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案例】有书有菜,这样的“书”菜店你见过吗?

 植夫香草 2016-01-11

台湾宜兰县员山乡深沟村的村民,大概不曾想过,十字路口那座承载了几代人回忆的废旧碾米厂,竟摇身一变成了既卖书籍,又卖蔬菜的小店——“小间书菜”。


除了提供不含农药的健康农产品,“小间书菜”还保留着古老的交易方式:以物换物,你可以用二手书在这里交换到各类瓜果蔬菜。


自然健康的滋味、原始的物物交换,透露出浓浓的人情味,也提醒着世人,并不是所有物品的价值,都需要用金钱去衡量。


想要健康蔬果,请用二手书来换


这座灰黑色老旧平房,仍保留着60多年前的木造老米斗、古老的房梁,甚至当年碾米厂里的钉子。女主人彭显惠重新规划了空间格局,将其打造成雅致的书店空间。


这些蔬菜为附近农家所种,小间米则由男主人江映德亲手种植。因为不打农药,它们的保质期比较短,但吃起来很放心。


与传统意义上的书店相比,“小间书菜”更加贴近农村的生活形态。目前,它没有固定的营业时间,需根据店主在网上发布的公告,来获取开店时间。毕竟,在这里只有农闲或特定时刻,村民才需要采购或贩卖自家的农产品。

除了书和绿色农作物,店内不少陈列品都是珍贵之物:老旧电视机、支票打印机、米谷借据、高级s红砖,它们都是从碾米厂挖出来的宝贝,带着历史的印迹,混在现代世界中,给人一种时光逆流的错觉。


不仅是书店,还有食堂、儿童图书馆


至于接纳怎样的书,来换取店里的农作物,女主人也自有一套规矩:“我只收万一哪天书店关门,我愿意带回家的书。” 就目前店内的情况来看,女主人更偏爱文学、诗集、旅行及童话,而鲜见理财金融这一类书籍。


不管客人带来一本还是几本书,夫妇俩主要根据书的质量,以及对方的心意来判断给他们多少菜。主人家常常是随心而为,并无硬性标准。


其实,小间书菜只是这个古老的碾米厂的一部分,它还包括农民食堂、儿童图书馆和活动中心……没错,他们将此处打造成了一个复合空间,并逐渐演变成深沟村居民的小区交流活动中心,大家聚在这里吃饭泡茶聊天读书,小孩放学后来这里嬉闹玩耍,颇为惬意。


村民们很高兴看到,荒败多年的碾米厂,终于找回了当年热闹的气息。如此,小间书菜在当地颇受欢迎。在他们眼中,“小间书菜”不仅是二手书店和健康蔬菜直贩所、小农的交流平台,更肩负着外界与当地居民对话的任务。

书菜店使自耕自足的生活愈发完美

“小间书菜”的所有者并不是宜兰本地人,2013年,他们夫妇二人带着孩子,从台中搬来此地。


此前,江映德是一名计算机工程师,而彭显惠是设计师。一方面,他们想要为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因为对友善农业心生向往,于是下定决心辞职,来到农村过起了自耕自足的生活。


慢慢适应了务农生活后,他们发现了一个美中不足之处——深沟村没有书店或图书馆,即使是宜兰市的书店,也常常买不到想看的书。这让热爱阅读的夫妇俩很不习惯,尤其是彭显慧,从小就喜欢逛书店和图书馆,突然远离书籍的环境,让她失落了好一阵。


与其抱怨,不如努力改变这种状态,夫妇俩萌生了开书店的想法。仿佛冥冥中自有安排,老旧碾米厂恰恰就在他们承租的农地上。于是,天时地利人和之下,小间书菜诞生了。


彭显惠希望小间书菜能够扮演“直卖所”(台湾过去日据产地自产自销的场所)的角色,不仅贩卖当地生产的农产品,还可促成消费者和当地农家的互动,帮助更多人亲近农村,并深入了解农村。


相比普通店铺,小间蔬菜更像是一种文化,它很难有利润,主人主仍以种稻为主业。


甘于平淡生活需要勇气,如何在平淡生活中,创造更多有利于他人的事物,则是一种智慧。小间书菜带来了浓浓的人情味,而江映德夫妇也再次诠释了田园生活的另一幅模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