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浚与张俊

 孺子牛512 2016-01-20
正史上是两个人但两人在格履历上颇有类似之处本书中为了方便设计情节合成一个人了。(小.说.㈤.㈤.㈤)为了避免引起读者误会将两人的资料发一下。

值得一提的是张浚的识人之能天下罕有大概当时也就赵构能跟他相比可两人有同样的问题那就是只识才不识德......

张俊生平简介

建中靖国元年(1101)时年16岁的张俊为三阳(今天水西北)乡兵弓箭手宣和初(当为政和六年1116)从攻夏人仁多泉(今青海门源东南)始授承信郎成为入品的最低的武官。徽宗末年参与镇压京东、河北起义军。靖康元年(1126)抗击金兵于东明县城(今河南兰考北)以功已升至武功大夫。五月从河北、河东路制置副使种师中进援被金军围攻的太原(今属山西)种师中兵败榆次(今属山西)张俊率所部数百人突围南逃。十二月兵马大元帅康王赵构进至大名时张俊随信德(今河北邢台)知府梁杨祖率3000兵马到大名被任为元帅府后军(一作中军)统制。靖康二年正月他率部镇压起义军李昱、张遇于任城(今山东济宁)后不断升迁阶官升至拱卫大夫。

建炎元年(1127)宋高宗即位后张俊任御营前军统制。同年七月起率部多次讨平叛军、起义军升观察使成为高级武官。建炎二年五月镇压秀州(今浙江嘉兴)徐明又升承宣使。建炎三年三月苗傅、刘正彦兵变时张俊正驻军吴江随即率部8000人退回平江从礼部侍郎、同节制军马张浚同议平叛事是第一支平叛军队平定叛乱后升领节度使。七月改任御前右军都统制。

建炎三年十月金军完颜宗弼部南犯宋高宗离杭州逃向越州;十一月宋高宗逃向明州(今宁波)张俊任浙东制置使扈从。金帅宗弼占领杭州后派斜卯阿里、乌延蒲卢浑率金军4000追击当年除夕追至明州城下金军自高桥镇攻西门张俊部将刘宝以及杨存中、田师中所部等抗击金军知州刘洪道亦率州兵助战金军战败死伤以千计。建炎四年正月初二金军又攻明州张俊与知州刘洪道坐城楼上遣兵掩击杀伤大当敌奔北坠田间或坠水俊急令收兵敌拔寨去屯余姚宗弼派援军赶赴余姚再攻明州张俊抗击于高桥推托以高宗令其扈从逃往台州(今临海)刘洪道等也退出明州明州遂为金军占领。南宋则将明州的小捷列为十三处战功之首自金兵入中原将帅皆望风奔溃未尝有敢抗之者中兴战功自明州一捷始至此而(宋)军势稍张矣

建炎四年四月张俊改任浙西、江东制置使以招收江浙地区的群盗除刘光世、韩世忠两军外其他诸将皆受张俊节度成为当时最主要的将领。六月宋朝改御前军为神武军张俊改任神武右军都统制领定江、昭庆二镇节度使。绍兴元年(1131)后张俊讨伐马进、李成有功进太尉。以后历任浙西江东宣抚使、淮西宣抚使。绍兴六年十月伪齐发兵30万大举侵宋受张俊节制的杨沂中军与伪齐主力刘猊激战于藕塘(今安徽定远东南)伪齐军战败张俊所部张宗颜等生力军赶至两军遂共奋击伪齐军大败张俊又率主力到达追击伪齐军与杨沂中军一直追击至寿春(今寿县)这就是列入中兴十三处战功藕塘之战张俊以功进领镇洮、崇信、奉宁军三镇节度使。

绍兴五年十二月改神武军等为行营护军张俊所部改称行营中护军。张俊与韩世忠所部为南宋两支最重要的军队宋高宗比喻为左右手。绍兴七年左护军副都统制郦琼率4万人叛降伪齐。次年原刘光世部主力、左护军都统制王德所部2万人归属于淮西宣抚使张俊。

绍兴八年宋金首次议和金将原伪齐辖区划归南宋南宋成为金属国张俊加少傅及安民靖难功臣号。次年金毁约南犯张俊兼任河南、河北诸路招讨使。金军主力宗弼围攻顺昌府战败张俊军也渡淮北上一度攻占亳州(今亳县)。相秦桧令诸将退兵以便乞和张俊首先退回淮南。

