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酒在中医药中的应用

 dlhz49 2016-01-26
酒、系麦、米、黍、高梁等与曲酿造而成的一种饮料。由于其酿造制法之不同,酒又可分为蒸馏酒和非蒸溜酒两大类前者乙醇含量较高, 后者含量较低,中医药用酒多为乙醇含量较高的蒸馏酒。酒主含乙醇、脂肪酸类、酯类、醛类等成分酒早载于 《 名医别录》 。性味甘辛而大热,有毒。人心、肝、
肺、胃经。有通血脉, 引药势,消冷结寒气,治风寒痹痛,经脉挛急等症。在中医医疗、中药炮制、制剂上应用较广。  

1 在中医医疗上的应用   、  

酒在医疗上的应用,历代医药学家早有阐述,陶弘景云“ 大寒可以凝海,惟酒不冰” ,指出酒的特点在于热性。举世无双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在其医著 《 本草纲目》中谓:“ 酒、升阳发散,其气燥热,胜湿祛寒,故能开拂郁而消沉积,通隔噎而散痰饮, 治泄痢而止冷痛” 。 《 本草求真》更赫然写道: “ 若引经用为向导,则其势最速,辛则通身达表,引入至高颠顶”祖国医学用酒配药治病,大多用其辛热之性,“以行其势” 。  

酒,在临床配伍上应用较广,如栝萎薤白酒汤,以酒与薤白,栝蒌共煎,分次温服,“以益其阳” ;复元活血汤,以酒水各半煎者,以引药入经,增强温经通络,活血祛瘀的作用广罗博集的 《 本草纲目》 : “ 酒配猪油蜂蜜香油,茶末服之取其升阳发散之性,以破伏积寒痰” 。酒泡胡椒当归红花等, 涂擦未溃破冻伤红斑, 可使皮肤血管扩张, 改善局部循环有助于活血温经,宣和百肺的作用。  

但是,由于酒是大辛大热之品,在作用于肺痨肺痈,消渴,噎隔,黄疸心悸疾病的方药中,以及患有此类病症的患者,则应为忌。非属此类者,也不可过饮无节,《 诸病源候论》云:“ 饮酒过多,上逆于胃,内熏于肺胆,故令肝浮胆横而狂悖变怒,易发生恶酒候” 。并云: “ 酒浸渍脏腑、或烦毒壮热、而似伤忌,或酒渐恶寒,有同温疟,或吐利不安,或呕吐烦闷,随脏器虚实,而生诸病焉,病候非一” 。说明易发生各种证候和疾病。  

现代研究认为,无节制饮酒,能使大脑过度兴奋或麻醉,逐渐引起神经衰弱和智力减退,使心血管弹性和收缩力降低,导致血管硬化,并易产生酒精伍 脏病。经常过量的饮酒,对肝脏也有损害。因为酒精所产生的热,往往在肝脏内代谢,能引起肝病变,发生脂肪肝肝硬化,过饮者,还能发生恶心呕吐,主要是乙醇在体内氧化所产生的中间物—一乙醛刺激了呕吐中枢所致。  日本松杉教授在一次“ 营养和癌症的相互关系” 的国际座谈会上,提出的十二条防癌措施中指出,口腔癌胃癌 肝癌与过量饮酒
有关。无节制地常饮烈性酒,胃和胰腺受酒精刺激,也可产生炎, 症和溃疡。故古代名医扁鹊有:“ 过饮,腐肠烂胃”之说。足见其,用之得当,能疗疾除疴,饮之过量,会殃及健康。  

2 在中药炮制制剂上的应用

酒在药物炮制制剂上的应用历史也甚悠久、 在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 《 神农本草经》 的序例中既有: 药有宜酒渍者的记载。《 金匮玉函经》有:“ 大黄酒洗,酒浸” 。葛洪有:“ 常山,龙胆酒渍、酒煮之说” 。著名的药王孙思邈,在总结唐以前炮制的基础上,对酒制药物的范围和品种又有了新的扩大和增加,如 巴戟酒浸一宿,去心皮,菟丝子酒浸三宿,蒸过用等等.

酒制药用历代都有发展,而且代代相承,沿用至今。  

以酒炮制药物主要目的在于

( 1 ) 改变药性,引药上行,如黄连为苦寒凉药,性本沉降,多用于清利中焦湿热,酒制后不但能缓和其寒凉之性,免伤脾胃阳气,并可借酒的 “ 喜升之性引入至高颠顶,清利头 目之火。大黄苦寒,泻下作用峻烈酒制后能减弱其泻下作用, 并借酒的升提之性, 清利上焦实热同时也增强活血通经之效。

( 2 ) 增强活血通经或矫味作用。如川芎系治血郁气滞月经不调产后血滞腹痛的良药, 酒制后
能加强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作用。 既能补血又能活血调经止痛当归、以酒拌微闷,待酒被吸尽,微火炒至深黄,能增强活血祛瘀之功。有些动物类药,如乌稍蛇、蕲蛇含动物蛋白质,脂肪等,具浓厚的腥气,酒制不仅能提高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的疗效,并能减少腥气,利用服用。  

由于酒主含乙醇, 对中药的某些成分, 如生物碱及其盐类甙类、鞣质、有机酸、挥发油、树脂、树胶等都易溶其中,是许多内服药酒、用药.html" target="_blank" class="relatedlink">外用药酒等 良好有机溶剂、故在中药炮制、制剂上应用也较为广泛。坚信,酒在未来的中药科学发展中,将起着更加辉煌璀灿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