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节气的由来 每年的1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285°时为小寒。小寒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更是冬季的第五个节气,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 小寒节气的天气特点 隆冬“三九”也基本上处于本节气内,因此有“小寒胜大寒”之说。“小寒、大寒冻作一团”和“街上走走,金钱丢手”两句古代民间谚语,都是形容这一节气的寒冷。 ◆ ◆ ◆ 小寒节气的民俗 古时人们对小寒颇重视,在这一天便开始忙着写春联、剪窗花,赶集买年画、彩灯、鞭炮、香火等,陆续为春节作准备。但随着时代变迁,已渐渐淡化,人们只能从生活中寻找出点点痕迹。 古时人们将小寒分为三个阶段,每5天为一个阶段: 第一阶段雁北乡。古人认为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 第二阶段鹊始巢。此时北方到处可见到喜鹊,并且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 第三阶段雉始鸲[qú]。鸲为鸣叫,雉在接近四九时会感阳气的生长而鸣叫。 . 南京:吃菜饭 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会煮菜饭吃,菜饭的内容并不相同,有用矮脚黄青菜与咸肉片、香肠片或是板鸭丁,再剁上一些生姜粒与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鲜可口。其中矮脚黄、香肠、板鸭都是南京的著名特产,可谓是真正的'南京菜饭',甚至可与腊八粥相媲美。 . 广东:吃糯米饭 广州传统,小寒早上吃糯米饭,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腊肉和腊肠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葱白,拌在饭里面吃。 ◆ ◆ ◆ 小寒节气的养生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人们经过了近一年的消耗,脏腑的阴阳气血会有所偏衰,合理进补既可及时补充气血津液,抵御严寒侵袭,又能使来年少生疾病,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之养生目的。 中医认为,人体内的血液,得温则易于流动,得寒就容易停滞,所以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尤其是老年人。 小寒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时节,尤其要注意头部保暖,外出记得带帽。因为头部是人体的神经中枢所在,并且头为诸阳之会,所有的阳经都上达于头部。 . 除了多饮温水之外,还应适量补充蛋白质及脂肪,如滋补汤品、牛奶、酸奶、各类粥品,将水分“锁住”。 可以使用加湿器。此外,还可以在暖气片旁边放置清水,或将干净的湿布放在暖气片上。也可以使用喷壶在你觉得干燥时或每隔2小时左右在屋内喷洒干净的清水。如果在清水中添加不同功效的精油,还能除菌、添香。 . 小寒是风寒感冒多发的时节。除了注意保暖,还要多做肢体伸展运动,振奋阳气,固表防感。此外,还可在每日洗脸后用双手摩擦面部致生热,可增强御寒能力。 小寒饮食:以“温补”为先,食补、药补相结合,常用补药有人参、黄芪、阿胶、当归、鹿茸、鹿鞭、冬虫夏草等。结合食补特性,可选择羊肉、猪牛、狗肉、海虾、海参、鲍鱼,以及核桃肉、山药、栗子、大枣,并配合黑色食品如黑木耳、黑芝麻、黑大豆等。 CCTV4《中华医药》推荐 小寒进补秘笺 海参鸽蛋补肾粥
参茸补肾酒
蜂蜜山药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