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门外谈诗》之第三十一:写诗要用“诗家语”(之九)

 杏坛归客 2016-01-17

     《门外谈诗》之第三十一写诗要用“诗家语”(之九)

 

写诗要用“诗家语”

                                     ---第九讲:诗由情生,诗贵有情(上)

 

 

《门外谈诗》之第三十一:写诗要用“诗家语”(之九)

 

诗歌创作由于诗人“立意”和“旨趣”的不同,带来了千差万别的“诗心”。

所谓“诗心”即“诗人之心”。它是诗歌“中心内容表达技巧”二者的概括和总结

 

让我们先回顾一下古代诗人是样界定“诗心”的吧。

王令《庭草》诗:“独有诗心在,时时一自哦秋瑾《失题》诗:“诗心鲸背雪,归思马头云他们一致认为:在生活中,人人诗心”,处处都诗心”

金圣叹说过:“诗者,人之心头忽然一声耳。不问妇人孺子,晨朝夜半,莫不有之。今有新生之孩,其目未之能张也,其拳未之能舒也,而手支足屈,口中唾然,弟熟视之,此固诗也。天下未有不动于心而其口有声者也,天下未有已动于心而其口无声者也。动于心,声于口,谓之诗。故诗者,未有多于口中一声之外者也。”(金圣叹诗在字前说 引自《金圣叹评点唐诗六百首·圣叹尺牍》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0年

 

“动于心,声于口,谓之诗”金圣叹认为:即使是初生的婴儿,眼睛尚不能睁开,但口中发出的声音就是诗。这是因为诗源于心动由于人人皆会动心”,所以说人皆有“诗心”。金圣叹的见解与鲁迅先生所说“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的第一声啼哭决不会就是一首好诗”这句话,虽然各异其趣,但都印证了“人人都有诗心”和“诗性(文学性)是人本性”这个道理当然,我这里绝不是说每个人都要去做诗人其“诗心却是每个人在生命的最初阶段都曾拥有过的,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被尘俗所蒙蔽被生活所遗弃而已。

 

“人人都有诗心”。我里所说的“诗心”是广义的,指的是“文学之心诗心是感性的,是灵动的凡是生活中能够触动你的心,使你激昂、快乐、深思的东西能够成为诗,都能够让你获得一种别样的感受一个人,一旦萌生诗心,就能够与挫折对抗,就能够体悟大自然的规律,就能够感受到生命力脉动,并能够大自然中的生命自身的生命贯通起来,从而感知到每个人生命的尊贵和强大。

 

 

《门外谈诗》之第三十一:写诗要用“诗家语”(之九)

人类艺术发展史已经证明:文学开初的、最原始的形式就是诗歌。由于先民们抒发感情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所以说歌是伴随着人类的童年而诞生的。文学中最原始的“诗心”,就是人类的童心”,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赤子之心”

 

的浓缩,是的净化;诗歌是人类对“真美”的挖掘,是对“人生价值”最权威的解读诠释。优秀诗歌之所以能够“惊天地泣鬼神”,是因为诗人们一直恪守着真、善、美这个信条换言之,优秀诗歌之所以“”,是因为作者所的都是大实话;之所以“”, 是因为作者所的都是老百姓的大实话;之所以“”,是因为作者所说的都是老百姓们最爱听的大实话。

    所以,每个要想实现诗歌的“真善美”,实现诗歌的“惊天地、泣鬼神”,诗人就必须从社会生活的点滴中,捕捉“诗意”,酝酿“诗情”,抒发诗人的真情实感,营造一个个“诗化”后的环境。质言之,就是写诗的人,必须要具备一颗敏锐善感、玲珑剔透的“诗心”。只有具有这颗玲珑剔透的“诗心”,才能够用审美的心态来审视周的世界,才能够发现整个世界的美好,进而努力探索自然和社会的奥秘及规律

 

世间的各种美,在本质上都是互通的自然的文艺的情感的,都是一朵朵美丽芬芳的。凡是的东西,都会诗人心中绕梁三日而不绝,都能让人反复回味,并且长久流所以,凡是拥有一颗诗心的人,能够在零落成泥后依然“香如故”;凡是拥有这样人生的人,是多么让人倾慕和赞叹啊!所以,凡是拥有一颗诗心的人不但能够让自己心灵净化,而且还能观察到别人没注意到的美;凡是拥有一颗诗心的人能够个人的感情十分丰富和高雅,并能够使他的思想境界达到至高和至纯

 

世间的各种美,在本质上都是相同。比如说,当你在人静时,捧一盏茶,吟咏,用你那一颗多愁善感的诗心,去轻轻地触碰先人高洁、仁慈的心灵。再比如,当你在人静时,或凝视那窗外洒满的月光,或透过薄薄的纱帘,或干脆拉开窗帘,享受一下那从窗缝里吹来的一丝清风,此时此刻,你的意绪便轻盈而出,与清风为伴与星月交合

