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近年网友对诸葛亮的评价呈现多样化,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诸葛亮确实是一位忠君卫国,心系社稷,忧国忧民的大忠臣,同样是中国历史上忠臣代表的岳飞同学给过诸葛亮一个评价,说是读诸葛亮“出师表”而不哭出来的,都不是忠臣。这话肯定片面。但能得到岳飞这么高的评价,可见诸葛孔明在中国人的心中地位之高,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拟的。 诸葛亮,字孔明,原籍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三国时蜀国政治家、军事家。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後。年幼时,父母皆丧,幼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隐居襄阳城西隆中,躬耕田亩,暇时读书,留心世事,自具卓见,与司马微、徐庶等人交游。以庞德公为师,每次往访,均拜于床下,庞德公称他为“卧龙”。父诸葛珪曾为泰山郡丞,叔父诸葛玄为当时名士。其兄诸葛瑾仕于东吴孙权,拜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亮从弟诸葛诞仕于魏,为吏部郎,累迁扬州刺吏、镇东将军、司空。兄弟三人“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 诸葛亮早年不得志,不为志向所屈,故结庐于襄阳城西隆中山中隐居待时。公元207年,思贤若渴的刘备三顾茅庐,请计于诸葛亮,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也称“隆中对”。这是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也是诸葛亮一生的行动纲领。从此,刘备的事业出现了转机。 公元208年,曹操率三十万大军南下荆州,诸葛亮以其大智勇出使东吴,说服东吴抗击曹操,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为刘备取得立足之地。刘备称帝后,诸葛亮任丞相。公元223年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他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西南各族与蜀汉的关系,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他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葬于定军山。执政期间,积极实行法治,赏罚严明;抑制豪强,任人唯贤;推广屯田,以利耕战,使“民贫国虚”之蜀汉,呈现出“耕战有伍,刑法整齐”之景象。率军渡泸水,平定南中後,又对西南各族采取和好政策,促进了边缘地区的开发。对中华文明在西南地区的传播起重要作用。而后挥戈北伐,攻击曹魏,以图统一全国。诸葛亮娴熟韬略,多谋善断,善计谋,长于巧思,曾革新“连弩”,可同时发射10箭;作“木牛”、“流马”,便于山地军事运输;还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其著被编为《诸葛亮集》24卷。今襄阳有“古隆中”遗址,前往旅游观光者络绎不绝。 诸葛亮的一生共两个二十七年。公元207年以前的二十七年,是他修身养性立志用世的准备阶段。他学有所成后没有北投曹操,也没有南归孙权,而是辅佐了“名微将寡”的刘备,这固然有客观原田,但也并非出于偶然。他之所以要选择兴复汉室的道路,说明他是一个维护封建纲领、崇尚儒家忠义道德的正统思想家。公元207年到234年的二十七年,是诸葛亮尽忠蜀汉的阶段。无论先主、后主都非常信任他。他没有恪守儒家教条,他尊王而不攘夷,进兵南中,和抚夷越,在三国中执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他明法、正身、和吴、治军,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生前就深受蜀人爱戴,死后更长期受到后人的敬仰,他忠公体国的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份遗产。 公元263年春,刘禅下诏在沔阳为诸葛亮建庙。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官至长水校尉,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继承了爵位。公元236年冬,魏征西将军邓艾与诸葛瞻在绵竹大战,诸葛瞻与大儿子诸葛尚一起阵亡,时年37岁。诸葛瞻二儿子诸葛京和诸葛攀的儿子诸葛显于公元264年迁至河东。 南宋岳飞评价诸葛亮的《出师表》云:读《出师表》而不泣,则其人必不忠也。 文摘于网易博客——学历史博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