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开身体的控糖密码

 鹩歌 2016-01-19

解开身体的控糖密码

和有些朋友相比,我的运动强度不比他们小,但体重并没有急剧减轻,而且我的整体功能恢复的更好、更快。分析原因,可能是我的饮食和运动是配合调整的,我还在二者中找到了一个平衡点。 —陈晓红

作者简介:陈晓红 美国的中国医学博士 美国爱荷华州大学研究员

一、把运动作为可变量

解开身体的控糖密码

在摸索血糖变化的过程中,我发现几个重要现象:餐后血糖主要由进食的碳水化合物总量决定,并且当主食总量超过一定范围时(约在1255千焦),我的血糖会急剧上升;而空腹血糖主要由前一天总的进食量和饮食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肪的比例所决定,如果前一天吃多了或晚上吃的油腻,第二天的空腹血糖就会高些;而饭后不运动,餐后血糖就急剧上升。

根据这些现象,我先将进食的方式和进食量固定下来(如分餐的次数、每餐进食的量以及各种营养素的比例),这样,影响血糖变化的饮食和运动这两个变数就剩下了一个:运动。

最开始运动时,我每天散步0.5~1个小时,虽然半个月下来体重丝毫未动,但体力有所提高,血糖也有下降的趋势。后来我爬楼梯,两腿用力的同时,我尽力挥动两臂,最多时一天能爬100层(每层24个台阶)。

在这段较强运动期内,我坚持几点原则:运动的强度渐渐往上加。如果我觉得有点运动过度了(如出现晚上全身酸疼,甚至影响睡眠,第二天仍觉得体力未恢复等),我就会停止爬楼一天,只散步。将减重的速度控制在1000克~1500克/月左右,如果减重太多,我也会适当减少爬楼的次数,为了保护膝盖,我是上楼爬,下楼乘电梯,同时增加钙等元素的摄入。

二、在运动中找到最低量

当我发现餐后不运动我的血糖就会立马升高时,我就意识到,运动对于我来说就是餐后必须服的”药“。

既然是药,那服药的时间、量就必须掌握好。时间一般好掌握,在饭后1~1.5小时运动就好。至于量,我从一个现象中找到了所学的最低量。

三、瘦“糖女”的慢慢增重

女性糖尿病朋友由于特殊生理期等因素影响,在控制血糖、饮食和体重方面和男性糖尿病患者有些不一样。我在调整血糖期间经历了一次感冒后体会特别明显。

当时我的体重突然掉了2~2.5千克,不仅马上觉得人干瘪了,而且非常疲劳,和感冒前的我大不相同。于是,我体会到偏瘦的糖尿病患者经不起折腾。亏了自己会调整,赶紧多睡觉、减少运动强度,才又长了1.5千克左右。

我的原则仍然是:为发挥运动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不管多瘦都要坚持运动;只要达到运动的目的,想增重的女性糖友要学习以无氧运动代替有氧运动,以减少脂肪的消耗;进食量要尽量达标;增重不能牺牲血糖;增重要慢慢来。

还得找到进食的最大限度(对我来说每餐总量不超过497.6千卡,其中碳水化合物不超过248.8千卡),这样不仅控制了血糖,而且维持体重的相对稳定也容易多了。

而这些改变丝毫没给我带来任何麻烦和不便,也没有占我很多的时间,反倒因合理的饮食运动,我的精神和体力都大有改善。

四、找身体对血糖敏感点

我对高血糖最敏感的体征是眼睛发胀。有时虽然血糖没什么问题,但眼睛容易疲劳发胀,我就知道血糖不是很理想,这是我在一次试验中发现的。

某天早上,我按常规吃了25克杂粮馒头,然后和糖友聊天,不知不觉过了1.5小时。将60克杂面馒头当做正餐的主食吃了,随后又喝了300毫升牛奶、20克果仁和1/3牛油果打成的糊,这样总热量虽然稍少一点,但基本能平衡,估计血糖不会有大问题。可是餐后不到1小时眼睛开始不舒服了,我赶紧测了一下血糖,没有想到竟然有11.4.接着测了餐后1.5小时小时的血糖是7.94,2小时的血糖是7.21,不过此时眼睛的不适已经消失了。

那么,之前眼睛出现的不舒服症状可能就跟餐后1小时血糖迅速升高有关。

但让人欣慰的是,我的血糖从餐后1小时的11.4,能在半小时内降到7.94,说明我的胰腺能分泌胰岛素,而且因为长期运动,机体对胰岛素的抵抗已经不很严重。

总之,花时间总结血糖变化就能找出其中的规律。即使血糖起起伏伏,只要不放弃,就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