好水的标准不是以水色为标准,而是以虾的生长状态为标准,只要对虾吃料正常,健康生长,这样的水就是好水。

  每个地区的土质情况不一样,不同区域、不同季节有不同的优势藻类。比如说硅藻,高温天硅藻繁殖较难,一般水温超过28℃,硅藻数量会下降。所以,每年春天的时候容易看到茶色水,而到高温夏天时多是绿色水,到秋天的时候又是茶色水居多。  从开始放料台到收虾,料台一直放在同一个地方,其实这也是不对的。实际上料台摆放的位置、距离水面的深度,应根据不同季节、水温情况进行调整。

  高温天时,浅水处水温比较高,温度过高会影响对虾体内消化酶活性,对虾的摄食速度减慢,此时料台就要放置在离水面深一些的地方。

  如果是春季或秋季,料台要放在浅水处,因为深水处比浅水处的温度低,温度过低,虾不习惯往深水处活动。但是也不能离水面太近,有个前提就是必须要放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以免造成对虾应激。

  总而言之,在阳光照不到料台的前提下,料台摆放的深浅随着季节的变动而变动,随水温的高低来调整。水温越高,摆放越深;水温越低,摆放越浅。正常情况下离水面距离要在70~100cm适时调整。同时,料台不能放的太靠近岸边,以免岸边路过人员、车辆的声音或影子引起对虾应激,影响对虾吃料。

  第三招?注重控料,调整料台上放料比例

  看料台还要掌握一个本领:料台上饲料的投放比例。在投料方式上,南方与北方养虾差异化很大,北方养殖朋友能做到正常投料(少量多餐),但不懂如何按比例投放,随意性强,看见对虾吃完就开始加料。而南方一般都会掌握投料的比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控料。而我们建议养殖朋友能多餐就多餐。

  以南方养殖朋友1天喂3餐为例,每餐控制在2个小时完成。我们建议:在养殖前一个月,每个料台投放饲料的量占当次投喂量的1.5%~2%;后期占当次投喂量的2%,如果中后期水质、底质明显恶化,此时注意控料,在1.5小时查料,那每个料台投料量按当次投喂量的1.5%投放。

  以上是通过很多养殖朋友的成功经验总结出来的,实用性很强。通常,查料台时间越短,喂料的次数越多,在料台上投放饲料的比例越低,一般在1%~2%之间。

  第四招?通过查看料台及料台上的粪便判断对虾体质好坏

  提新料台时会明显感觉比较轻,漏水非常快。然而提旧料台时,经常出现一个现象,料台越提越重,漏水很慢,出现这种情况时可以从这两方面进行考虑。

  (1)料台的底层比较黏稠。说明池塘底部残饵、粪便较多,底质恶化引起,或者底栖藻类、纤毛虫较多,附着在料台底部造成料台漏水性能差。

  (2)如果发现料台里层比较黏稠,堵住水孔,一般说明虾有肠炎,此时观察对虾粪便作为主要判断依据。

  首先,对虾粪便的长短。健康对虾粪便的完整长度是肠道末端膨大处(中肠后盲囊)到肛门之间的距离,大约为虾体尾节的长度。肠炎的前期一般会出现粪便过长,处理办法是及时内服有益菌帮助消化,促进肠黏膜再生修复,以免肠炎继续发展,出现断肠甚至空肠空胃现象。

  其次,对虾粪便的颜色。粪便颜色反映出虾对饲料吸收率的问题。正常对虾粪便颜色呈淡灰色条状,和饲料颜色之间的色差越大,证明虾对饲料的吸收利用率越高。

  然后,对虾粪便的形状。如果料台粪便比较少甚至是没有粪便,粪便不成形,晃动料台时粪便易散,料台漏水性差,那一般是对虾肠炎早期的表现。或者粪便比较长,在正常提料台的时候,使劲晃几下都散不开,这就说明粪便干,此时常常伴随一个很典型的症状就是虾的肝胰腺发红,就是虾因为上火而“便秘”了,即肝胰腺消化功能异常进而影响肠道的消化吸收,产生肠炎。

  在生产实践上,肠炎防大于治,因为对虾一旦得了肠炎,吃料减少甚至不吃料,内服药效就差。预防肠炎的思路主要是加强肝胰腺及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减轻各种毒素对其造成的影响。

  消化酶是由消化腺和消化系统分泌,起到消化作用,在对虾体内起着非常独特和关键的作用,如蛋白水解酶、脂肪酶、淀粉酶、麦芽糖酶、纤维素酶、植酸酶等,可以促进饲料营养成分的消化,减少粪便中有机物的排放,减轻对虾消化负担及改善养殖水体环境。然而,饲料中的多酶在制粒的过程当中很容易散失掉,而且在投喂的过程中又经池塘水浸泡,也容易损失掉一部分多酶,因此老一辈水产人说喂料时要多拌一些多酶是有道理的。

  胆汁酸有助于脂肪的乳化,增强胰腺的脂解作用,并通过形成混合胶粒提高脂类的溶解度,促进肠道对脂类物质的吸收。因为虾不分泌胆汁酸,必须要从外界补充,例如通过吃一些藻类,吃一些菌,然后再合成胆汁酸。如果对虾体内胆汁酸含量不足,就会引发消化障碍。当遇到粪便过长的情况时,除了多酶的量要加大,同时要配合胆汁酸之类的产品进行内服。

  健康的对虾,直到养成收获之后,料台跟原来放进去之前差别并不大。料台越干净,虾就越健康,而料台越脏,虾就越容易出现问题,虽然不一定会死虾,但多数情况下对虾吃料不好,长速慢。

  第五招?查料:确定加料标准,观察对虾生长状态

  对虾蜕壳一次,就生长一次,摄食量加大,那投饵量就要加大,那什么时候该加料呢?

  如果查料标准是2个小时,适时地提前10分钟去看料台,如果发现还有少量饲料剩余,估计10分钟左右能吃完,明天就正常投料,如果料台上饲料已经吃完,那么第2天就应该适当加料。如果查料标准是1.5小时,我们可以提前五分钟,做法和两小时查料标准一样。此判断标准的前提是对虾处于健康状态。

  查料时我们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检查对虾的生长状态。注意观察对虾肠胃饱满程度、大小均匀度、肝胰腺与肠道健康与否、体色及附肢颜色等等。不同现象往往暗示不同问题,找出原因,及时处理。因为料台相对池底比较干净,活力好、抢食能力强的对虾往往容易在料台上抢料,因此料台上的对虾不能代表池塘的整体状况,为了进行更准确的判断,建议抛网看虾。

  第六招?抛网看虾,更准确的了解池塘中对虾的整体情况

  料台不能准确反映整个池塘对虾的健康状况,抛网却可以客观看到。如果发现对虾3~4天吃料不正常,可以抛网检查一下。但要避免抛网交叉感染,最好自己家准备好3~4张网具。如果池塘整体状况差不多可以混用,但如有池塘对虾已发病,抛网起码要消毒后才能用到下一个池塘。

  在池塘的不同位置抛网,可以了解池塘里对虾的大小均匀度,尤其是在转料时期。比如现在投喂1号料,预测对虾规格够大了,准备转2号料。转了2号料之后对虾是正常的,但吃料慢,即使料台上观察到的虾是可以吃2号料的,这时也一定抛网检查一下虾的情况。为了防止对虾规格不均匀,在转料的时候,很多有经验的养殖朋友一开始都会采用一半1号料兑一半2号料的方式(0号转1号、2号转3号同理),因为大虾可以吃小料,小虾吃大料就很困难。

  总言之,抛网除了可以了解对虾整体的健康情况外,还能掌握池塘里对虾生长的均匀度,便于在管理上作出相应的调整。需要注意的是,抛网时间不要选在刚刚喂完料的时候,一般在查完料台以后再去抛网较为合适。针对小池塘,建议在池塘下风口处抛网,因为下风口处溶氧高,体质比较差的对虾易聚集在那里,同时抛网不要抛得太深。如果是大池塘(特别是超过20亩的池塘),建议把增氧机关掉,然后到增氧机附近抛一网,因为病虾一般都集中在增氧机附近溶氧比较高的地方,这时我们一般能够看到抛网上来的病虾,及时发现并作出相应的治疗。

  第七招?不以水色判断水的好坏,对虾健康生长的水才是好水

  很多养殖朋友喜欢茶绿色或偏绿的池水。实际上,鞋合不合脚只有脚知道,水好不好只有虾知道。往往水浑的时候虾吃料很好,但把水调绿后虾反而不吃料了。只要对虾吃料正常,而且无其它异常现象,不要人为的刻意地去调水色。所以,好水的标准不是以水色为标准,而是以虾的生长状态为标准,只要对虾吃料正常,健康生长,这样的水就是好水。

  每个地区的土质情况不一样,不同区域、不同季节有不同的优势藻类。比如说硅藻,高温天硅藻繁殖较难,一般水温超过28℃,硅藻数量会下降。所以,每年春天的时候容易看到茶色水,而到高温夏天时多是绿色水,到秋天的时候又是茶色水居多。  从开始放料台到收虾,料台一直放在同一个地方,其实这也是不对的。实际上料台摆放的位置、距离水面的深度,应根据不同季节、水温情况进行调整。

  高温天时,浅水处水温比较高,温度过高会影响对虾体内消化酶活性,对虾的摄食速度减慢,此时料台就要放置在离水面深一些的地方。

  如果是春季或秋季,料台要放在浅水处,因为深水处比浅水处的温度低,温度过低,虾不习惯往深水处活动。但是也不能离水面太近,有个前提就是必须要放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以免造成对虾应激。

  总而言之,在阳光照不到料台的前提下,料台摆放的深浅随着季节的变动而变动,随水温的高低来调整。水温越高,摆放越深;水温越低,摆放越浅。正常情况下离水面距离要在70~100cm适时调整。同时,料台不能放的太靠近岸边,以免岸边路过人员、车辆的声音或影子引起对虾应激,影响对虾吃料。

  第三招?注重控料,调整料台上放料比例

  看料台还要掌握一个本领:料台上饲料的投放比例。在投料方式上,南方与北方养虾差异化很大,北方养殖朋友能做到正常投料(少量多餐),但不懂如何按比例投放,随意性强,看见对虾吃完就开始加料。而南方一般都会掌握投料的比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控料。而我们建议养殖朋友能多餐就多餐。

  以南方养殖朋友1天喂3餐为例,每餐控制在2个小时完成。我们建议:在养殖前一个月,每个料台投放饲料的量占当次投喂量的1.5%~2%;后期占当次投喂量的2%,如果中后期水质、底质明显恶化,此时注意控料,在1.5小时查料,那每个料台投料量按当次投喂量的1.5%投放。

  以上是通过很多养殖朋友的成功经验总结出来的,实用性很强。通常,查料台时间越短,喂料的次数越多,在料台上投放饲料的比例越低,一般在1%~2%之间。

  第四招?通过查看料台及料台上的粪便判断对虾体质好坏

  提新料台时会明显感觉比较轻,漏水非常快。然而提旧料台时,经常出现一个现象,料台越提越重,漏水很慢,出现这种情况时可以从这两方面进行考虑。

  (1)料台的底层比较黏稠。说明池塘底部残饵、粪便较多,底质恶化引起,或者底栖藻类、纤毛虫较多,附着在料台底部造成料台漏水性能差。

  (2)如果发现料台里层比较黏稠,堵住水孔,一般说明虾有肠炎,此时观察对虾粪便作为主要判断依据。

  首先,对虾粪便的长短。健康对虾粪便的完整长度是肠道末端膨大处(中肠后盲囊)到肛门之间的距离,大约为虾体尾节的长度。肠炎的前期一般会出现粪便过长,处理办法是及时内服有益菌帮助消化,促进肠黏膜再生修复,以免肠炎继续发展,出现断肠甚至空肠空胃现象。

  其次,对虾粪便的颜色。粪便颜色反映出虾对饲料吸收率的问题。正常对虾粪便颜色呈淡灰色条状,和饲料颜色之间的色差越大,证明虾对饲料的吸收利用率越高。

  然后,对虾粪便的形状。如果料台粪便比较少甚至是没有粪便,粪便不成形,晃动料台时粪便易散,料台漏水性差,那一般是对虾肠炎早期的表现。或者粪便比较长,在正常提料台的时候,使劲晃几下都散不开,这就说明粪便干,此时常常伴随一个很典型的症状就是虾的肝胰腺发红,就是虾因为上火而“便秘”了,即肝胰腺消化功能异常进而影响肠道的消化吸收,产生肠炎。

  在生产实践上,肠炎防大于治,因为对虾一旦得了肠炎,吃料减少甚至不吃料,内服药效就差。预防肠炎的思路主要是加强肝胰腺及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减轻各种毒素对其造成的影响。

  消化酶是由消化腺和消化系统分泌,起到消化作用,在对虾体内起着非常独特和关键的作用,如蛋白水解酶、脂肪酶、淀粉酶、麦芽糖酶、纤维素酶、植酸酶等,可以促进饲料营养成分的消化,减少粪便中有机物的排放,减轻对虾消化负担及改善养殖水体环境。然而,饲料中的多酶在制粒的过程当中很容易散失掉,而且在投喂的过程中又经池塘水浸泡,也容易损失掉一部分多酶,因此老一辈水产人说喂料时要多拌一些多酶是有道理的。

  胆汁酸有助于脂肪的乳化,增强胰腺的脂解作用,并通过形成混合胶粒提高脂类的溶解度,促进肠道对脂类物质的吸收。因为虾不分泌胆汁酸,必须要从外界补充,例如通过吃一些藻类,吃一些菌,然后再合成胆汁酸。如果对虾体内胆汁酸含量不足,就会引发消化障碍。当遇到粪便过长的情况时,除了多酶的量要加大,同时要配合胆汁酸之类的产品进行内服。

  健康的对虾,直到养成收获之后,料台跟原来放进去之前差别并不大。料台越干净,虾就越健康,而料台越脏,虾就越容易出现问题,虽然不一定会死虾,但多数情况下对虾吃料不好,长速慢。

  第五招?查料:确定加料标准,观察对虾生长状态

  对虾蜕壳一次,就生长一次,摄食量加大,那投饵量就要加大,那什么时候该加料呢?

