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烟花爆竹缘何能逃出安全生产法网

 百战归来 2016-01-22

戳上面的蓝字关注我们哦!


 1月20日0时30分左右,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洋口镇昆山村鸿盛花炮厂发生爆燃事故。

  6天前,1月14日10时45分左右,河南通许县一烟花厂发生爆炸,现场腾起蘑菇云,附近村民家中窗上玻璃震碎。截至1月14日19时,爆炸造成10人死亡,7人受伤。事发后,责任人被控制。

  1月15日,安徽省和县一处烟花存放点发生爆炸事故,造成两人死亡。

  2016年伊始,中国花炮产业再次用生命敲响了安全生产的警钟。

  安全说法不同

  说起烟花爆竹,总绕不开一个地方——湖南浏阳。

  因为花炮,浏阳曾长时间占据湖南经济发达县级市头名。

  仍然在这个行业坚持的樊城,在2016年春节前颇感沮丧。他一支接一支地抽烟,“为什么感觉烟花产业越走越窄”?

  樊城的花炮厂曾经年盈利几百万元。不过,过了春节,到2016年3月,厂子的安全生产许可证就到期了。因为产业调整,他的厂子要跟另一家企业合并。

  近年来,各地花炮行业开始进行资源整合,浏阳也不例外。

  “管理部门期待通过整合,淘汰产能、技术落后的企业,朝生产全机械化发展,以此解决劳动力短缺和生产安全的问题。”樊城说。

  樊城认为,出事故的是不按规范操作的企业,相对全部生产企业来说,真正出事的并不多。出了事就全部调整政策,有不合理之处。

  不过,来自质监部门的说法却并非如此。

  “2015年,我们共检验烟花爆竹原辅材料1081批次,其中有496批次因客户需求而未对检测数据做判定,其他585批次总体合格率为77%。”据国家烟花爆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黄茶香介绍,目前对烟花爆竹原辅材料进行检测,发现有些原辅材料质量在一直下降,同时,不同渠道送来的检测样品之间的检测结果也相差很大,“原辅材料质量的好坏对于安全环保问题有着重要影响”。

  安全生产问题也并非花炮厂老板口中的“个别情况”。

  在对湖南、江西、重庆、云南、广西5省区市的35家礼花弹生产企业安全生产条件进行调查后,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罗艾民发现,国内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安全硬件条件现状不尽如人意。

  “根据国家规定,烟花爆竹工厂设计和厂址、厂房、储存仓库等设施的设计与测绘由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承担设计和测绘工作。但现实情况是,各地烟花爆竹建设项目的设计单位很少能真正满足这个设计资质要求,设计单位资质挂靠现象比较普遍,有些设计单位是由地方部门指定认可的一家或几家单位。这一方面是由于建设单位设计费用报价低等原因,正规的、符合资质要求的设计单位并无太强的参与意愿,另一方面,也由于非正规设计单位的恶性竞争使得建设项目设计费用报价低。”罗艾民说,老企业的厂房耐火等级不符合目前标准要求的情况比较普遍。

  “正是由于烟花爆竹生产企业设计和建设不规范等原因,企业存在‘三库’(中转库、药物总库和成品总库)不足、企业超量储存、企业平面布局和工艺布置不合理等问题,从而导致事故扩大升级,‘四防’(防火、防爆、防雷、防静电)不达标也让事故可能性大幅增加。”罗艾民说。

  “忙”而出“乱”

  受访专家向记者介绍说,随着时间愈发临近春节,中国花炮生产也开始进入生产高峰期,一系列安全隐患开始集中爆发,因“忙”而出“乱”的痼疾重返。

  “我曾经去过湖南醴陵的花炮生产厂家考察,他们的生产条件非常落后,很多还处在人工或者半人工的状态下生产花炮,而且从事花炮生产的人很多都不具有上岗资格,因为工人大部分是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甚至还有学生参与生产加工。”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王宏伟向记者介绍说,“很多工人以及学徒工没有接受过安全生产教育、操作流程培训,就直接上岗。再加上花炮的生产具有很强的季节性,每年的春节之前是花炮需求的高峰期,很多厂家也开足马力生产,设备一直处于安全极限值。厂家为了生产更多花炮,可能也会有意无意放松安全生产这根弦”。

  据黄茶香介绍,目前我国已基本搭建起烟花爆竹的标准体系,但是还有许多具体标准需要制订修订。在标准的制订修订过程中,应优先开展涉及安全与质量等重要领域的标准制订修订工作。

  “目前的首要工作是要确定标准制订修订的方向,更加重视标准的质量水平与科技含量,提高标准的先进性、科学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同时,要强化标准的执行力度,积极推进烟花爆竹标准国际化。”黄茶香分析说。

  除了法律法规上的完善,据罗艾民介绍,2014年3月,国务院安委办决定开展重点县烟花爆竹安全生产攻坚工作,其主要措施之一是,一律不再新建生产企业,一律不再搬迁重建生产企业。

  “在这样的政策下,应以此为契机,清理和整顿烟花爆竹工程设计单位资质,培育、考核和定点专业设计单位,制定烟花爆竹建设工程设计收费标准,最终达到提高项目设计水平的目的。”罗艾民说,我国烟花爆竹企业85%以上是家庭作坊式生产,生产仍以手工为主,设备简陋,因此才有近40万从业人员,而这些从业人员多是未经充分安全培训的村民,在这种生产方式下,不出事已是幸运。为了预防人员重大伤亡事故,烟花爆竹生产“工厂化、机械化、标准化、科技化、集约化”是实现行业安全生产的长效治本之策。

  同时,在罗艾民看来,企业应投入研发资金,吸引研发人才,加大研发力度,尽快研发出既安全又高效实用的烟花爆竹生产机械,把工人从危险操作工位上隔离开或解脱出来。政府有关部门或行业协会则需组织好新机械产品的安全论证,加强产品的专利保护,切实保护研发者的合法权益。

  隐患为何除不尽

  在河南通许烟花爆竹爆炸事故后,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第一时间发文要求河南省要切实加强烟花爆竹生产、经营、运输、燃放等各个环节监管,全面排查整治存在的各类隐患和突出问题。

  江西上饶花炮厂爆燃事故发生后,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立即下发了关于召开全国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工作会议的通知。

  我们不禁要问,在三令五申之下,安全隐患为何仍有“生存”空间?

  “只要存在生产行为,就一定会有安全生产的隐患。安全生产不仅需要管制,更需要治理。”王宏伟说,安全生产不仅是政府要求企业去安全生产,更需要企业自身具有安全生产的动力、意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王宏伟说,安全事故中的“海恩法则”明确提出,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法则强调两点,一是事故的发生是量的积累的结果;二是再完美的制度,不落到实处都将导致严重事故发生。

  “长期以来,安全生产都面临一个困境,相关部门对安全生产高度重视,而企业的价值选择是对经济利益的追逐,这两者之间存在冲突,所以导致安全生产事故频繁发生。”王宏伟分析说,我国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已经形成了高低上下相互衔接的体系网络,“目前问题在于执行”。

  “企业安全落实不到位是首要问题,原因是违规违法生产成本太低,很多地方部门在处罚时还要兼顾就业等问题,这些都会导致安全生产的执法效率降低。”王宏伟说,在安全生产监管方面,相关部门不能独揽安全生产管理的责任,应该放权、赋权于社会,只有赋权于社会,才能让社会发挥更大的监督作用。

  “要把社会力量纳入进来,形成一个治理网络,将措施制度化、常态化,同时更新安全生产理念,才能在真正意义上遏制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王宏伟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