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喝酒不了解这些有点危险

 快活林88 2016-01-27

说起喝酒,估计大部分人都很熟悉,逢年过节,聚会应酬,少不了喝几杯。为什么有的人说喝茶解酒,有人却说酒后喝茶不能解酒反而伤肾?为什么空腹喝酒易醉,白酒啤酒混喝更易醉,为什么有的喝酒时不醉,过后却醉?……

酒精对人身的作用过程

要解决上述问题,我们且慢慢来分析。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事情,喝酒为什么会醉?可能你会说,很简单啊,酒精能麻醉神经,自然就醉了啊。也对,也不对。酒精确实能麻醉神经,但是导致我们醉的直接物质并非乙醇,而是乙醛。这里我们就有必要来了解一下酒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了。

酒,也就是乙醇,进入人体之后,极少量由口腔直接吸收,这部分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大概80%由我们的胃和肠道吸收,然后进入血液,剩下的少部分以原型形式通过皮肤及尿液排除体外。我们要讨论的便是进入血液的这部分乙醇的代谢过程,人之所以会有酒量大小之分,完全取决于这个过程。乙醇具有嗜肝性,特别钟情于肝脏,进入血液的大部分乙醇最后都到达肝脏经过肝脏代谢。

为什么有的人酒量大

乙醇首先在肝脏细胞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变成乙醛,然后乙醛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变成乙酸,然后乙酸进一步经过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以及ATP。这个过程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解答很多疑问,首先,我们来回答酒量有大小这个问题。大部分人体内乙醇脱氢酶的含量和活性是差不多的,差异大的是乙醛脱氢酶的含量和质量。乙醛脱氢酶多的人,能够快速促使乙醛变为乙酸,而乙醛脱氢酶少且活性低的人就恰好相反,乙醛得不到转化,而乙醛在体内毒性是乙醇的十倍,是真正导致人喝醉的原因。所以说,酒量大小取决于乙醛脱氢酶的数量,酒量大的人乙醛脱氢酶多,酒量小的人则少。

葡萄酒后劲大

这也能解释另一个问题,酒的后劲问题,喝酒的人大概都有这种经历,喝酒当时不觉得醉了,但有时过半个小时或一两个小时反而醉了,这就是因为不同的酒里面含有的葡萄糖以及其他一些成分会减缓酒精的吸收,乙醇转变成乙醛的速度慢了,醉的自然也就慢了,这就是所谓的后劲。不同的酒糖含量不一样,后劲就不一样,葡萄酒的葡萄糖含量高,乙醇吸收就慢,所以葡萄酒后劲大。

喝茶叶不能解酒,伤害大

接下来是关于茶叶解不解酒的问题。茶叶解酒好像是大家的一个共识,喝酒后以茶解酒似乎是很多人的一个习惯,但这却非常不妥。我们已经知道酒在体内的代谢途径,造成醉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醛,那么解酒的途径自然就可以有两种途径,一,减慢乙醇吸收转变为乙醛;二,加速乙醛转变为乙酸。而茶叶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果胶质、蛋白质、咖啡碱、儿茶素、酶、有机酸等,并没有成分可以抑制乙醇转化为乙醛也不能促进乙醛转变为乙酸,因此茶叶是不能解酒的。

我们通常说的茶能解酒不过是因为茶叶中有咖啡碱,能兴奋神经中枢,使醉酒的人有头脑清醒的感觉,但并没有真的解酒。相反,茶非但不能解酒,还可能加重酒醉的症状。酒精对心血管有强烈的刺激性,而茶也同样具有兴奋心脏的作用。若将茶和酒加在一起去刺激我们的心脏,对心脏的损害是很大的。若酒后用浓茶解酒,茶中的茶碱会刺激肾脏加速利尿作用,由于排水过速,会把来不及完全氧化分解的乙醛提早引入肾脏,刺激肾脏,肾脏受到茶和乙醛的双重刺激,造成排尿过多,使肾脏负荷过重。经常如此,会损及肾脏。同时由于体内水分减少,形成有害物质的残留沉积在肾脏,可能产生结石,对身体造成双重的伤害。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酒后饮茶伤肾,腰腿坠重,膀胱冷痛,兼患痰饮水肿。因此,酒后喝茶不仅不能解酒,反而有害,望常饮酒者切忌。

若要解酒,可选择葛根葛花泡水,葛花中的皂角苷、异黄酮类具有氧化作用,加速酒精氧化,可使乙醇失去毒性。并且能收缩和保护胃肠黏膜,减缓酒精的吸收,阻碍酒精快速大量地进入血液循环。无论酒前酒后都可以饮用,有保肝解酒之功效。

另外中成药小柴胡颗粒具有疏肝和胃之功效,对于保肝解酒也有较好疗效。还有一些解酒方法,例如灵芝、蜂蜜、水果等解酒方法,主要是增加血液葡萄糖含量减缓乙醇吸收,此处就不赘述。

至于空腹喝酒易醉和啤酒白酒混喝易醉,都是因为增加了胃粘膜与酒精的接触面积,加速了乙醇转化为乙醛的过程,原理简单,无需多言。

作者:微问诊医师专家团成员 冉剑虹

加载全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