  如果查料标准是2个小时,适时地提前10分钟去看料台,如果发现还有少量饲料剩余,估计10分钟左右能吃完,明天就正常投料,如果料台上饲料已经吃完,那么第2天就应该适当加料。如果查料标准是1.5小时,我们可以提前五分钟,做法和两小时查料标准一样。此判断标准的前提是对虾处于健康状态。

  查料时我们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检查对虾的生长状态。注意观察对虾肠胃饱满程度、大小均匀度、肝胰腺与肠道健康与否、体色及附肢颜色等等。不同现象往往暗示不同问题,找出原因,及时处理。因为料台相对池底比较干净,活力好、抢食能力强的对虾往往容易在料台上抢料,因此料台上的对虾不能代表池塘的整体状况,为了进行更准确的判断,建议抛网看虾。

  第六招?抛网看虾,更准确的了解池塘中对虾的整体情况

  料台不能准确反映整个池塘对虾的健康状况,抛网却可以客观看到。如果发现对虾3~4天吃料不正常,可以抛网检查一下。但要避免抛网交叉感染,最好自己家准备好3~4张网具。如果池塘整体状况差不多可以混用,但如有池塘对虾已发病,抛网起码要消毒后才能用到下一个池塘。

  在池塘的不同位置抛网,可以了解池塘里对虾的大小均匀度,尤其是在转料时期。比如现在投喂1号料,预测对虾规格够大了,准备转2号料。转了2号料之后对虾是正常的,但吃料慢,即使料台上观察到的虾是可以吃2号料的,这时也一定抛网检查一下虾的情况。为了防止对虾规格不均匀,在转料的时候,很多有经验的养殖朋友一开始都会采用一半1号料兑一半2号料的方式(0号转1号、2号转3号同理),因为大虾可以吃小料,小虾吃大料就很困难。

  总言之,抛网除了可以了解对虾整体的健康情况外,还能掌握池塘里对虾生长的均匀度,便于在管理上作出相应的调整。需要注意的是,抛网时间不要选在刚刚喂完料的时候,一般在查完料台以后再去抛网较为合适。针对小池塘,建议在池塘下风口处抛网,因为下风口处溶氧高,体质比较差的对虾易聚集在那里,同时抛网不要抛得太深。如果是大池塘(特别是超过20亩的池塘),建议把增氧机关掉,然后到增氧机附近抛一网,因为病虾一般都集中在增氧机附近溶氧比较高的地方,这时我们一般能够看到抛网上来的病虾,及时发现并作出相应的治疗。

  第七招?不以水色判断水的好坏,对虾健康生长的水才是好水

  很多养殖朋友喜欢茶绿色或偏绿的池水。实际上,鞋合不合脚只有脚知道,水好不好只有虾知道。往往水浑的时候虾吃料很好,但把水调绿后虾反而不吃料了。只要对虾吃料正常,而且无其它异常现象,不要人为的刻意地去调水色。所以,好水的标准不是以水色为标准,而是以虾的生长状态为标准,只要对虾吃料正常,健康生长,这样的水就是好水。

  每个地区的土质情况不一样,不同区域、不同季节有不同的优势藻类。比如说硅藻,高温天硅藻繁殖较难,一般水温超过28℃,硅藻数量会下降。所以,每年春天的时候容易看到茶色水,而到高温夏天时多是绿色水,到秋天的时候又是茶色水居多。  从开始放料台到收虾,料台一直放在同一个地方,其实这也是不对的。实际上料台摆放的位置、距离水面的深度,应根据不同季节、水温情况进行调整。

  高温天时,浅水处水温比较高,温度过高会影响对虾体内消化酶活性,对虾的摄食速度减慢,此时料台就要放置在离水面深一些的地方。

  如果是春季或秋季,料台要放在浅水处,因为深水处比浅水处的温度低,温度过低,虾不习惯往深水处活动。但是也不能离水面太近,有个前提就是必须要放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以免造成对虾应激。

  总而言之,在阳光照不到料台的前提下,料台摆放的深浅随着季节的变动而变动,随水温的高低来调整。水温越高,摆放越深;水温越低,摆放越浅。正常情况下离水面距离要在70~100cm适时调整。同时,料台不能放的太靠近岸边,以免岸边路过人员、车辆的声音或影子引起对虾应激,影响对虾吃料。

  第三招?注重控料,调整料台上放料比例

  看料台还要掌握一个本领:料台上饲料的投放比例。在投料方式上,南方与北方养虾差异化很大,北方养殖朋友能做到正常投料(少量多餐),但不懂如何按比例投放,随意性强,看见对虾吃完就开始加料。而南方一般都会掌握投料的比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控料。而我们建议养殖朋友能多餐就多餐。

  以南方养殖朋友1天喂3餐为例,每餐控制在2个小时完成。我们建议:在养殖前一个月,每个料台投放饲料的量占当次投喂量的1.5%~2%;后期占当次投喂量的2%,如果中后期水质、底质明显恶化,此时注意控料,在1.5小时查料,那每个料台投料量按当次投喂量的1.5%投放。

  以上是通过很多养殖朋友的成功经验总结出来的,实用性很强。通常,查料台时间越短,喂料的次数越多,在料台上投放饲料的比例越低,一般在1%~2%之间。

  第四招?通过查看料台及料台上的粪便判断对虾体质好坏

  提新料台时会明显感觉比较轻,漏水非常快。然而提旧料台时,经常出现一个现象,料台越提越重,漏水很慢,出现这种情况时可以从这两方面进行考虑。

  (1)料台的底层比较黏稠。说明池塘底部残饵、粪便较多,底质恶化引起,或者底栖藻类、纤毛虫较多,附着在料台底部造成料台漏水性能差。

  (2)如果发现料台里层比较黏稠,堵住水孔,一般说明虾有肠炎,此时观察对虾粪便作为主要判断依据。

  首先,对虾粪便的长短。健康对虾粪便的完整长度是肠道末端膨大处(中肠后盲囊)到肛门之间的距离,大约为虾体尾节的长度。肠炎的前期一般会出现粪便过长,处理办法是及时内服有益菌帮助消化,促进肠黏膜再生修复,以免肠炎继续发展,出现断肠甚至空肠空胃现象。

  其次,对虾粪便的颜色。粪便颜色反映出虾对饲料吸收率的问题。正常对虾粪便颜色呈淡灰色条状,和饲料颜色之间的色差越大,证明虾对饲料的吸收利用率越高。

  然后,对虾粪便的形状。如果料台粪便比较少甚至是没有粪便,粪便不成形,晃动料台时粪便易散,料台漏水性差,那一般是对虾肠炎早期的表现。或者粪便比较长,在正常提料台的时候,使劲晃几下都散不开,这就说明粪便干,此时常常伴随一个很典型的症状就是虾的肝胰腺发红,就是虾因为上火而“便秘”了,即肝胰腺消化功能异常进而影响肠道的消化吸收,产生肠炎。

  在生产实践上,肠炎防大于治,因为对虾一旦得了肠炎,吃料减少甚至不吃料,内服药效就差。预防肠炎的思路主要是加强肝胰腺及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减轻各种毒素对其造成的影响。

  消化酶是由消化腺和消化系统分泌,起到消化作用,在对虾体内起着非常独特和关键的作用,如蛋白水解酶、脂肪酶、淀粉酶、麦芽糖酶、纤维素酶、植酸酶等,可以促进饲料营养成分的消化,减少粪便中有机物的排放,减轻对虾消化负担及改善养殖水体环境。然而,饲料中的多酶在制粒的过程当中很容易散失掉,而且在投喂的过程中又经池塘水浸泡,也容易损失掉一部分多酶,因此老一辈水产人说喂料时要多拌一些多酶是有道理的。

  胆汁酸有助于脂肪的乳化,增强胰腺的脂解作用,并通过形成混合胶粒提高脂类的溶解度,促进肠道对脂类物质的吸收。因为虾不分泌胆汁酸,必须要从外界补充,例如通过吃一些藻类,吃一些菌,然后再合成胆汁酸。如果对虾体内胆汁酸含量不足,就会引发消化障碍。当遇到粪便过长的情况时,除了多酶的量要加大,同时要配合胆汁酸之类的产品进行内服。

  健康的对虾,直到养成收获之后,料台跟原来放进去之前差别并不大。料台越干净,虾就越健康,而料台越脏,虾就越容易出现问题,虽然不一定会死虾,但多数情况下对虾吃料不好,长速慢。

  第五招?查料:确定加料标准,观察对虾生长状态

  对虾蜕壳一次,就生长一次,摄食量加大,那投饵量就要加大,那什么时候该加料呢?

  如果查料标准是2个小时,适时地提前10分钟去看料台,如果发现还有少量饲料剩余,估计10分钟左右能吃完,明天就正常投料,如果料台上饲料已经吃完,那么第2天就应该适当加料。如果查料标准是1.5小时,我们可以提前五分钟,做法和两小时查料标准一样。此判断标准的前提是对虾处于健康状态。

  查料时我们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检查对虾的生长状态。注意观察对虾肠胃饱满程度、大小均匀度、肝胰腺与肠道健康与否、体色及附肢颜色等等。不同现象往往暗示不同问题,找出原因,及时处理。因为料台相对池底比较干净,活力好、抢食能力强的对虾往往容易在料台上抢料,因此料台上的对虾不能代表池塘的整体状况,为了进行更准确的判断,建议抛网看虾。

  第六招?抛网看虾,更准确的了解池塘中对虾的整体情况

  料台不能准确反映整个池塘对虾的健康状况,抛网却可以客观看到。如果发现对虾3~4天吃料不正常,可以抛网检查一下。但要避免抛网交叉感染,最好自己家准备好3~4张网具。如果池塘整体状况差不多可以混用,但如有池塘对虾已发病,抛网起码要消毒后才能用到下一个池塘。

  在池塘的不同位置抛网,可以了解池塘里对虾的大小均匀度,尤其是在转料时期。比如现在投喂1号料,预测对虾规格够大了,准备转2号料。转了2号料之后对虾是正常的,但吃料慢,即使料台上观察到的虾是可以吃2号料的,这时也一定抛网检查一下虾的情况。为了防止对虾规格不均匀,在转料的时候,很多有经验的养殖朋友一开始都会采用一半1号料兑一半2号料的方式(0号转1号、2号转3号同理),因为大虾可以吃小料,小虾吃大料就很困难。

  总言之,抛网除了可以了解对虾整体的健康情况外,还能掌握池塘里对虾生长的均匀度,便于在管理上作出相应的调整。需要注意的是,抛网时间不要选在刚刚喂完料的时候,一般在查完料台以后再去抛网较为合适。针对小池塘,建议在池塘下风口处抛网,因为下风口处溶氧高,体质比较差的对虾易聚集在那里,同时抛网不要抛得太深。如果是大池塘(特别是超过20亩的池塘),建议把增氧机关掉,然后到增氧机附近抛一网,因为病虾一般都集中在增氧机附近溶氧比较高的地方,这时我们一般能够看到抛网上来的病虾,及时发现并作出相应的治疗。

  第七招?不以水色判断水的好坏,对虾健康生长的水才是好水

  很多养殖朋友喜欢茶绿色或偏绿的池水。实际上,鞋合不合脚只有脚知道,水好不好只有虾知道。往往水浑的时候虾吃料很好,但把水调绿后虾反而不吃料了。只要对虾吃料正常,而且无其它异常现象,不要人为的刻意地去调水色。所以,好水的标准不是以水色为标准,而是以虾的生长状态为标准,只要对虾吃料正常,健康生长,这样的水就是好水。

  每个地区的土质情况不一样,不同区域、不同季节有不同的优势藻类。比如说硅藻,高温天硅藻繁殖较难,一般水温超过28℃,硅藻数量会下降。所以,每年春天的时候容易看到茶色水,而到高温夏天时多是绿色水,到秋天的时候又是茶色水居多。  从开始放料台到收虾,料台一直放在同一个地方,其实这也是不对的。实际上料台摆放的位置、距离水面的深度,应根据不同季节、水温情况进行调整。

  高温天时,浅水处水温比较高,温度过高会影响对虾体内消化酶活性,对虾的摄食速度减慢,此时料台就要放置在离水面深一些的地方。

  如果是春季或秋季,料台要放在浅水处,因为深水处比浅水处的温度低,温度过低,虾不习惯往深水处活动。但是也不能离水面太近,有个前提就是必须要放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以免造成对虾应激。

  总而言之,在阳光照不到料台的前提下,料台摆放的深浅随着季节的变动而变动,随水温的高低来调整。水温越高,摆放越深;水温越低,摆放越浅。正常情况下离水面距离要在70~100cm适时调整。同时,料台不能放的太靠近岸边,以免岸边路过人员、车辆的声音或影子引起对虾应激,影响对虾吃料。

  第三招?注重控料,调整料台上放料比例

  看料台还要掌握一个本领:料台上饲料的投放比例。在投料方式上,南方与北方养虾差异化很大,北方养殖朋友能做到正常投料(少量多餐),但不懂如何按比例投放,随意性强,看见对虾吃完就开始加料。而南方一般都会掌握投料的比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控料。而我们建议养殖朋友能多餐就多餐。

  以南方养殖朋友1天喂3餐为例,每餐控制在2个小时完成。我们建议:在养殖前一个月,每个料台投放饲料的量占当次投喂量的1.5%~2%;后期占当次投喂量的2%,如果中后期水质、底质明显恶化,此时注意控料,在1.5小时查料,那每个料台投料量按当次投喂量的1.5%投放。

  以上是通过很多养殖朋友的成功经验总结出来的,实用性很强。通常,查料台时间越短,喂料的次数越多,在料台上投放饲料的比例越低,一般在1%~2%之间。

  第四招?通过查看料台及料台上的粪便判断对虾体质好坏

  提新料台时会明显感觉比较轻,漏水非常快。然而提旧料台时,经常出现一个现象,料台越提越重,漏水很慢,出现这种情况时可以从这两方面进行考虑。

  (1)料台的底层比较黏稠。说明池塘底部残饵、粪便较多,底质恶化引起,或者底栖藻类、纤毛虫较多,附着在料台底部造成料台漏水性能差。

  (2)如果发现料台里层比较黏稠,堵住水孔,一般说明虾有肠炎,此时观察对虾粪便作为主要判断依据。

  首先,对虾粪便的长短。健康对虾粪便的完整长度是肠道末端膨大处(中肠后盲囊)到肛门之间的距离,大约为虾体尾节的长度。肠炎的前期一般会出现粪便过长,处理办法是及时内服有益菌帮助消化,促进肠黏膜再生修复,以免肠炎继续发展,出现断肠甚至空肠空胃现象。

  其次,对虾粪便的颜色。粪便颜色反映出虾对饲料吸收率的问题。正常对虾粪便颜色呈淡灰色条状,和饲料颜色之间的色差越大,证明虾对饲料的吸收利用率越高。

  然后,对虾粪便的形状。如果料台粪便比较少甚至是没有粪便,粪便不成形,晃动料台时粪便易散,料台漏水性差,那一般是对虾肠炎早期的表现。或者粪便比较长,在正常提料台的时候,使劲晃几下都散不开,这就说明粪便干,此时常常伴随一个很典型的症状就是虾的肝胰腺发红,就是虾因为上火而“便秘”了,即肝胰腺消化功能异常进而影响肠道的消化吸收,产生肠炎。

  在生产实践上,肠炎防大于治,因为对虾一旦得了肠炎,吃料减少甚至不吃料,内服药效就差。预防肠炎的思路主要是加强肝胰腺及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减轻各种毒素对其造成的影响。

  消化酶是由消化腺和消化系统分泌,起到消化作用,在对虾体内起着非常独特和关键的作用,如蛋白水解酶、脂肪酶、淀粉酶、麦芽糖酶、纤维素酶、植酸酶等,可以促进饲料营养成分的消化,减少粪便中有机物的排放,减轻对虾消化负担及改善养殖水体环境。然而,饲料中的多酶在制粒的过程当中很容易散失掉,而且在投喂的过程中又经池塘水浸泡,也容易损失掉一部分多酶,因此老一辈水产人说喂料时要多拌一些多酶是有道理的。

  胆汁酸有助于脂肪的乳化,增强胰腺的脂解作用,并通过形成混合胶粒提高脂类的溶解度,促进肠道对脂类物质的吸收。因为虾不分泌胆汁酸,必须要从外界补充,例如通过吃一些藻类,吃一些菌,然后再合成胆汁酸。如果对虾体内胆汁酸含量不足,就会引发消化障碍。当遇到粪便过长的情况时,除了多酶的量要加大,同时要配合胆汁酸之类的产品进行内服。

  健康的对虾,直到养成收获之后,料台跟原来放进去之前差别并不大。料台越干净,虾就越健康,而料台越脏,虾就越容易出现问题,虽然不一定会死虾,但多数情况下对虾吃料不好,长速慢。

  第五招?查料:确定加料标准,观察对虾生长状态

  对虾蜕壳一次,就生长一次,摄食量加大,那投饵量就要加大,那什么时候该加料呢?

