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门七件事”的由来

 陋室书屋2 2016-01-13

每每提及“开门七件事”,人人都知道是生活必需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七件事”。但此说法出自何时何处,却很少有人知道。

    据知,在南宋时期吴自牧著《梦梁录》中提到“八件事”,所指的是:柴、米、油、盐、酒、酱、醋、茶。因为“酒”算不上生活“必需品”,到元代时已被剔除了,就只余下“七件事”了。开门七件事,至迟应出在宋代人的口语中。所以一般认为,吴自牧乃首提“开门七件事”之人(当然,对“开门七件事”始于何时,仍有待进一步考证)。

    据元代著作《湖海新闻夷坚续志》记载,曾有宋人用云:“湖水艳,莫娇他,平日为人吃,乌龟犹自可,虔婆似那咤。早晨起来七件事,油盐酱鼓姜椒茶,冬要绫罗夏要纱。君不见,湖州张八仔,卖了良田千万顷,而今却去钓虾蟆,两片骨臂不奈遮。”另在元杂剧《玉壶春》《杜柳翠》《百花亭》等都有提及“开门七件事”。其中,提及开门七件事的还有《刘行首》:“教你当家不当家,及至当家乱如麻;早晨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由此将当家者为生活辛苦劳碌的“七件事”表现出来。及至明代,唐伯虎借一首诗《除夕囗占》点明了此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岁暮清淡无一事,竹堂寺里看梅花。”

  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开门七件事也随之进步。在现代中国大多地区,“柴”己被石油气、天然气、沼气和煤气等所取代;“米、油、盐、酱、醋”仍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主要成份;至于“茶”则成为独当一面的茶文化而闻名于世,又以江南地区为盛。从另一方面看,开门七件事在生活上所花的时间巳大不如前了。从前七件事占去了相当的时间,但现在取得和处理它们的途径越来越简便了。以上便是开门七件事之由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