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倡导的现代教育背景下提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堂教育模式。如数学教师的有效教学应指向学生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又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数学课程标准》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堂教育模式进行进一步解释:提出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教学模式,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重难点结合学生实际,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教学情境。” 可以这样说,创设一系列有价值、有讨论性、有思考性的相关联问题情境,将会大大增加知识的整体性和趣味性,启发学生的思考和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从某种角度上讲问题质量决定了教学质量。 我们看下面这个教学例子:
这样的教学过程从实际情景中让学生经历探索分析和建立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如何用数学的方法去描述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看似完美,却忽视很重要一点:a为什么不能等于0没有更深入展开。在外出教学交流中,我问过学生知道二次函数的二次项系数不能等于零吗?回答都知道,继续问为什么不能等于零?很多学生一脸茫然,甚至有些这么回答,老师就是这么教的。
我们看下面例题:
学生会解错就是因为对二次函数的二次项系数没有真正理解,那么我们应该怎么让学生消化理解这个概念,其实很简单,对二次项系数a进行简单讨论就可以: 对于函数解析式y=ax?2+bx+c 当a=0时,函数式就变成了y=bx+c形式,条件允许的情况还可以对b、c进行讨论。 这样简单一分析一划分,学生彻底了解、掌握知识概念,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 问题式教学就是通过适当的问题设置启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分析数学对象得出性质,建立相关知识的联系,发现解题思路、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而建立数学模型等等。 问题的质量决定了教学的质量,而问题的质量主要体现在“思维启发”上。高质量的问题要“理解数学”、“启发学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