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书法工具手册(上册)(二十三)

 百了无恨 2016-01-10

六、杂书

奇篆

有两义:①广义泛指龙蛇花草各种象形篆书。明·赵宦光《寒山帚谈》卷上《权舆一》论及“九体书”,“六曰奇篆。采择杂体,就简避烦,趋逸去拙,其本来之形与夫累代之制,皆不泥也。格借玉筯,体间碧落,情杂钟鼎,势分八分,点画以大篆为宗,波折以真草托迹,规矩则准绳,终束于斯”。“好古之士,锐其垂而为‘悬针’、‘垂露’,纵其垂而为‘柳叶’,收其垂而为‘倒薤’,顿而为‘蝌蚪’、折而为‘蜩虫’,蹲墨为‘芝英’,枯笔为‘飞白’,龙、蛇、云、鸟、转宿、偃波,此其滥觞。”以之为“书法外道,翰墨之厄”。②狭义同“奇字”。

奇字

“古文”的一种变体。《汉书》卷八十七《杨雄传》:“乃刘棻从雄学作奇字。”注: “师古曰:古文之异者。”汉许慎《说解字·叙》新莽六书“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也。”其书“儿”部:'儿,古文奇字,人也”“水,/部:“涿,奇字作眩”;案:汉后学者对“奇字,解释不同,因周宣王太史籀曾增损古文“或同或异,故多指“奇字”为“籀文”,如唐·张怀瓘《书断》、元·郑杓《衍极》刘有定注皆持此说。而明丰坊《书诀》言“黄帝史沮诵增损古文”为“奇字”,其意略同。清·段玉裁谓“新莽六书”中“一不言大篆者;大篆即包括古文、奇字二者中矣。”指“奇字”为“大篆”之一支。近代学者又有考证“奇字”即六国之文字者。

钩带文

传为“夏篆”之一。宋·薛尚功《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贴》卷一《夏器款识》有夏钩带铭文,“三十五字,钿紫金为文,不可尽识,龙虎虫鸟书也。庾肩吾《书品》论曰:‘鱼犹舍夙,乌已分虫,仁义起于麒麟,威刑发于龙虎’,盖此类也。肩吾虽稽古而为此说:乃未之见也。钿金为篆,实出邃古。张怀瓘《书录》云:“往在翰林,见古铜钟二枚,高二尺许,有古文三百余字,纪夏禹功绩,字皆紫金钿,似大篆,神采惊人,盖虞夏之时乃有此字也。”按薛说不可靠,所摹钩带文字,显然晚于甲骨文。

彫戈文

一作“琱戈文”。宋薛尚功《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卷一有夏琱戈铭文,“六字,旧藏龙眠李伯时家。钿紫金为文,不可尽识。江西漕使将蒋宣卿云:后三字乃‘作琱戈’。王仲庚以‘琱’为‘用’,误矣。然第一字‘主’字无疑,下二字未详。昔夏禹以九牧之金铸鼎,垂运巧思,以镌镂之,书以象形。庾肩吾《书品》论曰:‘蚊脚旁舒,鹄首仰立’,正此书也。”明赵宦光《寒山帚谈》卷上《权舆二》将“琱戈文”列为篆书诸体之一,言“彫戈文,雕虫篆刻尚文之作,多不可解,亦难以下笔。”或谓彫戈饰文,当同“殳书”。

尚方大篆

有三说:①唐·韦续《墨薮》卷一《五十六种书》之三十五:“尚方大篆,程邈所述,后人饰之以为法焉”。②元·郑杓《衍极》卷二《书要篇》注作“上方大篆”,谓“篆书之别十五曰:‘上方大篆’,籀书也。”⑧清·姚晏《再续三十五举》之十三举曰:“后世官印有九叠、八叠、七叠,皆朱文私印,亦间为之九叠,又名‘上方太篆’”。

填书(填篆,芳填书、填隶)

亦称“填篆”、“芳填书”。宋·朱长文《墨池编》卷一《梦英十八体书》:“填篆书,周之媒氏之仲春之月,判会男女,则以此书表信往来。及魏明帝使京兆韦仲将点定芳林苑中楼观。王廙、王隐皆云字间满密,故云‘填篆’,亦云‘芳填书’。至今图书印记,并用此书。”清·鲁一贞、张廷相《玉燕楼书法·一则》:“其划重叠,限以十三,与《尚书》文小异”。宋·米芾《辫印帖》谓:“缪篆乃今所谓填篆也。”(黄简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