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给儿子讲课的课案 人们历来对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一词十分推崇,尤其是对“绿肥红瘦”一语甚为钦服,评注甚多。但也就只是这样了,历来读者只是似乎看懂了这一句,却没读懂全词。今天,我试将此词还原如次。 先做两点说明:由于是在手机上按字,不甚方便,在介绍其他人观点时,我直接转述,不做原文引用。在陈述比较有共识的基本事实时,也直列观点,不予例证。 我们先看原词: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理解这首词的关键是,词中卷帘人到底是谁?对此历来有三个说法:一说是侍女,一说是李清照丈夫赵明成,一说是李清照自己。大多赞成侍女一说,赵明成说次之,李清照说再次之。 如卷帘人是侍女,此词就是比较普通的惜春之作,如无“绿肥红瘦”一句,全词几无甚可观处,有句无篇。而且正如持其他两说者言,宋唐两代其他诗词中,卷帘人均指作者本人或词中女主人公,侍女书童之类一般直称。此外,正如有人指出的那样,李清照与侍女对话,大概不会用“知否,知否”这种略带娇嗔或流露心迹之语。 认为卷帘人是赵明成者解释,这首词是李清照风华正茂、与丈夫恩爱团聚的一个雨后早晨,与丈夫的对话。如果是这样,这首词就是小两口调情嬉笑之作。与持侍女说相比,这么理解后,此词格调就由哀怨转轻快,甚至,有些流于轻佻俗艳。说白了,就是一首艳词。“雨疏风骤”也就大抵和巫山云雨之类相似,“绿肥红瘦”也可别解。 认为卷帘人是李清照本人者,解释说此词是她自问自答的惜春之作。但李清照会如此矫情吗?李清照才华横溢,前半生养尊处优,人极单纯。晚景凄凉,痛彻心扉。以其才情心性,当不至此。 看到这,你或许会问我了:看来三个说法你都不赞成,那么,你觉得卷帘人到底是谁?其实,我的答案也在这三个之中,但又与大家一贯的看法有所不同。给出我的观点之前,有一个问题还需探讨。所以,烦请再耐心些,且听我慢慢道来。 我还发现一个十分奇怪的事,就是历来的学者翻遍故纸堆,把与此词相关的诗词都找了出来与此词一一对比,证明李清照是化某某诗意,但又比其高明。但,所有人都没提到一个著名典故:海棠春睡。宋释惠洪《冷斋夜话》记载,唐明皇登沉香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侍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明皇笑日:“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后来文人墨客拿这说事的不少,李清照之前也有,她肯定是知道这个典故的。只要简单对照一下,就会发现,浓睡、醉、海棠、早晨,此词和海棠春睡的场景有着多么高的贴合度!李清照不可能没想到唐明皇与杨贵妃的那个慵懒而又幸福的清晨。我认为,李清照不但想到了,而且还化用了这个典故。 我觉得,历来对此词的理解之所以都有不通处,关键在于,将此词的场景固定为一个时空。为什么不能是几个不同时空交错呢?事实上,如果我们不把此词限制在一个时空,我们会有全新的认识: 一个晚春的早晨,词人从沉睡中醒来。许是孤寂苦闷,昨夜借酒消愁,竟然沉醉。这时酒劲还未全消,有些恍惚,但依稀记得饮酒之时,刮了风下了雨,雨虽不大,风却不小。左右无事,词人也懒得起床,像我们现在躺微一样,躺着发呆。不想,随着酒劲稍缓,孤寂之味再上心头。又想起了与丈夫相守的日子,也是一个这样的早晨,词人也是这般半依卧榻,问正在卷起窗帘的丈夫。至于问什么,并不重要,许是“海棠花开了吗?”赵明成回头看着自己的爱人,含情脉脉地说:“海棠还未睡醒啊?”两人会心一笑,都想起了唐明皇和杨贵妃的那个早晨。李清照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中好一阵子,终于彻底醒来,回到孤寂的现实之中,不由得向回忆中的丈夫喃喃念道:“知道吗,知道吗,风雨过后,已是枝叶繁茂,海棠花儿快见不着了啊!”言语和神情中有着无限的哀怨、无奈与凄苦。 李清照在一首小令之中,精心设置了四个时空叠加交错:词人雨疏风骤之夜独斟病酒、词人与爱人甜蜜相和、唐明皇杨贵妃恩爱缠绵、词人独对海棠凋零,词人甜蜜的过往与唐杨缠绵两个时空叠加,反衬出词人独对海棠凋零的凄婉与无奈,而昨夜雨疏风骤之中词人孤斟病酒,又让这份凄婉有更添浓郁。如此理解,此词就不但有句而且有篇,方不愧佳构,当更接近此词真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