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补法治疗痤疮87例 (手脚凉、舌淡白)

 刘曦谦 2016-01-24
痤疮是皮肤科门诊常见病,多发病,古称“肺风粉刺”,多发生在青少年,俗称青春痘。目前中医治疗本病多从湿热立论,清热解毒除湿是目前多数专家的治疗原则。然而笔者在临床中发现很多患者表现为畏寒肢冷的阳虚证。对于此类患者采用温阳的方法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驻马店市中医院皮肤科隋克毅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观察患者87例,均为我院皮肤科门诊患者,其中男21例,女66例,最小年龄17岁,最大年龄34岁,病程两个月到4年。

1.2诊断标准

1.2.1参照赵辩《中国临床<a href="http://www.iiyi.com/tags/so/%E7%9A%AE%E8%82%A4%E7%97%85-2-1.html" target="_blank">皮肤病</a>学》寻常痤疮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1.2.2辩证标准:痤疮患者伴随畏寒肢冷、手脚冰凉;大便溏薄、腹中寒;舌质淡,舌边齿痕,脉细无力。

1.2.3排除标准 (1)辩证非阳虚者,(2),就诊前一个月用过内服或者外用治疗痤疮药物者。(3),没有复诊者。

2,方法

采用自拟温阳消痤饮治疗,处方组成:生黄芪15太子参15金银花 20丹参15连翘15蚤休10制附子6干姜6肉桂10炙甘草5.加减:版淤血明显加桃仁10红花10,伴有腰酸背痛加杜仲10续断10 ,小便清长加仙茅,大便溏薄加云苓15白术15,上方水煎两次,取汁400ml,分两次早晚饭前服药。第八周观察疗效。

3,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治愈:皮疹全部消失,伴随症状消失。显效:皮疹消失60%以上,有效:皮疹消失30%以上,无效,皮疹消失不足30%。

3.2 结果

经过治疗治愈38例,显效23例,有效22.无效4,总有效率

4讨论

关于痤疮的病因病机目前多数学者宗湿热理论,认为痤疮是湿热邪毒蕴结肌肤,发为痤疮。笔者在临床中发现很多患者虽然脓包累累,满面色红等湿热外现,然脉细无力,舌质淡嫩,细究之多有畏寒肢冷,手脚冰凉,乏力,大便溏,属阳虚病机。而此种情况又以女性多见。于阳虚患者笔者采用温阳法治疗多有疗效。方中参芪温上部阳,干姜、肉桂温中阳,制附子温肾阳,上中下得温。患者尽管属阳虚,然脓包累累,终为热像,因此用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蚤休消疮肿。丹参一味功同四物,养血活血,甘草调和全方。

关于痤疮的治疗,有学者进行文献探索,认为湿热病机是民国以后才开始,民国以前的文献多数认为是痤疮是由风寒湿邪侵犯肌体,郁而成痤疮。【1】治疗也是以辛温之品发散为主。关于痤疮的病因病机,《黄帝内经素问》解释痤的原因是“汗出见湿”【2】,内经解释病机为“劳汗当风,寒搏为皶,郁乃痤”。说明了痤疮是由于汗出而又受到风、寒、湿侵袭,而汗出的原因又因为阳虚或者内热蒸腾。《诸病源候论》关于痤疮的描述:“痤疖者,由风湿冷气搏于血,结聚所成也。人运役劳动,则阳气发泄,因而汗出遇风冷,湿气搏于经络。经络之血,得冷所折,则结涩不通,而生痤疖”【3】《太平圣惠方》记载‘‘夫粉刺者…由肌肤受于风邪。搏于津液之气。因虚作之也【4】在对痤疮病因病机的认识上,民国以前主要遵循《黄帝内经素问》的观点,座疮的病因主要要归纳为本身体质不足风、寒、湿侵袭;病机主要是表郁。阳虚推动无力,血行凝滞,郁结肌表,郁久化热发为痤疮。

关于阳虚的成因:阳虚质的成因主要由先天后天两种因素综合形成。父母先天体质娇柔,以及母亲在怀孕期间过食寒凉或过用寒凉药物均可导致子女先天禀赋不足,肾阳亏虚,继而形成阳虚质。在后天因素方面,社会环境影响、生活习惯不当(如过食寒凉、嗜酒过度、纵欲无度等)、疾病影响及医过(误清、误汗、误下、误补)是损伤阳气的主要因素。【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