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大叉穴”定位与运用心得浅谈》

 一生求何 2016-01-18
 本帖最后由 xw2003kk 于 2015-9-14 13:30 编辑

几年前,因为大叉穴让我认识了左老师;
近两年,因为大叉穴让我认识了许多朋友;
在这几年的临床治疗中,大叉穴让我获益良多,疗效值得肯定!
每每有许多同行朋友都说自己用了大叉后没什么效果,我便觉得奇怪。细查之下,我才发现,问题主要出现在以下2个方面:
1.穴位定位不准;2,操作不当。

我便将自己的找大叉穴的方法与针刺方法告知对方后,也都获得惊喜的疗效。

今天,我将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运用经验浅谈一下“大叉穴”。还望左老师与同行们指正!

一,关于大叉穴的定位:
第一种取法:位于赤白肉际处。(如下图)——许多人是这么取穴的。
1_副本.jpg

第二种取法:大鱼际厚度的一半的横切面上。(见下图)——我个人喜欢这样取穴。
2_副本.jpg

我个人扎的大叉穴:(见下图)
initpintu_副本.jpg

我结合个人经验与关于左老师讲大叉穴的各种资料,我的心得是:大叉穴,在大鱼际的厚度的一半的横切面上,亦为阴阳之间处。只有针平行的穿行在阴阳之间时,疗效与气化反应都会非常明显。

二,关于大叉穴的操作经验分享:
针具:0.12-0.16mm x 40mm;
按上面我喜欢的取穴方法进针,同时让患者保持自然,均匀,深长的腹式呼吸,原则:呼气时进针,吸气时暂停;轻捻轻转,使针在轻柔旋转的自然旋转力的作用下慢慢进入穴位内,切记不可心浮气躁急于将针硬插入穴位里。整个过程讲求,自然而然。当针尖遇到阻力难以进入时,左右轻轻捻转针柄,并配合患者呼吸的节奏,待指下松软后,方可继续捻转进针,千万不要强行突破阻力。针尖行进到灵骨穴附近时,继续轻轻捻转片刻,然后,缓慢捻转出针,出针过程与进针一样,待捻转至指下松软后方可一点点的捻转出针,切记:不可急于出针,戒浮躁。最后留针皮下。整个过程,要求配合呼吸,自然而然,顺势而为,意随指动,气随意行。

针道,亦是自然之道。

这就是我所理解的“大叉穴”与其运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