  如果查料标准是2个小时,适时地提前10分钟去看料台,如果发现还有少量饲料剩余,估计10分钟左右能吃完,明天就正常投料,如果料台上饲料已经吃完,那么第2天就应该适当加料。如果查料标准是1.5小时,我们可以提前五分钟,做法和两小时查料标准一样。此判断标准的前提是对虾处于健康状态。

  查料时我们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检查对虾的生长状态。注意观察对虾肠胃饱满程度、大小均匀度、肝胰腺与肠道健康与否、体色及附肢颜色等等。不同现象往往暗示不同问题,找出原因,及时处理。因为料台相对池底比较干净,活力好、抢食能力强的对虾往往容易在料台上抢料,因此料台上的对虾不能代表池塘的整体状况,为了进行更准确的判断,建议抛网看虾。

  第六招?抛网看虾,更准确的了解池塘中对虾的整体情况

  料台不能准确反映整个池塘对虾的健康状况,抛网却可以客观看到。如果发现对虾3~4天吃料不正常,可以抛网检查一下。但要避免抛网交叉感染,最好自己家准备好3~4张网具。如果池塘整体状况差不多可以混用,但如有池塘对虾已发病,抛网起码要消毒后才能用到下一个池塘。

  在池塘的不同位置抛网,可以了解池塘里对虾的大小均匀度,尤其是在转料时期。比如现在投喂1号料,预测对虾规格够大了,准备转2号料。转了2号料之后对虾是正常的,但吃料慢,即使料台上观察到的虾是可以吃2号料的,这时也一定抛网检查一下虾的情况。为了防止对虾规格不均匀,在转料的时候,很多有经验的养殖朋友一开始都会采用一半1号料兑一半2号料的方式(0号转1号、2号转3号同理),因为大虾可以吃小料,小虾吃大料就很困难。

  总言之,抛网除了可以了解对虾整体的健康情况外,还能掌握池塘里对虾生长的均匀度,便于在管理上作出相应的调整。需要注意的是,抛网时间不要选在刚刚喂完料的时候,一般在查完料台以后再去抛网较为合适。针对小池塘,建议在池塘下风口处抛网,因为下风口处溶氧高,体质比较差的对虾易聚集在那里,同时抛网不要抛得太深。如果是大池塘(特别是超过20亩的池塘),建议把增氧机关掉,然后到增氧机附近抛一网,因为病虾一般都集中在增氧机附近溶氧比较高的地方,这时我们一般能够看到抛网上来的病虾,及时发现并作出相应的治疗。

  第七招?不以水色判断水的好坏,对虾健康生长的水才是好水

  很多养殖朋友喜欢茶绿色或偏绿的池水。实际上,鞋合不合脚只有脚知道,水好不好只有虾知道。往往水浑的时候虾吃料很好,但把水调绿后虾反而不吃料了。只要对虾吃料正常,而且无其它异常现象,不要人为的刻意地去调水色。所以,好水的标准不是以水色为标准,而是以虾的生长状态为标准,只要对虾吃料正常,健康生长,这样的水就是好水。

  每个地区的土质情况不一样,不同区域、不同季节有不同的优势藻类。比如说硅藻,高温天硅藻繁殖较难,一般水温超过28℃,硅藻数量会下降。所以,每年春天的时候容易看到茶色水,而到高温夏天时多是绿色水,到秋天的时候又是茶色水居多。  从开始放料台到收虾,料台一直放在同一个地方,其实这也是不对的。实际上料台摆放的位置、距离水面的深度,应根据不同季节、水温情况进行调整。

  高温天时,浅水处水温比较高,温度过高会影响对虾体内消化酶活性,对虾的摄食速度减慢,此时料台就要放置在离水面深一些的地方。

  如果是春季或秋季,料台要放在浅水处,因为深水处比浅水处的温度低,温度过低,虾不习惯往深水处活动。但是也不能离水面太近,有个前提就是必须要放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以免造成对虾应激。

  总而言之,在阳光照不到料台的前提下,料台摆放的深浅随着季节的变动而变动,随水温的高低来调整。水温越高,摆放越深;水温越低,摆放越浅。正常情况下离水面距离要在70~100cm适时调整。同时,料台不能放的太靠近岸边,以免岸边路过人员、车辆的声音或影子引起对虾应激,影响对虾吃料。

  第三招?注重控料,调整料台上放料比例

  看料台还要掌握一个本领:料台上饲料的投放比例。在投料方式上,南方与北方养虾差异化很大,北方养殖朋友能做到正常投料(少量多餐),但不懂如何按比例投放,随意性强,看见对虾吃完就开始加料。而南方一般都会掌握投料的比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控料。而我们建议养殖朋友能多餐就多餐。

  以南方养殖朋友1天喂3餐为例,每餐控制在2个小时完成。我们建议:在养殖前一个月,每个料台投放饲料的量占当次投喂量的1.5%~2%;后期占当次投喂量的2%,如果中后期水质、底质明显恶化,此时注意控料,在1.5小时查料,那每个料台投料量按当次投喂量的1.5%投放。

  以上是通过很多养殖朋友的成功经验总结出来的,实用性很强。通常,查料台时间越短,喂料的次数越多,在料台上投放饲料的比例越低,一般在1%~2%之间。

  第四招?通过查看料台及料台上的粪便判断对虾体质好坏

  提新料台时会明显感觉比较轻,漏水非常快。然而提旧料台时,经常出现一个现象,料台越提越重,漏水很慢,出现这种情况时可以从这两方面进行考虑。

  (1)料台的底层比较黏稠。说明池塘底部残饵、粪便较多,底质恶化引起,或者底栖藻类、纤毛虫较多,附着在料台底部造成料台漏水性能差。

  (2)如果发现料台里层比较黏稠,堵住水孔,一般说明虾有肠炎,此时观察对虾粪便作为主要判断依据。

  首先,对虾粪便的长短。健康对虾粪便的完整长度是肠道末端膨大处(中肠后盲囊)到肛门之间的距离,大约为虾体尾节的长度。肠炎的前期一般会出现粪便过长,处理办法是及时内服有益菌帮助消化,促进肠黏膜再生修复,以免肠炎继续发展,出现断肠甚至空肠空胃现象。

  其次,对虾粪便的颜色。粪便颜色反映出虾对饲料吸收率的问题。正常对虾粪便颜色呈淡灰色条状,和饲料颜色之间的色差越大,证明虾对饲料的吸收利用率越高。

  然后,对虾粪便的形状。如果料台粪便比较少甚至是没有粪便,粪便不成形,晃动料台时粪便易散,料台漏水性差,那一般是对虾肠炎早期的表现。或者粪便比较长,在正常提料台的时候,使劲晃几下都散不开,这就说明粪便干,此时常常伴随一个很典型的症状就是虾的肝胰腺发红,就是虾因为上火而“便秘”了,即肝胰腺消化功能异常进而影响肠道的消化吸收,产生肠炎。

  在生产实践上,肠炎防大于治,因为对虾一旦得了肠炎,吃料减少甚至不吃料,内服药效就差。预防肠炎的思路主要是加强肝胰腺及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减轻各种毒素对其造成的影响。

  消化酶是由消化腺和消化系统分泌,起到消化作用,在对虾体内起着非常独特和关键的作用,如蛋白水解酶、脂肪酶、淀粉酶、麦芽糖酶、纤维素酶、植酸酶等,可以促进饲料营养成分的消化,减少粪便中有机物的排放,减轻对虾消化负担及改善养殖水体环境。然而,饲料中的多酶在制粒的过程当中很容易散失掉,而且在投喂的过程中又经池塘水浸泡,也容易损失掉一部分多酶,因此老一辈水产人说喂料时要多拌一些多酶是有道理的。

  胆汁酸有助于脂肪的乳化,增强胰腺的脂解作用,并通过形成混合胶粒提高脂类的溶解度,促进肠道对脂类物质的吸收。因为虾不分泌胆汁酸,必须要从外界补充,例如通过吃一些藻类,吃一些菌,然后再合成胆汁酸。如果对虾体内胆汁酸含量不足,就会引发消化障碍。当遇到粪便过长的情况时,除了多酶的量要加大,同时要配合胆汁酸之类的产品进行内服。

  健康的对虾,直到养成收获之后,料台跟原来放进去之前差别并不大。料台越干净,虾就越健康,而料台越脏,虾就越容易出现问题,虽然不一定会死虾,但多数情况下对虾吃料不好,长速慢。

  第五招?查料:确定加料标准,观察对虾生长状态

  对虾蜕壳一次,就生长一次,摄食量加大,那投饵量就要加大,那什么时候该加料呢?

  如果查料标准是2个小时,适时地提前10分钟去看料台,如果发现还有少量饲料剩余,估计10分钟左右能吃完,明天就正常投料,如果料台上饲料已经吃完,那么第2天就应该适当加料。如果查料标准是1.5小时,我们可以提前五分钟,做法和两小时查料标准一样。此判断标准的前提是对虾处于健康状态。

  查料时我们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检查对虾的生长状态。注意观察对虾肠胃饱满程度、大小均匀度、肝胰腺与肠道健康与否、体色及附肢颜色等等。不同现象往往暗示不同问题,找出原因,及时处理。因为料台相对池底比较干净,活力好、抢食能力强的对虾往往容易在料台上抢料,因此料台上的对虾不能代表池塘的整体状况,为了进行更准确的判断,建议抛网看虾。

  第六招?抛网看虾,更准确的了解池塘中对虾的整体情况

  料台不能准确反映整个池塘对虾的健康状况,抛网却可以客观看到。如果发现对虾3~4天吃料不正常,可以抛网检查一下。但要避免抛网交叉感染,最好自己家准备好3~4张网具。如果池塘整体状况差不多可以混用,但如有池塘对虾已发病,抛网起码要消毒后才能用到下一个池塘。

  在池塘的不同位置抛网,可以了解池塘里对虾的大小均匀度,尤其是在转料时期。比如现在投喂1号料,预测对虾规格够大了,准备转2号料。转了2号料之后对虾是正常的,但吃料慢,即使料台上观察到的虾是可以吃2号料的,这时也一定抛网检查一下虾的情况。为了防止对虾规格不均匀,在转料的时候,很多有经验的养殖朋友一开始都会采用一半1号料兑一半2号料的方式(0号转1号、2号转3号同理),因为大虾可以吃小料,小虾吃大料就很困难。

  总言之,抛网除了可以了解对虾整体的健康情况外,还能掌握池塘里对虾生长的均匀度,便于在管理上作出相应的调整。需要注意的是,抛网时间不要选在刚刚喂完料的时候,一般在查完料台以后再去抛网较为合适。针对小池塘,建议在池塘下风口处抛网,因为下风口处溶氧高,体质比较差的对虾易聚集在那里,同时抛网不要抛得太深。如果是大池塘(特别是超过20亩的池塘),建议把增氧机关掉,然后到增氧机附近抛一网,因为病虾一般都集中在增氧机附近溶氧比较高的地方,这时我们一般能够看到抛网上来的病虾,及时发现并作出相应的治疗。

  第七招?不以水色判断水的好坏,对虾健康生长的水才是好水

  很多养殖朋友喜欢茶绿色或偏绿的池水。实际上,鞋合不合脚只有脚知道,水好不好只有虾知道。往往水浑的时候虾吃料很好,但把水调绿后虾反而不吃料了。只要对虾吃料正常,而且无其它异常现象,不要人为的刻意地去调水色。所以,好水的标准不是以水色为标准,而是以虾的生长状态为标准,只要对虾吃料正常,健康生长,这样的水就是好水。

  每个地区的土质情况不一样,不同区域、不同季节有不同的优势藻类。比如说硅藻,高温天硅藻繁殖较难,一般水温超过28℃,硅藻数量会下降。所以,每年春天的时候容易看到茶色水,而到高温夏天时多是绿色水,到秋天的时候又是茶色水居多。  从开始放料台到收虾,料台一直放在同一个地方,其实这也是不对的。实际上料台摆放的位置、距离水面的深度,应根据不同季节、水温情况进行调整。

  高温天时,浅水处水温比较高,温度过高会影响对虾体内消化酶活性,对虾的摄食速度减慢,此时料台就要放置在离水面深一些的地方。

  如果是春季或秋季,料台要放在浅水处,因为深水处比浅水处的温度低,温度过低,虾不习惯往深水处活动。但是也不能离水面太近,有个前提就是必须要放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以免造成对虾应激。

  总而言之,在阳光照不到料台的前提下,料台摆放的深浅随着季节的变动而变动,随水温的高低来调整。水温越高,摆放越深;水温越低,摆放越浅。正常情况下离水面距离要在70~100cm适时调整。同时,料台不能放的太靠近岸边,以免岸边路过人员、车辆的声音或影子引起对虾应激,影响对虾吃料。

  第三招?注重控料,调整料台上放料比例

  看料台还要掌握一个本领:料台上饲料的投放比例。在投料方式上,南方与北方养虾差异化很大,北方养殖朋友能做到正常投料(少量多餐),但不懂如何按比例投放,随意性强,看见对虾吃完就开始加料。而南方一般都会掌握投料的比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控料。而我们建议养殖朋友能多餐就多餐。

  以南方养殖朋友1天喂3餐为例,每餐控制在2个小时完成。我们建议:在养殖前一个月,每个料台投放饲料的量占当次投喂量的1.5%~2%;后期占当次投喂量的2%,如果中后期水质、底质明显恶化,此时注意控料,在1.5小时查料,那每个料台投料量按当次投喂量的1.5%投放。

  以上是通过很多养殖朋友的成功经验总结出来的,实用性很强。通常,查料台时间越短,喂料的次数越多,在料台上投放饲料的比例越低,一般在1%~2%之间。

  第四招?通过查看料台及料台上的粪便判断对虾体质好坏

  提新料台时会明显感觉比较轻,漏水非常快。然而提旧料台时,经常出现一个现象,料台越提越重,漏水很慢,出现这种情况时可以从这两方面进行考虑。

  (1)料台的底层比较黏稠。说明池塘底部残饵、粪便较多,底质恶化引起,或者底栖藻类、纤毛虫较多,附着在料台底部造成料台漏水性能差。

  (2)如果发现料台里层比较黏稠,堵住水孔,一般说明虾有肠炎,此时观察对虾粪便作为主要判断依据。

  首先,对虾粪便的长短。健康对虾粪便的完整长度是肠道末端膨大处(中肠后盲囊)到肛门之间的距离,大约为虾体尾节的长度。肠炎的前期一般会出现粪便过长,处理办法是及时内服有益菌帮助消化,促进肠黏膜再生修复,以免肠炎继续发展,出现断肠甚至空肠空胃现象。

  其次,对虾粪便的颜色。粪便颜色反映出虾对饲料吸收率的问题。正常对虾粪便颜色呈淡灰色条状,和饲料颜色之间的色差越大,证明虾对饲料的吸收利用率越高。

  然后,对虾粪便的形状。如果料台粪便比较少甚至是没有粪便,粪便不成形,晃动料台时粪便易散,料台漏水性差,那一般是对虾肠炎早期的表现。或者粪便比较长,在正常提料台的时候,使劲晃几下都散不开,这就说明粪便干,此时常常伴随一个很典型的症状就是虾的肝胰腺发红,就是虾因为上火而“便秘”了,即肝胰腺消化功能异常进而影响肠道的消化吸收,产生肠炎。

  在生产实践上,肠炎防大于治,因为对虾一旦得了肠炎,吃料减少甚至不吃料,内服药效就差。预防肠炎的思路主要是加强肝胰腺及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减轻各种毒素对其造成的影响。

  消化酶是由消化腺和消化系统分泌,起到消化作用,在对虾体内起着非常独特和关键的作用,如蛋白水解酶、脂肪酶、淀粉酶、麦芽糖酶、纤维素酶、植酸酶等,可以促进饲料营养成分的消化,减少粪便中有机物的排放,减轻对虾消化负担及改善养殖水体环境。然而,饲料中的多酶在制粒的过程当中很容易散失掉,而且在投喂的过程中又经池塘水浸泡,也容易损失掉一部分多酶,因此老一辈水产人说喂料时要多拌一些多酶是有道理的。

  胆汁酸有助于脂肪的乳化,增强胰腺的脂解作用,并通过形成混合胶粒提高脂类的溶解度,促进肠道对脂类物质的吸收。因为虾不分泌胆汁酸,必须要从外界补充,例如通过吃一些藻类,吃一些菌,然后再合成胆汁酸。如果对虾体内胆汁酸含量不足,就会引发消化障碍。当遇到粪便过长的情况时,除了多酶的量要加大,同时要配合胆汁酸之类的产品进行内服。

  健康的对虾,直到养成收获之后,料台跟原来放进去之前差别并不大。料台越干净,虾就越健康,而料台越脏,虾就越容易出现问题,虽然不一定会死虾,但多数情况下对虾吃料不好,长速慢。

  第五招?查料:确定加料标准,观察对虾生长状态

  对虾蜕壳一次,就生长一次,摄食量加大,那投饵量就要加大,那什么时候该加料呢?

