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设计师参与到用户研究过程中,对于项目来说到底有多重要? 目标导向设计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能够回答定义和设计数字产品过程中出现的最重要的问题! 想成长为最顶尖的设计师?还是长点心吧! 大多数技术型公司没有一个用于产品设计的适当过程。近年来,企业已经意识到用户研究对创造优质产品必不可少,但在很多机构中,这种研究的恰当性质仍然存疑。 量化市场研究和市场划分对销售产品来说大有益处,但无法为人们提供关于实际上如何使用产品(尤其是具有复杂行为的产品)方面的重要信息。而多数传统方法无法将研究结果转化为设计方案。 研究结果和最终设计方案之间的隔阂——未能连接用户与最终产品而导致的。 如何消除隔阂? 设计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角色需要转变。我们开始用新方式来思考设计,用不同的方式思考如何做出产品决策。 1. 作为产品定义的设计 对许多开发者和管理者来说,设计代表意味着在图中的第三个流程示意图的内容:只是装点一下实现模型的视觉效果而已。 但是恰当地运用设计时,设计在用户目标、业务需求和技术制约的基础上,提供了真正意义上的产品定义。 2. 作为研究者的设计师 设计师所带来的最强有力的工具之一是所谓的同理心(empathy):能够体会到他人所想的能力。恰当的用户研究要求直接、深入地了解用户,设计师提出解决方案之前,就需要设计师早早地沉浸在用户的世界中,为用户考虑。产品开发过程中一个最大的危险是将设计师隔离于用户之外,这样做就泯灭了通感能力。 设计师经过了研究技巧的培训,不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协作就可以开展用户研究工作。但前提是产品团队要有时间和资源来对设计师进行技术上的全面培训。如果不能,恰当的办法就是组建一个有设计师和专门的用户研究人员组成的跨学科团队共同协作。 尽管设计师参与研究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帮助我们获取目标导向的设计方案,但是研究结果和设计细节之间的差距仍然存在。 接下来将讨论如何解决这个缺失谜题。 3. 研究与蓝图之间:模型、需求和框架 我们需要一个明确而系统的过程,弥合研究与设计的差距,定义用户模型,确定设计需求,并把这些内容转换为高层次的交互框架。 目前,数字产品开发过程中,仍然存在设计和研究之间的隔阂,而目标导向设计旨在综合采用一些新技术和已有方法,更有效地弥合这一隔阂。 设计过程概述 目标导向的设计方法综合了各方面的技术:人种学研究、利益相关者访谈、市场研究、详细用户模型、基于场景的设计,以及一组核心的交互设计原则和模式。这种设计方法提供的解决方案,能够满足用户需求和目标,还能解决业务/阻止和技术需求。这一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六个阶段:研究、建模、定义需求、定义框架、提炼和支持。 目标导向设计过程 ▼ ※ 本文只讨论目标导向设计的6个阶段,《About Face 4:交互设计精髓》书中的第2章到第6章详细讨论每个阶段中涉及的方法。 目标导向设计流程详图 ▼
1. 研究 研究阶段运用人种学实地研究技术(观察和情境访谈),来获取有关产品的真正用户和/或潜在用户的定性数据,还包括考察对手产品,对市场研究、技术白皮书和品牌战略的分析,以及对产品的利益相关者、开发人员、行业专家和特定领域的技术专家进行访谈。 实地观察和用户访谈的一个主要成果是,能从中找出一组行为模式,帮助我们对现有或正在开发的产品的使用方式进行分类。这些模式指出了用户使用产品的目标和动机(即用户使用产品希望达到的具体或一般性的结果)。 2. 建模 领域模型包括信息流和工作流程的图表。用户模型(或说人物模型)则是一种详细、混合的用户原型,代表研究阶段找出来的行为、态度、天赋、目标,以及动机的明确分组。 人物模型是基于场景的叙述式方法中的主角。这种方法能够在“框架定义”阶段迭代式地生成设计概念,提供反馈,以保证“提炼阶段”设计一致、恰当。它还是强大的交流工具,能够帮助开发人员和管理人员理解设计背后的考虑,基于用户需求来确定不同功能的优先级。 ※ 《About Face 4:交互设计精髓》书中第3章将详细讨论人物模型和目标开发。 3. 需求定义 设计团队在需求定义阶段所采用的设计方法,为用户和其他模型之间提供了急需的联系,也提供了设计框架。这一阶段主要采用场景为基础的设计方法,其重要突破在于,将满足具体人物模型的目标和需求置于首位,而不是关注抽象的用户任务。