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成果转化 提高发展水平——《关于实施科技创新的若干意见》解读之四 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是我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内在要求,对加快推进“六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科技创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此,记者采访了山西省科技厅发展计划与科技成果处处长牛青山。
A 加强政策评价导向 提高成果的源头价值 要想把更多更好的科技成果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就要创造良好的政策和创业环境,使每个主体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记者:《意见》提出,我省到2020年科技成果转化率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哪些方面下足功夫,以弥补科技成果转化这一短板? 牛青山: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决定于科技成果本身的价值、科技成果转移的速度和科技成果吸收转化的能力,而且决定于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企业、中介机构和政府等不同主体作用的发挥。要想把更多更好的科技成果转变为现实生产力,使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就要创造良好的政策和创业环境,使每个主体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使科技成果转化的每个环节得到有效衔接。 记者:科技成果转化首先决定于科技成果本身的价值,如何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源头价值? 牛青山:科技成果本身是否具备创造性、先进性和适应性,这是检验科技成果是否能被转化和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前提条件。目前我省科技成果不仅数量少,而且质量上也有待进一步提高。据统计,2014年,我省专利申请15,687件,占全国的0.71%,其中,发明专利申请6,107件,占全国的0.76%,我省科技成果在国家科技成果库登记数量不足500项。要改变这种局面,首先要改革科技成果评价办法。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是科技成果的重要供给主体,建立以科技产出为导向的评价机制,引导科研人员从关注专利发明、论文和奖励的同时,向更加关注创新质量、解决发展需求和实际问题转变,促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结合,使科研选题与市场急需解决的关键共性技术紧密结合,长期坚守科研目标,使科研成果不断升级换代,推动更有实用价值、符合市场需求并且能转化的科技成果特别是重大成果的产生。第二,加快下放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加大对科研人员的激励力度。对职务发明的奖励转让收益比例提高到50%以上,专利技术或科技成果作价出资最高可占注册资本的70%,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第三,实行科技报告制度,避免重复投入、重复研究和低水平科技成果的产生。第四,加大政府引导经费的投入力度,带动风险投资和众筹资金,使科技成果的技术原理构思和方案设计、实验室研究和小试、中试和放大试验以及工业化试验和产业化等阶段,有足够的经费保证,避免科研成果半成品产生以及科技成果转化半途而废。 B 强化企业主体地位 提高成果转化应用能力 企业会根据市场需要开展科研,或引进科技成果,使成果很快应用到生产实践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 记者:企业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我省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发挥的作用如何? 牛青山: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同时也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企业会根据市场需要开展科研,或者引进科技成果,使成果很快应用到生产实践当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据统计,2014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906家,而高新技术企业520家,国家企业技术研究中心26家,省级企业技术研究中心180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9家。资源型企业比重过大,科技型企业占比小、规模小,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在全国始终排在倒数之列。多数企业没有实力较强的研发机构,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吸收能力不强,以科技进步为主的内涵式扩大再生产还没有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主流,仍依赖于要素驱动而非创新驱动。对外开放意识、风险意识、创新意识不足,追求短期利益,不愿投入资金开展科研工作,一些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科技成果难以在企业转化和推广应用,导致墙里开花墙外红的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近年来,煤焦、钢铁等行业的市场疲软,经济下行压力大,相关企业效益下滑,科研投入更显不足。企业作为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主体的作用尚未真正发挥。 记者:如何才能发挥企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主体的作用? 牛青山:首先,要加快对国有企业的改革,真正确立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提高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增强企业内在活力、市场竞争力、发展引领力。第二,鼓励企业实施科研人员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政策。国有企业对职务发明完成人、科技成果转化重要贡献人员和团队的奖励,计入当年单位工资总额,不作为工资总额基数。第三,鼓励企业设立、兼并或收购研发机构(研发中心),同时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对接,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不断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能力,提升企业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能力。第四,利用政府设立的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专项(基金),通过前期引导、后补助等方式,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推广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风险投资和众筹的融资作用,坚持市场导向,深度挖掘“互联网+”的丰富内涵,在各行各业建设一批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示范基地,培育一批上市企业,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推动我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 C 大力培育中介机构 加快成果转移转化速度 科技成果的转化,可通过科研人员和科研机构自办企业或企业进行转化,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主要是通过科技中介机构来实现 记者: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过程中,中介机构具有什么作用?目前我省中介机构的现状如何? 牛青山:科技成果的转化,可以通过科研人员和科研机构自办企业或企业进行直接转化,但更多的科技成果转化主要是通过各类科技中介机构来实现的。科技中介机构是面向社会开展技术扩散、成果转化、科技评估、创新资源配置、创新决策和管理咨询等专业化服务的机构,是科技成果供给和需求联系的纽带,是科技成果进入市场的重要渠道,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速度。 目前我省真正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力量非常薄弱,市场发育水平低。据统计,2014年全省技术合同交易情况中,输出技术成交额48.46亿元,仅占全国的0.56%,吸纳技术成交额207.68亿元,占全国的2.42%。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未形成一定规模的科技成果交易市场,使科技成果拥有者和寻求项目的企业不能及时沟通对接,影响着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 记者:下一步,我省将如何培育和发挥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
牛青山:首先,要稳定和健全各级技术市场管理机构,加快培育一批熟悉科技政策和行业发展的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第二,围绕我省发展需求,针对我省自有科技成果不足的局面,面向全球优选科技成果,建设科技成果储备、交易中心。第三,高起点布局,高标准建立健全科技成果“线上线下”供给和需求登记制度、转移转化交易机制和服务平台。大力培育技术交易市场,探索科技成果“线上线下”拍卖交易。第四,积极推动财政资金支持形成的公共科技成果及其他各类科技成果入场交易。对财政支持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知识产权授权后两年内未实施转化的,须公开挂牌交易。 本报记者 周慧芳实习 生 焦 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