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声音|吴里明:中兽药一定要降降温

 初涉道 2016-01-18



吴里明:保定冀中(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在任期间凭借其对兽药行业的深度认识和独特的市场经营策略,带领冀中迅速崛起,进入企业发展的快车道。

(《今日养猪业》李秀华报道)201618-10日,中国兽药策划网第五届网友年会在石家庄召开。在会议上,保定冀中(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吴里明先生提出,随着行业食品安全的监管,近几年中兽药的市场份额在大幅度增加,几乎80%的兽药企业都不同程度地涉足了中兽药行业。但由于中兽药的门槛低,市场上作假、造假、造概念等现象的存在,“乱、烂”是当下中兽药市场最直观的写照。加之用户对中兽药的认知度低,使得中兽药的推广难度大,中兽药市场不容乐观,因此我们对中兽药一定要降降温。


现在的养殖者已不同于前几年,凡是现在能够继续在养殖行业里做的,都是有一定规模、经过多年竞争筛选下来的企业。这些企业的经营者和从业人员水平都已经大幅度提高,很反感假的、使用概念、卖点来忽悠的中兽药。所以,中兽药企业要回归做药的本真——摒弃市场炒作,实实在在做好药!


除了吴里明总裁,本次会议还特别邀请了九江博莱农业集团总裁唐进波、大连三仪集团副董事长江庆国、天津中升集团动保板块总裁五建、郑州福源动物药业有限公司总裁刘小付、上海康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杜海峰、无界电商CEO赵玉玮等多位重量极嘉宾参与了论坛的研讨,来自兽药行业100多名企业代表参加了此次年会。


附吴里明精彩文章:


我对未来兽药行业整合的几点看法

(发表于2010年,来源:爱猪网)


未来十年,兽药行业将逐步由高度分散走向相对集中,行业整合格局基本形成。但是,兽药行业的特殊性决定兽药的整合发展明显有别于其他制造行业。那么,未来兽药行业的整合将会呈现什么样的趋向呢?我表达以下三个观点,供商榷。

未来国内兽药行业走势

影响国内兽药行业走势的因素很多,但对其影响起关键作用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养殖模式决定了兽药行业的运营模式规模化养殖的快速发展使得兽药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散养模式的长期存在又为小企业提供了生存的“温床”,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养殖模式就有什么样的兽药经营业态。
二是,食品行业监管越来越严格、越来越精细化,将对兽药行业的规范化运营产生巨大的影响。
未来十年,兽药行业将概分为三个阵营的运营特点:
第一阵营兽药企业不超过30家,其总体市场份额将占据国内兽药市场份额的一半以上,并呈跨越式增长。其共同特点是:规模优势显著,品牌的全国影响力凸显,专业人才聚集,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或工艺的核心竞争优势,有覆盖面广、多层次的渠道网络体系,具备获得创造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而且,养殖规模化程度越高、行业监管越严,第一阵营的发展速度越快。
第二阵营兽药企业最显著的特点是局部市场规模优势和品类特色比较优势突出,并保持良性发展。但是,伴随养殖、行业监管的变化和竞争的加剧,第二阵营企业表现不稳定性,其向第一、三阵营分化波动频繁。
第三阵营就是那些“大也大不起来,死也死不掉”的众多中小企业,这些企业是否能够长期存在,主要取决于散养模式和销售通路的变化。散养模式的长期存在、GSP规范的参差不齐、行业监管的不利,这些都为第三阵营企业提供了生存的空间。这些企业寄生于散养通路,很难被整合掉,其盈利能力随行业波动变化极大,行业好赚点钱,行业不好息鼓鸷伏,靠低成本与灵活钻营生存,随着养殖规模化程度提高,其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兼并”不会成为行业整合的主流

当前,业内流行一种观点“通过兼并、重组、联合”来实现行业整合”,我认为这个观点有失偏颇。

兽药行业是轻资产行业,最显著的特点是“资本力量对行业的作用力低”,行业的整合是不能通过资本力量实现的其他行业通过上市等方式实现了资本的快速聚积,进而通过兼并、重组、收购的手段来实现行业整合,但是兽药行业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在行业整合上“资本有劲使不上”。资本可以兼并企业,但只能兼并企业产能,却兼并不来市场,兼并不来核心技术,联合也不能带来模式的成功复制与品牌的叠加扩张。再者,兽药行业的特殊性导致小企业生命力十分顽强,低门槛使得新产能涌现速度很快,通过兼并消灭小企业与过剩产能的目的无法实现。
因此,未来兽药行业的整合一定不是“合并同类项”,我们不排除个别企业跨领域、跨区域、具有优势互补的兼并与合作,但是,这种现象不会成为行业整合的主流趋势。

兽药企业发展的驱动力将逐步发生变化

当前环境下,营销能力的优劣直接决定企业成长能力,可以说营销仍然是当前企业发展的第一驱动力,并由此派生出了三种主要营销模式:技术服务型营销、密集推广型营销、批发代理型营销。不同的企业采取不同的模式,都有空间,但有的迅速发展,有的举步维艰。
伴随养殖模式的变革,兽药行业的竞争格局将发生演变,未来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也必然会发生深刻变化。届时,营销驱动力将逐渐减弱,优势人才作为高层次竞争的支撑点其驱动力将逐渐加大,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的驱动能力将逐渐升级,特色、精细化的服务作为品牌特有的标志也将显示出较强的驱动张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