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养育巷到中街路

 圆角望 2016-01-12
阴雨天里从苏州东大街一路向北,经过养育巷,再到中街路,绵延几里长的两排香樟和重阳木,每株都是一把高高撑开的大伞。道路两侧的楼房、商铺,因为古城建筑限高的缘故,跟大树相比,高矮相类,但是香樟重阳树冠高大,加之是阴雨天,路面显得愈加昏暗,整条道路仿佛都成了树的天下。经过这里,每每让人不禁迷离倘恍:这里到底是通衢大道,还是一片树林呢?
  是的,就是树林。不是“城市森林”里的水泥钢筋丛林,而是树与树联手,根与根相亲,他们站成排,站成队,是树木与树木组成的,相亲相爱的树木大家庭。高树有组织有纪律,攒足了劲儿,撑破天一样的往高处生长。他们争取日光,争取清风,争取雨露,故而根深叶茂。
  天气晴好的时候,穿行在这条路上,我时常被这几行行道树所吸引。中间的两道绿化带上,粗壮的重阳木不怒自威,仿佛爸爸妈妈,两边人行道上的香樟栽种较晚,清秀挺拔,宛如一双儿女。他们是快乐的一家。我常恨自己没有马良的神笔,不能把他们的亲密无间,不能把他们张扬的个性,都捕捉在我的笔下。
  我写过吉庆街的红桃绿柳,曾为之心动神摇;我写过道前街的银杏,铺张绚烂,一片静好。终于要写到东大街,写到养育巷,写到中街路上的香樟树重阳木了,但我却迟迟不能动笔。
  今天,骑着电瓶车在树下经过的时候,一滴冷雨不期而遇,贴着雨披穿过领口,钻进了我的脖子,在我的胸脯上蜿蜒爬行,我突然激灵一下,这是香樟们在给我捎信,他们有些迫不及待,用他们的方式给我发来了微信。
  我第一次到苏州,是十几年前的一个春节,当时我到苏州求职,那时苏州火车站还没有改造。当公交车载着我穿行在苏州大马路上的时候,我立刻就被路旁的行道树深深地吸引住了,这是与故乡一统天下的意大利杨截然不同的乔木,翠色欲滴,鲜艳夺目,他们像夹道欢迎的故人,让我在异乡里倍感亲切。
  到苏州工作之后,我才知道当初见到的香樟树。人生若只如初见,那是多美好的情感啊。妻是一所学校园林园艺课程的教师,她告诉我说,重阳木是绿化树种,缺点是治理不当,会爆发重阳木锦斑蛾。香樟树是苏州是市树,常绿大乔木,落叶多在春天。树冠广卵型,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是中国南部以及西南方城市绿化的首选优良树种。香樟树籽可做枕头填充物,是生产樟脑的主要原料。香樟木材质上乘,是制造家具的好材料。
  2005年5月,我们从租住的文衙弄的一间民房里搬进了新家。记得当时买的一套组合家具就是香樟木的,用了十多年,现在依然完好如初,打开柜门,还有淡淡的樟脑香。
  我工作过的沧浪区已经成为了历史,姑苏区也刚刚迎来她的三周岁生日。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自然的道理。但是从东大街到养育巷,从养育巷再到中街路,地名虽然有了变化,但是香樟依然还是香樟。
  ■羊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