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首发在昨天(2016年1月7日)的人文经济学会(微信号Hes2012),原文标题是《加剧恐慌,熔断机制应该趁早废除》。当天深夜证监会发布消息,自2016年1月8日起暂停实施熔断机制。
A股新年第一周就两次熔断,市场嘲笑了这个新制度:证监会引进熔断机制,本意是安抚市场情绪,想不到却加剧恐慌。1月4日,从暂停交易到收市只花了16分钟,1月7日则是惊人的1分钟。 想象一下那个踩踏拥堵的画面吧。证监会想让交易者沏杯咖啡,舒缓一下情绪,抢筹者趁低杀入,拉高股价——想不到市场的反应却是夺门奔逃。 股市是分散参与者集合竞价的市场,充斥着大量群体非理性。恐惧与贪婪的情绪到处传染。中国这样散户规模庞大的市场,绝大多数散户都在狂热中买,恐慌中卖,行动具有高度一致性。好比一艘颠簸的船上,人群中喊了一句“往左边跑”,所有人都往左边跑,再喊一句“往右边跑”,所有人再往右边跑,能不危险吗? 为什么熔断机制加剧市场恐慌呢? 假设一下,当沪深指数跌幅达到3%——这是很常见的跌幅,一点坏消息或大股东解禁潮都会导致——部分投资者担心当天继续下跌,选择卖出。当下跌趋势形成,就引发更多人担忧。稍微下跌一些,触及5%熔断,恐慌情绪就很明显了。很多人担心二次熔断,无法卖出,干脆选择抛售。 恐慌一旦蔓延开来,留给市场另一方的空间就很少了。一方面,他们不敢对抗恐慌之下的大趋势,另一方面,即便准备抢筹扭转,交易也已经停止。第二天市场是释放下跌趋势,还是由多头占据主动,甚至引发上涨熔断,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中国股市的T+1制度放大了这种现象。如果实行T+0,同一支股票当天可以买卖换手,上午抛售之后获取的资金,它就变成下午上涨的潜在动力——很多交易者一时抛售股票,并不代表不看好。两次交易能赚取价差,又能持有股票,也是个不错的选择。短卖短买这时就起到了稳定市场的作用。无论专业交易者还是散户,关注的股票和持有资金总是有限,抛售重新买回的意愿其实非常普遍。 华尔街有句股谚:当市场恐慌,真正的危险其实已经过去。缓解危险的机制会随着恐慌酝酿。熔断机制和T+1相配合,扼制了市场的理性力量。交易者的行动更加一致化。 熔断机制的本意,是提供时间给上市公司和监管机构发布信息,引导股价走向平和。从最近两次熔断看,这个目标已经失败。如果市场恐慌来源于具体事件,解释澄清也许能平息风波。当波动来自于莫名的情绪,稍有风吹草动就引发踩踏,谁敢站出来多说呢?熔断机制本身就在制造恐慌,对平息恐慌却难有作为。 很多人说,中国市场已经有个股涨跌停的制度,没必要指数熔断。从原理上说,涨跌停和熔断没有什么区别。一支股票按照行情原本该下跌30%,持有者两三个跌停卖不出,只能加压抛售,这放大了市场恐慌。 同样的道理,一支重大利好的股票无法一次上涨到位,连续开盘涨停,必然引起关注。卖方惜售,买方抢筹,股价节节上升,引来投机者炒作。非理性情绪下,人们无法就股票真实价值做买卖,而是玩击鼓传花的游戏。谁都知道股价虚高,又不相信自己是最后一棒,不如博运气去追。如果没有涨停板,追捧最多促成昙花一现,泡沫很快就会戳破,绝不会出现暴风影音那样39个涨停板的疯狂追逐。 涨跌停、T+1,熔断机制,其本意都是要保护散户利益,扼制投机炒作。然而并没有什么用。关于交易员的欢乐段子满天飞,股市依旧动荡。通过限制交易来扼制投机,其实并不利于散户。 机构有能力制造股价剧动,引发市场气象阴晴,散户的羊群效则帮助他们触发停止交易。反制的力量被扼制住了,机构当天就能从容脱身。第二天交易开始,机构掌握的信息和反应速度都不是散户所能比拟的。散户亦步亦趋,想买买不上,想卖卖不出。这三大机制看似保护散户利益,其实害人不浅,应当尽早地废除。
补充:昨天深夜,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在答记者问中,解释了暂停熔断机制的原因。他的回答里提到了“磁吸效应”,是正确的。下面是答记者问全文。
………温小婉的店……… 春节前茶叶只卖到1月19日,春节期间暂停营业,现在还有11天。茶叶有礼盒包装,送礼雅致大方,欢迎选购。有春节茶叶礼品需求者,请留言询问。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或点左下角阅读原文,淘宝搜索:宛若水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