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抄方记|儿科病

 tangdatou 2016-01-28

【资料】

2014.11.27 钟某,九月龄男婴,断奶3周。

【现病史】

发热三天,夜间热甚,最高39.5°C

声嘶、烦躁、手足冷;纳眠一般;大便烂;无咳嗽、无恶寒、无痰、无鼻塞流涕。舌红苔白。

【诊断】

西医诊断:幼儿急疹;中医诊断:奶麻。

【证候分析】

奶麻的发病原因为幼儿感受急疹时邪,属风热时邪范畴。邪由口鼻而入,侵袭肺卫,肺卫失宣,郁于肌表,故发热,喉为肺之门户,故见声嘶。金降木升为一圆运动,金失敛降致木气不疏,气机不畅见烦躁、纳眠不佳,阳气不达四末见手足冷。奶麻多发于小儿断奶期间,是饮食结构由流体到固体的改变,小儿脾本常虚,脾运不足,消导无力积滞停留故见便烂

【治法】

清、敛、降金木之气,佐以甘味载木生津。

【方药】梅峰医学退热方加减

芦根20g 蝉蜕3g 甘草5g

扁豆花8g 炒稻芽15g

荆芥穗3g 牛蒡子3g 诃子3g

方中重用芦根、稻芽,芦根甘寒清热,稻芽健脾消积、健运土气以助恢复金木二气之正常升降旋转。去原方中清虚热之药味,易苏叶为荆芥穗留祛风解表之功,而兼透疹之效(奶麻的转归为疹出热退,而该患儿尚未出疹)。

【拓展知识】

1.《梅峰医学退热方》

出处:《气一元论与中医临床》之发热治疗分析。

组成:南豆花(优质扁豆花),蝉蜕,甘草,谷芽,苏叶,羚羊骨,白薇,青蒿,钩藤,苓皮。高热时加石膏、茅根。

药性轻清,药味甘淡,呵护元气,轻剂致胜。适宜体质偏弱,外邪停留于皮表,邪气较轻,正邪两气较弱。

2.《小儿百病方》

广东名医郭梅峰,一生行医72年。专于小儿,用药别有特色。以发热性疾病多用。本方甘甜可口,容易入口,小儿好吃。
组成:莲子肉(去芯)6粒,生谷芽2钱,南豆花一钱,蝉蜕(去头足)1钱,小甘草3分。清水一碗,浸过药面,煎至一杯喂服或炖服。
方解:若问小儿之病多何类,不外风惊食滞与脾虚。小儿稚阴稚阳,调治当重保养,而小儿又为纯阳之体,故一般宜清养不宜温补,清养者首推莲子,《药性赋》谓‘能补中养神除百病,故用之。小儿起病多属风惊食滞,诸花皆散,故选芳香平正之南豆花以疏散风邪,蝉蜕定惊,谷芽消滞,甘草和中,合成此健脾消导芳香清解,甘淡平调之剂。
3.幼儿急疹(ES)

婴幼儿常见的一种以高热、皮疹为特点的疾病,多发生于春秋季,无性别差异,发病多在2岁以内,尤以1岁以内最多,潜伏期一般5~15天。人类疱疹病毒6、7型感染是引起幼儿急疹的病因。临床特征为高热3~5天,然后骤然退热并出现皮疹,即“热退疹出”。本病预后良好,为自限性疾病。无需特殊治疗,主要是加强护理及对症治疗。注意休息,多饮水,给予易消化食物。高热及时退热,以免出现惊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