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树林海鲜美食节——走进东厦】文化之乡

 闽南风 2016-01-13


位于佳洲村的林太史公祠堂(资料图)



高溪庙是天地会的发祥地(资料图)


云报讯(朱明强 文)

梁山脚下,漳江之滨有一颗“明珠”--东厦镇。仙人峰草木郁郁葱葱,“开漳圣王”陈元光祖母魏妈的园陵座落在半径山下,守护着东厦镇;明代乡贤林偕春出生在佳洲村,其故居修葺一新;高溪庙是天地会的发祥地。东厦可谓钟灵毓秀、人杰地灵。

你可知“清漳置郡县,州名缘魏妈”之说的由来?这正是漳州人共同的太祖母。开漳圣王陈元光祖母魏敬为了安抚远离故乡的南征将士,指云霄主河流“绥安溪”,对众将士说“此水有如(山西)上党之清漳。”于是她把古“绥安溪”改名为“漳江”,藉以宽慰将士们的怀乡之念。这便是漳江和漳州的由来。魏妈非常重视教育,倡导教化,促使陈元光办起全国第一所府学“松鹫书院”。漳州至此从蛮夷之地,摇身一变,成为闽南文枢,泽披千年。公元692年,时年93岁的魏妈欣然仙逝,葬于半径山之麓。守护者云霄这片土地上千年。

为纪念魏妈,今年东厦镇修复魏妈墓,开辟相关图片史料陈列,建立魏妈纪念馆,展示闽台浓厚的开漳历史文化渊源。并将于元月18号举行魏妈文化节,届时数十个国家的海外信徒,将前来祭拜,纪念这位巾帼英雄。

明朝时期,东厦镇佳洲岛上诞生了一位“文魁星”--林偕春,人称林太师公。他被大学士黄道周尊称为“先正伟人”。林偕春一生光明磊落,匡扶正义,他不畏权势, 刚直正派, 清廉勤政、举贤任能,并为当地百姓做了很多好事,林偕春“真爱给黎民”。历来深受人们尊崇和景仰,影响遍及闽南、粤东诸县和台湾南投、台中及东南亚一带。

公元1761年,提喜禅师在东厦镇溪塘村高溪庙正式创立天地会(洪门)。高溪庙古色古香,环境清幽,尽显“地镇高岗,一派溪水千古秀;门朝大海,三合河水万年流”的气势。天地会以反清复明,替天行道,劫富济贫等口号,反映了当时平民的民族观念和反对阶级压迫的要求。清嘉道以后,天地会发展到海外,在东南亚与美洲华侨中广泛流传,曾组织华侨多次举行反抗西方殖民者的斗争。辛亥革命时期,天地会及其分支积极参加和支持革命党人领导的武装起义。中国致公党由近代天地会在海外的分支致公堂发展而来。对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学之昌盛,人物之俊彦,山川之灵秀,气象之宏伟。这就是东厦。几多荣辱沉浮,几度盛衰兴亡,阅历千年沧桑。且看今日之东厦,幼童谨庠序之教,老者衣帛食肉,市列珠玑,户盈罗绮,今朝盛景胜往昔。


《厦门晚报》访闽南“佘太君” 听林太师公故事

到云霄除了品尝美食,还可探寻开漳圣地的人物传奇


  庄重威严的将军庙、香火旺盛的威惠庙、历久弥新的魏妈祈福民俗、代代传承的林太师公故事……众多开漳文物遗址和民间信仰民俗,就像一颗颗耀眼的珍珠镶嵌在云霄这一漳州文明的发祥地上。此次云霄海鲜美食节,将迎来一拨拨的游客和美食家。大家在品尝海鲜、寻找古早味的同时,不妨也探访一番云霄的人文历史。与开幕活动同步举行的魏妈祈福及林太师公事迹展示,可以让您对云霄乃至漳州的文化底蕴有个管窥。 记者 朱亚圣

  【巾帼英雄】

  开漳圣王的祖母魏妈

  是闽南版的“佘太君”

  ■云霄华庙魏妈像

  ■魏妈纪念堂

  “杨家将”的故事家喻户晓,而佘太君的形象感人至深。长期研究开漳圣王文化的云霄县博物馆馆长汤毓贤认为,佘太君是以开漳圣王陈元光的祖母魏敬(即魏妈)为原型进行的人物创作。   

  唐总章二年(公元669年),闽粤发生“蛮獠啸乱”,年逾古稀的魏敬披挂挥师南援。援军行至浙江时,因水土不服和瘟疫,她的儿子陈敏、陈敷和随军两个孙子相继病亡。她强忍悲痛,自挂帅印统军继续南下。

  援军行至梁山蒲葵关(今漳浦县盘陀岭)时,遇到了一座寨堡,负责主攻的将领李伯瑶采取“割鹅颈”战术一举攻破寨堡。这一史料被演绎成明末小说《杨文广平闽十八洞》中最精彩的一章——“李伯瑶娘子寨招亲”,连将领的名字都没改。

