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九成人际关系问题,都来自你没搞清楚人际关系的本质

 即开欧文 2016-01-13

在我们很小的时候,我们对于人际关系的认识往往是这样的:

父母全心全意不求回报地抚养自己的子女,只要他们能过的开心快乐就足够了。

我们和一起长大的朋友们分享了人生中不可替代的时刻,只要我们需要,对方什么都会为我们做,不会算计,而如果对方有需要,我们也能为他们赴汤蹈火。

遇见了心动的那个人,『我爱你,不因为别的什么,而是在那一天,你刚好穿了一件我喜欢的白衬衫』,『我对你一无所求,只要你开心就好』……

很多人以及很多人际关系的困扰的起源,往往都在于我们在内心构建了一个『不为什么』『不求回报』『不计得失』的人际关系交往模型,并且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追求这样的人际关系。

而当我们得不到理想的关系的时候,我们或是责怪自己,或是责怪他人,但不可避免的是,我们都会因此感到苦恼。

问题出在哪里?

上述的理想型的人际关系,有吗?

大概是有的,但是只存在于水晶镇纯洁村童话街梦想路贩卖的儿童泡泡糖中。

九成人际关系问题,都来自你没搞清楚人际关系的本质

也许你会足够幸运,可以得到一两颗这样甜美的让你觉得『我这辈子值了』的泡泡糖(理想人际关系),但你无法依靠它为生。

虽然它很美味,很令人向往,但能够填饱我们的肚子(满足我们的日常人际关系需求)的,往往是那些不那么『美味』的东西——那些『求回报』『计较得失』『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的人际关系

就比如说,当我们长大之后,我们往往会发现,真实的人生是:

父母固然爱自己的孩子,但是也会希望孩子能够光耀门楣给自己脸上增光,或是抱着养儿防老的观念。最低限度,父母会希望从抚养儿女的过程中得到快乐和成就感。

朋友很难做到完全或长期的无私奉献(除非你的朋友是南丁格尔),他们的付出会期望你的回报,或者是你也会帮助他们,或者是你作为最佳好友的来陪伴,又或者是满足他们自身付出以感受到自己强大的需求。

而恋人的开端虽然可能是某种机缘巧合,但面对现实吧,即使是最动人的情话,『你什么都不需要做,不需要改变自己,只要你存在,就能让我快乐』,这里面也其实有一个前提,『你存在』。

而这就揭露了我们人生中需要处理的大部分人际关系的本质:价值交换

请记住这句话来作为你理性思考人际关系这件事的起点:良好、稳定、令人愉快的人际关系的本质,是良好、稳定、能令双方满意的价值交换。

九成人际关系问题,都来自你没搞清楚人际关系的本质

请不要狭义地理解『价值』,它可以是金钱、信息、陪伴、爱等很多很多美好的东西。

也无须觉得『交换』很功利很丑恶——就像你不会觉得一加一等于二或者太阳从东方升起很丑恶一样,人们需要利益交换来建立关系,将它看做人性上的『自然规律』就好。

而由此推断,人际关系问题的起源,就是失衡的价值交换

你可能要说,价值交换这一套很简单,我早就知道,或者你说了我就懂了。但是我还是不知道怎么解决问题。

可你确定你真的懂了吗?

价值交换失衡有几种情况。第一种大家都懂,就是原来用于交换的价值实际改变了

举个例子,为什么我们在学生时代的好友往往越行越远?

换个角度,为什么我们在学生时代走的那么近?我们那个时候交换的是什么价值?因为那个时候,我们的生活很相似,我们可以『交换信息』(听说下周要考试!)(这个老师很难缠!)『彼此陪伴』(待会一起吃饭啊!)(周六有电影一起去看呗)。

而当我们的生活圈子和生活内容不同了之后,原来用于交换的『交换信息』和『彼此陪伴』的价值不复存在,因此关系也就淡了。

当然,如果你在学生时代有推心置腹的好朋友,可能你还是会和他们保持知心好友的关系。但这并不会否定我们的价值交换理论:你们持续的好友关系,恰恰是因为『作为知心好友彼此说说心里话』这个价值持续存在。

从反面来讲,如果当年的老同学,跟你的生活有了新的交集,或者说有了新的价值交换点,你们的关系又会很快热络起来。因为构成了新的价值交换机制。

上述这种很好懂,很多聪明的人也都已经或多或少地意识到了这一点,但他们的人际关系还是常出问题,为什么?

