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冠心病不宜过度“活血化瘀”

 西河畔人 2016-01-08
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它是一种由冠状动脉狭窄、阻塞、痉挛、血栓形成等原因造成心肌供血、供氧不足,从而引发心肌机能障碍或器质性病变的最常见的心脏病。此病在临床上以老年人为多发,但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该病有年轻化的趋势。

冠心病在中医古代医籍中属“胸痹”、“心悸”、“真心痛”范畴。其发病机制主要为气机郁滞,血瘀于胸。大多数的冠心病患者认为,冠心病就是血管阻塞,他们将西医中的血管狭窄与中医的血瘀证视为等同。因此很多冠心病患者认为,得了冠心病就应该长期服用活血化瘀类药物。实际上,这是对中医证候的一种误解。在忽视自身体质特点的情况下进行治疗,有时不但不能改善病情,对于某些患者甚至会产生不良后果。除血瘀证外,冠心病的常见临床证型还包括以下几型:

1.阳气虚衰型:本病多发于40岁以上人群,所谓“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正由于人到中年以后,生理机能开始逐渐减退,阳气不足,才使得中老年人更多地罹患此病。冠心病之阳气虚,病位主要责之于心,但也可涉及脾肾等脏。心之阳气虚衰,运血无力,血行不畅,发为胸痹、心痛。若因于脾阳虚或肾阳虚,其病程较长,病情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从而导致气血、阴阳皆亏,可出现寒凝、气滞、血瘀、痰阻等病理表现,终致心脉痹阻,发为本病。

2.痰浊阻滞型:近年来冠心病在我国发病率明显增高,且多发于高热量高脂肪饮食又缺少运动的,以脑力劳动为主的中老年肥胖者。由此,可以体会出痰浊对于冠心病发病的重要性。另外,阳气虚也可致痰浊内生。心阳气不足,胸阳失展,津液不布,凝聚而成痰;脾阳虚,运化失司,水湿不运,痰浊内生;肾阳虚衰,津液失于蒸腾气化,停聚于内,也可为痰浊。阳气虚产生的病理产物—痰浊,既可导致冠心病的发生,又可成为继发性病因。

3.久病入络型:从临床方面来看,冠心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以胸痛为主症,伴心悸、心慌、胸闷、气短、头晕等症状,且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符合络病的基本病理特征:久、瘀()、顽、杂。本型症状表现以心肾阴虚为主。

如何判断自己是属于何种证型呢?平时有怕冷、自汗,症状在气候骤冷或骤感风寒时发病或加重,手足不温,面色苍白者,属阳气虚衰型。体型较肥胖,平时痰多气短,肢体沉重,症状于阴雨天易发或加重,并伴有倦怠乏力、食欲不佳、大便稀溏者,属痰浊阻滞型。患病时间较长,伴有心悸盗汗、虚烦不得眠、腰膝酸软者,属久病入络、心肾阴虚型。对照上述的症状描述,如果您仍对自己属于哪个证型没有把握,建议由专业中医师对您的情况做出判断。

现在很多患者过度服用活血化瘀类中药,虽然可以暂时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但长久下去必定耗散阳气,消烁阴精,导致正虚邪恋,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因此,结合冠心病的病变特点(如阳气虚、痰浊、久病入络),再参照患者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如补气温阳、治痰、通络),才是真正有的放矢的治疗。针对各种体质的冠心病患者,建议采用食疗方法进行日常调养。

1.阳气虚衰、寒凝经脉型:

(1)二姜葱白粥:干姜30,高良姜30,葱白50,大米100。将干姜、高良姜装入纱布袋内,与大米、葱白同煮成粥,粥熟去药袋服食。每日1剂,分2次服食。

(2)薤白粥: 薤白15,大米100。将薤白与大米同煮成粥。每日1剂,分2次服食。

2.痰浊内阻型

(1)四味饮:山植60,荷叶30,薏苡仁50,葱白30。将上药水煎取汁。每日1剂,分2次服食。

(2)薤白粥(同上)

3.久病入络、心肾阴虚型

(1)麦冬粥:麦冬30,生地黄30,薏苡仁50,生姜10,大米100。将生姜切片与麦冬、生地黄、薏苡仁一起水煎,去渣取汁,与大米同煮成粥。每日1剂,分2次服食。

(2)首乌黑豆汤:何首乌60,黑豆100。将何首乌与黑豆同煮熟。每日1剂,分3次服食。

冠心病患者的饮食,应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烹调方法宜蒸、炖、烧、煮、汆、烩、煨,忌油炸、煎、滑溜、爆炒。要严格控制钠的摄入量,应小于1.5/天,不宜食用咸菜、酱油、味精、豆瓣酱等含钠高的调味品,可选用番茄汁、芝麻酱、白糖醋汁等调味。烹调时添加精盐量为14/天,或酱油520毫升/天。全天脂肪的摄入量应控制在40以内,胆固醇摄入量控制在300毫克以内。烹调以植物油为主,用油量小于20/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