  如果查料标准是2个小时,适时地提前10分钟去看料台,如果发现还有少量饲料剩余,估计10分钟左右能吃完,明天就正常投料,如果料台上饲料已经吃完,那么第2天就应该适当加料。如果查料标准是1.5小时,我们可以提前五分钟,做法和两小时查料标准一样。此判断标准的前提是对虾处于健康状态。

  查料时我们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检查对虾的生长状态。注意观察对虾肠胃饱满程度、大小均匀度、肝胰腺与肠道健康与否、体色及附肢颜色等等。不同现象往往暗示不同问题,找出原因,及时处理。因为料台相对池底比较干净,活力好、抢食能力强的对虾往往容易在料台上抢料,因此料台上的对虾不能代表池塘的整体状况,为了进行更准确的判断,建议抛网看虾。

  第六招?抛网看虾,更准确的了解池塘中对虾的整体情况

  料台不能准确反映整个池塘对虾的健康状况,抛网却可以客观看到。如果发现对虾3~4天吃料不正常,可以抛网检查一下。但要避免抛网交叉感染,最好自己家准备好3~4张网具。如果池塘整体状况差不多可以混用,但如有池塘对虾已发病,抛网起码要消毒后才能用到下一个池塘。

  在池塘的不同位置抛网,可以了解池塘里对虾的大小均匀度,尤其是在转料时期。比如现在投喂1号料,预测对虾规格够大了,准备转2号料。转了2号料之后对虾是正常的,但吃料慢,即使料台上观察到的虾是可以吃2号料的,这时也一定抛网检查一下虾的情况。为了防止对虾规格不均匀,在转料的时候,很多有经验的养殖朋友一开始都会采用一半1号料兑一半2号料的方式(0号转1号、2号转3号同理),因为大虾可以吃小料,小虾吃大料就很困难。

  总言之,抛网除了可以了解对虾整体的健康情况外,还能掌握池塘里对虾生长的均匀度,便于在管理上作出相应的调整。需要注意的是,抛网时间不要选在刚刚喂完料的时候,一般在查完料台以后再去抛网较为合适。针对小池塘,建议在池塘下风口处抛网,因为下风口处溶氧高,体质比较差的对虾易聚集在那里,同时抛网不要抛得太深。如果是大池塘(特别是超过20亩的池塘),建议把增氧机关掉,然后到增氧机附近抛一网,因为病虾一般都集中在增氧机附近溶氧比较高的地方,这时我们一般能够看到抛网上来的病虾,及时发现并作出相应的治疗。

  第七招?不以水色判断水的好坏,对虾健康生长的水才是好水

  很多养殖朋友喜欢茶绿色或偏绿的池水。实际上,鞋合不合脚只有脚知道,水好不好只有虾知道。往往水浑的时候虾吃料很好,但把水调绿后虾反而不吃料了。只要对虾吃料正常,而且无其它异常现象,不要人为的刻意地去调水色。所以,好水的标准不是以水色为标准,而是以虾的生长状态为标准,只要对虾吃料正常,健康生长,这样的水就是好水。

  每个地区的土质情况不一样,不同区域、不同季节有不同的优势藻类。比如说硅藻,高温天硅藻繁殖较难,一般水温超过28℃,硅藻数量会下降。所以,每年春天的时候容易看到茶色水,而到高温夏天时多是绿色水,到秋天的时候又是茶色水居多。  从开始放料台到收虾,料台一直放在同一个地方,其实这也是不对的。实际上料台摆放的位置、距离水面的深度,应根据不同季节、水温情况进行调整。

  高温天时,浅水处水温比较高,温度过高会影响对虾体内消化酶活性,对虾的摄食速度减慢,此时料台就要放置在离水面深一些的地方。

  如果是春季或秋季,料台要放在浅水处,因为深水处比浅水处的温度低,温度过低,虾不习惯往深水处活动。但是也不能离水面太近,有个前提就是必须要放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以免造成对虾应激。

  总而言之,在阳光照不到料台的前提下,料台摆放的深浅随着季节的变动而变动,随水温的高低来调整。水温越高,摆放越深;水温越低,摆放越浅。正常情况下离水面距离要在70~100cm适时调整。同时,料台不能放的太靠近岸边,以免岸边路过人员、车辆的声音或影子引起对虾应激,影响对虾吃料。

  第三招?注重控料,调整料台上放料比例

  看料台还要掌握一个本领:料台上饲料的投放比例。在投料方式上,南方与北方养虾差异化很大,北方养殖朋友能做到正常投料(少量多餐),但不懂如何按比例投放,随意性强,看见对虾吃完就开始加料。而南方一般都会掌握投料的比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控料。而我们建议养殖朋友能多餐就多餐。

  以南方养殖朋友1天喂3餐为例,每餐控制在2个小时完成。我们建议:在养殖前一个月,每个料台投放饲料的量占当次投喂量的1.5%~2%;后期占当次投喂量的2%,如果中后期水质、底质明显恶化,此时注意控料,在1.5小时查料,那每个料台投料量按当次投喂量的1.5%投放。

  以上是通过很多养殖朋友的成功经验总结出来的,实用性很强。通常,查料台时间越短,喂料的次数越多,在料台上投放饲料的比例越低,一般在1%~2%之间。

  第四招?通过查看料台及料台上的粪便判断对虾体质好坏

  提新料台时会明显感觉比较轻,漏水非常快。然而提旧料台时,经常出现一个现象,料台越提越重,漏水很慢,出现这种情况时可以从这两方面进行考虑。

  (1)料台的底层比较黏稠。说明池塘底部残饵、粪便较多,底质恶化引起,或者底栖藻类、纤毛虫较多,附着在料台底部造成料台漏水性能差。

  (2)如果发现料台里层比较黏稠,堵住水孔,一般说明虾有肠炎,此时观察对虾粪便作为主要判断依据。

  首先,对虾粪便的长短。健康对虾粪便的完整长度是肠道末端膨大处(中肠后盲囊)到肛门之间的距离,大约为虾体尾节的长度。肠炎的前期一般会出现粪便过长,处理办法是及时内服有益菌帮助消化,促进肠黏膜再生修复,以免肠炎继续发展,出现断肠甚至空肠空胃现象。

  其次,对虾粪便的颜色。粪便颜色反映出虾对饲料吸收率的问题。正常对虾粪便颜色呈淡灰色条状,和饲料颜色之间的色差越大,证明虾对饲料的吸收利用率越高。

  然后,对虾粪便的形状。如果料台粪便比较少甚至是没有粪便,粪便不成形,晃动料台时粪便易散,料台漏水性差,那一般是对虾肠炎早期的表现。或者粪便比较长,在正常提料台的时候,使劲晃几下都散不开,这就说明粪便干,此时常常伴随一个很典型的症状就是虾的肝胰腺发红,就是虾因为上火而“便秘”了,即肝胰腺消化功能异常进而影响肠道的消化吸收,产生肠炎。

  在生产实践上,肠炎防大于治,因为对虾一旦得了肠炎,吃料减少甚至不吃料,内服药效就差。预防肠炎的思路主要是加强肝胰腺及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减轻各种毒素对其造成的影响。

  消化酶是由消化腺和消化系统分泌,起到消化作用,在对虾体内起着非常独特和关键的作用,如蛋白水解酶、脂肪酶、淀粉酶、麦芽糖酶、纤维素酶、植酸酶等,可以促进饲料营养成分的消化,减少粪便中有机物的排放,减轻对虾消化负担及改善养殖水体环境。然而,饲料中的多酶在制粒的过程当中很容易散失掉,而且在投喂的过程中又经池塘水浸泡,也容易损失掉一部分多酶,因此老一辈水产人说喂料时要多拌一些多酶是有道理的。

  胆汁酸有助于脂肪的乳化,增强胰腺的脂解作用,并通过形成混合胶粒提高脂类的溶解度,促进肠道对脂类物质的吸收。因为虾不分泌胆汁酸,必须要从外界补充,例如通过吃一些藻类,吃一些菌,然后再合成胆汁酸。如果对虾体内胆汁酸含量不足,就会引发消化障碍。当遇到粪便过长的情况时,除了多酶的量要加大,同时要配合胆汁酸之类的产品进行内服。

  健康的对虾,直到养成收获之后,料台跟原来放进去之前差别并不大。料台越干净,虾就越健康,而料台越脏,虾就越容易出现问题,虽然不一定会死虾,但多数情况下对虾吃料不好,长速慢。

  第五招?查料:确定加料标准,观察对虾生长状态

  对虾蜕壳一次,就生长一次,摄食量加大,那投饵量就要加大,那什么时候该加料呢?

  如果查料标准是2个小时,适时地提前10分钟去看料台,如果发现还有少量饲料剩余,估计10分钟左右能吃完,明天就正常投料,如果料台上饲料已经吃完,那么第2天就应该适当加料。如果查料标准是1.5小时,我们可以提前五分钟,做法和两小时查料标准一样。此判断标准的前提是对虾处于健康状态。

  查料时我们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检查对虾的生长状态。注意观察对虾肠胃饱满程度、大小均匀度、肝胰腺与肠道健康与否、体色及附肢颜色等等。不同现象往往暗示不同问题,找出原因,及时处理。因为料台相对池底比较干净,活力好、抢食能力强的对虾往往容易在料台上抢料,因此料台上的对虾不能代表池塘的整体状况,为了进行更准确的判断,建议抛网看虾。

  第六招?抛网看虾,更准确的了解池塘中对虾的整体情况

  料台不能准确反映整个池塘对虾的健康状况,抛网却可以客观看到。如果发现对虾3~4天吃料不正常,可以抛网检查一下。但要避免抛网交叉感染,最好自己家准备好3~4张网具。如果池塘整体状况差不多可以混用,但如有池塘对虾已发病,抛网起码要消毒后才能用到下一个池塘。

  在池塘的不同位置抛网,可以了解池塘里对虾的大小均匀度,尤其是在转料时期。比如现在投喂1号料,预测对虾规格够大了,准备转2号料。转了2号料之后对虾是正常的,但吃料慢,即使料台上观察到的虾是可以吃2号料的,这时也一定抛网检查一下虾的情况。为了防止对虾规格不均匀,在转料的时候,很多有经验的养殖朋友一开始都会采用一半1号料兑一半2号料的方式(0号转1号、2号转3号同理),因为大虾可以吃小料,小虾吃大料就很困难。

  总言之,抛网除了可以了解对虾整体的健康情况外,还能掌握池塘里对虾生长的均匀度,便于在管理上作出相应的调整。需要注意的是,抛网时间不要选在刚刚喂完料的时候,一般在查完料台以后再去抛网较为合适。针对小池塘,建议在池塘下风口处抛网,因为下风口处溶氧高,体质比较差的对虾易聚集在那里,同时抛网不要抛得太深。如果是大池塘(特别是超过20亩的池塘),建议把增氧机关掉,然后到增氧机附近抛一网,因为病虾一般都集中在增氧机附近溶氧比较高的地方,这时我们一般能够看到抛网上来的病虾,及时发现并作出相应的治疗。

  第七招?不以水色判断水的好坏,对虾健康生长的水才是好水

  很多养殖朋友喜欢茶绿色或偏绿的池水。实际上,鞋合不合脚只有脚知道,水好不好只有虾知道。往往水浑的时候虾吃料很好,但把水调绿后虾反而不吃料了。只要对虾吃料正常,而且无其它异常现象,不要人为的刻意地去调水色。所以,好水的标准不是以水色为标准,而是以虾的生长状态为标准,只要对虾吃料正常,健康生长,这样的水就是好水。

  每个地区的土质情况不一样,不同区域、不同季节有不同的优势藻类。比如说硅藻,高温天硅藻繁殖较难,一般水温超过28℃,硅藻数量会下降。所以,每年春天的时候容易看到茶色水,而到高温夏天时多是绿色水,到秋天的时候又是茶色水居多。  从开始放料台到收虾,料台一直放在同一个地方,其实这也是不对的。实际上料台摆放的位置、距离水面的深度,应根据不同季节、水温情况进行调整。

  高温天时,浅水处水温比较高,温度过高会影响对虾体内消化酶活性,对虾的摄食速度减慢,此时料台就要放置在离水面深一些的地方。

  如果是春季或秋季,料台要放在浅水处,因为深水处比浅水处的温度低,温度过低,虾不习惯往深水处活动。但是也不能离水面太近,有个前提就是必须要放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以免造成对虾应激。

  总而言之,在阳光照不到料台的前提下,料台摆放的深浅随着季节的变动而变动,随水温的高低来调整。水温越高,摆放越深;水温越低,摆放越浅。正常情况下离水面距离要在70~100cm适时调整。同时,料台不能放的太靠近岸边,以免岸边路过人员、车辆的声音或影子引起对虾应激,影响对虾吃料。

  第三招?注重控料,调整料台上放料比例

  看料台还要掌握一个本领:料台上饲料的投放比例。在投料方式上,南方与北方养虾差异化很大,北方养殖朋友能做到正常投料(少量多餐),但不懂如何按比例投放,随意性强,看见对虾吃完就开始加料。而南方一般都会掌握投料的比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控料。而我们建议养殖朋友能多餐就多餐。

  以南方养殖朋友1天喂3餐为例,每餐控制在2个小时完成。我们建议:在养殖前一个月,每个料台投放饲料的量占当次投喂量的1.5%~2%;后期占当次投喂量的2%,如果中后期水质、底质明显恶化,此时注意控料,在1.5小时查料,那每个料台投料量按当次投喂量的1.5%投放。

  以上是通过很多养殖朋友的成功经验总结出来的,实用性很强。通常,查料台时间越短,喂料的次数越多,在料台上投放饲料的比例越低,一般在1%~2%之间。

  第四招?通过查看料台及料台上的粪便判断对虾体质好坏

  提新料台时会明显感觉比较轻,漏水非常快。然而提旧料台时,经常出现一个现象,料台越提越重,漏水很慢,出现这种情况时可以从这两方面进行考虑。

  (1)料台的底层比较黏稠。说明池塘底部残饵、粪便较多,底质恶化引起,或者底栖藻类、纤毛虫较多,附着在料台底部造成料台漏水性能差。

  (2)如果发现料台里层比较黏稠,堵住水孔,一般说明虾有肠炎,此时观察对虾粪便作为主要判断依据。

  首先,对虾粪便的长短。健康对虾粪便的完整长度是肠道末端膨大处(中肠后盲囊)到肛门之间的距离,大约为虾体尾节的长度。肠炎的前期一般会出现粪便过长,处理办法是及时内服有益菌帮助消化,促进肠黏膜再生修复,以免肠炎继续发展,出现断肠甚至空肠空胃现象。

  其次,对虾粪便的颜色。粪便颜色反映出虾对饲料吸收率的问题。正常对虾粪便颜色呈淡灰色条状,和饲料颜色之间的色差越大,证明虾对饲料的吸收利用率越高。

  然后,对虾粪便的形状。如果料台粪便比较少甚至是没有粪便,粪便不成形,晃动料台时粪便易散,料台漏水性差,那一般是对虾肠炎早期的表现。或者粪便比较长,在正常提料台的时候,使劲晃几下都散不开,这就说明粪便干,此时常常伴随一个很典型的症状就是虾的肝胰腺发红,就是虾因为上火而“便秘”了,即肝胰腺消化功能异常进而影响肠道的消化吸收,产生肠炎。

  在生产实践上,肠炎防大于治,因为对虾一旦得了肠炎,吃料减少甚至不吃料,内服药效就差。预防肠炎的思路主要是加强肝胰腺及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减轻各种毒素对其造成的影响。

  消化酶是由消化腺和消化系统分泌,起到消化作用,在对虾体内起着非常独特和关键的作用,如蛋白水解酶、脂肪酶、淀粉酶、麦芽糖酶、纤维素酶、植酸酶等,可以促进饲料营养成分的消化,减少粪便中有机物的排放,减轻对虾消化负担及改善养殖水体环境。然而,饲料中的多酶在制粒的过程当中很容易散失掉,而且在投喂的过程中又经池塘水浸泡,也容易损失掉一部分多酶,因此老一辈水产人说喂料时要多拌一些多酶是有道理的。

  胆汁酸有助于脂肪的乳化,增强胰腺的脂解作用,并通过形成混合胶粒提高脂类的溶解度,促进肠道对脂类物质的吸收。因为虾不分泌胆汁酸,必须要从外界补充,例如通过吃一些藻类,吃一些菌,然后再合成胆汁酸。如果对虾体内胆汁酸含量不足,就会引发消化障碍。当遇到粪便过长的情况时,除了多酶的量要加大,同时要配合胆汁酸之类的产品进行内服。

  健康的对虾,直到养成收获之后,料台跟原来放进去之前差别并不大。料台越干净,虾就越健康,而料台越脏,虾就越容易出现问题,虽然不一定会死虾,但多数情况下对虾吃料不好,长速慢。

  第五招?查料:确定加料标准,观察对虾生长状态

  对虾蜕壳一次,就生长一次,摄食量加大,那投饵量就要加大,那什么时候该加料呢?