任何关于人际关系的事,都缺乏绝对『客观』的指标,我们更应该注重的是『主观』的指标。

换成人话,应用到我们现在讨论的问题,我想表达的就是,『等价交换』是需要『双方』都认为这个交换是『物有所值』的,双方都获益乃至满意的。这是一个主观的评价

由此,第二种价值交换失衡的可能性就是你提供的东西(虽然你觉得很有价值)但是并不是对方想要的东西,因此实际上在对方看来价值交换是失衡的

打个比方来说,你一开始送了对方草莓,对方回报给你苹果。看上去很好对不对?但实际上对方想要的是橙子,一开始接受你的草莓其实是因为礼貌或者别的什么原因,而由于你没有提供对方真正想要的东西,这实际上不是一个『等价』交换的关系,哪怕草莓客观上更贵,哪怕你其实更珍惜草莓。

九成人际关系问题,都来自你没搞清楚人际关系的本质

拿我自己开刀,举个例子,大家可能都知道我有个基友老黄,我每次跟她见面,都会给她提很多形象改造方面的建议,认为自己难得见她一面,应该提供有价值的东西。

但当这样好几次之后,老黄终于忍不住了,说:『我跟你出来玩的时候不提我的工作,你能不能也放下你的职业病不要提你的工作?我只是想跟朋友安静地吃个饭而已!』

如何解决这种情况?一方面自己要观察对方的反映,对方对于自己提供的价值是否利用了,是否对她有帮助,她是否喜欢。另一方面,如果自己实在搞不清,不妨抱着诚恳的态度开诚布公地谈谈,询问对方的反馈。

并且,从建立良好关系的层面来说,我们应该感谢那些坦率地指出『你别这样做了,你这样做我不舒服』的人,因为他们省去了我们瞎琢磨和沟通的时间,也没有默默地不爽然后暗地里拖我们黑名单然后给我们小鞋穿。

(换个角度,如果你想要跟对方表达你不喜欢ta的某些行为,可以先把本文转给他看,这样你再跟他说,他就好接受了:D )

第三种情况,虽然拿来交换的价值本身没有发生变化,但由于对方对这个价值的评价发生了变化,所以也会造成价值交换的失衡

依旧是举个例子,你当时一起打DOTA认识的好朋友,在你们日日夜夜DOTA的时候你们好的可以同穿一条裤子。但当你后来不喜欢玩DOTA了,即使他提供的『我愿意陪你DOTA,anytime』的价值就下降了,如果没有别的价值的话,你可能就还是情愿让他穿他自己的裤子。

又或者,你原来有个好朋友,你时常向他倾诉烦恼,这时他提供的就是『倾听』这个价值.但他不是个很好的倾听者,常常打断你,而且很少给你发『摸摸』『太可怜了给你个红包吧』。

那么,如果你之后认识了一个每一次都会耐心听完,给你情感回应,并且还给你发红包安慰你的朋友,虽然你之前的好朋友提供的价值实际上是没变的,但由于你有了更好的替代,所以在这一单一价值的层面,你们原来平衡的关系失衡了,因为她提供的价值在你看来『贬值』了。

而最后一个失衡的方面,就是情感——人是很复杂的生物,有时候变得不是交换的价值本身,而是我们多出来的嫉妒心、攀比心、自利心,这个说起来比较复杂,本期就不展开了。

为什么要说这么长的『价值交换失衡』?

九成人际关系问题,都来自你没搞清楚人际关系的本质

一方面是希望通过举例说明让大家更好地理解人际关系的本质在于价值交换,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大家明白,这个价值交换是不是健康是不是等价公平,是双方共同的主观观点决定的

因此,切勿有『我这是好东西』『你不识好歹是你的错』的想法——我们的标准是『对方(想要什么)』而不是『我们(自己觉得什么是好的)』。简而言之,不要自以为是

上述的内容,可能有些抽象,下面就针对大家在后台提出的几个困境做具体应用式的解答:

九成人际关系问题,都来自你没搞清楚人际关系的本质

困境一

内向而不善言辞的人,如何扩大交际圈,交更多的朋友?

