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起搏器之心室安全起搏管理

 yryishi 2016-01-15

目前在临床应用中,几乎所有的双腔心脏起搏器均设有心室安全起搏(VSP)功能。双腔心脏起搏器的心房起搏信号发出后,先后进入心房后心室空白期、交叉感知窗(CDW)、正常感知窗。心室线路在CDW内感知到心室自身激动(QRS波)或心外干扰信号,起搏器于心房脉冲(AP)后100~120 ms处发放心室脉冲(VP),保证心室起搏安全的程序称VSP(图1),心电图表现可见房室间期(AVI)较正常PR间期短,称为非生理性AVI(NPAVI)。


图1 VSP示意图


设置VSP主要目的


防止心室线路感知其他电信号(如肌电信号、电磁信号等),从而抑制VP发放造成心室停搏,以此保证患者安全。


心电图表现


(1)AVI缩短


心电图显示前后两个脉冲信号,前面为AP,后面为VSP脉冲,AVI缩短至100~120 ms。因厂家不同AVI略有差别,St.Jude起搏器为120 ms,Medtronic、Vitatron起搏器为110 ms,Biotronik起搏器为100 ms,有时VSP可交替出现。


(2)短AVI伴心室起搏QRS波群


若确定起搏器于交叉感知或感知心外干扰信号,可触发短AVI伴心室起搏QRS波群。


(3)心室激动消失


若起搏器感知心室自身QRS波,所发放的VP信号因落于自身心搏QRS内或紧随其后,此时心室肌处于有效不应期,不会引起心室激动(图2)。



图2 心房感知功能低下引起VSP


(4)心房感知功能低下或自身QRS波提早出现


VSP的诱发因素


(1)与心房相关的原因


①心房感知不良:心房未能感知自身心房波,AP仍然发放,由自身心房激动下传,产生的心室波若落于CDW内则可引发VSP(图2、图4);


②心房导线脱位至心室,心房起搏脉冲刺激除极,心室产生QRS波,QRS波可落于CDW引起VSP。


(2)与心室相关的原因


单极心室感知灵敏度过高、心室空白期过短、心室导线绝缘层破裂可感知异常电信号,心室导线头端移位与心房导线接近,可感知心房电信号。


(3)心律失常


①室性或交界性搏动:室性期前收缩(通常为舒张晚期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交界性搏动(交界性期前收缩、加速的交界性心律)落于CDW内,被心室感知可引发VSP(图3)。



图3 室性期前收缩诱发的VSP


②心房颤动:若起搏器无自动模式转换功能或心房感知功能低下,AP仍然发放,心室QRS波落于CDW内,可引发VSP(图4)。



图4 心房颤动时的VSP


(4)DVI工作模式


双腔心脏起搏器被程序控制为DVI工作模式时,因心房无感知功能,自身P波后仍可有心房起搏脉冲出现,此心房起搏脉冲可能因落于心房肌不应期而未再除极心房,自身P波下传产生的QRS波群可落于心房起搏脉冲后的心室CDW,从而引发VSP。


(5)其他


如房室导线反接。


发生VSP的处理方法


VSP是起搏器的保护性反应,并不提示起搏器故障,应针对引起VSP的因素进行处理。


(1)控制心律失常


通过药物控制室性期前收缩,可减少VSP的出现。


(2)调整起搏器参数


提高心房感知灵敏度,适当延长心室空白期或降低心室感知灵敏度,可消除VSP。


(3)改变工作方式


心房颤动发生时,起搏器工作模式被程序控制为VVI方式,可避免VSP。双腔心脏起搏器DVI工作模式被程序控制为DDD模式,可减少VSP的发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