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开会、道歉、要求加薪,都只跟一件事情有关,就是你会不会说话,你有没有能力去想像,听你讲话的人是什么心情…在萤光幕前亦庄亦谐地玩着语言节奏,蔡康永的魅力何以如此诱人?他亲身示范了说好故事,就是为自己编写更美好的人生剧本。 蔡康永的父亲出身上海世家,年轻时阅尽上海滩殖民地时期的风华。逃来台湾后,一切重新来过,包括他参与经营、最后沉没的“太平轮”,这造成了他脑袋里始终挥之不去的歉疚。 ▲蔡康永和他的父亲蔡天铎 “美好的”都是“曾经”,也只是曾经。财富、地位、美色、声望乃至生命,战乱及岁月的浪潮无情而快速地席卷了蔡康永父亲的世代,所以当蔡康永出生时,他获得的第一个礼物是“体会失去”,无时无刻的失去。 生命是一种追赶,像一辆马车,未曾停歇。太阳升起、坠落,而生命的马车,甚至没有驿站。于是,他决定从沉重的格子里跳出来,跳出某些注定脱逃不了的宿命,以幽默对待。 他曾在小S低潮时告诉她:“什么事,过十年后看,都是云烟。” 而蔡康永在萤光幕前亦庄亦谐地玩着语言节奏,他的魅力何以如此诱人? 他亲身示范了说好故事,就是为自己编写更美好的人生剧本。 学说话就是学做人 为何要谈「说话」?蔡康永开宗明义点出:「贵人不一定能改变人生,外表不一定会决定魅力,但生活种种:报告、开会、道歉、要求加薪、演讲、倾听诉苦,都只跟一件事情有关,就是你会不会说话,你有没有能力去想象,听你讲话的人是什么心情,想听到什么。」 蔡康永强调,说话不只是「术」。从小在人情世故复杂的大家庭成长,他觉得,「透过研究说话,你会比较根本的搞清楚自己跟别人的关系,搞清楚自己跟别人在想什么,还有,最重要的,自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用一句话来归纳,就是:You are what you say(你怎么说话,决定你是谁)。 他的理论是:说话形塑自我。说话谨慎,或注重说话品味,才能因此成为谨慎或有品味的人;嘴上爱抱怨,久而久之也将愈来愈像「怨女」。说话既然决定你在人生中扮演的角色与命运,当然要在乎。连带地,他诠释「说话之道」时,也从人性出发。 以《康熙来了》为例,「大家一定觉得《康熙来了》是挖人隐私的节目,希望来宾说愈多愈好。错!其实我最常做的事,是在保护、阻止某些人说得太多。」有时来宾在现场失控「爆料」,蔡康永就会带着小S设法把话题引开。 难怪小S在他新书推荐序中说:「做自己跟没礼貌常常是一线之间,」形容蔡康永:「跟他聊天绝对不会被刺伤,还会被附加的一两句小夸奖逗得心花怒放,又感觉真诚不滑头。」 的确,蔡氏风格就是慧黠、世故、贴心,但不尖酸刻薄。 所谓「会说话」,是不是常要昧着良心,说些虚伪的话?蔡康永露出促狭的眼神,「是虚伪一点好,但说不上昧着良心吧!」 生活中,面对诸如「我最近是不是胖了?」、「我新剪的发型如何?」这类问题,大可毫不犹豫的回答:「不会呀!」、「好看极了!」多称赞别人让听者开心,并无损于「良知」。 故事永远比道理吸引人 除了不伤人,要把说话变成自己的特色,进阶版还得做到学会「说故事」。 蔡康永认为,很少人会被道理说服,都是被故事吸引:「我想这跟人类原始的生存之道有关,原始人也是靠着故事的讲述来传播生存之道。」 一个好故事,会让听者忍不住问:「后来呢?」要不就是:「怎么会这样?」要练习这种「悬疑式」说话,可没事多找朋友练习,例如在每个段落稍作停顿,若对方一直问:「后来呢?」那表示成功了;若对方不断分心,就该换个方式说故事了! 人生无处非故事,他进一步形容,「当你说『我希望中一亿乐透』时,心中同时也在编造中乐透后要如何使用这些钱;当你跟一个女生求婚,也不可能说『嫁给我吧!』然后就没下文了,你会进一步去描绘『我们以后会有几个小孩』、『我会买一栋豪宅给妳』.....之类的故事,故事说得愈好,成功机率愈高。」 推到极致,蔡康永说,人生就是对自己讲的故事,学会说故事,就是为自己编造更美好的人生剧本,「说话之道」如同另一张脸,怎能小觑! 「把别人放在心上」的沟通法 蔡康永强调,说话之道,是把对方放在心上,因为「靠语言确认了彼此的存在,此刻语言最美。」你可以尝试这些方法: 1. 懂得认输。遇到别人意见与你相左,可语带保留,迂回提醒,甚至认输无妨,把无谓的胜利让给对方,人缘留给自己。 2. 不要一直说「我」。多说「你」或「他」,才能不断把话题丢给对方,让对方畅所欲言,成为一个超级上道的人。 3. 把对方看在眼里。但不是像「验尸」那样紧盯着看,而是三不五时、带着情感「望着」对方,让彼此的电流传递;然后带一点「观察」,留心对方的举止与需求,让他感觉时时「被重视」。这点,约会时格外受用! 4. 不想交浅言深的话,应该避开某些地雷。像财务、感情,或政治、宗教这类对方可能有强硬立场的话题,容易起争执。 5. 赞赏。观察对方最渴望被肯定的部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