绍兴十一年春金为迫使南宋屈服出兵南犯刘锜、杨沂中等出援淮西刘锜先到柘皋(今巢湖西北)列阵以待杨沂中、王德等军相继到达与10万金军决战宋军奋勇争先金军大败而退。柘槔之战被列中兴十三处战功之一绍兴十一年二月淮西宣抚使张俊、淮北宣抚使杨沂中、宣抚判官刘锜大败乌珠(宗弼)十万众于柘皋。张俊未直接参战因王德为张俊部将故只列张俊而未列王德。同年四月以赏柘皋之功为名张俊与韩世忠升枢密使、岳飞升枢密副使。张俊知道宋高宗、秦桧想收兵权遂首请纳宣抚司兵权宋高宗、秦桧乘势罢三宣抚司也收韩世忠、岳飞兵权。张俊协助秦桧推行乞和政策又与秦桧合谋制造岳飞谋反的冤狱。绍兴十二年十一月张俊罢枢密使封清河郡王。(小.说.㈤.㈤.㈤)绍兴二十六年(1156)死终年69岁追封循王。

张浚生平:

张浚四岁成孤儿。行直视端。不说诳言。熟人知为大器。入太学。中进士第。靖康初。为太常簿。李纲在金国第一次伐宋晚期和姚平仲合作。与种师道等人之间有争功之嫌。姚平仲劫完颜宗望之营寨而大败。作为主要支持者地李纲被张浚以专权之名弹劾。

汴京陷落后。张浚听说宋高宗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驰赴应天府。除枢密院编修官。改虞部郎。擢殿中侍御史。金兵南侵。宋高宗往东南逃跑。后军统制韩世忠部下逼逐谏臣坠水死。张浚奏夺韩世忠观察使。上下始知有国法。迁侍御史。

这时宋高宗在扬州。张浚进言:中原天下之根本。愿下诏葺东京、关陕、襄邓以待巡幸。咈宰相意。除集英殿修撰、知兴元府。未行。擢礼部侍郎。高宗召谕曰:卿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朕将有为。正如欲一飞冲天而无羽翼。卿勉留辅朕。除御营使司参赞军事。张浚预计金人必来攻。而南宋朝廷晏然自得。殊不防备。所以力劝宰相黄潜善、汪伯彦。但此二人皆笑张浚过分。

[编辑本段]【平定苗傅、刘正彦叛乱】

建炎三年(1129年)春。金人南侵。宋高宗逃到钱塘。留朱胜非于吴门捍御。以张浚共同节制军马。不久朱胜非召还。张浚独留。时溃兵数万。所至剽掠。张浚招集甫定。这时苗傅、刘正彦叛乱。张浚和韩世忠合作。平叛功劳很大。(也有学者认为苗刘二人有冤)

[编辑本段]【鏖战陕西】

建炎四年(1130年)张浚认为中兴应当自关陕开始考虑金人也许会先入陕取蜀则东南不可保所以请行为川、陕宣抚处置使。既抵兴元金兵已取鄜延金将娄宿孛堇引大兵渡渭水攻永兴宋将都按兵不动不肯相援。张浚到任即访问风俗罢斥以搜揽豪杰为先务诸将惕息听命。

此时谍报金人将攻东南张浚命诸将整军向敌。不久金人大攻江、淮张浚即治军入卫支援。到达房州知金人北归又回师关陕。这时金兀术犹在淮西张浚惧其继续骚扰东南想牵制之遂决策合五路之师攻打永兴以调动金兵。果然金急调兀术、完颜娄室、完颜宗辅等等入援大战于富平。泾原帅刘锜身率将士冲击敌阵杀获颇众。但环庆经略使赵哲畏敌先逃宋军挫败张浚退驻兴州斩赵哲。命吴玠聚残兵扼险于凤翔之和尚原、大散关以断敌来路张浚上书待罪宋高宗手诏慰勉没有追究。

张浚在关陕三年训练新兵以刘子羽为上宾任赵开为都转运使擢吴玠为大将守凤翔。刘子羽开善理财而吴玠每战必胜。西北遗民归附日众。所以虽然关陕丢失但全蜀安全且以形势牵制东南江、淮亦赖以安。