  如果查料标准是2个小时,适时地提前10分钟去看料台,如果发现还有少量饲料剩余,估计10分钟左右能吃完,明天就正常投料,如果料台上饲料已经吃完,那么第2天就应该适当加料。如果查料标准是1.5小时,我们可以提前五分钟,做法和两小时查料标准一样。此判断标准的前提是对虾处于健康状态。

  查料时我们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检查对虾的生长状态。注意观察对虾肠胃饱满程度、大小均匀度、肝胰腺与肠道健康与否、体色及附肢颜色等等。不同现象往往暗示不同问题,找出原因,及时处理。因为料台相对池底比较干净,活力好、抢食能力强的对虾往往容易在料台上抢料,因此料台上的对虾不能代表池塘的整体状况,为了进行更准确的判断,建议抛网看虾。

  第六招?抛网看虾,更准确的了解池塘中对虾的整体情况

  料台不能准确反映整个池塘对虾的健康状况,抛网却可以客观看到。如果发现对虾3~4天吃料不正常,可以抛网检查一下。但要避免抛网交叉感染,最好自己家准备好3~4张网具。如果池塘整体状况差不多可以混用,但如有池塘对虾已发病,抛网起码要消毒后才能用到下一个池塘。

  在池塘的不同位置抛网,可以了解池塘里对虾的大小均匀度,尤其是在转料时期。比如现在投喂1号料,预测对虾规格够大了,准备转2号料。转了2号料之后对虾是正常的,但吃料慢,即使料台上观察到的虾是可以吃2号料的,这时也一定抛网检查一下虾的情况。为了防止对虾规格不均匀,在转料的时候,很多有经验的养殖朋友一开始都会采用一半1号料兑一半2号料的方式(0号转1号、2号转3号同理),因为大虾可以吃小料,小虾吃大料就很困难。

  总言之,抛网除了可以了解对虾整体的健康情况外,还能掌握池塘里对虾生长的均匀度,便于在管理上作出相应的调整。需要注意的是,抛网时间不要选在刚刚喂完料的时候,一般在查完料台以后再去抛网较为合适。针对小池塘,建议在池塘下风口处抛网,因为下风口处溶氧高,体质比较差的对虾易聚集在那里,同时抛网不要抛得太深。如果是大池塘(特别是超过20亩的池塘),建议把增氧机关掉,然后到增氧机附近抛一网,因为病虾一般都集中在增氧机附近溶氧比较高的地方,这时我们一般能够看到抛网上来的病虾,及时发现并作出相应的治疗。

  第七招?不以水色判断水的好坏,对虾健康生长的水才是好水

  很多养殖朋友喜欢茶绿色或偏绿的池水。实际上,鞋合不合脚只有脚知道,水好不好只有虾知道。往往水浑的时候虾吃料很好,但把水调绿后虾反而不吃料了。只要对虾吃料正常,而且无其它异常现象,不要人为的刻意地去调水色。所以,好水的标准不是以水色为标准,而是以虾的生长状态为标准,只要对虾吃料正常,健康生长,这样的水就是好水。

  每个地区的土质情况不一样,不同区域、不同季节有不同的优势藻类。比如说硅藻,高温天硅藻繁殖较难,一般水温超过28℃,硅藻数量会下降。所以,每年春天的时候容易看到茶色水,而到高温夏天时多是绿色水,到秋天的时候又是茶色水居多。  从开始放料台到收虾,料台一直放在同一个地方,其实这也是不对的。实际上料台摆放的位置、距离水面的深度,应根据不同季节、水温情况进行调整。

  高温天时,浅水处水温比较高,温度过高会影响对虾体内消化酶活性,对虾的摄食速度减慢,此时料台就要放置在离水面深一些的地方。

  如果是春季或秋季,料台要放在浅水处,因为深水处比浅水处的温度低,温度过低,虾不习惯往深水处活动。但是也不能离水面太近,有个前提就是必须要放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以免造成对虾应激。

  总而言之,在阳光照不到料台的前提下,料台摆放的深浅随着季节的变动而变动,随水温的高低来调整。水温越高,摆放越深;水温越低,摆放越浅。正常情况下离水面距离要在70~100cm适时调整。同时,料台不能放的太靠近岸边,以免岸边路过人员、车辆的声音或影子引起对虾应激,影响对虾吃料。

  第三招?注重控料,调整料台上放料比例

  看料台还要掌握一个本领:料台上饲料的投放比例。在投料方式上,南方与北方养虾差异化很大,北方养殖朋友能做到正常投料(少量多餐),但不懂如何按比例投放,随意性强,看见对虾吃完就开始加料。而南方一般都会掌握投料的比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控料。而我们建议养殖朋友能多餐就多餐。

  以南方养殖朋友1天喂3餐为例,每餐控制在2个小时完成。我们建议:在养殖前一个月,每个料台投放饲料的量占当次投喂量的1.5%~2%;后期占当次投喂量的2%,如果中后期水质、底质明显恶化,此时注意控料,在1.5小时查料,那每个料台投料量按当次投喂量的1.5%投放。

  以上是通过很多养殖朋友的成功经验总结出来的,实用性很强。通常,查料台时间越短,喂料的次数越多,在料台上投放饲料的比例越低,一般在1%~2%之间。

  第四招?通过查看料台及料台上的粪便判断对虾体质好坏

  提新料台时会明显感觉比较轻,漏水非常快。然而提旧料台时,经常出现一个现象,料台越提越重,漏水很慢,出现这种情况时可以从这两方面进行考虑。

  (1)料台的底层比较黏稠。说明池塘底部残饵、粪便较多,底质恶化引起,或者底栖藻类、纤毛虫较多,附着在料台底部造成料台漏水性能差。

  (2)如果发现料台里层比较黏稠,堵住水孔,一般说明虾有肠炎,此时观察对虾粪便作为主要判断依据。

  首先,对虾粪便的长短。健康对虾粪便的完整长度是肠道末端膨大处(中肠后盲囊)到肛门之间的距离,大约为虾体尾节的长度。肠炎的前期一般会出现粪便过长,处理办法是及时内服有益菌帮助消化,促进肠黏膜再生修复,以免肠炎继续发展,出现断肠甚至空肠空胃现象。

  其次,对虾粪便的颜色。粪便颜色反映出虾对饲料吸收率的问题。正常对虾粪便颜色呈淡灰色条状,和饲料颜色之间的色差越大,证明虾对饲料的吸收利用率越高。

  然后,对虾粪便的形状。如果料台粪便比较少甚至是没有粪便,粪便不成形,晃动料台时粪便易散,料台漏水性差,那一般是对虾肠炎早期的表现。或者粪便比较长,在正常提料台的时候,使劲晃几下都散不开,这就说明粪便干,此时常常伴随一个很典型的症状就是虾的肝胰腺发红,就是虾因为上火而“便秘”了,即肝胰腺消化功能异常进而影响肠道的消化吸收,产生肠炎。

  在生产实践上,肠炎防大于治,因为对虾一旦得了肠炎,吃料减少甚至不吃料,内服药效就差。预防肠炎的思路主要是加强肝胰腺及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减轻各种毒素对其造成的影响。

  消化酶是由消化腺和消化系统分泌,起到消化作用,在对虾体内起着非常独特和关键的作用,如蛋白水解酶、脂肪酶、淀粉酶、麦芽糖酶、纤维素酶、植酸酶等,可以促进饲料营养成分的消化,减少粪便中有机物的排放,减轻对虾消化负担及改善养殖水体环境。然而,饲料中的多酶在制粒的过程当中很容易散失掉,而且在投喂的过程中又经池塘水浸泡,也容易损失掉一部分多酶,因此老一辈水产人说喂料时要多拌一些多酶是有道理的。

  胆汁酸有助于脂肪的乳化,增强胰腺的脂解作用,并通过形成混合胶粒提高脂类的溶解度,促进肠道对脂类物质的吸收。因为虾不分泌胆汁酸,必须要从外界补充,例如通过吃一些藻类,吃一些菌,然后再合成胆汁酸。如果对虾体内胆汁酸含量不足,就会引发消化障碍。当遇到粪便过长的情况时,除了多酶的量要加大,同时要配合胆汁酸之类的产品进行内服。

  健康的对虾,直到养成收获之后,料台跟原来放进去之前差别并不大。料台越干净,虾就越健康,而料台越脏,虾就越容易出现问题,虽然不一定会死虾,但多数情况下对虾吃料不好,长速慢。

  第五招?查料:确定加料标准,观察对虾生长状态

  对虾蜕壳一次,就生长一次,摄食量加大,那投饵量就要加大,那什么时候该加料呢?

  如果查料标准是2个小时,适时地提前10分钟去看料台,如果发现还有少量饲料剩余,估计10分钟左右能吃完,明天就正常投料,如果料台上饲料已经吃完,那么第2天就应该适当加料。如果查料标准是1.5小时,我们可以提前五分钟,做法和两小时查料标准一样。此判断标准的前提是对虾处于健康状态。

  查料时我们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检查对虾的生长状态。注意观察对虾肠胃饱满程度、大小均匀度、肝胰腺与肠道健康与否、体色及附肢颜色等等。不同现象往往暗示不同问题,找出原因,及时处理。因为料台相对池底比较干净,活力好、抢食能力强的对虾往往容易在料台上抢料,因此料台上的对虾不能代表池塘的整体状况,为了进行更准确的判断,建议抛网看虾。

  第六招?抛网看虾,更准确的了解池塘中对虾的整体情况

  料台不能准确反映整个池塘对虾的健康状况,抛网却可以客观看到。如果发现对虾3~4天吃料不正常,可以抛网检查一下。但要避免抛网交叉感染,最好自己家准备好3~4张网具。如果池塘整体状况差不多可以混用,但如有池塘对虾已发病,抛网起码要消毒后才能用到下一个池塘。

  在池塘的不同位置抛网,可以了解池塘里对虾的大小均匀度,尤其是在转料时期。比如现在投喂1号料,预测对虾规格够大了,准备转2号料。转了2号料之后对虾是正常的,但吃料慢,即使料台上观察到的虾是可以吃2号料的,这时也一定抛网检查一下虾的情况。为了防止对虾规格不均匀,在转料的时候,很多有经验的养殖朋友一开始都会采用一半1号料兑一半2号料的方式(0号转1号、2号转3号同理),因为大虾可以吃小料,小虾吃大料就很困难。

  总言之,抛网除了可以了解对虾整体的健康情况外,还能掌握池塘里对虾生长的均匀度,便于在管理上作出相应的调整。需要注意的是,抛网时间不要选在刚刚喂完料的时候,一般在查完料台以后再去抛网较为合适。针对小池塘,建议在池塘下风口处抛网,因为下风口处溶氧高,体质比较差的对虾易聚集在那里,同时抛网不要抛得太深。如果是大池塘(特别是超过20亩的池塘),建议把增氧机关掉,然后到增氧机附近抛一网,因为病虾一般都集中在增氧机附近溶氧比较高的地方,这时我们一般能够看到抛网上来的病虾,及时发现并作出相应的治疗。

  第七招?不以水色判断水的好坏,对虾健康生长的水才是好水

  很多养殖朋友喜欢茶绿色或偏绿的池水。实际上,鞋合不合脚只有脚知道,水好不好只有虾知道。往往水浑的时候虾吃料很好,但把水调绿后虾反而不吃料了。只要对虾吃料正常,而且无其它异常现象,不要人为的刻意地去调水色。所以,好水的标准不是以水色为标准,而是以虾的生长状态为标准,只要对虾吃料正常,健康生长,这样的水就是好水。

  每个地区的土质情况不一样,不同区域、不同季节有不同的优势藻类。比如说硅藻,高温天硅藻繁殖较难,一般水温超过28℃,硅藻数量会下降。所以,每年春天的时候容易看到茶色水,而到高温夏天时多是绿色水,到秋天的时候又是茶色水居多。  从开始放料台到收虾,料台一直放在同一个地方,其实这也是不对的。实际上料台摆放的位置、距离水面的深度,应根据不同季节、水温情况进行调整。

  高温天时,浅水处水温比较高,温度过高会影响对虾体内消化酶活性,对虾的摄食速度减慢,此时料台就要放置在离水面深一些的地方。

  如果是春季或秋季,料台要放在浅水处,因为深水处比浅水处的温度低,温度过低,虾不习惯往深水处活动。但是也不能离水面太近,有个前提就是必须要放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以免造成对虾应激。

  总而言之,在阳光照不到料台的前提下,料台摆放的深浅随着季节的变动而变动,随水温的高低来调整。水温越高,摆放越深;水温越低,摆放越浅。正常情况下离水面距离要在70~100cm适时调整。同时,料台不能放的太靠近岸边,以免岸边路过人员、车辆的声音或影子引起对虾应激,影响对虾吃料。

  第三招?注重控料,调整料台上放料比例

  看料台还要掌握一个本领:料台上饲料的投放比例。在投料方式上,南方与北方养虾差异化很大,北方养殖朋友能做到正常投料(少量多餐),但不懂如何按比例投放,随意性强,看见对虾吃完就开始加料。而南方一般都会掌握投料的比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控料。而我们建议养殖朋友能多餐就多餐。

  以南方养殖朋友1天喂3餐为例,每餐控制在2个小时完成。我们建议:在养殖前一个月,每个料台投放饲料的量占当次投喂量的1.5%~2%;后期占当次投喂量的2%,如果中后期水质、底质明显恶化,此时注意控料,在1.5小时查料,那每个料台投料量按当次投喂量的1.5%投放。

  以上是通过很多养殖朋友的成功经验总结出来的,实用性很强。通常,查料台时间越短,喂料的次数越多,在料台上投放饲料的比例越低,一般在1%~2%之间。

  第四招?通过查看料台及料台上的粪便判断对虾体质好坏

  提新料台时会明显感觉比较轻,漏水非常快。然而提旧料台时,经常出现一个现象,料台越提越重,漏水很慢,出现这种情况时可以从这两方面进行考虑。

  (1)料台的底层比较黏稠。说明池塘底部残饵、粪便较多,底质恶化引起,或者底栖藻类、纤毛虫较多,附着在料台底部造成料台漏水性能差。

  (2)如果发现料台里层比较黏稠,堵住水孔,一般说明虾有肠炎,此时观察对虾粪便作为主要判断依据。

  首先,对虾粪便的长短。健康对虾粪便的完整长度是肠道末端膨大处(中肠后盲囊)到肛门之间的距离,大约为虾体尾节的长度。肠炎的前期一般会出现粪便过长,处理办法是及时内服有益菌帮助消化,促进肠黏膜再生修复,以免肠炎继续发展,出现断肠甚至空肠空胃现象。

  其次,对虾粪便的颜色。粪便颜色反映出虾对饲料吸收率的问题。正常对虾粪便颜色呈淡灰色条状,和饲料颜色之间的色差越大,证明虾对饲料的吸收利用率越高。

  然后,对虾粪便的形状。如果料台粪便比较少甚至是没有粪便,粪便不成形,晃动料台时粪便易散,料台漏水性差,那一般是对虾肠炎早期的表现。或者粪便比较长,在正常提料台的时候,使劲晃几下都散不开,这就说明粪便干,此时常常伴随一个很典型的症状就是虾的肝胰腺发红,就是虾因为上火而“便秘”了,即肝胰腺消化功能异常进而影响肠道的消化吸收,产生肠炎。

  在生产实践上,肠炎防大于治,因为对虾一旦得了肠炎,吃料减少甚至不吃料,内服药效就差。预防肠炎的思路主要是加强肝胰腺及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减轻各种毒素对其造成的影响。

  消化酶是由消化腺和消化系统分泌,起到消化作用,在对虾体内起着非常独特和关键的作用,如蛋白水解酶、脂肪酶、淀粉酶、麦芽糖酶、纤维素酶、植酸酶等,可以促进饲料营养成分的消化,减少粪便中有机物的排放,减轻对虾消化负担及改善养殖水体环境。然而,饲料中的多酶在制粒的过程当中很容易散失掉,而且在投喂的过程中又经池塘水浸泡,也容易损失掉一部分多酶,因此老一辈水产人说喂料时要多拌一些多酶是有道理的。

  胆汁酸有助于脂肪的乳化,增强胰腺的脂解作用,并通过形成混合胶粒提高脂类的溶解度,促进肠道对脂类物质的吸收。因为虾不分泌胆汁酸,必须要从外界补充,例如通过吃一些藻类,吃一些菌,然后再合成胆汁酸。如果对虾体内胆汁酸含量不足,就会引发消化障碍。当遇到粪便过长的情况时,除了多酶的量要加大,同时要配合胆汁酸之类的产品进行内服。

  健康的对虾,直到养成收获之后,料台跟原来放进去之前差别并不大。料台越干净,虾就越健康,而料台越脏,虾就越容易出现问题,虽然不一定会死虾,但多数情况下对虾吃料不好,长速慢。

  第五招?查料:确定加料标准,观察对虾生长状态

  对虾蜕壳一次,就生长一次,摄食量加大,那投饵量就要加大,那什么时候该加料呢?

