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夕阳之歌(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的升沉与大清国的荣辱)_为卡车人谋福

 ghx0303 2016-01-08
偏见比无知更可怕,如果把一个王朝的失败归罪于一个历史人物,我们是不是已经丧失了历史的公平和正义。
面对朝廷停战、撤兵、议和的谕旨,左宗棠老泪纵横,他上奏直陈:自去秋至今,沿海、沿边各省惨淡经营,稍为周密,今忽隐忍出此,日后办理洋务必有承其蔽者。朝中主战大臣,敢向朝廷叫板唯有左宗棠,所以主战派们都把朝廷收回成命的希望寄托在左宗棠的身上。两广总督张之洞给左宗棠打电报:公有回天之力,幸迅图之。左宗棠早就看透了朝廷忽战忽和的秋千政策,他还有什么话可说?
光绪十一年﹙1885年﹚七月二十七日,左宗棠在弥留之际口授遗折:此次越南和战,实中国强弱一大关键。臣督师南下,迄未大伸挞伐,张我国威,遗恨平生,不能瞑目。
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当天,英雄暮年,回天乏术,左宗棠病逝福州,享年七十有三。
张居正从政治改革入手,用五年的时间建立了一个高效的政府,然后他又用了五年的时间把他的政治收获深入到经济领域,推行一条鞭法,厚民利商。他的伟大创举产生了连锁反应,明代城市经济的普遍繁荣,直接催生了明末清初资本主义的早期萌芽。大清的李鸿章采用了不同的表现手法,他充分利用外邦的高新技术武装自己,先军后民,辅之于灵活的外交手腕,在残破中维持帝国的完整性。他们的改革不免具有强迫性,并且他们改革的初衷和归宿都是为了维护王朝的利益,张居正让他的大明帝国延续了六十年,李鸿章让他的大清帝国延续了四十年,如果用当前的利益来衡量他们的改革成败,他们以一己之力力挽一个王朝的退步,显然是自不量力,他们的改革注定要破产。然而历史的真相果真如此?借用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的大历史观:我们之所以这么悲观,是因为我们忽视了历史的长期合理性。他们以改革的方式力求最大限度的创造来突破传统,他们的主观意图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改革所带来的客观效应:他们以不同的改革方式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前进步伐。只需要这一点足可证明,他们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救时宰相。
为了走仕途的终南捷径,李鸿章绞尽脑汁试图接近咸丰皇帝,虽然没有博得皇帝的眷顾,可是命运之神正在悄然的为他打开方便之门。
曾国藩对李鸿章的非凡才能和高傲的性情了如指掌,为了挫其锋芒,便于日后驾驭。曾国藩借口军务繁忙,延期相见。李鸿章苦等一月之久,仍无结果。李鸿章如热炕上的蚂蚁,焦躁不安。特意托他的同年,曾国藩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