绍兴元年(1131年)金将乌鲁攻和尚原吴玠乘险击之金人大败走。完颜兀术亲自出马吴玠及其弟吴璘又大破之。这就是吴玠的大散关和尚原之战。张浚论功升检校少保、定**节度使。

[编辑本段]【罢官风波】

绍兴三年(1133年)张浚罢官有几个因素:

建炎四年(1130年)富平之役前手下大将吴玠曾败于彭原投诉另一大将曲端不整师。曲端又曾迫逐帅臣王庶而夺其印。富平之役大败起因是赵哲临阵脱逃但曲端和张浚也意见不合闹矛盾加上曲端的心腹张忠彦等降金。张浚开始时重用曲端终于废之后来在重新启用和追究责任之间徘徊最后还是将曲端下狱论死。有人弹劾张浚杀赵哲、曲端无辜而重用刘子羽、吴玠是不对的朝廷开始怀疑张浚。建炎四年(1130年)初辛炳知潭州张浚在陕西抗金以檄发兵辛炳不派兵支援张浚奏劾之年辛炳已经是御史中丞同列弹劾张浚。绍兴三年(1133年)宋高宗遣王似作张浚副手。这时金将撒离喝及刘豫军聚兵入攻破金州。刘子羽为兴元帅约吴玠同守三泉。金人至金牛宋师掩击大胜之斩馘及堕溪谷死者以数千计。这时张浚听到王似来就请求解除王似兵权并说王似不胜任。宰相吕颐浩不悦同时朱胜非也以旧怨攻击张浚宋高宗诏浚赴见。因此张浚被宋高宗罢免。

[编辑本段]【大战江淮】

七年以浚却敌功制除特进。未几加金紫光禄大夫。问安使何藓归报徽宗皇帝、甯德皇后相继崩殂上号恸擗踊哀不自胜。浚奏:天子之孝不与士庶同必思所以奉宗庙社稷今梓宫未返天下涂炭愿陛下挥涕而起敛发而趋一怒以安天下之民。上乃命浚草诏告谕中外辞甚哀切。浚又请命诸大将率三军发哀成服中外感动。浚退上疏曰:陛下思慕两宫忧劳百姓。臣之至愚获遭任用臣每感慨自期誓歼敌仇。十年之间亲养阙然爰及妻孥莫之私顾其意亦欲遂陛下孝养之心拯生民于涂炭。昊天不吊祸变忽生使陛下抱无穷之痛罪将谁执。念昔陕、蜀之行陛下命臣曰:‘我有大隙于北刷此至耻惟尔是属。‘而臣终隳成功使敌无惮今日之祸端自臣致乞赐罢黜。上诏浚起视事。浚再疏待罪不许乃请乘舆发平江至建康。

浚总中外之政几事丛委以一身任之。每奏对必言仇耻之大反复再三上未尝不改容流涕。时天子方厉精克己戒饬宫庭内侍无敢越度事无巨细必以咨浚赐诸将诏往往命浚草之。

刘光世在淮西军无纪律浚奏罢光世以其兵属督府命参谋兵部尚书吕祉往庐州节制。而枢密院以督府握兵为嫌乞置武帅乃以王德为都统制即军中取郦琼副之。浚奏其不当琼亦与德有宿怨列状诉御史台乃命张俊为宣抚使杨沂中、刘锜为制置判官以抚之。未至琼等举军叛执吕祉以归刘豫。祉不行詈琼等碎齿折首而死。浚引咎求去位高宗问可代者且曰:秦桧何如?浚曰:近与共事方知其暗。高宗曰:然则用赵鼎。桧由是憾浚。浚以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先是浚遣人持手榜入伪地间刘豫及郦琼叛去复遣间持蜡书遗琼金人果疑豫寻废之。台谏交诋浚落职以秘书少监分司西京居永州。九年以赦复官。提举临安府洞霄宫。未几除资政殿大学士、知福州兼福建安抚大使。

金遣使来以诏谕为名浚五上疏争之。十年金败盟复取河南。浚奏愿因权制变则大勋可集因大治海舟千艘为直指山东之计。十一年除检校少傅、崇信军节度使充万寿观使免奉朝请。十二年封和国公。