根据我们上文所说的内容,其实聪明如你,应该已经明白,决定是否能有新的关系的关键,不是你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而是你有什么样的价值,你能提供什么样的价值,你的价值能被多少人需要

内向而不善言辞的人,往往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善于倾听。这在大家都很以自我为中心的时代,其实是很可贵的品质。

而什么人最需要『善于倾听』这个价值呢?当然是那些很喜欢讲的人。当然,我的读者们应该都有这个优点,不然应该很难容忍我时常讲到兴起就写一篇长篇大论的习惯。

如果你觉得『善于倾听』这个优点太被动,那么内向的人往往(由于不需要花精力说话往往会有更多精力关注他人)有细心的优点,在大家一起出去的时候,为大家考虑一些细节问题(明天会下雨!后天会降温!公车10点就没有了!),表现出自己的细致的价值(XXX身体不舒服,我们点两个素菜吧),爱你的人不会比爱那些爱出风头的人少的。

简而言之,思路是『找到自己的价值』→『找到需要该价值的人』→『体现价值』→『构造良好的价值交换』→『构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没有必要每个人都强迫自己成为一个外向的交际花,找到自己的价值,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能量,做快乐的真实的自己,这会是更好的路径。

困境二

将要迈入职场,作为小白,如何处理职场人际关系?

职场是一个很复杂的环境,负责任的态度应该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当还没有具体问题的时候,可以从我们本期讲的内容来找找思路。

我们上面说过了,良好关系的基础是良好的价值交换。说白了,你能提供什么别人需要的东西(别人期望从你这里得到什么),以及你需要什么和应该从谁那里得到。

先说前一层,公司里的前辈会希望从小朋友处得到什么?想就知道不可能是方向的指点或者是抨击他们的工作方式(哪怕你觉得这个很有价值但是人家不需要!)。

以我之前工作的地方为例,我们对于实习生的期望就是,能吃苦,肯干活,特别是那些简单(因为不需要教)、枯燥(因为我们自己不想做)的活。而如果你想要当一个受欢迎的实习生/新人,当然是要满足大家对你的期待,积极细致地去做那些基础的、有点枯燥的工作。

当然,这只是问题的一面,这并不代表我们要对于前辈的予取予求统统答应。良好的关系是双方都满意,因此我们也需要考虑,我们自己需要什么?我们需要的东西可以从谁那里得到?

一般来说,作为新人都会希望能够学到东西,跟自己的直属上司和同职位但是资历更深的人搞好关系是没错的,对于他们的活,不仅不要推,而且要做好,并且自己要通过总结和发问尽量学习。而对于那些不太能够提供你要的东西的人,可以适当地将重要性降低,优先等级推后,如果实在忙不过来,也应该跟他们沟通。

最后再强调一下,职场是个很复杂的环境,这里只是提供一个思路。具体问题还是要具体分析。

困境三

考试的复习资料,要不要共享?

重复一遍,人际关系的本质在于价值交换——要不要共享?你觉得你付出的和你得到的是否能成构成等价公平?如果能,Why not?如果不能,Why yes?

当然,很多脸皮薄的学生们还是会犹豫『可是不共享的话会不会显得我很自私』?

首先,不共享当然是一种自私的行为。但自私是不是一定是一件不好的事?如果大家都不自私,现在就应该把钱全部捐给希望工程(或者赞赏给我!哈哈!)。但我们并不会因为自己没有捐出所有的钱就责备自己,这显然说明,我们是接受一定程度的自私的,我们不能接受的,只是过度的自私。

而什么是过度的自私?在简妮看来,就是『不公平』。如果大家都拿出了复习资料,你自己看了别人的,又不愿拿出自己的,就是一种过度的自私了。如果你想要自己复习,不看别人的,也不拿出自己的,起码在我看来,这并不是一种过度自私的行为。

而如果别人要指责你『你为什么不拿出你的复习资料』,你只要不过度自私,就完全可以问心无愧——而事实上,大部分会指责别人自私的人,自己往往也不怎么会拿出复习资料。如果他们觉得自己都没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因为他们的指责自己背上良心的负担呢?

