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度好文‖石化院、石科院傻傻分不清,快来了解

 kbbjq 2016-01-14

——石化领域研究院作为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以满足国家和炼油行业的技术需求为首要任务,为石化工业的发展、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肩负着石油化工行业技术的创新、发展重任。在此,石化缘代表行业同仁向研究院科研机构的工作人员表示感谢!中石化在炼化行业的研究机构以石科院、北化院、抚顺院、上海院为主;中石油在炼化行业的研究构则以石化院为主。应广大粉丝朋友要求,今天的内容我们重点普及一下石化院、石科院,这两个院对于资深的行业朋友来说,很容易分辨,但对于初入石化领域的朋友来说,是傻傻分清。下面,跟随石化缘来了解这两个院的细况。


一、中国石油石化研究院


1、院况介绍


中国石油石化研究院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直属研究院,下设9个研究机构,并对兰州、大庆、吉林和辽阳4个化工研究中心实行业务领导,集中承担中国石油炼油化工技术研发任务。


2、发展目标


中国石油石化研究院是中国石油炼化业务决策支持和生产技术服务中心、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和高层次炼化科技人才培养中心,发展目标是“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炼化技术研究院,为中国石油炼化业务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3、主要职能


跟踪国际炼化技术发展趋势,为公司下游业务发展提供战略决策支持;依据公司发展规划和生产需求,提出并承担炼油化工重大技术攻关、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以及超前储备技术研究项目;组织开展炼油化工国内外研发合作,做好关键技术、主导产品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工作;负责重大技术中试、工业试验,炼化技术工程化研究,开展科研成果推广及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等。


4、经营理念


中国石油石化研究院实行开放办院,追求合作共赢,将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专业研发机构、大学、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加快炼油和石油化工技术创新步伐。


5、研究成果(部分)


(1)自主开发零碱渣排放的液化气深度脱硫(LDS)技术


(2)成功开发了催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催化汽油脱硫—改质组合技术、催化轻汽油醚化技术、液化气深度脱硫技术4项满足国IV、国V清洁汽油生产需求的升级技术,可实现国IV汽油向国V汽油生产的平稳过渡。


(3)在柴油质量升级方面,形成了PHF加氢精制、PHU加氢改质和PHV异构降凝系列技术,成为中国清洁柴油生产的主体技术。


(4)成功研发六大类52个品种催化剂新产品及8个品种催化剂新材料;开发出5个工艺包,共生产应用近10万吨催化剂,在54家企业近120套工业装置推广应用,新增效益20亿元以上。6个品种催化裂化催化剂、6个品种加氢催化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5)在劣质重油延迟焦化技术上取得突破,在100万吨/年工业装置上完成了国内首次100%委内瑞拉超重油渣油延迟焦化工业试验,在乌石化等7套百万吨焦化装置应用,液收提高2个百分点,年新增经济效益超过10亿元。


(6)攻克了异构脱蜡分子筛大规模生产技术,形成润滑油异构脱蜡成套技术。我国成为美国之后第二个拥有该技术的国家。


(7)研发的镍基加氢催化剂在独山子、大庆、抚顺等大型乙烯装置上推广应用,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


(8)自主研发了中国石油聚乙烯、聚丙烯催化剂,大大提升了新产品开发能力。


(9)环保型丁腈橡胶和环保型丁苯橡胶及配套环保填充油成套技术。


(10)开发出适合不同硫含量、不同烯烃含量催化裂化(FCC) 汽油清洁化的“全馏分FCC 汽油预加氢—轻重汽油切割—轻汽油醚化—重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接力脱硫/辛烷值恢复”成套技术。


(11)开发出柴油加氢精制、加氢改质和异构降凝等3类6种催化剂制备技术。


更多专项技术请到石化院咨询。


二、中国石化石科院


1、院况介绍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石科院)是中国石化直属的石油炼制与石油化工综合性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创建于1956年。石科院以石油炼制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为主,注重油化结合,兼顾相关石油化工技术的研发。近年加强了在新型替代燃料和新能源领域的创新,正在向全方位的以炼油为主、油化结合的能源型研发机构转变。多年来,石科院在技术创新方面既重视与企业和设计单位的合作,注重市场拉动的作用又十分重视开展导向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积累科学知识和工艺、工程经验,发挥知识创新对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目前,石科院拥有从原油评价到各项炼油工艺技术及催化剂开发,直到石油产品研制和评价的全炼油厂成套技术的开发实力和研发优势。科研业务领域包括:清洁汽/煤/柴油生产技术、劣质和重质原油加工技术、油化结合技术、芳烃生产技术、石油产品生产技术、石油化学品生产技术、石油替代资源研究、炼化技术基础、计算机技术应用以及分析测试等配套技术共十个方面。


