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是知识渊博的翰林学士,却为何最终被流放海南?

 激扬文字 2016-01-26

公元973年,宋太祖赵匡胤派翰林学士卢多逊出使南唐。本来这是一次例行性的出使,赵匡胤也没有交代其他的特别任务。可是卢多逊临回来的时候,突然灵机一动,跑去跟南唐后主李煜说,宋朝正在编书,而且是一部天下地理全书,其中唯独少了南唐的那一部分,希望李后主能够多多支持宋朝的文化事业。

南唐后主李煜在诗词上是一流,治国上二流,要是玩政治就是完全的不入流。他完全不明白地理、经济和人口等信息在那个时代对于军事上的意义。他想都没想,立刻表示慷慨支持这一伟大的文化工程。卢多逊由此对南唐的经济、人口、地理等形势了然于心,回国后就向宋太祖提出了收复江南之策,北宋很快实现了对江南的统一。

卢多逊因为这个功劳,被赵匡胤高看了一眼。也让卢多逊对自己的前途也充满了信心。其实卢多逊有理由为自己骄傲。他的知识渊博,20岁就中了进士。曾主持编辑《开宝本草》、《开宝通礼》以及《旧五代史》等重要的文化典籍,可谓成果丰硕。

他是知识渊博的翰林学士,却为何最终被流放海南?

正是自视甚高,让卢多逊对自己太过自信了,满朝文武没有几个他能看的上的。这其中就包括赵家兄弟的“结社兄弟”,宰相赵普。

当然,这也不能全怪卢多逊,经过五代的战乱之后,老粗的骄兵悍将倒是遍布朝野,可能治国的文士却找不出来几个,就连足智多谋,一手导演了“黄袍加身”戏码的开国功臣,宰相赵普文化水平也不高。

卢多逊看不起没文化的人,对赵普这种半吊子书生稳居高位非常不满。按照他的理论,自己才是宰相之才啊。偏偏宋太祖虽然也是武夫出身,却酷爱读书,当了皇帝后有了条件更是恶补知识,每天手不释卷。

卢多逊发现太祖皇帝经常命人到史馆借书,于是就买通了馆吏,每次太祖读什么书,都让他记下书名,然后赶紧也借来此书,连夜通读。博闻强记本来就是他的强项,所以每逢太祖引经据典地问及时事,卢多逊总是对答如流,博得宋太祖的啧啧称赞。相比之下,赵普可就逊色多了,每每答不上来,或是离题万里,因而遭到太祖的白眼,甚至受到毫不留情的训斥。

公元965年的一天,宋太祖因为伐蜀受阻而心情郁闷,就到观文殿散心。他在架子傻瓜看到一面精美的铜镜,背后刻着六个小字:乾德四年铸造。这让太祖十分迷惑,因为乾德是他亲自起的年号,至今才历时三年,怎么会有乾德四年呢?

身旁的卢多逊立刻展示了他惊人的知识储备,他胸有成竹地回答说:“此镜系前蜀所造,因为前蜀后主王衍使用过此年号。但自他使用此年号起,前后不过六年,前蜀就灭亡了。”

赵匡胤一听脸上就挂不住了,自己潜心研究的年号居然有人已经用过了,而且还是个亡国之君用过的,如此晦气的年号用在自己的治下,岂不是大大的不吉利。这就不单单是个简单的学术问题了。太祖立刻命令传赵普晋见,因为当初他拟定这个年号的时候,曾征求过赵普的意见,这位宰相曾经信誓旦旦地宣称,这个年号起得好,不但响亮,而且寓意深刻,“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马屁拍得震天响。

他是知识渊博的翰林学士,却为何最终被流放海南?

赵匡胤把赵普狠狠的训斥一顿,什么“宰相误国,”什么“堂堂宰相,疏于文事,坏我国事,该当何罪”之类的,把赵普训的不敢抬头,顺带着又把卢多逊给表扬了一番。卢多逊扳倒赵普初战告捷,信心大增。

自此,卢多逊再无顾忌,向赵普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史书的说法是“每召对,多攻普之短”。其实卢多逊这么做就有点过分了,赵普生于乱世,学习条件差,学历没你好,知识不如你是正常的,你就抓住人家的弱点天天挖陷阱,下死手就有点过分了。而且他太得意忘形,他忘了赵普和赵家两兄弟是磕头换命的关系,皇帝和赵普才是一类人啊。