人物模型能够帮助我们确定哪些任务重要,原因何在,从而使创造出的界面尽可能减少完成任务所花的力气,同时保证回报最大化。人物模型成为这些场景的主角,而设计师则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探索设计空间。 这个过程就是需求定义,起到平衡用户、业务和技术需求的作用,这些需求都是设计需要遵循的。 ※ 《About Face 4:交互设计精髓》书第4章将探讨如何通过使用情境(scenarios)来建立需求。 4. 框架定义 在框架定义阶段,设计者创建整体的产品概念,为产品的行为、视觉设计,以及(如果适用的话)物理形态定义基本的框架。交互设计团队采用两种重要方法论工具,加上情景场景,整合成了一套交互框架。 第一种是一组通用的交互设计原则,指导了在各种情境下,如何确定恰当的系统行为。本书的第2部分专门讨论适用于框架定义阶段的高级交互设计原则。 第二种重要的方法论工具是一组交互设计模式,对以前分析过的问题中得出的通用解决方案(根据情境的不同会有所差异)进行分类。 数据和功能性需求在这种高度上进行描述后,设计师就按照交互原则,将其转变为设计元素,然后使用模式和原理组织为设计草图和行为描述。这个过程就是交互框架定义(interaction framework definition),即一种固定的设计概念,为后续设计细节提供了逻辑和高层次的形式结构。 当产品具有了物理形态后,交互设计师和工业设计师便开始针对产品可能具有的各种输入方式和大概的形态因素紧密协作,采用场景来考虑每种可能的利弊。工业设计初期不能脱离产品的行为来创造概念,这一点非常关键。 当设计一项服务时,我们将与服务设计者协作,初步设计出服务版图和蓝图,实现各接触点和不同渠道产品体验之间的协调,包括后台服务供应商和前台用户产品体验。 一旦交互框架浮现出来,视觉设计者便开始着手创建一些视觉框架,有时这也称为“视觉语言策略”。视觉设计者运用品牌属性和对整体界面结构的理解来开发字体、调色板和视觉风格。 5. 提炼 提炼阶段类似于框架定义阶段,但更关注细节和实现。交互设计师此时专注于任务一致性,使用关键路径场景(即走查,walkthrough)和验证场景,重点在于界面上的更详细的故事板路径。视觉设计者定义一个类型风格、大小、图标以及其他视觉元素的系统,以清晰的能供性和视觉层级,提供了吸引人的体验。 ※ 《About Face 4:交互设计精髓》书第5章会在框架定义和提炼阶段详细讨论人物模型、情境、原则和模式的使用。 6. 开发支持 即使是精心构思并经过验证的设计,也无法预料到开发中的每个困难和技术问题。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在开发者构建产品的过程中,要能够及时回答他们随时提出的问题,这一点很重要。开发团队经常会为了赶工期而将其工作按优先级排列,做些取舍,因此必须调整设计,这时他们会缩减设计方案。如果交互设计团队不能调整设计,那么开发人员有可能因时间紧迫而自行改动,这样有可能会严重地损害产品设计的完整性。 ※ 《About Face 4:交互设计精髓》书第6章讨论了如何把交互设计活动和过程整合进更大的产品团队。 产品成功的关键是目标,不是特性 开发人员和市场销售人员往往用产品的特点和功能这样的语言来讨论产品。把产品定义简化为一个特性和功能列表,而忽略了真正的机会——充分利用科技的力量,满足人类需求和目标。司空见惯的是,产品的特性不过是围绕市场营销的需求文档,或者开发团队,用一流技术创新拼凑出来的大杂烩,无视整体用户体验。 不管压力多大,产品开发周期多么混乱,成功的交互设计师始终将其注意力放在用户目标上。尽管本书讨论了许多交互设计的技巧和工具,我们始终要回归到用户目标。用户目标是实践交互设计的前提和基石。 目标导向设计过程及其为设计决策提供的理论基础,能更容易地让设计者与开发者、市场与管理人员一道协同工作,还能确保正在考虑的设计不是凭空臆想,也不是某个突发奇想的创意,或团队成员个人偏好的体现。
目标导向设计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能够回答定义和设计数字产品过程中出现的最重要的问题:
《About Face 4:交互设计精髓》这本书的内容将专门回答以上问题。我们将同大家分享数百个产品设计中、经过多年经验测试过的工具,帮助大家识别产品的关键用户,理解用户及其目标,并将其转化为有效且吸引人的设计方案。 本文内容精简自《About Face 4:交互设计精髓》 [美] Alan cooper(艾伦·库伯) 等著 倪卫国,刘松涛,薛菲,杭敏 译 出版社: 电子工出版社 出版年: 2015-10 |
|
来自: 昵称30187101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