石科院下设18个研究部门,拥有一支综合技术优势突出的科研队伍,目前职工总数为1231人,各类技术人员1093人。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23人,高级技术人员508人;博士268人,硕士281人。拥有近千套中小型炼油和石油化工试验装置及各种化学分析仪器,涉及炼油工艺、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和添加剂以及油品应用研究等领域。石科院有炼油工艺与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石油化工催化材料与反应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能源石油炼制技术研发中心、中国石化润滑油评定中心、中国石化水处理技术服务中心、中国石化生物液体燃料重点实验室、中国石化重(劣)质油及非常规油气资源炼制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石化分子炼油重点实验室、中国石化芳烃技术重点实验室等机构。是全国石油产品标准化归口单位,是国家石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炼制分会的挂靠单位,是《石油学报》、《石油炼制与化工》和英文版的《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and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3个科技期刊的编辑、出版单位。石科院有研究生部和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化学工艺、应用化学专业博士学位、化学工艺、应用化学、工业催化和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的授予权。


经过59年的建设和发展,石科院已经成为科研力量雄厚、装备齐全,石油炼制与石油化工科研开发、技术许可、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相结合的综合性研究开发机构。建院至今,共获得部级以上奖励的科技成果900项,国家级奖励129项。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国家发明一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9项。截至2014年底,累计申请国内专利5636件,获准授权3085件;申请国外专利926件,获准授权538件;6项专利获得了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颁发的中国专利金奖。2014年,石科院申请中国专利638件,获得授权445件;申请国外专利102件,获得授权80件。近年来申请发明专利数量在全国科研院所中一直名列前茅。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石科院均研发出对中国炼油工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意义和推动作用的重大技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参与开发的流化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延迟焦化、尿素脱蜡、新型催化剂和添加剂,被誉为中国炼油史上的“五朵金花”,是实现中国现代炼油技术从无到有的标志。同一时期研制的航空燃料和特种润滑油、脂,解决了当时国防工业的燃眉之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发出提升管催化裂化工艺、分子筛催化裂化催化剂、半再生催化重整工艺和双金属重整催化剂,保持了炼油技术的发展势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发了重油催化裂化催化剂、USY分子筛和REHY分子筛、RN-1加氢精制催化剂、铂铼重整催化剂系列、SKI二甲苯异构化催化剂、全大庆常压渣油催化裂化工艺技术、针状焦生产技术、高功率坦克发动机油等,总体技术接近世界水平,开始形成石科院的优势技术领域,为中国现代炼油工业技术、催化剂基本实现自给发挥了关键作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发了催化裂化家族技术,其中:DCC技术获得1995年度唯一的一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并实现了我国炼油技术的出口;开发了新型ZRP分子筛、重油加工组合工艺技术、中压加氢改质技术、中压加氢裂化技术、低压组合床重整技术、新型溶剂芳烃抽提技术,以及用于神舟系列载人宇宙飞船、导弹、卫星、舰艇和水陆装甲车等的特种润滑油、脂等,技术基本达到国际水平,部分技术达到国际先进甚至国际领先水平,一批技术和产品开始走出国门,陆续进入东南亚、中东和欧美市场。


进入21世纪,面对中国炼油工业面临的清洁油品生产、产品结构调整、降低生产成本等诸多挑战,石科院科学地分析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前开展了相关课题的研究,在清洁汽、柴油生产,提高原油加工深度,增加轻质油收率,含硫、含酸和重质、劣质原油加工等方面,成功地开发并实施了多项技术,支撑了炼油工业的发展,同时进行了必要的技术储备。其中: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烯烃含量GOR系列催化剂、多产异构烷烃的催化裂化MIP技术、生产清洁汽油并增产丙烯CGP技术等在炼油厂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形成了符合中国炼油装置特点、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清洁汽油生产成套技术,使中国石化炼油企业在重大挑战面前,以较少投资、较低成本并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汽油质量升级,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14年,石科院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采用石科院开发的技术生产的1号生物航煤通过适航审批,获得国内首张生产许可证,2015年3月1号生物航煤首次商业载客飞行圆满成功。芳烃成套国产化技术在海南炼化高负荷稳定运行一年多,关键指标国际领先。环氧丙烷绿色生产新技术在长岭分公司实现工业应用,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型超稳分子筛催化剂在燕山石化工业应用,汽油产率提高6个质量百分点以上。SN级别汽油机油和CJ、CI级别柴油机油的成功开发,我院内燃机润滑油产品研发与国际最高等级接轨。