赵普贪财,不但受贿,还在汴梁城内有自己的大房子和产业。他还以权谋私,利用空闲的地换取皇家菜地扩大自己的房子,经营客店谋利。这事百官都知道,赵匡胤也是睁只眼避之眼,赵普毕竟是“自己人”。但卢多逊在公元973年把这事给捅了出来,他揭发赵普受贿卖官、包庇抗拒皇命外任之官员等不法行为。

太祖早就知道赵普受贿,因为有一次他去赵普家,当场在赵普家的十个瓶子里发现了吴越王钱镠送给赵普的金瓜子。不过这次既然有人揭发,皇帝也不能故意包庇。所以赵普被免去宰相职务,贬为河阳三城(今河南孟州)节度、检校太尉。

卢多逊如愿以偿当上了宰相,他感到这才是知识的胜利,像赵普那种不学无术的人早就该下台了。他春风得意,连生活都变得奢侈起来。他的父亲却倍感焦虑,向家人说:“我家世代都是老实巴交的儒生,今天家中突然出了个暴发户,我看不是什么有福之事,如果我死的早,不用看着败家子败家,就算我的幸运了。”

老爷子的忧虑是对的。当了宰相的卢多逊依然不肯收敛,仍然靠排挤同僚和卖弄知识讨好皇帝。太宗赵光义当了皇帝之后,对卢多逊这样的知识型人才依然赞赏有加,这使他在宰相的高位上着实风光了几年。可不久他就出事了。

卢多逊奉行走一步,看一步。现在是太宗在位,为了能在宰相的位置上多待几年,现在就要开始提前布局,与下一任皇帝搞好关系。于是他结交起太宗的三弟赵廷美来。

本来一个宰相和皇帝的弟弟走的近点也没事,何况这个弟弟将来要当皇帝的。可是卢多逊的行为一下子就刺到了赵家老二的心事。赵光义这个皇位合法性存疑!本来赵光义对自己皇位的合法也没啥信心,他自己说他是“兄终弟及”,按照母亲皇太后的懿旨意外当上皇帝的,可是在天下人眼里就是来路不正。而且更要命的是按照他自己的逻辑,将来他还要把皇位传给弟弟廷美,越想越窝囊。

他是知识渊博的翰林学士,却为何最终被流放海南?

宋太宗赵光义想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正在琢磨着怎么对付弟弟廷美,卢多逊却跑去和廷美凑近乎,卢多逊这次可是聪明过头了,他知识虽多,察言观色的能力却近乎白痴。而且他还忘了一个官场法则,叫痛打落水狗,一定要让政敌永世不得翻身才行,比如赵普。

被贬了官的赵普生命力依然顽强,现在虽然站着中枪,但是根基还在。毕竟和赵家兄弟是磕过头的拜把子弟兄,他们的关系之复杂岂是一个进士卢多逊能比的?赵普远在几百里外不用猜就知道赵光义想干啥,现在机会终于来了。

赵普很快回到朝廷,以“金匮之盟”亲历者的身份向群臣现身说法,并向高怀德、石守信等群情激奋的老兄弟们说明情况,强调太后传位的懿旨就是由他亲笔撰写的,没有任何阴谋。这一下子就打消了大家的猜疑,稳定了朝廷和军队。从此解决了太宗皇位的合法性问题。

接着,赵普又贡献一计,以谋逆的罪名,把太宗最大的心腹之患赵廷美干掉了。赵普再次迎来了自己人生的第二次辉煌,恢复了宰相职位。有人上来,就得有人下去。借口不用找,都是现成的------前宰相卢多逊私通赵廷美,图谋不轨。皇帝立刻下令罢官夺爵,依法处置。

其实赵普还是不错的,之前曾经好几次劝卢多逊自己辞官隐退,可是卢多逊贪恋权位,不能决断。最终被人揭发,一败涂地。

卢多逊的罪名应该是全家抄斩,不过他运气好,生在宋朝,死不了。而且皇帝也念他多年辛苦,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最后被免去死刑,全家流放海南,永不再用。他的人生就此谢幕,三年后,卢多逊死在海南。

很多时候,我们缺乏的不是知识,而是站得高、看得远的器量和见识。古往今来,当一个人把别人当台阶踩在脚下,他走的不一定是上坡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