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大习惯”养成教育问题及金点子案例征集

 江山携手 2016-01-07

案例名称

"我”言行,

促”你”成长

案例对应习惯

(某习惯中的第几条)

卫生安全习惯中的

第三条

 

该习惯养成教育分析

1.理论依据: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归于自己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无论对个人还是对整个社会都具有

无比重要的意义.童年是人生的春天.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播下真善美的种子,开出良好习惯的花朵,收获健康人格的果实. 一年级小学生要养成的习惯涉及到方方面面。比如:爱护校园环境卫生,在公共场所不乱扔果皮纸屑,不在墙壁、桌面乱刻乱画,保持地面、黑板、桌凳等的洁净,勤洗澡、勤换衣、勤理发、勤剪指甲,早晚刷牙,保护眼睛……如此多的“该”与“不该”无一不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教育,这些往往使刚入学的小学生顾此失彼、应接不暇。因此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告诉我,千万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要选择重点各个击破。

2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从

幼儿园步入小学,在行为习惯上存在很大的可塑性,许多好习惯都尚未养成,他们就像一张白纸,等待着教育者在上面勾勒出丰富的内容。

   上下楼梯靠右慢行,看似简单至极的语言和行为,对于一年级一个班48 孩子来说,能每天每刻都按要求做到,却绝非易事.

 

 

 

 

 

 

 

 

 

 

 

金点子具体做法及成效(案例)

    杜鑫烨,今年7岁,男,一年级学生。父母双方忙于生意,

平时无暇照顾孩子,给予孩子最多的爱都是以物质的方式呈现。

孩子平时跟着爷爷奶奶,老人又比较溺爱。所以从上幼儿园起

调皮捣蛋不在话下,令幼儿园老师都头疼不已。上一年级后,他

主要表现:自由散漫,不服管,上下楼梯不能靠右慢行,上厕所

只要老师不在跟前,便会追逐拥挤。

1情况分析

安全教育重于泰山.上下楼梯靠右慢行,不拥挤,不推打,不追逐,更不能奔跑.这一对于我们成人来说简单至极的良好习惯如果不折不扣地落实到我们每一个一年级的孩子身上,我觉得我太了不起了。男孩子爱玩爱动,我经过一段时间观察,调查了解发现

杜鑫烨,因为平时缺少父母的关爱,加上老人的溺爱,所以,比较任性,不听话,总想用调皮捣蛋,引起大人的过多关注。

 

2教育对策

班主任老师与学生朝夕相处,长期生活在一起,并且与学生相比有着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学生自然地视班主任老师为学习的楷模,它的一言一行都有着直接的或间接的教育意义。因此对于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要做到,以教师的示范带学生的规范。

   (一)语言引导。

    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老师想象几近神圣和完美,他们对教师特有的期望和依赖,往往是他们在观察老师时会产生一种“放大效应”和“模仿效应”。也就是说,老师一言一行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我们要规范学生行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充分注意这种“放大效应”和“模仿效应”。 首先我利用一节班会课教育大家:上下楼梯的时候,要尽可能地靠右行。这样,可以给有急事的人留出一条路来,让他们先走。而且,当每个人都能够遵守规则,靠右行时,也是给了自己一种安全感,可以避免自己和他人相撞。深圳市某小学学生就是因为在上楼时不小心与其他下楼梯的同学相撞,滚到了楼梯下,结果使脾脏摔裂被切除,造成了五级伤残。可见,遵守规则,上下楼梯靠右行,是利人又利己的好习惯。并请杜鑫烨同学领着大家记住这首儿歌: 小小楼梯像山坡,

上下楼梯注意多,

上上下下不蹦跳,

左顾右看我不要,

排队慢行靠右走,

不拥挤,不打闹,

安全第一最重要!

     (二)行为示范。

小学生的学习往往从模仿开始,人们常说,学生身上有着老师和家长的影子。因此老师举手投足间都孕育着教育。在课间,我会组织好大家,让同学们一组一组自然排成一队,领着大家去上厕所.回到教室后,我会把在上厕所途中表现好的孩子进行表扬和奖励.得到表扬的孩子下次会做得更好,没得到表扬的孩子,会争取下次得到表扬.我尤其更加关注杜鑫烨同学,他按要求做到了,我会大张旗鼓地表扬,并且让他监督班里的其他孩子。老师的言行就是孩子们心中的风向标,你天天强调的,表扬的,就是他要努力追逐的,达到的.

(三)家校共育

我会利用校讯通及时把杜鑫烨的表现进步,反馈到家长那儿。并且邀请家长到校畅谈,共同研究关于教育孩子的对策。

3教育效果

假以时日,每个孩子都能自觉上下楼梯靠右行 ,偶尔有一次遇上调皮捣蛋的孩子不经意间跑了两步,他便会到我面前告状.之后我便会郑重其事地批评教育一番,并且组织孩子们再进行一顿讨论:这样做的危害.如此反复,将近一学期孩子们能够自己有序的上下楼梯了,我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金点子推广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个学生——一个家庭——一个社会,根本是学生,学生的基础教育在于我们教师,面对如此大任,岂能儿戏?教育的真谛是爱,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最优化发展,作为一线班主任,让我们都伸出双手,拿出全部的爱,扶好我们的孩子们走出人生第一步,把基础教育的德育理念升华,教是为了不教,让我们

 和同学们一起去享受成长的幸福、快乐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