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工笔人物画家巡礼——刘 俊
刘俊,字廷伟。山水人物俱能品。刘俊是明代的宫廷画家,授“锦衣都指挥”职。存世作品有《雪夜访普图》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刘海戏蟾图》藏于中国美术馆、《三仙戏蟾图》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周敦颐赏莲图》藏于明尼亚波利斯艺术馆。
《汉殿论功图》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此图画法工细严谨,设色淡雅,人物衣纹的较为粗重直挺的线条和海涛的细劲曲线形成对比,背景的单纯润柔和人物的丰满形成一定的对比。取材于“汉殿论功”的典故。汉高祖刘邦初立,功臣在殿上争功邀赏,致拔剑砍殿柱。叔孙通乃说高祖召鲁地诸生,规定朝仪,高祖大喜,以为如此始知皇帝之尊。
《雪夜访普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描写宋太祖赵匡胤雪夜访赵普的历史故事。据《宋史·赵普本传》记载:“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一日,大雪问夜,普意帝不出。久之,闻叩门声,普亟出,帝立风雪中,普惶惧迎拜,帝曰:‘已约晋王矣。'已而太宗至,设重裀地坐堂中,炽炭烧肉,普妻行酒,帝以嫂呼之。因与普计下太原。”画面描绘的正是这一历史情景。在门庭宽敞、屋宇数重的枢密副史府内,前厅正中二人围炉而坐。上首坐的是宋太祖赵匡胤,他头扎巾帽,身穿盘领窄袖袍服,腰束锦带,身材魁伟,气度不凡,其庄严的表情,侧首聆听的姿态,恰当地表现了深夜访贤、商议国家大事的仪态和心境。身着便服的枢密副史赵普在下首侧坐,恭谦地侃侃而谈,细致地刻画出了他诚恳献策的谋臣风度。画家在着意刻画主体人物的同时,对景象做了细致的描写。近岩远山,老树昏鸦,均被夜色笼罩着,竹叶、树枝、屋脊上覆盖着皑皑白雪,天气显然很寒冷。为突出赵匡胤的天子身份,在大门外象征性地画有四个侍卫,他们似乎守候已久。这些细微的描绘,深化了雪夜访贤的主题。
此画构图主次分明,主题突出,人物刻画精细生动,屋宇、什物结构精确,线条工整。山石树木的勾斫皴擦,既保持了宋人画的劲健之笔,又呈疏简之势,反映了明代院体画所呈现的变化。
《刘海蟾图》 181.3×108.8cm
画中刘海蟾神情怡然,步态从容,身着长袍,足登云履,腰系葫芦与紫芝。左手托三足金蟾,飘波于碧涛之上。背景远山一抹,海天辽阔。驻足画前细细品味,一股清新自然之气扑面而来。在浩瀚无垠的大海和辽阔无边的天空映衬之下,刘海蟾的神仙气质脱颖而出。画家摄取了刘海蟾信步波上的瞬间,虽无情节,却给人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他是到蓬莱赴会众神仙,还是到凡间赐福世人?这正是画家构思的奇妙之处。
此画中的墨线劲健有力,谨严洒脱。线随物变,质感极强。人物的衣褶、肤发、海浪、远山、紫芝、葫芦,用线各显其妙。特别是人物的头发和三足金蟾,其质感表现的尤为精道。头发用细如游丝的线条勾出,加以墨色多层渲染,使头发蓬松自然。金蟾的背部利用墨色的层次变化以水冲渍形成深浅凹凸的效果,将金蟾的质感表现得惟妙惟肖。海浪采用装饰性手法。这是中国传统工笔画的特点。中国古画论有“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之说,古人面对自然绝不会自然主义地抄袭,而是通过心中的过滤将自然物象转化为心中物象,并将其归纳、概括为不同的符号,形成中国画独有的形式美感。画中的海浪经过画家的提炼和再创造,成为有规律的云形图案,很好地表现了海水的动感。整幅画利用了虚实对比的艺术手法,繁密的云形波浪与疏朗的天空远山形成鲜明对照既突出了海浪的汹涌澎湃,又反衬了天空的空旷深远。
画面设色温润淡雅,绿色的海水,青黛的远山和蓝色的衣领、袖口形成柔和的冷色调,红色的灵芝则起到了“万绿丛中一点红”的作用,使画面增加了生气。
画幅右下方有画家的题款“刘俊”二字,下钤一方“锦衣都指挥”阳文印。由此可知刘俊是明代的宫廷画家。有
【刘俊的其他作品】
刘海戏蟾图 绢本设色 139.5×97.8cm 中国美术馆
刘海像 30X85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三仙戲蟾圖軸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周敦颐赏莲图 美国明尼亚波利斯艺术馆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