 

于是,此时此刻的你,会立即发现我国传统诗词的景致,一下子将你的灵魂拉到一个别样纯净唯美的世界,天上的明月星辰,一下子将你满怀的悲喜哀愁过滤得澄净透明。于是,此时此刻的你,也与古代诗人一样,对天上的星与月觉得是那么的可爱,不由人的想去亲近,触摸

 

《门外谈诗》之第三十一:写诗要用“诗家语”(之九)

是一个喜爱吟诗赏诗的人,像诗人那样拥有一颗善感、灵动的诗心。所以,我喜欢看山看水,听雨听风,喜欢欣赏看这世界如此奇异是一个喜爱吟诗赏诗的人,像诗人那样拥有一颗善感、灵动的诗心。所以,我赏识那夏花的生,秋叶的死,愿意一生行走着吟诵着是一个喜爱吟诗赏诗的人,像诗人那样拥有一颗善感、灵动的诗心。所以,我愿意用静雅的诗心,伴随日出月落,自守一份清寂与淡远;伴随云起落,坐看花自飘零水自流...

 

每个喜爱吟诗品诗的人,都自己的“诗心情托给笔墨纸砚吧,只要通过指尖上轻巧跃动,便流淌出一首首清逸淡雅如酒如茶的小诗,便会让自己字里行间饮醉浮生,观览千年,便会与古代诗人们促膝长谈,共同体悟我国传统诗歌的优雅绵长

 

要实现这个夙愿,其关键是:

第一,诗贵有情无情即无诗

一切文学作品都不能没有情感优秀作家不论写什么题材或用何种形式,都要鲜明地或隐晦地、直接地或曲折地把自己的情感倾注到文学作品中。

作为文学体裁中的诗歌,它所洋溢的情感比其他文学体裁的作品要更加强烈和集中。这是因为,抒发强烈的、激动人心的情感是诗歌的主要特质歌那简洁、凝练的形式,必然要求内容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诗歌不可能细致描述事件、人物和场景,也不可能运用逻辑推论的方式说明道理,它必须依靠诗人感动人,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

唐代诗人杜甫说“箧中有旧笔,情至时复援。”“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白居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杜甫和白居易二人都认为:写诗离不开一个“情”字的,有情才能写出好。正如白居易所言,写诗是为了“传世上情”。

喜爱读诗、写诗都认为“诗以意为主”。“本来是一致的,诗歌中的“”最诗人的思想觉悟最能体现诗人的世界观。一首好诗,无不显露着作者鲜明的爱憎和强烈的感情色彩,总是寓理于情、理在情中的。古人说得好:“无情即无诗”。换言之,诗必须有情。唯一的区别在:有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发自己炽烈的情怀;有的诗歌含蓄委婉,寓情于事或寓情于景。

 

 

   《门外谈诗》之第三十一:写诗要用“诗家语”(之九)
                            大诗人杜甫说“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

 

第二,诗由情生,真情出好诗

诗由情生,就是《毛诗序》所说的那样“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清人黄宗羲总结我国历代诗作的创作经验时说:“诗之为道,从性情出发。”

好诗,总是诗人被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事物所深深触动,心潮澎湃激情满怀,产生了强烈的创作冲动,于是通过写诗它倾诉出来。只有诗歌中闪耀着激情的火花,才能点燃别人的心灵;只有在诗歌里倾注了深厚浓郁的感情,才有撼人心魄的力量。

写诗,一定要有感而发,不无病呻吟。学写诗,必须抒发自己的情怀,写自己在生活中最深刻的感受,写被某一生活场面、某一事物、人物景物所触发而产生的情思。情思越是深厚、激烈,诗就写得越好感情真挚,能以情感人即使在艺术上不够纯熟,仍然有可能感染人、打动人。其原因是:这种不成熟的诗歌,它由于是诗人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情真意切是时代脉搏和人民心声的真实反映,由于它抒发的是时代的强音能够唤起人民共鸣

 

    大家还记得《天安门诗抄》吧,短诗《扬眉剑出鞘》只有20个字

      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

      洒血祭雄杰,扬眉剑出鞘。

这首《扬眉剑出鞘》情真意切,毫无雕饰,倾吐了亿万人民共同的心声,抒发了人民对周总理无限深情怀念,表达了对“四人帮”的义愤和鞭笞。这首短诗,有悲恸,有期待有颂扬,有愤懑有斗志,有豪情,所以风靡全国,传颂至今

 

总之,写诗一定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有真实,才能深挚充沛;虚情假意,矫揉造作,决写不出好诗当然,真情实感应该建立在科学、先进思想的基础上,是要与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愿望相一致                                    [未完待续]

 

 

《门外谈诗》之第三十一:写诗要用“诗家语”(之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