  “这其实是明末小说家借杨文广征蛮故事,来寄寓陈元光平蛮史实,杨文广根本没到过福建。”汤毓贤说,历史上对佘太君的记载模糊不清,甚至清朝以前史料都未记载。而魏妈的事迹却被载入正史,同样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巾帼英雄形象。他认为,“佘太君百岁挂帅”的艺术形象,是以魏妈为原型演绎的。

  【链接】

  当地建魏妈文化园 第一期工程已完成

  据考证,魏妈于天授二年(公元691年)溘然仙逝,葬于云霄东厦镇竹塔村半径山。魏妈墓园建筑虽已湮没,但唐代依山为陵,墓域范围较大。2002年,马来西亚华侨陈良民先生出资建设了魏妈纪念堂。

  目前,云霄县政府正在规划建设魏妈文化园,第一期工程已告完成,落成庆典活动将于1月18日举行。魏妈文化园的总体规划主要以半径山魏妈墓园、陈元光守墓庐遗址和半径古道、神道碑、魏妈庙为核心园区,规划纳入仙人峰、龙泉寺、龙凤寺、棋盘石等,精心打造“圣王文化,朝圣之旅”旅游品牌。

  【人物资料】

  魏敬(公元599—691年),字玉珏,世称魏妈,河南汝宁人,隋中书魏潜之女。

  唐仪凤二年(公元677年),魏妈之子陈政将军积劳成疾去世,年仅21岁的陈元光奉敕袭父职。年近八旬的魏妈继续扶助孙子,平定了闽粤之乱。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陈元光成为漳州首任刺史,魏妈继续协助。

  魏妈逝世后,由于其功德显著,深受百姓爱戴,漳潮很多百姓自发聚集,前往墓前吊祭。宋绍兴十三年,宋高宗追封其为“济顺嘉淑夫人”,宋绍兴二十年又追封魏妈为“济顺昭德夫人”。

  【先正伟人】

  云霄也有位“太史公”

  供奉他的庙宇百余座

  ■云山书院里的林偕春像

  ■林偕春祠堂

  林偕春,明朝嘉靖年间进士,云霄县明代乡贤。他勤政刚直,心系民瘼,被明末学者黄道周尊称为“先正伟人、孝廉双馨”。林偕春逝世后,被当地百姓奉为神明,建庙祭祀,尊称为“太史公”,成为一方保护神。相传他于隆庆年间(1567-1572年)曾侍读于太子,故民间又尊称其为“林太师公”。

  万历元年(1573年),林偕春纂修《先朝实录》,在为首辅张居正的母亲撰拟制诰时,张居正要求增改褒言,林偕春以“王言有体”坚执不从,并因秉笔直书而遭排挤,不久辞官,直到万历十年(1582年)才被起用。万历十五年(1587年),他又因性格坦直遭到中伤,再次弃官归里。

  无论入朝为官,还是退隐归里,林偕春都乐为桑梓做好事。一次,云霄有不法之徒扰乱治安,朝廷准备派兵镇压,林偕春闻讯后,即向朝廷奏明“滥用兵革”的弊端,倡导乡民联防,使不法之徒销声匿迹,也避免了一场兵祸。汀潮盗贼犯境时,漳州太守打算派兵驻守云霄,他修书恳论“官多民扰”的弊端,很快促其罢设。他还为云霄乡民请免公溪泥舶税,不惧得罪地方官。

  如今,闽南、粤东和台湾有很多民众信奉“林太师公”。两岸供奉太师公的庙宇已达百余座。

  【链接】

  古建筑专家担纲设计 林偕春祠堂修旧如旧

  林偕春祠堂位于云霄县东厦镇佳洲村,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主殿世德堂设林偕春谢世时木质灵牌,建筑面积960多平方米,坐西南向东北,采用传统悬山式土木结构,灰墙灰瓦,红色房梁,显得古朴大方。1995年,当地集资维修前厅,保存明中期建筑风貌。这两年,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由古建筑专家担纲设计进行修复,将其打造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物保护单位和旅游胜地。

  【人物资料】

  林偕春(1537年—1604年),字孚元,号警庸,祖居云霄东厦镇佳洲岛。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进士,他经历嘉靖、隆庆和万历三朝,历官翰林院庶吉士、检讨、编修,湖广按察司副使、两浙学政、南赣兵备副使、湖广布政司右参政。

  林偕春著述甚丰,除了载入《明史·艺文志》的《云山居士集》及参与编修《实录》、《承天大志》、《漳浦县志》外,还著有《三国志摘》、《晋书北史抄略》等,为后世留下《安攘要论》、《边防总论》等经世华章,至今仍具有借鉴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