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才是北京!这才是胡同儿!这才是我们院儿!

 muzifu 2016-01-18


当你步行或骑着自行车,
悠然穿梭在胡同儿中的时候,
总会不由自主地望向那一座座亲切地敞开着的院儿门,
总会不由自主地希望看到里面透出的别样院景和春色。


北京离不开胡同,胡同离不开我们的院儿。北京的胡同和我们曾经住过的院子是通着的,连着的,它们相映成趣,相依为命,谁也离不开谁。北京的胡同和我们的院子很像是一串大冰糖葫芦,胡同就是中间的那根竹芊子,院子就是穿在竹芊子上饱蘸冰糖、晶莹剔透的各类果品,看着就让你馋涎欲滴,更别说入口的美妙了。当你步行或骑着自行车,悠然穿梭在胡同中的时候,总会不由自主地望向那一座座亲切地敞开着的院门儿,总会不由自主地希望看到里面透出的别样院景和春色。


北京的胡同像网一样连通着京城各地。胡同一般都是横平竖直的,或东西向,或南北向,规规整整。也有斜的,但极少。所以整天穿行在胡同里的老北京人,东、南、西、北的方向感特别强,为人指路时,总爱给人指方向,比如告诉您:“您往东走,往南一拐,路西的第二条胡同就是。”结果说得不明方向的外地人晕头转向。
但对于自小生活在胡同儿院儿里的北京人来说,胡同儿真是有极大的好处。你如果要去一个地方,只要知道方向,你就奔那个方向,在胡同里穿就是了,穿了这条穿那条,只要不走进“此巷不通行”的死胡同儿,就一定能走到。就像鱼儿在水中的石缝中自由自在的游着,真是快哉,快哉!

胡同儿是由一座座毗连在一起的院落组成的,在胡同儿里你会看到一个个的院儿门。有人研究过院儿门的位置,认为院儿门开在院子的东南角,其实并不尽然。如果是坐北朝南的院子,大门一般开在院子的东南角;而对面,门朝北的院儿呢,大门则一般是开在院子的西北角。如果是门朝东的院儿,大门一般开在院子的东南角;而门朝西的呢,大门则一般是开在院子的西北角。据说这规矩是从风水上来的。


胡同中院子的大门为两扇厚重的木门,多漆成红色或黑色,庄重而又典雅。有的大门上还有对联,从容地透出主人的身份或崇尚。我上小学的时候,很喜欢看上学沿路大门上的对联,几家字全认识的,就背下来了。有一家黑色的大门上,漆着两道红色的条幅,上面写着“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看来主人很可能是书香门第。还有一家的门上写着“芝兰君子性,松柏古人心”,可以看出主人对修身养性的陶然。另一家较为巍峨的大门上,写着“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主人一定是位财运亨通的商人了。


胡同中的院儿具有含蓄的性格和曲径通幽的情趣,每天从早到晚大门虽然都亲切、好客地向胡同,向左邻右舍,向路人敞开着,但是你若想看到里面的院景、房舍,那是不大可能的,因为每个大门里面,大多会有一道或刷得粉白或为青灰的影壁墙,转过影壁墙,才能看到院子呢,如果站在大门口就能将院子尽收眼底,那就不是北京的院儿了,北京人从来不那样直白,而是喜欢将美含蓄地掩映在曲径通幽处。

北京人爱花,爱树。院子里多种槐、榆、桃、枣、丁香、海棠、香椿等等。鲁迅故居的前院有两棵丁香,后院: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梅兰芳故居正院有两棵海棠,前几天去那里流连,见满树的海棠映红了半个院子。田汉故居的前院有一棵大枣树,每年春末,真是风吹枣花满院香。

我家的院儿里有一棵槐树,一棵榆树,一棵枣树,一棵桃树,还有两棵香椿。春天,乍暖还寒时候,采一把桃花插在瓶子里,会让你心里痒痒地高兴好几天。想吃吗?有香椿呢,在竹竿子上绑个钩子,从树上,钩。于是一朵朵香椿芽鲜鲜地落在地上,你的餐桌上就有了香椿炒鸡蛋、香椿拌豆腐等等的时令佳肴。四月,那是林徽因眼里最美的“人间四月天”啊,从邻家采一把丁香插在瓶子里,白的,紫的,在清清的花香里,看着它,就会让你荡气回肠。