  如果查料标准是2个小时,适时地提前10分钟去看料台,如果发现还有少量饲料剩余,估计10分钟左右能吃完,明天就正常投料,如果料台上饲料已经吃完,那么第2天就应该适当加料。如果查料标准是1.5小时,我们可以提前五分钟,做法和两小时查料标准一样。此判断标准的前提是对虾处于健康状态。

  查料时我们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检查对虾的生长状态。注意观察对虾肠胃饱满程度、大小均匀度、肝胰腺与肠道健康与否、体色及附肢颜色等等。不同现象往往暗示不同问题,找出原因,及时处理。因为料台相对池底比较干净,活力好、抢食能力强的对虾往往容易在料台上抢料,因此料台上的对虾不能代表池塘的整体状况,为了进行更准确的判断,建议抛网看虾。

  第六招?抛网看虾,更准确的了解池塘中对虾的整体情况

  料台不能准确反映整个池塘对虾的健康状况,抛网却可以客观看到。如果发现对虾3~4天吃料不正常,可以抛网检查一下。但要避免抛网交叉感染,最好自己家准备好3~4张网具。如果池塘整体状况差不多可以混用,但如有池塘对虾已发病,抛网起码要消毒后才能用到下一个池塘。

  在池塘的不同位置抛网,可以了解池塘里对虾的大小均匀度,尤其是在转料时期。比如现在投喂1号料,预测对虾规格够大了,准备转2号料。转了2号料之后对虾是正常的,但吃料慢,即使料台上观察到的虾是可以吃2号料的,这时也一定抛网检查一下虾的情况。为了防止对虾规格不均匀,在转料的时候,很多有经验的养殖朋友一开始都会采用一半1号料兑一半2号料的方式(0号转1号、2号转3号同理),因为大虾可以吃小料,小虾吃大料就很困难。

  总言之,抛网除了可以了解对虾整体的健康情况外,还能掌握池塘里对虾生长的均匀度,便于在管理上作出相应的调整。需要注意的是,抛网时间不要选在刚刚喂完料的时候,一般在查完料台以后再去抛网较为合适。针对小池塘,建议在池塘下风口处抛网,因为下风口处溶氧高,体质比较差的对虾易聚集在那里,同时抛网不要抛得太深。如果是大池塘(特别是超过20亩的池塘),建议把增氧机关掉,然后到增氧机附近抛一网,因为病虾一般都集中在增氧机附近溶氧比较高的地方,这时我们一般能够看到抛网上来的病虾,及时发现并作出相应的治疗。

  第七招?不以水色判断水的好坏,对虾健康生长的水才是好水

  很多养殖朋友喜欢茶绿色或偏绿的池水。实际上,鞋合不合脚只有脚知道,水好不好只有虾知道。往往水浑的时候虾吃料很好,但把水调绿后虾反而不吃料了。只要对虾吃料正常,而且无其它异常现象,不要人为的刻意地去调水色。所以,好水的标准不是以水色为标准,而是以虾的生长状态为标准,只要对虾吃料正常,健康生长,这样的水就是好水。

  每个地区的土质情况不一样,不同区域、不同季节有不同的优势藻类。比如说硅藻,高温天硅藻繁殖较难,一般水温超过28℃,硅藻数量会下降。所以,每年春天的时候容易看到茶色水,而到高温夏天时多是绿色水,到秋天的时候又是茶色水居多。  从开始放料台到收虾,料台一直放在同一个地方,其实这也是不对的。实际上料台摆放的位置、距离水面的深度,应根据不同季节、水温情况进行调整。

  高温天时,浅水处水温比较高,温度过高会影响对虾体内消化酶活性,对虾的摄食速度减慢,此时料台就要放置在离水面深一些的地方。

  如果是春季或秋季,料台要放在浅水处,因为深水处比浅水处的温度低,温度过低,虾不习惯往深水处活动。但是也不能离水面太近,有个前提就是必须要放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以免造成对虾应激。

  总而言之,在阳光照不到料台的前提下,料台摆放的深浅随着季节的变动而变动,随水温的高低来调整。水温越高,摆放越深;水温越低,摆放越浅。正常情况下离水面距离要在70~100cm适时调整。同时,料台不能放的太靠近岸边,以免岸边路过人员、车辆的声音或影子引起对虾应激,影响对虾吃料。

  第三招?注重控料,调整料台上放料比例

  看料台还要掌握一个本领:料台上饲料的投放比例。在投料方式上,南方与北方养虾差异化很大,北方养殖朋友能做到正常投料(少量多餐),但不懂如何按比例投放,随意性强,看见对虾吃完就开始加料。而南方一般都会掌握投料的比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控料。而我们建议养殖朋友能多餐就多餐。

  以南方养殖朋友1天喂3餐为例,每餐控制在2个小时完成。我们建议:在养殖前一个月,每个料台投放饲料的量占当次投喂量的1.5%~2%;后期占当次投喂量的2%,如果中后期水质、底质明显恶化,此时注意控料,在1.5小时查料,那每个料台投料量按当次投喂量的1.5%投放。

  以上是通过很多养殖朋友的成功经验总结出来的,实用性很强。通常,查料台时间越短,喂料的次数越多,在料台上投放饲料的比例越低,一般在1%~2%之间。

  第四招?通过查看料台及料台上的粪便判断对虾体质好坏

  提新料台时会明显感觉比较轻,漏水非常快。然而提旧料台时,经常出现一个现象,料台越提越重,漏水很慢,出现这种情况时可以从这两方面进行考虑。

  (1)料台的底层比较黏稠。说明池塘底部残饵、粪便较多,底质恶化引起,或者底栖藻类、纤毛虫较多,附着在料台底部造成料台漏水性能差。

  (2)如果发现料台里层比较黏稠,堵住水孔,一般说明虾有肠炎,此时观察对虾粪便作为主要判断依据。

  首先,对虾粪便的长短。健康对虾粪便的完整长度是肠道末端膨大处(中肠后盲囊)到肛门之间的距离,大约为虾体尾节的长度。肠炎的前期一般会出现粪便过长,处理办法是及时内服有益菌帮助消化,促进肠黏膜再生修复,以免肠炎继续发展,出现断肠甚至空肠空胃现象。

  其次,对虾粪便的颜色。粪便颜色反映出虾对饲料吸收率的问题。正常对虾粪便颜色呈淡灰色条状,和饲料颜色之间的色差越大,证明虾对饲料的吸收利用率越高。

  然后,对虾粪便的形状。如果料台粪便比较少甚至是没有粪便,粪便不成形,晃动料台时粪便易散,料台漏水性差,那一般是对虾肠炎早期的表现。或者粪便比较长,在正常提料台的时候,使劲晃几下都散不开,这就说明粪便干,此时常常伴随一个很典型的症状就是虾的肝胰腺发红,就是虾因为上火而“便秘”了,即肝胰腺消化功能异常进而影响肠道的消化吸收,产生肠炎。

  在生产实践上,肠炎防大于治,因为对虾一旦得了肠炎,吃料减少甚至不吃料,内服药效就差。预防肠炎的思路主要是加强肝胰腺及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减轻各种毒素对其造成的影响。

  消化酶是由消化腺和消化系统分泌,起到消化作用,在对虾体内起着非常独特和关键的作用,如蛋白水解酶、脂肪酶、淀粉酶、麦芽糖酶、纤维素酶、植酸酶等,可以促进饲料营养成分的消化,减少粪便中有机物的排放,减轻对虾消化负担及改善养殖水体环境。然而,饲料中的多酶在制粒的过程当中很容易散失掉,而且在投喂的过程中又经池塘水浸泡,也容易损失掉一部分多酶,因此老一辈水产人说喂料时要多拌一些多酶是有道理的。

  胆汁酸有助于脂肪的乳化,增强胰腺的脂解作用,并通过形成混合胶粒提高脂类的溶解度,促进肠道对脂类物质的吸收。因为虾不分泌胆汁酸,必须要从外界补充,例如通过吃一些藻类,吃一些菌,然后再合成胆汁酸。如果对虾体内胆汁酸含量不足,就会引发消化障碍。当遇到粪便过长的情况时,除了多酶的量要加大,同时要配合胆汁酸之类的产品进行内服。

  健康的对虾,直到养成收获之后,料台跟原来放进去之前差别并不大。料台越干净,虾就越健康,而料台越脏,虾就越容易出现问题,虽然不一定会死虾,但多数情况下对虾吃料不好,长速慢。

  第五招?查料:确定加料标准,观察对虾生长状态

  对虾蜕壳一次,就生长一次,摄食量加大,那投饵量就要加大,那什么时候该加料呢?

  如果查料标准是2个小时,适时地提前10分钟去看料台,如果发现还有少量饲料剩余,估计10分钟左右能吃完,明天就正常投料,如果料台上饲料已经吃完,那么第2天就应该适当加料。如果查料标准是1.5小时,我们可以提前五分钟,做法和两小时查料标准一样。此判断标准的前提是对虾处于健康状态。

  查料时我们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检查对虾的生长状态。注意观察对虾肠胃饱满程度、大小均匀度、肝胰腺与肠道健康与否、体色及附肢颜色等等。不同现象往往暗示不同问题,找出原因,及时处理。因为料台相对池底比较干净,活力好、抢食能力强的对虾往往容易在料台上抢料,因此料台上的对虾不能代表池塘的整体状况,为了进行更准确的判断,建议抛网看虾。

  第六招?抛网看虾,更准确的了解池塘中对虾的整体情况

  料台不能准确反映整个池塘对虾的健康状况,抛网却可以客观看到。如果发现对虾3~4天吃料不正常,可以抛网检查一下。但要避免抛网交叉感染,最好自己家准备好3~4张网具。如果池塘整体状况差不多可以混用,但如有池塘对虾已发病,抛网起码要消毒后才能用到下一个池塘。

  在池塘的不同位置抛网,可以了解池塘里对虾的大小均匀度,尤其是在转料时期。比如现在投喂1号料,预测对虾规格够大了,准备转2号料。转了2号料之后对虾是正常的,但吃料慢,即使料台上观察到的虾是可以吃2号料的,这时也一定抛网检查一下虾的情况。为了防止对虾规格不均匀,在转料的时候,很多有经验的养殖朋友一开始都会采用一半1号料兑一半2号料的方式(0号转1号、2号转3号同理),因为大虾可以吃小料,小虾吃大料就很困难。

  总言之,抛网除了可以了解对虾整体的健康情况外,还能掌握池塘里对虾生长的均匀度,便于在管理上作出相应的调整。需要注意的是,抛网时间不要选在刚刚喂完料的时候,一般在查完料台以后再去抛网较为合适。针对小池塘,建议在池塘下风口处抛网,因为下风口处溶氧高,体质比较差的对虾易聚集在那里,同时抛网不要抛得太深。如果是大池塘(特别是超过20亩的池塘),建议把增氧机关掉,然后到增氧机附近抛一网,因为病虾一般都集中在增氧机附近溶氧比较高的地方,这时我们一般能够看到抛网上来的病虾,及时发现并作出相应的治疗。

  第七招?不以水色判断水的好坏,对虾健康生长的水才是好水

  很多养殖朋友喜欢茶绿色或偏绿的池水。实际上,鞋合不合脚只有脚知道,水好不好只有虾知道。往往水浑的时候虾吃料很好,但把水调绿后虾反而不吃料了。只要对虾吃料正常,而且无其它异常现象,不要人为的刻意地去调水色。所以,好水的标准不是以水色为标准,而是以虾的生长状态为标准,只要对虾吃料正常,健康生长,这样的水就是好水。

  每个地区的土质情况不一样,不同区域、不同季节有不同的优势藻类。比如说硅藻,高温天硅藻繁殖较难,一般水温超过28℃,硅藻数量会下降。所以,每年春天的时候容易看到茶色水,而到高温夏天时多是绿色水,到秋天的时候又是茶色水居多。  从开始放料台到收虾,料台一直放在同一个地方,其实这也是不对的。实际上料台摆放的位置、距离水面的深度,应根据不同季节、水温情况进行调整。

  高温天时,浅水处水温比较高,温度过高会影响对虾体内消化酶活性,对虾的摄食速度减慢,此时料台就要放置在离水面深一些的地方。

  如果是春季或秋季,料台要放在浅水处,因为深水处比浅水处的温度低,温度过低,虾不习惯往深水处活动。但是也不能离水面太近,有个前提就是必须要放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以免造成对虾应激。

  总而言之,在阳光照不到料台的前提下,料台摆放的深浅随着季节的变动而变动,随水温的高低来调整。水温越高,摆放越深;水温越低,摆放越浅。正常情况下离水面距离要在70~100cm适时调整。同时,料台不能放的太靠近岸边,以免岸边路过人员、车辆的声音或影子引起对虾应激,影响对虾吃料。

  第三招?注重控料,调整料台上放料比例

  看料台还要掌握一个本领:料台上饲料的投放比例。在投料方式上,南方与北方养虾差异化很大,北方养殖朋友能做到正常投料(少量多餐),但不懂如何按比例投放,随意性强,看见对虾吃完就开始加料。而南方一般都会掌握投料的比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控料。而我们建议养殖朋友能多餐就多餐。

  以南方养殖朋友1天喂3餐为例,每餐控制在2个小时完成。我们建议:在养殖前一个月,每个料台投放饲料的量占当次投喂量的1.5%~2%;后期占当次投喂量的2%,如果中后期水质、底质明显恶化,此时注意控料,在1.5小时查料,那每个料台投料量按当次投喂量的1.5%投放。