十六年彗星出西方浚将极论时事恐贻母忧。母讶其瘠问故浚以实对。母诵其父对策之语曰:臣甯言而死于斧钺不能忍不言以负陛下。浚意乃决。上疏谓:当今事势譬如养成大疽于头目心腹之间不决不止。惟陛下谋之于心谨察情伪使在我有不可犯之势庶几社稷安全;不然后将噬脐。事下三省秦桧大怒令台谏论浚以特进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居连州。二十年徙永州。浚去国几二十载天下士无贤不肖莫不倾心慕之。武夫健将言浚者必咨嗟太息至儿童妇女亦知有张都督也。金人惮浚每使至必问浚安在惟恐其复用。

当是时秦桧怙宠固位惧浚为正论以害己令台臣有所弹劾论必及浚反谓浚为国贼必欲杀之。以张柄知潭州汪召锡使湖南使图浚。张常先使江西治张宗元狱株连及浚捕赵鼎子汾下大理令自诬与浚谋大逆会桧死乃免。

二十五年复观文殿大学士、判洪州。浚时以母丧将归葬。念天下事二十年为桧所坏边备荡驰;又闻金亮篡立必将举兵自以大臣义同休戚不敢以居丧为嫌具奏论之。会星变求直言浚谓金人数年间势决求衅用兵而国家溺于宴安荡然无备乃上疏极言。而大臣沈该、万俟禼、汤思退等见之谓敌初无衅笑浚为狂。台谏汤鹏举、凌哲论浚归蜀恐摇动远方诏复居永州。服除落职以本官奉祠。

三十一年春有旨自便。浚至潭闻钦宗崩号恸不食上疏请早定守战之策。未几亮兵大入中外震动复浚观文殿大学士、判潭州。

时金骑充斥王权兵溃刘锜退归镇江遂改命浚判建康府兼行宫留守。浚至岳阳买舟冒风雪而行遇东来者云:敌兵方焚采石烟炎涨天慎无轻进。浚曰:吾赴君父之急知直前求乘舆所在而已。时长江无一舟敢行北岸者。浚乘小舟径进过池阳闻亮死余众犹二万屯和州。李显忠兵在沙上浚往犒之一军见浚以为从天而下。浚至建康即牒通判刘子昂办行宫仪物请乘舆亟临幸。

三十二年车驾幸建康浚迎拜道左卫士见浚无不以手加额。时浚起废复用风采隐然军民皆倚以为重。车驾将还临安劳浚曰:卿在此朕无北顾忧矣。兼节制建康、镇江府、江州、池州、江阴军军马。

金兵十万围海州浚命镇江都统张子盖往救大破之。浚招集忠义及募淮楚壮勇以陈敏为统制。且谓敌长于骑我长于步卫步莫如弩卫弩莫如车命敏**弩治车。

孝宗即位召浚入见改容曰:久闻公名今朝廷所恃唯公。赐坐降问浚从容言:人主之学以心为本一心合天何事不济?所谓天者天下之公理而已。必兢业自持使清明在躬则赏罚举措无有不当人心自归敌仇自服。孝宗悚然曰:当不忘公言。除少傅、江淮东西路宣抚使进封魏国公。翰林学士史浩议欲城瓜州、采石。浚谓不守两淮而守江干是示敌以削弱怠战守之气不若先城泗州。及浩参知政事浚所规画浩必沮之。浚荐陈俊卿为宣抚判官孝宗召俊卿及浚子栻赴行在。浚附奏请上临幸建康以动中原之心用师淮堧进舟山东以为吴璘声援。孝宗见俊卿等问浚动静饮食颜貌曰:朕倚魏公如长城不容浮言摇夺。金人以十万众屯河南声言规两淮移文索海、泗、唐、邓、商州及岁币。浚言北敌诡诈不当为之动以大兵屯盱眙、濠、庐备之卒以无事。

隆兴元年除枢密使都督建康、镇江府、江州、池州、江阴军军马。时金将蒲察徒穆及知泗州大周仁屯虹县都统萧琦屯灵壁积粮修城将为南攻计。浚欲及其未发攻之。会主管殿前司李显忠、建康都统邵宏渊亦献捣二邑之策浚具以闻。上报可召浚赴行在命先图两城。乃遣显忠出濠州趋灵壁;宏渊出泗州趋虹县而浚自往临之。显忠至灵壁败萧琦;宏渊围虹县降徒穆、周仁乘胜进克宿州中原震动。孝宗手书劳之曰:近日边报中外鼓舞十年来无此克捷。

