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你谓何所冬暖?一物袖底藏香

 求是1025 2016-01-12

“遥映人间冰雪样,暗香幽浮曲临江。遍识天下英雄路,俯首江左有梅郎。”一部《琅琊榜》,一位麒麟才子,一个帅了很多年、今年格外帅的胡歌,让身边无数从不看国产剧的妹子纷纷破功。

 

如果可以,你想变成梅宗主身边的谁?是青梅竹马的郡主?是寸步不离的飞流?还是心心念念的靖王?NoNoNo,我们最想变成的,其实是宗主怀中的暖手炉,被他时刻捧在手心上。

 

对,不是优乐美,是暖手炉!

 

常看古装剧,尤其是宫廷富贵戏的,肯定都见过手炉这个物件。它频繁出现在下雪天,带毛领的斗篷是它的标配。放到现代生活里,它就是办公室女孩子们过冬的三大保障之——暖宝宝。


 


▲电视剧《甄嬛传》中,暖手炉也是常出现的道具之一

 

话说回来,手炉这种高格调的古代暖宝宝,是何时流行起来的呢?

 

在没有空调、电暖气的古时候,先民们最常用的取暖手段,当然是生火。古人将火种放进了陶器具里,就成了“火炉”,然后大家一同围坐取暖,顺便联络感情,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哲学。唐代白居易在《问刘十九》诗中就写过:“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试想瑟瑟寒冬里,屋外风大雪急,室内小火炉一点,小酒一温,暖意渐浓,别说刘十九了,就是刘二十八,也已经屁颠屁颠地过来了。

 

受到火炉启示,聪明的先民发明了手炉。标准的手炉由炉身、炉底、炉盖(炉罩)、提梁(提柄)四部分组成。炉身有两层,分外壳和内胆。内胆多为铜制,内放燃炭,以产生热气,而外壳包裹内胆,既能保存内胆的热量,又能通过内外两层之间的空气传导,将热量由内胆口沿上的镂空炉盖散发出来。炉火不会一盖即灭,又不会太旺、抚之烫手,还能透过盖子的空隙,侍弄炭火,散热原理可谓相当高明。

 

 

手炉形制如小瓜大小,又可随手提动,比火盆、火炕等取暖工具方便许多。且古代人宽袍广袖,手炉可置于袖中或怀中带着,所以又有“袖炉”“捧炉”的雅称。尤其对读书人来讲,冬日提笔书法绘画,往往会因手凉而影响创作。手炉诞生以后,成为陪伴文人们度过漫漫寒冬的可爱慰藉,“纵使诗家寒到骨,阳春腕底已生姿”,那些挑灯对卷的寂寞长夜也终于温暖起来。

 

早期的手炉形制比较简陋,以圆形和椭圆形最常见。后随着其逐渐流行,先人们开始琢磨起“美化”手炉的心思。于是,形状上开始有了八角形、圆形、方形、腰形、花篮形、南瓜形、梅花形、海棠形、龟背形等,盈握感更加充足。材质则受导热因素限制,大部分是由紫铜、黄铜、白铜制成,也有少量瓷器制品。

 

在手炉工艺中,尤其能体现做工之巧和手艺之高的,当属花纹繁复的炉盖了。作为整个手炉的散热区,镂空雕刻的炉盖有五蝶捧寿、梅兰竹菊、喜鹊绕梅等众多纹形,跟炉身的福禄寿喜、花鸟虫鱼、人物山水等花纹相得益彰,有的甚至使用了错金错银、烧蓝及镶嵌银丝等特殊工艺。手炉炉身上的图画惟妙惟肖,呼之欲出,也有文雅之士将诗书画印刻其上,这些“深加工”,使手炉从最单纯的取暖工具,一跃成为富人乃至皇家的案头清玩。

 

 

据说中唐时期,手炉已成为官宦人家的室中用物。到了宋代,城市里设有香药局,售卖专供焚香和手炉使用的炭饼。北宋年间,手炉已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民间百姓普遍使用的取暖器具。当时手炉多为青铜材质,偶有银、铁、瓷,器型以“簋簋之属为之”,即方圆二式,里面放火炭或尚有余热的灶灰,小型的可放在袖子里“熏衣炙衣”。

 

至明清时期,手炉工艺愈发炉火纯青。早期的银、铁、瓷材质被大大减少,而广泛用铜。一来因铜的传热性好,捧在手上更为暖和;二来铜材细致光滑,色泽晶莹,且柔中带刚,富有延展性,于制造工艺上有着更大的发挥余地,制成的手炉也不易锈蚀和裂坏。

 

这一时期涌现出大批名家巧匠,制作的手炉格调高雅,精美绝伦,形、艺、韵、意俱佳,堪称工艺品中的珍品。炉体厚重,线条清晰,刀法流畅,一整块厚厚的铜料就能敲打出来一把手炉,炉柄上丝毫没有焊接的痕迹,简直巧夺天工。

 

清代手炉传入宫中,成为皇家御用品,一时身价倍增。因宫廷对器物要求极为严苛,从而使手炉的制作再次升级。材质上又多了漆器、珐琅等品种,工艺上还采用了掐丝珐琅,手炉装饰愈加精美。正因如此,手炉中最具艺术价值、档次最高的也多为明清作品,尤其是名家制作的手炉,融雕、镂、刻、镶、磨等工艺于一身,汇诗、书、画、印于一器,不仅是取暖器物,更是斋房文玩,极富文人书卷气,兼具历史文化内涵与收藏价值。

 

 

现在我们总说日本、韩国的制造品工艺如何如何精致,其实论到精致乃至惊艳,真正的工艺鼻祖还得是中国。深具匠心精神和高品位的我国古代先民,仅在小小的手炉制作上,早已奔着艺术这条大路越走越远了呢。

 

(十五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