  以上是通过很多养殖朋友的成功经验总结出来的,实用性很强。通常,查料台时间越短,喂料的次数越多,在料台上投放饲料的比例越低,一般在1%~2%之间。

  第四招?通过查看料台及料台上的粪便判断对虾体质好坏

  提新料台时会明显感觉比较轻,漏水非常快。然而提旧料台时,经常出现一个现象,料台越提越重,漏水很慢,出现这种情况时可以从这两方面进行考虑。

  (1)料台的底层比较黏稠。说明池塘底部残饵、粪便较多,底质恶化引起,或者底栖藻类、纤毛虫较多,附着在料台底部造成料台漏水性能差。

  (2)如果发现料台里层比较黏稠,堵住水孔,一般说明虾有肠炎,此时观察对虾粪便作为主要判断依据。

  首先,对虾粪便的长短。健康对虾粪便的完整长度是肠道末端膨大处(中肠后盲囊)到肛门之间的距离,大约为虾体尾节的长度。肠炎的前期一般会出现粪便过长,处理办法是及时内服有益菌帮助消化,促进肠黏膜再生修复,以免肠炎继续发展,出现断肠甚至空肠空胃现象。

  其次,对虾粪便的颜色。粪便颜色反映出虾对饲料吸收率的问题。正常对虾粪便颜色呈淡灰色条状,和饲料颜色之间的色差越大,证明虾对饲料的吸收利用率越高。

  然后,对虾粪便的形状。如果料台粪便比较少甚至是没有粪便,粪便不成形,晃动料台时粪便易散,料台漏水性差,那一般是对虾肠炎早期的表现。或者粪便比较长,在正常提料台的时候,使劲晃几下都散不开,这就说明粪便干,此时常常伴随一个很典型的症状就是虾的肝胰腺发红,就是虾因为上火而“便秘”了,即肝胰腺消化功能异常进而影响肠道的消化吸收,产生肠炎。

  在生产实践上,肠炎防大于治,因为对虾一旦得了肠炎,吃料减少甚至不吃料,内服药效就差。预防肠炎的思路主要是加强肝胰腺及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减轻各种毒素对其造成的影响。

  消化酶是由消化腺和消化系统分泌,起到消化作用,在对虾体内起着非常独特和关键的作用,如蛋白水解酶、脂肪酶、淀粉酶、麦芽糖酶、纤维素酶、植酸酶等,可以促进饲料营养成分的消化,减少粪便中有机物的排放,减轻对虾消化负担及改善养殖水体环境。然而,饲料中的多酶在制粒的过程当中很容易散失掉,而且在投喂的过程中又经池塘水浸泡,也容易损失掉一部分多酶,因此老一辈水产人说喂料时要多拌一些多酶是有道理的。

  胆汁酸有助于脂肪的乳化,增强胰腺的脂解作用,并通过形成混合胶粒提高脂类的溶解度,促进肠道对脂类物质的吸收。因为虾不分泌胆汁酸,必须要从外界补充,例如通过吃一些藻类,吃一些菌,然后再合成胆汁酸。如果对虾体内胆汁酸含量不足,就会引发消化障碍。当遇到粪便过长的情况时,除了多酶的量要加大,同时要配合胆汁酸之类的产品进行内服。

  健康的对虾,直到养成收获之后,料台跟原来放进去之前差别并不大。料台越干净,虾就越健康,而料台越脏,虾就越容易出现问题,虽然不一定会死虾,但多数情况下对虾吃料不好,长速慢。

  第五招?查料:确定加料标准,观察对虾生长状态

  对虾蜕壳一次,就生长一次,摄食量加大,那投饵量就要加大,那什么时候该加料呢?

  如果查料标准是2个小时,适时地提前10分钟去看料台,如果发现还有少量饲料剩余,估计10分钟左右能吃完,明天就正常投料,如果料台上饲料已经吃完,那么第2天就应该适当加料。如果查料标准是1.5小时,我们可以提前五分钟,做法和两小时查料标准一样。此判断标准的前提是对虾处于健康状态。

  查料时我们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检查对虾的生长状态。注意观察对虾肠胃饱满程度、大小均匀度、肝胰腺与肠道健康与否、体色及附肢颜色等等。不同现象往往暗示不同问题,找出原因,及时处理。因为料台相对池底比较干净,活力好、抢食能力强的对虾往往容易在料台上抢料,因此料台上的对虾不能代表池塘的整体状况,为了进行更准确的判断,建议抛网看虾。

  第六招?抛网看虾,更准确的了解池塘中对虾的整体情况

  料台不能准确反映整个池塘对虾的健康状况,抛网却可以客观看到。如果发现对虾3~4天吃料不正常,可以抛网检查一下。但要避免抛网交叉感染,最好自己家准备好3~4张网具。如果池塘整体状况差不多可以混用,但如有池塘对虾已发病,抛网起码要消毒后才能用到下一个池塘。

  在池塘的不同位置抛网,可以了解池塘里对虾的大小均匀度,尤其是在转料时期。比如现在投喂1号料,预测对虾规格够大了,准备转2号料。转了2号料之后对虾是正常的,但吃料慢,即使料台上观察到的虾是可以吃2号料的,这时也一定抛网检查一下虾的情况。为了防止对虾规格不均匀,在转料的时候,很多有经验的养殖朋友一开始都会采用一半1号料兑一半2号料的方式(0号转1号、2号转3号同理),因为大虾可以吃小料,小虾吃大料就很困难。

  总言之,抛网除了可以了解对虾整体的健康情况外,还能掌握池塘里对虾生长的均匀度,便于在管理上作出相应的调整。需要注意的是,抛网时间不要选在刚刚喂完料的时候,一般在查完料台以后再去抛网较为合适。针对小池塘,建议在池塘下风口处抛网,因为下风口处溶氧高,体质比较差的对虾易聚集在那里,同时抛网不要抛得太深。如果是大池塘(特别是超过20亩的池塘),建议把增氧机关掉,然后到增氧机附近抛一网,因为病虾一般都集中在增氧机附近溶氧比较高的地方,这时我们一般能够看到抛网上来的病虾,及时发现并作出相应的治疗。

  第七招?不以水色判断水的好坏,对虾健康生长的水才是好水

  很多养殖朋友喜欢茶绿色或偏绿的池水。实际上,鞋合不合脚只有脚知道,水好不好只有虾知道。往往水浑的时候虾吃料很好,但把水调绿后虾反而不吃料了。只要对虾吃料正常,而且无其它异常现象,不要人为的刻意地去调水色。所以,好水的标准不是以水色为标准,而是以虾的生长状态为标准,只要对虾吃料正常,健康生长,这样的水就是好水。

  每个地区的土质情况不一样,不同区域、不同季节有不同的优势藻类。比如说硅藻,高温天硅藻繁殖较难,一般水温超过28℃,硅藻数量会下降。所以,每年春天的时候容易看到茶色水,而到高温夏天时多是绿色水,到秋天的时候又是茶色水居多。  从开始放料台到收虾,料台一直放在同一个地方,其实这也是不对的。实际上料台摆放的位置、距离水面的深度,应根据不同季节、水温情况进行调整。

  高温天时,浅水处水温比较高,温度过高会影响对虾体内消化酶活性,对虾的摄食速度减慢,此时料台就要放置在离水面深一些的地方。

  如果是春季或秋季,料台要放在浅水处,因为深水处比浅水处的温度低,温度过低,虾不习惯往深水处活动。但是也不能离水面太近,有个前提就是必须要放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以免造成对虾应激。

  总而言之,在阳光照不到料台的前提下,料台摆放的深浅随着季节的变动而变动,随水温的高低来调整。水温越高,摆放越深;水温越低,摆放越浅。正常情况下离水面距离要在70~100cm适时调整。同时,料台不能放的太靠近岸边,以免岸边路过人员、车辆的声音或影子引起对虾应激,影响对虾吃料。

  第三招?注重控料,调整料台上放料比例

  看料台还要掌握一个本领:料台上饲料的投放比例。在投料方式上,南方与北方养虾差异化很大,北方养殖朋友能做到正常投料(少量多餐),但不懂如何按比例投放,随意性强,看见对虾吃完就开始加料。而南方一般都会掌握投料的比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控料。而我们建议养殖朋友能多餐就多餐。

  以南方养殖朋友1天喂3餐为例,每餐控制在2个小时完成。我们建议:在养殖前一个月,每个料台投放饲料的量占当次投喂量的1.5%~2%;后期占当次投喂量的2%,如果中后期水质、底质明显恶化,此时注意控料,在1.5小时查料,那每个料台投料量按当次投喂量的1.5%投放。

  以上是通过很多养殖朋友的成功经验总结出来的,实用性很强。通常,查料台时间越短,喂料的次数越多,在料台上投放饲料的比例越低,一般在1%~2%之间。

  第四招?通过查看料台及料台上的粪便判断对虾体质好坏

  提新料台时会明显感觉比较轻,漏水非常快。然而提旧料台时,经常出现一个现象,料台越提越重,漏水很慢,出现这种情况时可以从这两方面进行考虑。

  (1)料台的底层比较黏稠。说明池塘底部残饵、粪便较多,底质恶化引起,或者底栖藻类、纤毛虫较多,附着在料台底部造成料台漏水性能差。

  (2)如果发现料台里层比较黏稠,堵住水孔,一般说明虾有肠炎,此时观察对虾粪便作为主要判断依据。

  首先,对虾粪便的长短。健康对虾粪便的完整长度是肠道末端膨大处(中肠后盲囊)到肛门之间的距离,大约为虾体尾节的长度。肠炎的前期一般会出现粪便过长,处理办法是及时内服有益菌帮助消化,促进肠黏膜再生修复,以免肠炎继续发展,出现断肠甚至空肠空胃现象。

  其次,对虾粪便的颜色。粪便颜色反映出虾对饲料吸收率的问题。正常对虾粪便颜色呈淡灰色条状,和饲料颜色之间的色差越大,证明虾对饲料的吸收利用率越高。

  然后,对虾粪便的形状。如果料台粪便比较少甚至是没有粪便,粪便不成形,晃动料台时粪便易散,料台漏水性差,那一般是对虾肠炎早期的表现。或者粪便比较长,在正常提料台的时候,使劲晃几下都散不开,这就说明粪便干,此时常常伴随一个很典型的症状就是虾的肝胰腺发红,就是虾因为上火而“便秘”了,即肝胰腺消化功能异常进而影响肠道的消化吸收,产生肠炎。

  在生产实践上,肠炎防大于治,因为对虾一旦得了肠炎,吃料减少甚至不吃料,内服药效就差。预防肠炎的思路主要是加强肝胰腺及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减轻各种毒素对其造成的影响。

  消化酶是由消化腺和消化系统分泌,起到消化作用,在对虾体内起着非常独特和关键的作用,如蛋白水解酶、脂肪酶、淀粉酶、麦芽糖酶、纤维素酶、植酸酶等,可以促进饲料营养成分的消化,减少粪便中有机物的排放,减轻对虾消化负担及改善养殖水体环境。然而,饲料中的多酶在制粒的过程当中很容易散失掉,而且在投喂的过程中又经池塘水浸泡,也容易损失掉一部分多酶,因此老一辈水产人说喂料时要多拌一些多酶是有道理的。

  胆汁酸有助于脂肪的乳化,增强胰腺的脂解作用,并通过形成混合胶粒提高脂类的溶解度,促进肠道对脂类物质的吸收。因为虾不分泌胆汁酸,必须要从外界补充,例如通过吃一些藻类,吃一些菌,然后再合成胆汁酸。如果对虾体内胆汁酸含量不足,就会引发消化障碍。当遇到粪便过长的情况时,除了多酶的量要加大,同时要配合胆汁酸之类的产品进行内服。

  健康的对虾,直到养成收获之后,料台跟原来放进去之前差别并不大。料台越干净,虾就越健康,而料台越脏,虾就越容易出现问题,虽然不一定会死虾,但多数情况下对虾吃料不好,长速慢。

  第五招?查料:确定加料标准,观察对虾生长状态

  对虾蜕壳一次,就生长一次,摄食量加大,那投饵量就要加大,那什么时候该加料呢?

  如果查料标准是2个小时,适时地提前10分钟去看料台,如果发现还有少量饲料剩余,估计10分钟左右能吃完,明天就正常投料,如果料台上饲料已经吃完,那么第2天就应该适当加料。如果查料标准是1.5小时,我们可以提前五分钟,做法和两小时查料标准一样。此判断标准的前提是对虾处于健康状态。

  查料时我们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检查对虾的生长状态。注意观察对虾肠胃饱满程度、大小均匀度、肝胰腺与肠道健康与否、体色及附肢颜色等等。不同现象往往暗示不同问题,找出原因,及时处理。因为料台相对池底比较干净,活力好、抢食能力强的对虾往往容易在料台上抢料,因此料台上的对虾不能代表池塘的整体状况,为了进行更准确的判断,建议抛网看虾。

  第六招?抛网看虾,更准确的了解池塘中对虾的整体情况

  料台不能准确反映整个池塘对虾的健康状况,抛网却可以客观看到。如果发现对虾3~4天吃料不正常,可以抛网检查一下。但要避免抛网交叉感染,最好自己家准备好3~4张网具。如果池塘整体状况差不多可以混用,但如有池塘对虾已发病,抛网起码要消毒后才能用到下一个池塘。

  在池塘的不同位置抛网,可以了解池塘里对虾的大小均匀度,尤其是在转料时期。比如现在投喂1号料,预测对虾规格够大了,准备转2号料。转了2号料之后对虾是正常的,但吃料慢,即使料台上观察到的虾是可以吃2号料的,这时也一定抛网检查一下虾的情况。为了防止对虾规格不均匀,在转料的时候,很多有经验的养殖朋友一开始都会采用一半1号料兑一半2号料的方式(0号转1号、2号转3号同理),因为大虾可以吃小料,小虾吃大料就很困难。

  总言之,抛网除了可以了解对虾整体的健康情况外,还能掌握池塘里对虾生长的均匀度,便于在管理上作出相应的调整。需要注意的是,抛网时间不要选在刚刚喂完料的时候,一般在查完料台以后再去抛网较为合适。针对小池塘,建议在池塘下风口处抛网,因为下风口处溶氧高,体质比较差的对虾易聚集在那里,同时抛网不要抛得太深。如果是大池塘(特别是超过20亩的池塘),建议把增氧机关掉,然后到增氧机附近抛一网,因为病虾一般都集中在增氧机附近溶氧比较高的地方,这时我们一般能够看到抛网上来的病虾,及时发现并作出相应的治疗。

  第七招?不以水色判断水的好坏,对虾健康生长的水才是好水

  很多养殖朋友喜欢茶绿色或偏绿的池水。实际上,鞋合不合脚只有脚知道,水好不好只有虾知道。往往水浑的时候虾吃料很好,但把水调绿后虾反而不吃料了。只要对虾吃料正常,而且无其它异常现象,不要人为的刻意地去调水色。所以,好水的标准不是以水色为标准,而是以虾的生长状态为标准,只要对虾吃料正常,健康生长,这样的水就是好水。

  每个地区的土质情况不一样,不同区域、不同季节有不同的优势藻类。比如说硅藻,高温天硅藻繁殖较难,一般水温超过28℃,硅藻数量会下降。所以,每年春天的时候容易看到茶色水,而到高温夏天时多是绿色水,到秋天的时候又是茶色水居多。  从开始放料台到收虾,料台一直放在同一个地方,其实这也是不对的。实际上料台摆放的位置、距离水面的深度,应根据不同季节、水温情况进行调整。

  高温天时,浅水处水温比较高,温度过高会影响对虾体内消化酶活性,对虾的摄食速度减慢,此时料台就要放置在离水面深一些的地方。

  如果是春季或秋季,料台要放在浅水处,因为深水处比浅水处的温度低,温度过低,虾不习惯往深水处活动。但是也不能离水面太近,有个前提就是必须要放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以免造成对虾应激。

  总而言之,在阳光照不到料台的前提下,料台摆放的深浅随着季节的变动而变动,随水温的高低来调整。水温越高,摆放越深;水温越低,摆放越浅。正常情况下离水面距离要在70~100cm适时调整。同时,料台不能放的太靠近岸边,以免岸边路过人员、车辆的声音或影子引起对虾应激,影响对虾吃料。

