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所做的努力,不过是让自己活得更像自己

 刘刘4615 2016-01-26
原创 2016-01-23 daisy 北漂

点击上方蓝字一键关注


之前有写过一篇《从帝都回到小城市是怎样一种感觉》的文章,受到了一些关注。读者的评论我都仔细看过,我相信会与一部分人产生共鸣,当然也有一些人认为观点有失偏颇,甚至还有小伙伴专门加了我的微信来探(pi)讨(pan)这(wo)个(de)话(guan)题(dian)。那么,今天我想对于这个话题给予进一步的阐述。命题无真伪,纯属个人看法。


1




首先,我们不能否认环境对人的影响。大城市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比较多元,而小城市却更趋于单一。当周遭的人都不约而同地将审美和娱乐休闲方式倒向一边,那么渐渐地你也会被熏陶感染,不然便无法合群。强迫改变自我或许是件很痛苦的事,但孤立自己也不见得会开心。因为人毕竟是社会的人,如果不能变成大鸟飞起来,那势必就要与周围的人产生交集,所以与他们气场是否合拍就显得尤为重要,其实对我们产生点点滴滴影响的人,就是身边接触到的这些人。

当回家后,周围的亲朋说我所有带回去的衣服都不能再穿了,显然,这并不符合当地的审美。当然,我也还没有强大到完全不顾他人眼光的地步。我尝试改变自己的装扮,但我发现我并不喜欢那样的自己。闲暇的时候我喜欢安静地看书,听那些小众的民谣,可他们只喜欢逛街,他们只听流行歌曲。凡此种种的不适应堆积起来,便产生了无奈甚至是排斥。我知道这些无关对错,只是在大城市生活的这些年,已经让我很难适应家乡的生活了。


2



下面来讨论一下为什么会有“选择大城市还是回到小城市”这样一个命题。我认为主要是由城市发展不均衡导致的。很多人选择北上广,或许也并不是因为喜欢,而是家乡的中小城市无法提供与之相匹配的工作机会。读了四年本科(甚至更高的学历),回到十八线小城发现并没什么卵用。小地方讲究的是人脉,说白了,是拼爹。那些事业编制已趋于饱和,大型企业基本没有,小企业连养老保险都不给交的。所以很多毕业回去的都要面临遥遥无期的待业期,在备考公务员,考事业编。我听过一个对方为了激励我而举出的“正能量”事例,一个走过了八年公考路的有志青年终于在35岁(公考截止年限)那年成功考上公务员。不知为什么,听过之后竟感受到一丝悲壮。八年啊,不禁要为那些为捧得所谓“铁饭碗”所逝去的青春而感叹。在老家,考公务员和事业编,基本是唯一的出路。一旦取得了“铁饭碗”便可以一劳永逸,高枕无忧。好像人们的思想就被禁锢在了这个圈圈里,觉得没有编制的工作就不能算是正式工作,所以他们觉得我在北京工作也不过是个打工的。有些道理我不知道该如何去跟他们解释,说再多,也不过是被认为不成熟的小孩子想法。

其实有一段话我特别认同,曾经分享在朋友圈里:“别用大城市的优越感鄙夷小城市的‘不思进取’,也别用小城市的安逸戏谑大城市的‘自讨没趣’。价值观有异,但无高低。无论艰辛还是求稳,但请记住:选择什么样的路,都是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文/daisy)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