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踝痛穴(失眠穴)咽痛穴颈痛穴指麻穴感冒穴痛经穴

 许氏书屋668 2016-01-17

踝痛穴 (失眠穴)

  定位: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正中,即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布有腕掌侧,动静脉网,及前臂内侧皮神经双重分布,正中神经掌皮支,深层为正中神经干。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失眠男左女右,顽固性失眠左右交替取穴或双侧同时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正中神经产生的针感为宜。

  手法:上下提插。

  针感:以放射性针感出现的针感出现的中指或食指麻木感为主。

  功能:镇静安神,消炎止痛,调节内脏,调节心律。

  主治:踝关节软组织损伤,踝关节扭伤,跟骨骨刺,足跟痛。临床还可用于治疗心率不齐,心动过速,心动过缓,顽固性失眠,治疗腕管综合征。

  按语:主要以部位功能定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踝关节病变,具有取穴少,方法简便,疗效迅速。也称失眠穴心率不齐穴。

  (1寸毫针,0.3-0.5寸直刺)

 

咽痛穴

  定位: 此穴位于第二掌骨桡侧缘的中点。

  局解:浅层为第一掌骨背侧肌,深层为拇收肌横头皮下组织,分布右手臂静脉网,头静脉起始部。在第二掌骨桡侧原有的掌背动脉和桡神经浅支的手背支,深层为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慢性咽炎左右交替取穴,轻者男左女右取穴。

  特点:以针刺之掌侧固有神经或桡神经浅支的手掌支产生的针感为宜。

  针感: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痛为主,惑向食指中指放射。

  功能:消炎退热,镇静止痛,增强机体免疫力。

  主治:急慢性咽炎,及慢性喉炎,及慢性扁桃体炎。临床还可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单纯性甲状腺肿大,滞产,急性乳腺炎,产后缺乳,上呼吸道感染,牙痛,面神经麻痹。

  按语: 咽痛穴是以功能主治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咽喉疾病为主。特别对咽炎,喉炎,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更为确切,但在治疗期间,巩固期,治疗后,必须配合食疗禁用辛酸,烟酒等刺激物。对由消化道疾病引起的,还必须结合治疗消化道疾病相关穴位进行治疗。

  歌诀:咽痛穴位透掌中,交叉取穴桡正中。咽炎喉炎扁桃体,三叉甲腺难产灵。

  (三寸毫针向掌心方向直刺二寸)

 

颈痛穴

  定位:此穴位于手背部,握拳第四掌骨与第五掌骨之间,及指掌关节前凹陷中。

  局解:在第四掌骨间背侧集中,布有第四掌背动脉,皮下有手臂静脉网,和尺神经手背支(指背神经),和指掌侧固有神经。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特点:以阵刺指背神经或掌侧固有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

  手法:上下提插法。

  针感:以局部出现酸麻胀感为宜。

  功能:疏筋活血,清咽利喉,消炎止痛退热,调节神经。

  主治:颈部软组织损伤,落枕,颈肩综合征,颈肩肌腱炎,颈性头痛,颈性眩晕,临床还可以治疗肋间神经痛,眶上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肩周炎,足底痛。

  按语:是以穴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以治疗颈椎病为主,其以中老年为多发病,病因主要为生理性衰老。因此为巩固疗效,减少环境诱发因素,避免局部受凉,颈部不要锻炼,不要人为加大运动,以促进局部炎症的吸收,该项研究获科技进步一等奖。

  歌诀:颈痛腋门透中渚,指背神经交叉取。颈部病变与落枕,肋间坐骨痛可取。

指麻穴

  定位:位于手部,半握拳第五掌骨中点处。(与咽痛穴对称)

  局解:在小指尺侧第五掌骨小头后方,当小指掌肌腱起点处,有指背动静脉,手背静脉网,分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取穴原则:同侧取穴。

  特点:针刺尺神经手背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手法:直刺手法或滞针手法。

  针感:以局部出现的酸麻为宜。

  功能:醒脑开窍,调节神经,止痛消炎止麻。

  主治:末梢神经炎引起的手指麻木,还可用来治疗中毒昏迷休克,糖尿病,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落枕,急性腰扭伤。

  按语:是以功能主治定名的特定穴位。主治各种原因引起的末梢神经炎,对手指抹抹的病人为巩固其疗效,治疗的同时必须减少冷水刺激。对糖尿病引起的末梢神经炎,还需配合治疗糖尿病的相关穴位,进行综合治疗,才能从根本上缓解症状。

  歌诀:指麻穴位透咽痛,同侧取穴效果好。布尺神经手背支,休克昏迷落枕。

感冒穴

  定位:半握拳,此穴位与中指与无名指指掌关节之间凹陷处。

  局解:布有骨间肌及手臂静脉网,掌背动脉及尺桡神经手背支。

  取穴原则:男左女右取穴或同时取穴或交替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尺桡神经手背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手法:上下提插,待针体进入到要求的深度后,将针体退到进针处,向左向右各提插一次,即可出。针可采用滞针手法。

  针感:以局限性针感强化性正安出现的局部酸麻胀为主。

  功能:退热,消炎,抑菌,抗过敏,解热散寒,清咽止痛。

  主治:感冒,流行性感冒,鼻炎过敏性鼻炎,头痛,上呼吸道感染,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

  按语:以功能主治定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主要用于治疗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对轻病人可采用左右交替取穴,对过敏性鼻炎和其他慢性疾病引起的经常感冒,还必须以结合治疗原发病综合为主,其针刺深度,针感是疗效的关键,一般要求进针四厘米左右,早期病人可一次治愈。

  歌诀:感冒穴指三四间,尺桡神经手背选。男左女右来取穴,鼻炎感冒上感。

  (刺法同颈痛穴)

 

痛经穴

  定位:在胸骨柄正中线,1/2处,相当于四肋间隙。

  局解:在胸骨体中段,不由胸廓(乳房)内动静脉的前穿支及第四类间神经前皮的内侧支。

  取穴原则:定位取穴针刺特点:以针刺第四类间静脉的前皮脂的内侧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方法:一步到位针刺法,代针体进入一定要求深度后即可出针,不提插不捻转。

  针感:以局部酸麻胀为主,并向腹部和下腹部放射。

  功能:止痛退热,抑菌消炎,温中散寒,活血化淤。

  主治:原发通经,继发痛经,经前期紧张综合症。临床还可用于盆腔炎,阴道炎,附件炎,非特异性结肠炎泌尿系感染。

  按语:痛经穴是以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学位。临床还可用于治疗妇科病。特别对经前期综合,原发性痛经疗效更理想,但在临床终中此穴应用较少。主要取穴不方便,第二可以胃痛穴代替。

  歌诀:痛经穴位与膻中,定位取穴四肋经。向下平刺三厘米,经前紧张痛经灵。

  (三寸毫针向下平刺二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