  第三招?注重控料,调整料台上放料比例

  看料台还要掌握一个本领:料台上饲料的投放比例。在投料方式上,南方与北方养虾差异化很大,北方养殖朋友能做到正常投料(少量多餐),但不懂如何按比例投放,随意性强,看见对虾吃完就开始加料。而南方一般都会掌握投料的比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控料。而我们建议养殖朋友能多餐就多餐。

  以南方养殖朋友1天喂3餐为例,每餐控制在2个小时完成。我们建议:在养殖前一个月,每个料台投放饲料的量占当次投喂量的1.5%~2%;后期占当次投喂量的2%,如果中后期水质、底质明显恶化,此时注意控料,在1.5小时查料,那每个料台投料量按当次投喂量的1.5%投放。

  以上是通过很多养殖朋友的成功经验总结出来的,实用性很强。通常,查料台时间越短,喂料的次数越多,在料台上投放饲料的比例越低,一般在1%~2%之间。

  第四招?通过查看料台及料台上的粪便判断对虾体质好坏

  提新料台时会明显感觉比较轻,漏水非常快。然而提旧料台时,经常出现一个现象,料台越提越重,漏水很慢,出现这种情况时可以从这两方面进行考虑。

  (1)料台的底层比较黏稠。说明池塘底部残饵、粪便较多,底质恶化引起,或者底栖藻类、纤毛虫较多,附着在料台底部造成料台漏水性能差。

  (2)如果发现料台里层比较黏稠,堵住水孔,一般说明虾有肠炎,此时观察对虾粪便作为主要判断依据。

  首先,对虾粪便的长短。健康对虾粪便的完整长度是肠道末端膨大处(中肠后盲囊)到肛门之间的距离,大约为虾体尾节的长度。肠炎的前期一般会出现粪便过长,处理办法是及时内服有益菌帮助消化,促进肠黏膜再生修复,以免肠炎继续发展,出现断肠甚至空肠空胃现象。

  其次,对虾粪便的颜色。粪便颜色反映出虾对饲料吸收率的问题。正常对虾粪便颜色呈淡灰色条状,和饲料颜色之间的色差越大,证明虾对饲料的吸收利用率越高。

  然后,对虾粪便的形状。如果料台粪便比较少甚至是没有粪便,粪便不成形,晃动料台时粪便易散,料台漏水性差,那一般是对虾肠炎早期的表现。或者粪便比较长,在正常提料台的时候,使劲晃几下都散不开,这就说明粪便干,此时常常伴随一个很典型的症状就是虾的肝胰腺发红,就是虾因为上火而“便秘”了,即肝胰腺消化功能异常进而影响肠道的消化吸收,产生肠炎。

  在生产实践上,肠炎防大于治,因为对虾一旦得了肠炎,吃料减少甚至不吃料,内服药效就差。预防肠炎的思路主要是加强肝胰腺及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减轻各种毒素对其造成的影响。

  消化酶是由消化腺和消化系统分泌,起到消化作用,在对虾体内起着非常独特和关键的作用,如蛋白水解酶、脂肪酶、淀粉酶、麦芽糖酶、纤维素酶、植酸酶等,可以促进饲料营养成分的消化,减少粪便中有机物的排放,减轻对虾消化负担及改善养殖水体环境。然而,饲料中的多酶在制粒的过程当中很容易散失掉,而且在投喂的过程中又经池塘水浸泡,也容易损失掉一部分多酶,因此老一辈水产人说喂料时要多拌一些多酶是有道理的。

  胆汁酸有助于脂肪的乳化,增强胰腺的脂解作用,并通过形成混合胶粒提高脂类的溶解度,促进肠道对脂类物质的吸收。因为虾不分泌胆汁酸,必须要从外界补充,例如通过吃一些藻类,吃一些菌,然后再合成胆汁酸。如果对虾体内胆汁酸含量不足,就会引发消化障碍。当遇到粪便过长的情况时,除了多酶的量要加大,同时要配合胆汁酸之类的产品进行内服。

  健康的对虾,直到养成收获之后,料台跟原来放进去之前差别并不大。料台越干净,虾就越健康,而料台越脏,虾就越容易出现问题,虽然不一定会死虾,但多数情况下对虾吃料不好,长速慢。

  第五招?查料:确定加料标准,观察对虾生长状态

  对虾蜕壳一次,就生长一次,摄食量加大,那投饵量就要加大,那什么时候该加料呢?

  如果查料标准是2个小时,适时地提前10分钟去看料台,如果发现还有少量饲料剩余,估计10分钟左右能吃完,明天就正常投料,如果料台上饲料已经吃完,那么第2天就应该适当加料。如果查料标准是1.5小时,我们可以提前五分钟,做法和两小时查料标准一样。此判断标准的前提是对虾处于健康状态。

  查料时我们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检查对虾的生长状态。注意观察对虾肠胃饱满程度、大小均匀度、肝胰腺与肠道健康与否、体色及附肢颜色等等。不同现象往往暗示不同问题,找出原因,及时处理。因为料台相对池底比较干净,活力好、抢食能力强的对虾往往容易在料台上抢料,因此料台上的对虾不能代表池塘的整体状况,为了进行更准确的判断,建议抛网看虾。

  第六招?抛网看虾,更准确的了解池塘中对虾的整体情况

  料台不能准确反映整个池塘对虾的健康状况,抛网却可以客观看到。如果发现对虾3~4天吃料不正常,可以抛网检查一下。但要避免抛网交叉感染,最好自己家准备好3~4张网具。如果池塘整体状况差不多可以混用,但如有池塘对虾已发病,抛网起码要消毒后才能用到下一个池塘。

  在池塘的不同位置抛网,可以了解池塘里对虾的大小均匀度,尤其是在转料时期。比如现在投喂1号料,预测对虾规格够大了,准备转2号料。转了2号料之后对虾是正常的,但吃料慢,即使料台上观察到的虾是可以吃2号料的,这时也一定抛网检查一下虾的情况。为了防止对虾规格不均匀,在转料的时候,很多有经验的养殖朋友一开始都会采用一半1号料兑一半2号料的方式(0号转1号、2号转3号同理),因为大虾可以吃小料,小虾吃大料就很困难。

  总言之,抛网除了可以了解对虾整体的健康情况外,还能掌握池塘里对虾生长的均匀度,便于在管理上作出相应的调整。需要注意的是,抛网时间不要选在刚刚喂完料的时候,一般在查完料台以后再去抛网较为合适。针对小池塘,建议在池塘下风口处抛网,因为下风口处溶氧高,体质比较差的对虾易聚集在那里,同时抛网不要抛得太深。如果是大池塘(特别是超过20亩的池塘),建议把增氧机关掉,然后到增氧机附近抛一网,因为病虾一般都集中在增氧机附近溶氧比较高的地方,这时我们一般能够看到抛网上来的病虾,及时发现并作出相应的治疗。

  第七招?不以水色判断水的好坏,对虾健康生长的水才是好水

  很多养殖朋友喜欢茶绿色或偏绿的池水。实际上,鞋合不合脚只有脚知道,水好不好只有虾知道。往往水浑的时候虾吃料很好,但把水调绿后虾反而不吃料了。只要对虾吃料正常,而且无其它异常现象,不要人为的刻意地去调水色。所以,好水的标准不是以水色为标准,而是以虾的生长状态为标准,只要对虾吃料正常,健康生长,这样的水就是好水。

  每个地区的土质情况不一样,不同区域、不同季节有不同的优势藻类。比如说硅藻,高温天硅藻繁殖较难,一般水温超过28℃,硅藻数量会下降。所以,每年春天的时候容易看到茶色水,而到高温夏天时多是绿色水,到秋天的时候又是茶色水居多。  从开始放料台到收虾,料台一直放在同一个地方,其实这也是不对的。实际上料台摆放的位置、距离水面的深度,应根据不同季节、水温情况进行调整。

  高温天时,浅水处水温比较高,温度过高会影响对虾体内消化酶活性,对虾的摄食速度减慢,此时料台就要放置在离水面深一些的地方。

  如果是春季或秋季,料台要放在浅水处,因为深水处比浅水处的温度低,温度过低,虾不习惯往深水处活动。但是也不能离水面太近,有个前提就是必须要放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以免造成对虾应激。

  总而言之,在阳光照不到料台的前提下,料台摆放的深浅随着季节的变动而变动,随水温的高低来调整。水温越高,摆放越深;水温越低,摆放越浅。正常情况下离水面距离要在70~100cm适时调整。同时,料台不能放的太靠近岸边,以免岸边路过人员、车辆的声音或影子引起对虾应激,影响对虾吃料。

  第三招?注重控料,调整料台上放料比例

  看料台还要掌握一个本领:料台上饲料的投放比例。在投料方式上,南方与北方养虾差异化很大,北方养殖朋友能做到正常投料(少量多餐),但不懂如何按比例投放,随意性强,看见对虾吃完就开始加料。而南方一般都会掌握投料的比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控料。而我们建议养殖朋友能多餐就多餐。

  以南方养殖朋友1天喂3餐为例,每餐控制在2个小时完成。我们建议:在养殖前一个月,每个料台投放饲料的量占当次投喂量的1.5%~2%;后期占当次投喂量的2%,如果中后期水质、底质明显恶化,此时注意控料,在1.5小时查料,那每个料台投料量按当次投喂量的1.5%投放。

  以上是通过很多养殖朋友的成功经验总结出来的,实用性很强。通常,查料台时间越短,喂料的次数越多,在料台上投放饲料的比例越低,一般在1%~2%之间。

  第四招?通过查看料台及料台上的粪便判断对虾体质好坏

  提新料台时会明显感觉比较轻,漏水非常快。然而提旧料台时,经常出现一个现象,料台越提越重,漏水很慢,出现这种情况时可以从这两方面进行考虑。

  (1)料台的底层比较黏稠。说明池塘底部残饵、粪便较多,底质恶化引起,或者底栖藻类、纤毛虫较多,附着在料台底部造成料台漏水性能差。

  (2)如果发现料台里层比较黏稠,堵住水孔,一般说明虾有肠炎,此时观察对虾粪便作为主要判断依据。

  首先,对虾粪便的长短。健康对虾粪便的完整长度是肠道末端膨大处(中肠后盲囊)到肛门之间的距离,大约为虾体尾节的长度。肠炎的前期一般会出现粪便过长,处理办法是及时内服有益菌帮助消化,促进肠黏膜再生修复,以免肠炎继续发展,出现断肠甚至空肠空胃现象。

  其次,对虾粪便的颜色。粪便颜色反映出虾对饲料吸收率的问题。正常对虾粪便颜色呈淡灰色条状,和饲料颜色之间的色差越大,证明虾对饲料的吸收利用率越高。

  然后,对虾粪便的形状。如果料台粪便比较少甚至是没有粪便,粪便不成形,晃动料台时粪便易散,料台漏水性差,那一般是对虾肠炎早期的表现。或者粪便比较长,在正常提料台的时候,使劲晃几下都散不开,这就说明粪便干,此时常常伴随一个很典型的症状就是虾的肝胰腺发红,就是虾因为上火而“便秘”了,即肝胰腺消化功能异常进而影响肠道的消化吸收,产生肠炎。

  在生产实践上,肠炎防大于治,因为对虾一旦得了肠炎,吃料减少甚至不吃料,内服药效就差。预防肠炎的思路主要是加强肝胰腺及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减轻各种毒素对其造成的影响。

  消化酶是由消化腺和消化系统分泌,起到消化作用,在对虾体内起着非常独特和关键的作用,如蛋白水解酶、脂肪酶、淀粉酶、麦芽糖酶、纤维素酶、植酸酶等,可以促进饲料营养成分的消化,减少粪便中有机物的排放,减轻对虾消化负担及改善养殖水体环境。然而,饲料中的多酶在制粒的过程当中很容易散失掉,而且在投喂的过程中又经池塘水浸泡,也容易损失掉一部分多酶,因此老一辈水产人说喂料时要多拌一些多酶是有道理的。

  胆汁酸有助于脂肪的乳化,增强胰腺的脂解作用,并通过形成混合胶粒提高脂类的溶解度,促进肠道对脂类物质的吸收。因为虾不分泌胆汁酸,必须要从外界补充,例如通过吃一些藻类,吃一些菌,然后再合成胆汁酸。如果对虾体内胆汁酸含量不足,就会引发消化障碍。当遇到粪便过长的情况时,除了多酶的量要加大,同时要配合胆汁酸之类的产品进行内服。

  健康的对虾,直到养成收获之后,料台跟原来放进去之前差别并不大。料台越干净,虾就越健康,而料台越脏,虾就越容易出现问题,虽然不一定会死虾,但多数情况下对虾吃料不好,长速慢。

  第五招?查料:确定加料标准,观察对虾生长状态

  对虾蜕壳一次,就生长一次,摄食量加大,那投饵量就要加大,那什么时候该加料呢?

  如果查料标准是2个小时,适时地提前10分钟去看料台,如果发现还有少量饲料剩余,估计10分钟左右能吃完,明天就正常投料,如果料台上饲料已经吃完,那么第2天就应该适当加料。如果查料标准是1.5小时,我们可以提前五分钟,做法和两小时查料标准一样。此判断标准的前提是对虾处于健康状态。

  查料时我们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检查对虾的生长状态。注意观察对虾肠胃饱满程度、大小均匀度、肝胰腺与肠道健康与否、体色及附肢颜色等等。不同现象往往暗示不同问题,找出原因,及时处理。因为料台相对池底比较干净,活力好、抢食能力强的对虾往往容易在料台上抢料,因此料台上的对虾不能代表池塘的整体状况,为了进行更准确的判断,建议抛网看虾。

  第六招?抛网看虾,更准确的了解池塘中对虾的整体情况

  料台不能准确反映整个池塘对虾的健康状况,抛网却可以客观看到。如果发现对虾3~4天吃料不正常,可以抛网检查一下。但要避免抛网交叉感染,最好自己家准备好3~4张网具。如果池塘整体状况差不多可以混用,但如有池塘对虾已发病,抛网起码要消毒后才能用到下一个池塘。

  在池塘的不同位置抛网,可以了解池塘里对虾的大小均匀度,尤其是在转料时期。比如现在投喂1号料,预测对虾规格够大了,准备转2号料。转了2号料之后对虾是正常的,但吃料慢,即使料台上观察到的虾是可以吃2号料的,这时也一定抛网检查一下虾的情况。为了防止对虾规格不均匀,在转料的时候,很多有经验的养殖朋友一开始都会采用一半1号料兑一半2号料的方式(0号转1号、2号转3号同理),因为大虾可以吃小料,小虾吃大料就很困难。

  总言之,抛网除了可以了解对虾整体的健康情况外,还能掌握池塘里对虾生长的均匀度,便于在管理上作出相应的调整。需要注意的是,抛网时间不要选在刚刚喂完料的时候,一般在查完料台以后再去抛网较为合适。针对小池塘,建议在池塘下风口处抛网,因为下风口处溶氧高,体质比较差的对虾易聚集在那里,同时抛网不要抛得太深。如果是大池塘(特别是超过20亩的池塘),建议把增氧机关掉,然后到增氧机附近抛一网,因为病虾一般都集中在增氧机附近溶氧比较高的地方,这时我们一般能够看到抛网上来的病虾,及时发现并作出相应的治疗。

  第七招?不以水色判断水的好坏,对虾健康生长的水才是好水

  很多养殖朋友喜欢茶绿色或偏绿的池水。实际上,鞋合不合脚只有脚知道,水好不好只有虾知道。往往水浑的时候虾吃料很好,但把水调绿后虾反而不吃料了。只要对虾吃料正常,而且无其它异常现象,不要人为的刻意地去调水色。所以,好水的标准不是以水色为标准,而是以虾的生长状态为标准,只要对虾吃料正常,健康生长,这样的水就是好水。

  每个地区的土质情况不一样,不同区域、不同季节有不同的优势藻类。比如说硅藻,高温天硅藻繁殖较难,一般水温超过28℃,硅藻数量会下降。所以,每年春天的时候容易看到茶色水,而到高温夏天时多是绿色水,到秋天的时候又是茶色水居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