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丁村民宅看木雕

 老刘tdrhg 2016-01-26

丁村民宅在山西襄汾县城南4公里汾河东岸,是典型的明清民宅建筑群。目前村内有明清民宅院落33座,占村庄大部分面积,基本是明清时期丁村的原有布局。丁村以丁姓聚居而得名。据考证,丁村民宅最早的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一年,最晚的建于民国年间,历时近四百年。

这次去丁村,恰好碰上一位丁大爷,他一个人守着自己的祖宅,没有卖掉。他说,他一把年纪了,不需要钱,所以政府要来收他的房,遭到了拒绝。丁大爷十分热情地带我参观了他的房子,这房子可是不对外开放的,让我一饱眼福。作为传统的明清民居,这些建筑突出的特点是注重装饰,在建筑的各个部位,大多有木、石、砖雕,尤其是木雕,举目皆是。丁家祖宅上的木雕里面都有鸟窝了,丁大爷说,之所以保存得如此好,幸亏是他们有人照看。丁村民宅看木雕

 丁村民宅看木雕

 这些木雕有浮雕、阴雕、阳雕;内容则有人物、鸟兽、花草、静物。据资料介绍,有反映民间故事的《司马光打缸》、《鹬蚌相争》,显示忠孝节义的传统戏曲《单刀赴会》,愿吉祥如意的《龙凤呈祥》、《鹿鹤同春》、《五福临门》、《百寿图》等等,可惜我走马观花,没有详细看这些内容。丁村民宅看木雕

丁村民宅看木雕

丁村民宅看木雕

丁家祖传的牌匾,这一块是民国四年刻的。记录着丁家的荣耀。
丁村民宅看木雕

这是一座开放的宅子,收拾得十分干净。

       丁村民宅看木雕

丁家的后门,一砖一石还从未动过。
丁村民宅看木雕

 走进丁宅内,门楣上的刻字保存完整。“安贞”,倒让我想起了北京的安贞门。丁村民宅看木雕

柱础上的小狮子,每一个都不同,历经岁月磨洗,依旧神态可拘。
      丁村民宅看木雕

      抱鼓石,细微处仍不放弃装饰。
丁村民宅看木雕
 

丁村民宅前后经历了四百年的历史,得以保存到如今之程,究其原因,可能有三个因素:其一,丁村地处汾河河谷,丘陵纵贯,交通不便,较为闭塞,因此兵灾匪祸很少,即使在抗战时期,也没有一座被烧毁。其二,丁氏家族为了维系其封建家族的统治,在财产继承和占居的方法、分配上有一套特殊的办法,即“调角分房法”。只能占用,不能拆除。就“土改”时分房也是依照这一传统的分配方法;其三,在“文革”破“四旧”时,丁村人对其祖业严加保护,除极少部分破坏外,其余均保存完好。
丁村民宅看木雕

      丁村民宅看木雕

 

丁大爷在观音庙前的柱子前留影,78岁了,这笑容,看透糊涂。祝老人家身体健康、长寿!
        丁村民宅看木雕

       丁村民宅看木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