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月15日晚,上交音乐厅同时上演两场精彩室内音乐会

 红豆居士 2016-01-12



文:苏立华


中国的演出市场,靠烧钱、靠炒作、靠明星效应获得票房的时代即将过去。20-30年来,古典音乐在中国的成长和变化,到今天应该是进入一个质变期了。


国外优秀乐团和优秀音乐家频繁来华演出,唱片和互联网提供了大量的聆听和观赏渠道,音乐家自身的见识在改善,听众的鉴赏力在提高。接下来的各种演出,想要票房,真的得看真材实料了。


不久前,我介绍过钢琴家盛原,小提琴家林昭阳和大提琴家朱亦兵三位优秀演奏家在北京和上海演出的三重奏音乐会,得到同行音乐家和资深乐迷们的特别关注,1月9日北京的演出,朋友们去看后评价很高,觉得中国的室内乐感觉一夜之间上来了,这个三重奏1月15日将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演出,曲目是:

莫扎特的《钢琴三重奏》(作品KV502)、门德尔松的《第一号钢琴三重奏》(作品Op.49),以及拉威尔的《钢琴三重奏》。三位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作曲家的作品,将由三位好友音乐家一起演奏。这三首三重奏好听至极,但是对于演奏家,在个人技术、音乐修养和演奏合作能力上都是很大的挑战。没有默契,演奏不好,要有默契,需要很多方面的默契配合。这三位音乐家在一起演奏,那种默契源自于多年间彼此的了解和互相欣赏,很是难得。




先让大家听听莫扎特的这首钢琴三重奏



室内乐是音乐演奏中最难的演奏形式,人数不多,想蒙混过关没门,需要独奏家的技术实力;想如演奏独奏作品那样随心所欲,也不成,因为是一个集体演奏。室内乐的演奏是独立中见合作,合作中见个性,化个体为集体,而又不失每个演奏者的个性。为什么,阿巴多手下的琉森节日乐团演奏精彩?因为,所有演奏员都是独奏家的技术,室内乐演奏的艺术规格,这样的标准去演奏乐队,能不精彩吗? 我曾经狂言过:哪天中国的乐队里出现了多个世界一流的室内乐组合,哪天中国就出现世界一流的交响乐团。


近年来,室内乐在中国开始得到学校、音乐家和听众的关注,演出数量不断增加,演出质量也在快速提高,这是很令人欣慰的事。


2016年1月15日晚,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里的两个演奏厅就同时出现了两场钢琴三重奏,这两个三重奏组合,我都是我极力欣赏和推荐的,并且坚信他们都会给听众带来喜悦和享受。除了上面提到的,来自北京中央音乐学院优秀的演奏家和教育家组成的“北京老炮三重奏”(我临时给他们取的名儿),还有由在我听来和看来都是传奇的钢琴家谢亚双子和上海交响乐团两位外籍演奏家组合的三重奏,演奏勃拉姆斯《钢琴,小提琴,圆号三重奏》(作品40)和里盖蒂献给勃拉姆斯的《钢琴,小提琴,圆号三重奏》,很有意思,勃拉姆斯写这首作品献给母亲,而里盖蒂写这首作品献给勃拉姆斯。


传统的钢琴三重奏多半是由钢琴、小提琴和大提琴三件乐器组成,勃拉姆斯的这首作品40号钢琴三重奏,则是为圆号,小提琴和钢琴写的,算是勃拉姆斯的冷门作品,不是因为不好听而冷门,而是因为太难演奏好而冷门,所以,演奏和录音都不多。这首三重奏是勃拉姆斯1865年为悼念母亲去世写的,音乐忧伤而亲切,情感丰富而复杂,这三样乐器在一起演奏,各自的声音个性都显得强,很难融合,但是勃拉姆斯就把它写得那么融合,难是难在演奏。里盖蒂献给勃拉姆斯的《钢琴,圆号,小提琴三重奏》,那才是一首变态难,但又变态美的三重奏,尤其是圆号在第二乐章,感觉作曲家是对圆号演奏者有仇似的,几乎让圆号在自己的音域之外演奏,完全把圆号当短号和唢呐来整,可精彩和有趣之处,又全在这些变态的乐段。这首三重奏,每一位演奏者都有一座刀山火海得自己过,他们演奏在冒险,听者在寻求刺激。这将是一场演奏者紧张得过瘾,听众也听得过瘾的音乐会。这场音乐会的票早就没了!估计,大家都为了抢看变态的演奏吧。


里盖蒂1982年创作的这首三重奏,他自称为“第三者作曲手法:不传统也不现代。我觉得这演奏和音乐,听起来就如一场传统和现代的精彩辩论和“打斗” !里盖蒂的音乐应该是现代音乐作品中趣味性和可听性最强的。贝多芬的音乐也躲在了这首三重奏中,不信,你听听看,贝多芬的第26钢琴奏鸣曲“告别”是不是躲在了第一乐章中?告别,在这里成了为了不告别的告别!这首作品的钢琴部分由谢亚双子演奏,那可是再合适不过了,那种巫术气和魔气,我想也只有她能演奏出来。



勃拉姆斯那首三重奏就让大家现场听吧,这里先用里盖蒂的三重奏刺激一下好奇的听众们,想提前变态,就直接跳入第二乐章听吧,哈哈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