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禅诗赏析:自乐平生道

 喝茶读书 2016-01-12

禅诗赏析:自乐平生道

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自乐平生道

  ——唐·寒山

  自乐平生道,烟萝石洞间。

  野情多放旷,长伴白云闲。

  有路不通世,无心孰可攀。

  石床孤夜坐,圆月上寒山。

  著者小传:寒山,唐贞观著名高僧,长住天台山寒岩幽窟中。与拾得、丰干皆隐栖天台山国清寺,故称“国清三隐”。寒山好吟诗唱偈,没有篇句。即题于石间树上。寒山诗有鲜明的乐府民歌风,通俗易懂,机趣昂然,多作佛门警世语。全唐诗汇编成《寒山子诗集》一卷,收录诗歌三百余首。

  赏析:“自乐平生道,烟萝石洞间”,禅者与道一体的生活自是其乐无穷,烟雾弥漫中的青萝,青萝掩映中的石洞,正是禅者修行的好地方。“野情多放旷,长伴白云闲”,所谓“野情”即是不拘礼俗而与自然为伍的性情。禅者放旷于天地之间,其心如白云一样安闲自如,任卷任舒,毫无挂碍。“有路不通世”,寒山自然有路,然而它通向的绝非世俗之地,而是通向更为曲折深邃的幽处,正所谓“野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无心孰可攀”,《坛经》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既已无心,则当下即是道场,又何需到处攀援求道呢?“石床孤夜坐,圆月上寒山”,在石床上,禅者彻夜半禅。一轮明月正透过清冷的山间夜雾,缓缓地升上寒山。寒山经常以明月来象征他的禅心:“吾心似明月,碧潭清皎洁”,“圆满光华不磨莹,挂在青天是我心”。诗僧既已得意,便自忘言,只用景语写禅语,更无一丝痕迹。

  ——选自《禅诗三百首高僧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