能够沐浴在大自然中,四合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能够听风、听雨,更是一种特殊的享受。那“润物细无声”的牛毛细雨,“帘外雨潺潺”的淅淅沥沥的小雨,“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急风暴雨,“大雨落幽燕”的倾盆大雨,那打在屋顶上的雨声,打在花枝上的雨声,打在荷叶上的雨声,打在地面上的雨声,无不给人以特殊的感受。

秋天是北京最美的季节,院儿里菊花盛开,令人赏心悦目。等到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的时候,院子里一片白,坐在屋里捧书围炉观雪景,那美好的感受真是令人难忘。

有人说胡同里的院子是封闭性的,这话有道理,每一个院子只留着两扇大门供人出入。大门一关,你就真是躲进小院成一统了,那种安全、舒适,会使你感到无比放松和自由。但胡同中的院子又同时具有一种开放性,胡同里的院子,白天的时候大门一般都是敞开的,一胡同的孩子都是玩伴,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发小,谁的家都可以去,所以我们胡同里的院落,我几乎都进去玩过。左邻右舍,谁家有难处,大家都会热心帮忙,这就是俗语说的“远亲不如近邻”吧。

胡同里的院子更是方便而又开放,想买菜?甭去商店,一会儿就有推车卖菜的过来了,会把顶花带刺的黄瓜、水萝卜、绿豆芽等等鲜鲜的菜蔬送到你的家门口,五月卖大樱桃的,六月卖大黄杏的,七月卖莲蓬、香瓜的,八月卖煮玉米的,剃头的,捏面人的,锔锅锔碗的,磨剪子磨刀的,等等,会川流不息地吆喝着从胡同里走过。听到吆喝声,人们就会从四合院里走出来,买回自己需要的东西。
傍晚时分,卖丸子汤的老头来了,扁担一头挑着火炉,火炉上面是一口大锅,锅里面是滚烫的高汤。扁担的另一头是一个带抽屉的小桌子,放着炸丸子、炸豆腐和各种调料。一声嘹亮的“炸丸子——豆腐!”,就把院儿里的人引了出来,孩子们尤其跑得快。炸丸子是豆面做的,在汤里煮开,一碗五个,放上芝麻酱、蒜泥、韭菜花、香菜,真是好吃无比。此后多少年,我想念着卖炸丸子的老头,但我再也没找到过有着胡同味道的这么好吃的丸子汤了。


卖芸豆的,背着一个元宝式的木头箱子,里面是煮好的大芸豆,要买散的,称好,放在荷叶上,撒了五香粉,一颗一颗用手捏着吃;要吃芸豆饼,他就会用一块白布把芸豆包起来,揉碎,拍成饼状,可以拿在手里咬着吃。又香又面,余味无穷。


吹糖人的,两块红泥模板,缝隙处有一小孔,插进一根三寸长的麦秆,一吹,打开模板,一个手搭凉棚、云端远眺的孙悟空已跃然杆上。喜剧性的是这个糖人叫“猴拉稀”,原来吹糖人的会在孙悟空下面的麦秆上用糖捏一个小碗,碗里装上一点点糖水,然后白送一个在小木棍的一端捏一点糖做成的小勺。我们花三分钱买一个“猴拉稀”,可以先用小勺把小碗里的糖水喝掉,再把小碗吃掉,最后再把孙悟空吃掉。真是好玩又好吃,那实在是孩子们的最爱。每次吹糖人的来了,都喜欢落脚在我家大门口,孩子们就会围拢来,争着让他吹。

还有卖豆汁的,卖炸三角的,卖扒糕凉粉的,卖切糕的……胡同里的这些“流动小吃店”,真是让人无比怀念。

(部分文字摘自:《我心中的四合院》 画:况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