很多人说『年轻人脸皮薄』,其实就是说,年轻人往往虽然知道『这样做什么都得不到』但是还是为了很多『应该』这样去做。

然而,其实咱们上面已经说了,没有那么多的应该,说到底,人际关系就是『价值交换』,没有公平的『价值交换』,就没有健康的关系。那如果你连良好的关系都换不来,甚至要让自己纠结痛苦,你又是何苦呢?

事实上,我绝不是号召大家去做『圣母』,良好的关系一定是『双方』都获益——

困境四

因为自己爱打扮/太漂亮/家里有钱/学霸,身边的人排挤自己。

其实,这是一种典型的价值交换失衡

中国有句古话,『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一种更通俗的表达方法是『枪打出头鸟』,无论你喜欢与否,人们就是会或多或少地讨厌身边那些优秀的人——个人分析,这是因为,这样的人的存在,会让我们觉得我们自己相比之下很差劲。

而为了弥补自己的这种心态,我们要么就是告诉自己『ta其实没什么厉害的』或者『他算个毛线我比他厉害多了),要么就是动点小手脚,让他们跌下神坛,然后『我就知道不可能有那么厉害的,本来觉得自己很自卑现在不会了。』

而换个角度,如果你(不幸)是鹤立鸡群里面的那只鹤,你该怎么应对

其实人们之所以要打掉出头鸟,就是因为你的优秀让他们的利益受损了(觉得自己相比之下很差劲)但是你的优秀没有让他们得到好处,所以就失衡了。

而你能做的很简单的一点,就是让她们从你的优点中得到好处。

你会打扮?那么你可以给他们穿衣打扮上的建议(当然,你的姿态应该是『这是我的一点小建议』而不是『你的品味土爆了姐告诉你该怎么穿』)。如果你是学霸,不妨分享一些学习的小tips。如果你特别有钱,不妨买些小零食来给大家分。

这么做需要迈过的第一道坎就是,很多人想不通:我为什么要对他们好?我又不欠他们的!

没错,你并不欠他们的,你这么做看似是为了他们,其实是为了你自己。如果保持现在的状态,他们不高兴,你也不高兴,你们是双输。但如果你能付出一点小代价,让她们停止攻击你,你也可以处在一个相对友善愉快的环境里,其实对你自己来说是值得的。

而第二道坎就是,很多人说,简妮我是付出了,但是那些人得寸进尺

就像我刚才说的,良好的关系是『双方都觉得获益』,出现这种情况,首先应该自查:我提供的东西确实是他们需要的吗?我提供的东西他们是觉得受益了吗?像我们刚才说的,切忌自以为是

而另一方面,当然有人是得寸进尺的,这样的情况下,就不满足『双方都觉得获益』。而且以我的经验,得寸进尺的人得了尺还会进丈。

所以这种情况下,更好的态度是,了解对方要么是情商低要么是观念有问题,建立良好互助的人际关系的可能性不高,停止无谓的付出,离对方远一点,并且无须因为这种关系处不好责怪自己

(关于如何处好宿舍同学的关系,我在知乎曾经有一个更为详细全面的答案,在文章的末尾点击『阅读原文』可以跳转~)

困境五

快放假了需要拜访长辈,如何跟长辈相处?

长辈需要什么?他们往往需要小辈的尊重和承认

而如何满足他们的需求?按他们方便的时间上门(尊重),带上礼物(尊重),耐心地听他们讲年轻时候的成就,哪怕其实不怎么厉害,哪怕他们其实讲了很多遍,找出里面厉害的部分予以承认(爷爷你那个时候好勇敢!我要是能向爷爷这样就好了),不要批判他们的观点和生活,哪怕这在你看来很蠢(你不妨将这个看做一种礼貌)。

细节当然还有很多可以写(大家可以在评论区补充!),但总体的思路就是如此。

为了将整个思想诠释清楚,本期内容有点长,之所以不是简单的答疑而是写出了本质,是希望聪明的读者们不仅能够解决眼前的问题,还能找到思路解决更多的以后的问题。

关于人际交往的往期内容:

▼长按下方二维码,可以关注我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