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的确引起了众人的反思,现在普通大米一斤2块5左右,普通面粉一斤接近2块钱。这是成品价格,而从咱农民手里出去的原料,小麦1块多一点,水稻1块5左右,价格更为低廉。 而自称搬运的不是地表水的某品牌矿泉水每瓶售价却高达5块钱,远远高于粮食的价格。 古语说的好,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 为什么咱农民生产的粮食这么重要,却反而没有矿泉水值钱? 咱农民肯定希望粮食价格越高越好,这样可以卖出更多的钱,来保证自己的收益,我想这是很多农民的心声。 但是我们想象一下,如果粮食价格上涨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我记得大学刚毕业那年,大概在07-08年左右,刚毕业在大城市里面上班,租了一个小房子,自己做饭吃,记忆最为深刻的是那年大豆价格疯涨,种地的一定还记得那几年,大豆价格经历了一次大起大落,豆油非常贵,一斤豆油好像接近10块钱,几乎是现在价格的3倍。 因为刚刚上班,工资1800块,还要租房子400块,再加上电话费、车费、日常起居等开销,所剩无几,去买豆油只买2斤,哪像现在一买就是一大桶,本是日常所需的豆油在我眼里成为奢侈品,极为金贵,每回炒菜只放一丢丢,真不敢多放,太贵了。 这是粮价上涨给我带来最深刻的印象,豆油太贵了我们可以选择菜籽油、玉米油、花生油等替代,如果我们生活必需品的粮食大米、面粉、玉米等都涨的离谱,我们拿什么替代?同时也会导致肉蛋禽类食品上涨。 一个国家的安定就要看人民的生活能否稳定,当人民吃粮食都要考虑价格太贵了要不要少吃一点的时候必定会有吃不饱饭的群体,一旦出现这个现象乱象必生! 粮食价格不光关乎着农民的收益,而且还关系着社会安定、政局稳定的重要角色,一个国家粮食暴涨一定是宏观调控出现了问题,距离危险也就不远了。 咱农民会说了,我们辛辛苦苦种出的粮食,也不能为了满足城市群体的低消费而让我们买单啊,粮食价格低,种植效益不好,我们种地也没有积极性,没人种地了,你们岂不是更没有粮食吃了? 的确,这是一个需要平衡的问题,既要避免让粮食价格过于昂贵,也要让种地的人保证收益,但是反观中国国情,中国是人多地少的国家,农民想增加收益提高粮食价格是行不通了,关键要看国家如何补贴农民,国家也在补贴方面加大力度,同时让农民参与深加工等行业,来增加产品附加值。 未来的农民提高收入肯定不是来自粮食涨价,而是来自补贴以及提高产品附加值这两个方面。 粮食价格大幅下滑已经成为事实,而且要长期保持低价运行,15年玉米临储价格下调1毛多钱,让大家感受颇深,16年价格预计还要下滑。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提出,会继续把粮价回归到与国际市场粮食价格相近的水平,这样有利于抑制粮食进口、减少国内粮食库存、恢复国内粮食市场流通。 既然回归到国际粮食价格,大家都清楚国际粮价是多少钱,我在以前的文章中也多次提及,大豆2900元/吨,玉米1600元/吨,如果真降到这个价位,咱农民的收益怎么办?如果是以牺牲农民利益来达到平衡粮食价格你会干吗? 肯定不会,到时候你就会撂挑子,大爷不种地了。 你不种地了,粮食谁来供应,饭都吃不饱必定混乱不堪。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保证农民收益? 以前国家是以托市收购以及农资综合补贴、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业三项补贴来保证农民收益,带来的结果是国内粮价越来越高丧失竞争力,三高现象凸显,粮食体系处在悬崖之边。 同时自从加入WTO这个土豪圈以后,高价托市收购也是违反规定的,这属于是导致价格畸形的“黄箱补贴”,明令禁止的。(被禁止黄箱补贴说白了就是会抬高粮食价格的各种政策) 而且旧制农业三项补贴也没有补贴到实处,现在土地流转速度加快,土地渐渐流转到能种田、会种田的人手里。这些补贴大多发给原土地承包者了,流转土地后的大户基本拿不到,如果强制补贴实际种植者,原土地承包者就会抬高地价,种粮大户一样得不到实际效益,我相信种地大户都有这样的体会。 为了避免这些现象,让真正种植者能得到实惠,15年开始,国家开始试点尝试实行“绿箱补贴”,比如说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存储补贴等。也就是补贴生产环节,这样实际种粮者就能得到补贴。 比如苏州实施的粮食价外补贴就非常好,农民交售麦子和水稻后,可以获得每斤0.1元的补贴,这样既不扭曲价格,而且因为谁卖粮谁才能得到补贴,这样就真正补到种粮农民头上。 目前中央财政已经提前下达2016年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补贴等相关资金2011亿元,平均补贴资金在120元/亩左右,来支持实际种植者开展农业生产。 到这会有农户说了,既然补贴要调整,15年补贴咋还降低了呢,也不能越调越低啊。 的确调低了,但调低的是传统补贴,生产环节补贴增加,传统补贴中20%的农资综合补贴被抽出,什么概念?2014年国家农资综合补贴资金为1071亿元,按这个标准算20%就是214.2亿元,这个钱去哪了? 这200多个亿被用来支持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适度规模新型经营主体,而且对这些主体的支持力度会逐年加大,15年度用于支持这些主体的资金超过了230亿元,16年还要增加。 常州市沈大哥的家庭农场种粮面积超过300亩,获得了5万元补贴,他说有了这样的补贴,种粮就感觉到很踏实,他准备再流转300亩土地,同水稻研究所合作建立水稻育种基地。 16年国家会通过这样的方式,让真正种粮的人能更大的获得补贴,让补贴落到实处,从而弥补粮价下跌所带来的损失,新增农业财政资金已经在向种粮大户倾斜,如果能在制度化、规范化上更进一步,就可以减轻农民对粮价上涨的依赖,并同样取得农民增收的效果。 有了这样的支持,我相信你已经知道什么样的主体能最大限度的获得补贴,也必定知道自己16年发展方向。 文章来源:农家人联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