面向未来,石科院将认真贯彻中国石化“自主创新、重点跨越、引领新兴、差异特色、绿色低碳、支撑一流”的科技指导方针,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以炼油为主、油化结合的能源型研究院,为中国石化“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的目标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撑。


2、发展战略


建设世界一流以炼油为主、油化结合的能源型研究院。


3、国际级中心


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炼制分会

全国石油产品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

国家石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国家能源石油炼制技术研发中心

石油化工催化材料与反应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炼油工艺与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4、企业文化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作为综合性的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以满足国家和炼油行业的技术需求为己任,坚持'构思一批、探索一批、研究一批、开发一批、转化一批、推广一批'的科研开发战略,着力解决炼油和石化工业生产和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国防建设发挥着应有的作用


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开发中国炼油史上的'五朵金花',实现我国现代炼油技术从无到有,承担航空燃料开发和研制特种润滑油脂产品,满足国防工业和国家安全的需要;到八十年代开始形成技术优势,研究开发模式实现由跟踪模仿向技术创新的重要转变;到90年代总体技术开发基本达到与国际同步,催化剂、产品和成套炼油技术陆续走出国门,不断取得新的突破。我们的每一步前进和跨越,无不与中国现代炼油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休戚与共。


进入二十一世纪,作为行业科技进步的主力军,我们将继续坚持多年来形成的文化理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进一步推进科研资源整合,按照建立完整技术创新体系、构筑主业发展技术平台、为中国石化资本增值和持续有效发展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的要求,努力建设世界级以炼油为主、油化结合的能源型研究开发中心。


在此热忱希望与国内外同仁一如既往地开展卓有成效的合作,不断迈出新的步伐,创造新的辉煌!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作为综合性的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以满足国家和炼油行业的技术需求为己任,坚持'构思一批、探索一批、研究一批、开发一批、转化一批、推广一批'的科研开发战略,着力解决炼油和石化工业生产和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国防建设发挥着应有的作用。


5、标志性成果


21世纪以来,石科院在清洁汽油、煤油和柴油生产技术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相继开发了“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烯烃含量GOR系列催化剂”、“多产异构烷烃的催化裂化MIP工艺”、“生产欧Ⅲ标准汽油组分并增产丙烯CGP技术”、“催化汽油加氢异构降烯烃RIDOS技术”、“催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RSDS催化剂”、“喷气燃料临氢脱硫醇RHSS技术”、“催化柴油深度加氢处理RICH技术”、“劣质和重质原油深加工技术”、“大庆减压渣油催化裂化成套技术”、“渣油加氢处理RHT技术”、“溶剂脱沥青-脱油沥青气化-脱沥青油加氢进催化组合工艺”、“油化结合技术”、“中压加氢裂化RMC技术”、“MMC高丙烯选择性催化裂解催化剂”等技术,继续在炼油技术领域占据主要地位。


在芳烃生产技术领域,石科院相继开发了“PS-V、PS-VI型连续重整催化剂”、“低压组合床重整技术”、“抽提蒸馏分离芳烃工艺”、“RAX-2000A吸附剂”的工艺和催化剂,并多次获得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


在石油产品生产技术方面,石科院开发了“润滑油高压加氢RHW技术”、“高等级道路沥青”、“SH10W/40级汽油机油及配套添加剂”、“10W/40CF-4柴油机油及配套添加剂”。


在石油化工领域,石科院开发了“非晶态合金催化剂和磁稳定床反应工艺的创新与集成”、“苯和乙烯液相烷基化生产乙苯成套技术”、“单釜连续淤浆床合成环己酮肟工艺技术”、“新型催化氧化材料钛硅分子筛HTS”等技术,其中“非晶态合金催化剂和磁稳定床反应工艺的创新与集成”项目获得2005年国家发明一等奖


在替代车用燃料和节水环保技术领域,石科院开发了“车用乙醇汽油技术”和“炼油企业节水成套技术”,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中国石化石科院技术)


更多专项技术请到石科院咨询。


(石化缘综合整理,敬请较正。转载请注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