浚以盛夏人疲急召李显忠等还师。会金帅纥石烈志宁率兵至宿州与显忠战。连日南军小不利忽谍报敌兵大至显忠夜引归。浚上疏待罪有旨降授特进更为江、淮宣抚使。

宿师之还士大夫主和者皆议浚之非孝宗复赐浚书曰:今日边事倚卿为重卿不可畏人言而怀犹豫。前日举事之初朕与卿任之今日亦须与卿终之。浚乃以魏胜守海州陈敏守泗州戚方守濠州郭振守**。治高邮、巢县两城为大势修滁州关山以扼敌冲聚水军淮阴、马军寿春大饬两淮守备。

孝宗复召栻奏事浚附奏云:自古有为之君腹心之臣相与协谋同志以成治功。今臣以孤踪动辄掣肘陛下将安用之。因乞骸骨。孝宗览奏谓栻曰:朕待魏公有加不为浮议所惑。帝眷遇浚犹至对近臣言必曰魏公未尝斥其名。每遣使来必令视浚饮食多寡肥瘠何如。寻诏复浚都督之号。

金帅仆散忠义贻书三省、枢密院索四郡及岁币不然以农隙治兵。浚言:金强则来弱则止不在和与不和。时汤思退为右相。思退秦桧党也急于求和遂遣卢仲贤持书报金。浚言仲贤小人多妄不可委信。已而仲贤果以许四郡辱命。朝廷复以王之望为通问使龙大渊副之浚争不能得。未几召浚入见复力陈和议之失。孝宗为止誓书留之望、大渊待命而令通书官胡昉、杨由义往谕金以四郡不可割;若金人必欲得四郡当追还使人罢和议。拜浚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都督如故;思退为左仆射。

胡昉等至宿金人械系迫胁之昉等不屈更礼而归之。孝宗谕浚曰:和议之不成天也自此事当归一矣。二年议进幸建康诏之望等还。思退闻之大骇阳为乞祠状而阴与其党谋为陷浚计。

俄诏浚行视江、淮。时浚所招徕山东、淮北忠义之士以实建康、镇江两军凡万二千余人万弩营所招淮南壮士及江西群盗又万余人陈敏统之以守泗州。凡要害之地皆筑城堡;其可因水为险者皆积水为匮;增置江、淮战舰诸军弓矢器械悉备。时金人屯重兵于河南为虚声胁和有刻日决战之语。及闻浚来亟彻兵归。淮北之来归者日不绝山东豪杰悉愿受节度。浚以萧琦契丹望族沈勇有谋欲令尽领契丹降众且以檄谕契丹约为应援金人益惧。思退乃令王之望盛毁守备以为不可恃;令尹穑论罢督府参议官冯方;又论浚费国不赀奏留张深守泗不受赵廓之代为拒命。浚亦请解督府诏从其请。左司谏陈良翰、侍御史周操言浚忠勤人望所属不当使去国。浚留平江凡八章乞致仕除少师、保信军节度、判福州。浚辞改醴泉观使。朝廷遂决弃地求和之议。

浚既去犹上疏论尹穑必误国事且劝上务学亲贤。或勉浚勿复以时事为言浚曰:君臣之羲无所逃于天地之间。吾荷两朝厚恩久尸重任今虽去国犹日望上心感悟苟有所见安忍弗言。上如欲复用浚浚当即日就道不敢以老病为辞。如若等言是诚何心哉!闻者耸然。行次余干得疾手书付二子曰:吾尝相国不能恢复中原雪祖宗之耻即死不当葬我先人墓左葬我衡山下足矣。讣闻孝宗震悼辍视朝赠太保后加赠太师谥忠献。

从张浚的履历我们可以看出一个问题张浚的升迁大部分是因为举荐有功。但问题是他自身能力太差升迁上去后只会为祸国家。所以对举荐人才的功劳只应该赏赐财物和爵位而不应该提拔官职。官职是做事的将能力不够的人放到重要的位置上对国家来说是非常不合理的。虽然由于强者恒强的道理如张浚这种只能识人的并不多见但只要出现一个而且按传统模式受到提拔对国家的危害就相当大是不可以等闲视之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